標籤:

趙伯駒高頭大卷青綠山水巨作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三少奶奶

  《江山秋色圖》,北宋,趙伯駒,絹本重彩青綠設色,手卷,縱55.6厘米,橫323.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江山秋色圖》是北宋後期青綠重彩山水畫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為高頭大卷青綠山水巨作。卷中山重水複,間以竹林喬木,樓觀屋宇,山莊茅舍,及騾綱行旅等人物活動,畫風精密不苟,設色艷麗和諧,章法嚴謹,造型準確生動,更多地體現出宮廷畫院藝術特色。

《江山秋色圖》局部一,北宋,趙伯駒,絹本重彩青綠設色,手卷,縱55.6厘米,橫323.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江山秋色圖》局部二,北宋,趙伯駒,絹本重彩青綠設色,手卷,縱55.6厘米,橫323.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江山秋色圖》局部三,北宋,趙伯駒,絹本重彩青綠設色,手卷,縱55.6厘米,橫323.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後期青綠重彩山水畫復興,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兩件,一件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另一件就是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這兩幅傳世名畫都展 示了北宋全景山水之宏偉,山勢巍峨盤桓,分別精心點綴了樓閣、村舍、舟橋、長廊,以及忙碌於其間的眾人,使畫面洋溢著生命的氣息,但兩者在表現手法上還是 有明顯的區別:《千里江山圖》以簡潔的墨線勾、皴,薄施赭色後,用石綠、石青反覆罩染,多達八九層,並在畫絹的反面用青綠色襯染,故其青綠石色厚重沉穩, 歷千年而依然靚麗;《江山秋色圖》則勾、皴更為精細工緻,並用墨青色層層烘染,山石土坡普罩赭石色,一幅水墨淡彩山水畫已經成形,然後僅在山岩之凸處薄罩 石青,土坡之表面薄罩石綠,水面則先以較濃的墨青烘染而後薄罩石青,並在人物、房屋、小樹的局部點綴白粉或硃砂,整體色澤不似《千里江山圖》那麼濃郁,但 清新典雅而富有變化。

《江山秋色圖》局部大圖一,北宋,趙伯駒,絹本重彩青綠設色,手卷,縱55.6厘米,橫323.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江山秋色圖》卷以極為豐富的取材,展示了深秋遼闊的、山川郊野的壯麗景色。圖卷所畫重巒疊嶂,奔騰起伏,嶙峋醒目。懸崖間行雲繚繞,瀑布飛濺,山下河 川迴環,碧水漣漪,峰間水畔,穿插安排樓觀屋宇,棧道迴廊,水閣長橋,配襯以蒼松古柏,茂林修竹,錯落有致,聚散得宜。其間還展現了眾多的人物活動:有三 三兩兩閑步於竹徑者,放收於林間者,待渡於溪岸、垂釣於水濱者,遊人拾級登高,還有人居山頂高樓侃侃而談。江上小舟蕩漾,車馬行旅正翻山越嶺而來。人物比 例雖極小,但鬚眉表情清晰可見,極為生動傳神。全圖布局嚴謹,勾勒精細,設色絢爛,以石青石綠為主,兼用朱、赭、白等色,色調明快和諧。魯迅先生說:「宋 的院畫,萎靡柔媚之處當舍,周密不苟之處是可取的。」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正是這樣一幅從構思構圖到勾勒設色都「周密不苟」的佳作。他以卓越的藝術手 法,再現了祖國錦繡河山之美,宛如一組層次豐富,節奏多變的交響詩,使觀賞者為之心潮激蕩。

《江山秋色圖》局部大圖二,北宋,趙伯駒,絹本重彩青綠設色,手卷,縱55.6厘米,橫323.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伯駒的山水畫作品,據文獻記載,還有《江山圖》、《溪山晚照圖》、《岳陽樓圖》、《仙山樓閣圖》、《上林圖》等,都是場面偉大,氣勢壯闊,功力深厚之 作,頗得後世畫家的推崇。元代著名山水畫家黃公望曾跋其《上林圖》說:「此卷精細入神,……其山川深秀,樹木叢密,丘壑有情,人物勇健,羽鱗生動,旗幟鮮 嚴,輿馬森然,台榭壯麗,路徑分明,此千里(伯駒)聚精會神之處,余每一展視覺神思飛揚,欲搦管摹其一丘一壑,如執千鈞,徒生羨望。」明代的文徵明也以 「藝林中有千里(伯駒)如山中之有崑崙」來讚揚他,足見趙伯駒的繪畫對後世影響之大。

《江山秋色圖》局部大圖三,北宋,趙伯駒,絹本重彩青綠設色,手卷,縱55.6厘米,橫323.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標題跋:洪武八年孟秋,將既入裝褙,所褙者以圖來進見,題名曰《趙千里江山圖》。於是舒捲著意於方幅之間,用神微游於筆鋒岩 巒彎瓏幽壑之際,見趙千里之意趣深有秀焉。若觀斯之圖,比誠游山者,不過減觔骨之勞耳。若言景趣,豈上下於真山者耶!其中動蕩情狀非止一端,如山高則有重 巒疊嶂,以水則有湍流幡溪......觀斯畫景,則有前合後仰,動靜盤郁,蓋為既秋之景,兼肅氣帶紅葉黃花,壯千里之美景,其為畫師者若趙千瑞安得而易 耶!洪武八年秋文華堂題。 摘自龍軒美術網


推薦閱讀:

這些山水畫能提升你的事業,財運!
吉祥如意——陶古 焦墨山水展後記
石進旺山水畫作品欣賞
中國文人畫最後的一筆——恭親王奕欣之孫,溥心畲山水畫!
二十四山水法

TAG: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