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詩經之-秦風-車鄰》

身為老陝的緣故,那就從《秦風》開始讀詩經吧。

《詩經》中秦詩共十首,《車鄰》為第一篇。全詩分三章,共八句,為先秦時代秦地的民歌。此詩內容爭議很大,歷代有人認為是讚美秦仲的,又有人認為是讚美秦襄公的,還有認為是讚美秦穆公的。今人的分歧更大,有的說是「反映秦君腐朽的生活和思想的詩」,或認為「這是貴族婦人所作的詩,詠唱他們夫妻的享樂生活」,有的說此詩寫的是「沒落貴族士大夫勸人及時行樂的」,還有人認為這是一首「婦人喜見其征夫回還時的歡樂之詩」,更有人以為本詩是寫貴族朋友間相互勸樂的------觀點不一,見仁見智,各人眼中都有自己的「詩三百」,這本是好事,不必強求看法統一。

筆者認為這首詩是讚美一個人的,確切的說是讚美秦仲的。秦仲是秦國歷史上的第四位國君,詩中雖並未提及人名,只用「君子」替代,但考證詩中的環境及立秦初期的幾位君主,應該推出詩中所寫是秦仲的可能性較大。關於這點,筆者下面還要詳加記述。

先看詩。第一章兩句:「有車鄰鄰,有馬白顛。未見君子,寺人之令。」其中,鄰鄰:指車行聲,似悅耳的音樂曲子。《毛傳》說「鄰鄰,眾車聲也。」;顛(zhen):額,白顛指白額的良馬。《集傳》曰「白顛,額有白毛,今謂之的顙(sǎng)。」;寺人:指侍人。《毛傳》曰「寺人,內小臣也。」筆者認為第一章是寫秦仲出場的派頭與陣勢的。秦仲是立秦歷史上的第四位國君,其實當時秦還不能稱作「國」,只能稱作「邑」,是周的一塊封地,附庸臣附於周。從秦仲開始,秦的「國土」逐漸擴大,出行已經有了類似於周天子及各諸侯國君們出行所具有的派頭與陣勢!看,有車馬,有禮樂,有前呼後擁的臣子及侍從------車多而聲壯,馬多而色齊,秦仲如此車馬之盛、威儀之隆的出行陣勢,儼然已經具備了一點「出則寶馬香車,入則綾羅寶蓋」的人君風範了。第二章三句:「阪有漆,隰有栗。既見君子,並坐鼓瑟。今者不樂,逝者其耋。」其中,阪、隰(xí):《毛傳》曰「陂(pō)者為阪,下濕曰隰。」;漆、栗:漆指漆樹,栗指栗樹;瑟:古時弦樂器,類似琴。耋(dié):衰老。八十歲為耋。《毛傳》曰「耋,老也。八十曰耋。」第三章三句:「阪有桑,隰有楊。既見君子,並坐鼓簧。今者不樂,逝者其亡。」其中,桑、楊:指桑樹、楊樹;簧:《毛傳》曰「簧,笙也。」;逝:《毛詩補疏》雲,「逝,謂年歲之逝,言時易去而老矣。」;亡:老死,死亡。筆者認為,二、三章是寫當時秦地的風土環境及秦仲與眾侍臣共同行樂的場景。每章開頭一句以秦地之所有之物來興比秦仲的無所不有及富貴豪華;每章後兩句均寫秦仲與一群侍臣一同行樂的情景。他們「並坐鼓瑟」,「並坐鼓簧」,盡情享樂!秦仲認為人生易老,一晃就是衰暮之年,所以要及時行樂。這種思想或許只是當時上層社會的一種生活風尚,我們不必對此產生過多聯想,只專註於詩文的華美及詩境的悠遠便足矣。

說詩中的「君子」指的是秦仲,那麼接下來就有一個重大的問題需要解答解答了!歷史上的這位秦仲究竟有過怎樣的「豐功偉績」而使得當時的人們專門為他高唱讚歌?要想更多地了解此人,還是讓我們稍微回味一番秦的歷史吧。為了描述清楚,筆者人為地把秦仲之前的這段秦史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上古傳至「秦非子」時期;第二部分為非子傳至秦仲時期。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的祖先可以追朔到黃帝之孫「帝顓頊」。顓頊若干代之後的一個孫女叫做「女修」,吞食了玄鳥(燕子)隕落之卵後生下一子名「大業」。「大業」又名「皋陶」,堯舜時代為大舜掌管刑罰。「大業」生子「大費」。「大費」更是赫赫有名:先是協助大禹完成賓士水土的工程,取得了舜帝的讚賞與嘉獎;後又為舜帝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舜帝賜名為柏翳,也稱「伯益」,舜帝賜贏氏姓,「伯益」就是贏氏最早的祖先。「伯益」生有兩子,長曰「大廉」,次曰「若木」。摁下「若木」不提,我們單說「大廉」這一脈。「大廉」玄孫「孟戲」與「中衍」已是商朝中期的帝王「太戊」的重臣了。「中衍」下傳五代之後為「蜚廉」,已是商紂王時期了。「蜚廉」可是一位重點人物,他的三個兒子「惡來」、「季勝」、「惡來革」也均是一代風雲人物。「蜚廉」善走,其子「惡來」有力,父子俱以財力事殷紂。武王伐紂時「惡來」戰死;當時「蜚廉」因為紂王出使北方而躲過死劫,回來後殷商已滅紂王已死,「蜚廉」無以復命,遂於霍太山修一土檯子,台上擺了紂王的靈位,對著紂王的靈位復命!「蜚廉」死後便葬於霍太山。「蜚廉」子「季勝」之曾孫(「蜚廉」玄孫)曰「造父」為周穆王御車,得周穆王的重用和賞識,被周穆王封於趙地,「造父」一族由此皆居趙,為後世趙氏。因「造父」一脈出自「季勝」,所以這個「季勝」便是後來的趙氏之祖!「蜚廉」另一子「惡來革」早亡,「惡來革」玄孫為「大駱」,「大駱」子便是「非子」,這個「非子」便是立秦歷史上的第一位「國君」!因「非子」一脈出自「惡來革」,故「惡來革」便是秦氏之祖了。「惡來革」與「季勝」同為「蜚廉」之子,所以可知,後世的秦國貴族與趙國貴族竟是同一個祖先,他們的老祖宗名叫「蜚廉」!唉,此處或許應該哀嘆一聲,800年以後,「蜚廉」的後代子孫們秦國和趙國在長平展開了一場戰爭,秦將白起一次就坑殺了40萬趙軍!難道他們雙方都不知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以上是傳秦的第一部分,接下來是傳秦的第二部分。「非子」是立秦歷史上的第一位「國君」的因由《史記-秦本紀》做了詳細的記載。非子處在周孝王時代,其族居住在犬丘(今甘肅禮縣境內)。非子負有好養馬及牲畜的盛名,周孝王聞悉後招非子在渭水關中一代為周室養馬。非子養得馬苗繁衍茂盛,馬匹票肥體壯,深得周孝王的賞識。有了報答非子,周孝王作出決定說,昔日非子的祖先「伯益」為舜帝主管牲畜,牲畜繁盛,因而得到舜帝封土並賜贏姓;今天,其後人非子為朕養馬及牲畜,朕將分土使其成為我周室附庸,賜其邑為秦,使其復續贏氏宗祀,號曰秦贏!從此,秦便有了自己的封地,儘管還不是諸侯國,但依然是有名有姓的周室附庸國了。非子又名秦贏,當然便是立秦的第一位「國君」了。非子之子秦侯為第二代秦君,立十年而卒;秦侯之子公伯為第三代秦君,立三年而卒;公伯之子就是秦仲,為第四代秦君,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23年。

以上就是秦仲之前的傳秦歷史。那麼為什麼說本詩是讚美秦仲的?詩中的「君子」就是秦仲呢?司馬遷的《史記》中對秦仲並沒有過多的記載,先看看《史記-秦本紀》中是怎麼說秦仲的:秦仲三年(公元前841年),周厲王無道,諸侯或叛之,西戎王反周室,滅犬丘秦仲之父大駱之族。另外,秦仲十八年年(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即位,遂以秦仲為大夫,率兵討伐西戎。秦仲征戰五年,於公元前822年戰死。司馬遷《史記》中關於秦仲的記載僅僅就這麼一點點。不要緊,還是讓我們從秦仲在位的公元前844年至公元前822年那段時間的社會環境中去尋找答案吧。公元前841年至前828年期間,因周厲王姬胡暴虐侈傲,寵信佞臣,國人不敢談論政事,對厲王積怒甚久,諸侯更是怨恨不朝。經過三年,國人憤而起義,攻襲厲王,厲王逃奔到彘(今山西霍縣)。厲王出奔後,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共同行政,號為共和。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也為中國古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年,也就是說,中國的歷史從這一年開始才有了確切的紀年,這年以前的歷史年代都是推算出來的,不一定準確。共和時期一共十四年,幾乎同秦仲在位的時代同步。那可是一個沒有專制和王權統治的「民主」年代啊,老百姓獲得了相對的言論和一定的社會活動自由,他們有資格對他們的君主進行品頭論足。再加上秦仲剛好生活在那個「民主」的年代,同時秦仲「今朝有酒今朝醉」及「無為而治」的處事及「治國」理念本身也順應了老百姓需要休養生息的內心愿望。基於這些,秦地老百姓給他們的主子秦仲唱唱讚歌也就是件順理成章的事了;而詩中的「君子」不是秦仲又會是誰呢?

推薦閱讀:

給寶寶起個如詩的名字吧:女詩經,男楚辭
女取詩經,男取楚辭的詩詞起名大全,看一眼就會喜歡!
詩經·雅·小雅·甫田之什(原文)(題解)(注釋)(譯文)(賞析)
《詩經》《楚辭》里的美名,很適合給孩子起名字

TAG:詩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