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的後期用藥於治療方法?

中風防治指南 中風,大家並不陌生。無論你走在大街上,還是回到家鄉中,隨時可看到那些行走不便需他人照顧的人。這其中就有許多是中風後留下的。那麼中風真的這麼可怕嗎?美國康復學教授RitaBY以事實告訴你:中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搶救性命而不挽救人生。他總結說:中風後經過康復治療的患者90%以上可無功能缺陷,那些中風後殘疾的人完全可以成為自由活動的人。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據統計我國腦血管病患者為719人/10萬,每150人就有1人患腦血管病,且北方比南方高,年齡組有下降的趨勢。為此編者參考有關資料並結合自己臨床經驗編寫了《中風防治指南》。旨在普及中風防治知識,希望對那些中風的人和存在中風危險因素的人有所幫助,使他們擺脫殘疾的折磨,重返完美人生。 中風及預防 一、什麼是中風? 中風又稱卒中,現代西醫診斷名詞為腦血管病。它是一組由於腦血管發生局部的血液循環障礙而引起腦功能障礙的疾病。臨床表現為病人突然意識喪失、偏癱、偏身感覺障礙、頭痛、頭昏、言語困難等癥狀。 二、中風分哪幾型? 中風總體上分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有些還分混合型。出血性中風主要有高血壓性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前者源於高血壓動脈硬化,後者大多來源於顱內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多為先天性。缺血性中風導致的腦梗塞包括腦血栓、腦栓塞兩種。腦血栓發病多見於中老年人,頸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粥樣硬化、管腔狹窄。腦栓塞為栓子脫落。 三、中風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美國斯岡盤格教授將中風危險因素排列為A:肯定增加中風危險因素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TIA、外源性雌激素、口服避孕藥。B:可能增加中風危險因素有高血脂、肥胖、吸煙等。首先高血壓是腦血管病最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血壓不超過160/95mmHg,需限制鹽的攝入和控制體重即可。高於此需藥物治療,同時監測血壓;心臟病也是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凡引起心臟功能發生障礙的心臟疾病均可導致腦血管病發生,因此要積極治療心臟病;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變而導致中風;肥胖易發高血壓,高血脂通過促進動脈粥樣硬化而致中風;吸煙、過量飲酒、年齡、性別、遺傳等也是中風發生的因素之一。另外,性格急躁、寒冷氣候,顱內感染等均可增加中風發生率。 四、中風的早期徵兆有哪些? (1)疼痛或麻木,感覺異常或缺失可能首先出現於肢(趾)端,繼而向手臂、大腿、面部及整個 半身蔓延,也可以是幾個手指或腳趾隱疼。由於睡眠姿勢不當也可引起,但活動後即可緩解。若手指麻木伴有眩暈面肌麻痹、語言不清或不明原因麻木反覆出現,麻木持續1至2分鐘以上,同時身體多部位感覺異常,就應懷疑中風前兆。(2)手指不靈活。(3)舌頭髮硬不靈活,重者不能說話,有些說話含糊、發啞。(4)視覺突然消失、模糊或看到重影、視野缺損伴同側面肌麻痹可短時恢復正常。(5)腿腳不靈、步態不穩,伴頭暈目眩。(6)頭痛多為持續性而非陣發性,範圍遍及整個頭部而不局限。 五、如何預防中風的發生? (1)積極控制高血壓。據統計高血壓患者收縮壓超過190mmHg,或舒張壓超過110mmHg,腦出血危險5倍、死亡率增加1倍。因此大家要對高血壓、腦血管病有所了解。40歲以上的人定期檢查血壓,同時檢查心臟血管雜音,血膽固醇和血脂,並觀察動態。高血壓的治療要求降低血壓,消除癥狀,主觀感覺良好,長期鞏固,恢復勞動力。患者要按時定量服用降壓藥物,藥量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切忌快猛,要平穩降壓,避免急躁情緒。老年人應每日按時睡眠、起床,合理按排工作學習,避免情緒波動,緊張。睡前不宜飲茶,可用溫水泡腳,有益血液循環,利於睡眠。也不要睡的過長,應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適當參加文體活動,保持樂觀精神,使氣血調和,血脈通暢,從而避免中風。 (2)飲食方面:要限制動物脂肪如豬油、肥肉、奶油等;含膽固醇多的事物如蛋黃、魚子、動物內臟等也應限制;要多吃植物蛋白質如黃豆、綠豆、豆製品、牛奶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增加血管彈性及緻密性;吃含碘食物如海帶,蝦皮、紫菜、海米等,可防止動脈硬化的發展;糖尿病人吃蕎麥麵、豆類、南瓜、山藥等。飲食量適當,不暴飲暴食。 短暫腦缺血要絕對治療,因為通常3年內有30%患者可發生腦梗塞。同時及時治療其它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脈管炎等。忌煙酒。 六、中風後患者及家屬如何面對中風造成的一系列問題? 中風對於患者及家屬是一件意外的事情,會影響患者及家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影響其情緒心理。那麼是期待所謂的「自然恢復」及「奇蹟」發生,還是用各種「神效」的藥物讓患者重獲新生。現實生活中許多患者經搶救,雖保全了性命,但多留有後遺症,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沒有採取積極有效的康復措施以減輕殘疾的影響,最大程度地恢復功能。有統計表明:經過有效康復治療,90%中風偏癱患者能重新步行生活自理,其中30%能恢復適當的工作。因此中風後不僅要依靠藥物,更重要的是採取康復措施,最大程度地掌握使損害功能康復的方法和手段。這就要求中風患者積极參与,家屬的積極配合及醫生的精心治療。只有這樣才能使患者以最佳狀態回歸家庭,重返社會,生活的更加有質量、有意義。 七、為什麼中風偏癱久治不愈? 前些年,廣大藥學專家知道中風是由於腦血管梗塞、血流不暢和腦血管出血引起。以往的藥物總是以溶栓、擴張血管、清除淤血等改善供血、供養為主。這樣治療後,醫生們發現由中風所產生的偏癱、痴呆、四肢麻木、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等癥狀並沒有消失。中風後由於大腦缺血、缺氧導致大腦神經元細胞大量死亡,要使中風偏癱患者完全恢復正常,就要激活瀕臨死亡的神經元細胞,重塑大腦神經功能。這就是說既要對腦血管障礙治療也要對腦功能障礙的治療。 中風的治療 一、一般治療:主要是對生命功能的維持,以及併發症的非特異性治療包括降低顱內壓,控制腦水腫、降低血壓、保持供氧,維持心肺功能,保持水電解質酸件平衡,控制學堂和繼發趕讓,並給於營養支持,梗塞者溶栓,出血者止血,待生命體征穩定即可轉入「五位一體」康復醫療期。 五位一體」康復醫療法 「五位一體」康復醫療法是指五種治法(即透穴位醒腦開竅、注射神經生長液、頭三針藥物植入、心腦血同步治療、經絡導平建功能)有機結合,選擇性配合針灸推拿、藥物透入、中藥等對中風、偏癱、腦發育不良、腦萎縮、腦癱、腦神經衰弱等腦病進行的一種綜合治療方法。首先透穴位刺激能激活淺度、深度昏迷的腦細胞,挽救瀕死的腦組織,最大限度地改善腦組織損傷,還能打通各關節經絡。注射神經生長液直接進入腦細胞間隙而與腦細胞接觸,營養活化未被開發的腦細胞,以代替壞死的腦細胞,最大限度地恢復運動、語言等功能。頭三針藥物植入是根據中醫針灸理論,同時參考頭針國際化標準,對相應皮質功能區進行持續刺激,以達到激活腦細胞重建神經元功能。心腦血同步治療是指腦活素、心活素、血活素三種成分有機結合,協同作用,改變以往單一治療,對心腦血管系統進行全面徹底的同步治療,使患者康復始終處於良性循環狀態。經絡導平建功能,是根據經絡理論,調節陰陽二經,疏通經脈誘導重建癱瘓肢體的正常功能。 「五位一體」康復醫療法有什麼獨特之處?其特點是什麼? 「五位一體」康復醫療法的獨特之處在於同時治療腦血管障礙和腦功能障礙,改變以往只對腦血管障礙的治療。對腦血管障礙的治療表現在擴張狹窄的血管,消除腦內血栓,清除腦內淤血,增加腦內血流量,改善血液質量,對腦功能障礙的治療表現在激活受損大腦神經細胞,完善受損大腦神經修復,促進受損大腦神經生長,增強受損大腦神經連接,重建受損大腦神經功能。 其特點是內治與外治相結合,整體與局部相貫通,前因與後果相照應。具有療程短、見效快、不住院、無副作用,不易複發、遠期療效好、費用低等特點。 「五位一體」康復醫療法的理論根據和治療技術是什麼? 一般人認為死而復生是不可能的,神經元也是這樣。但這不等於說中風後不可能恢復正常。大量的臨床證明,有部分人經過康復後又重新站了起來,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科學家們研究發現這是中樞神經系統可塑性的結果,也就是說腦損傷後殘留的部分通過功能上的重組,重新以新的方式完成已喪失了的功能,也稱再學習理論或功能重組理論。美國康復學教授RitaBY其父中風後每天接受3小時的康復訓練,最後又恢復工作,並能登山。死後解剖發現他的錐體束只有3%保留完好。還有那些缺少雙臂的人練成了用足寫字、吃飯等生活本領。這充分說明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功能重組包括系統內重組和系統間重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恢復從時間上分(1)超早期,損傷後48小時內。(2)早期(3天-3個月),此期影響恢復的內部因素為神經解剖和神經生理。如病灶周圍水腫的消退,閉塞血管的再通,病灶周圍側支循環的形成,形態與功能脫節的改善,潛伏通路與突觸的啟用。外部因素有神經營養藥物和促進腦功能恢復的藥物,及是否開始康復治療。(3)中後期(3個月-2年),內部因素主要為軸索長芽、病灶周圍腦組織和對側大腦功能代償。繼續潛伏通路及突觸啟用。外部因素繼續營養神經和促進腦功能恢復的藥物,全面綜合康復格外重要。(4)後遺症期(2年以後),功能恢復主要依靠健側腦的代償及潛伏通路和突觸啟用。外部因素為預防複發,功能訓練也從患側轉向健側軀體代償和輔助器具的應用。中風康復的治療技術是神經發育療法,或神經發育促進技術。通過對軀體的良性刺激,抑制異常的病理反射和病理運動模式,引出並促進正常的反射,建立正常的運動模式。 「五位一體」康復醫療法分哪幾步? 「五位一體」康復醫療法分三步。(1)卧床期:只要3周後即可產生併發症和廢用綜合征,因此及早進行肢體被動運動,變換體位,保持良好體位,預防感染。並心理治療,預防抑鬱或精神衰退。(2)離床期:發病2周後,病人即開始坐位訓練、床上站立訓練、墊上訓練,進入康復為主的訓練期。此期應避免發生無用綜合征。(3)步行期:體位已能平衡及重心轉移時可步行訓練,同時進行上肢功能訓練,如有失語症,認知功能障礙,應同時訓練。同時進行日常生活訓練。 需要強調的是:周圍神經損傷康復訓練主要以恢復肌力、肌萎縮、肌功能為主。不要把訓練方法用來康復中樞神經損傷。 「五位一體」康復醫療法的必要性是什麼? 中風在急性期引起的障礙不僅是疾病本身引起,而且長期卧床不起也可引起許多併發症,如肌肉萎縮、關節攣縮、變形、肩關節半脫位、足下垂、足內翻等,這些合併症在發病1個月內即可發生,甚至2周內就發生。病程越長發生率越高,合併症越多。這些合併症對功能恢復不利,如上肢的屈曲痙攣,影響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進食、洗臉等。足下垂、足內翻,影響站立行走。這些後果比中風更嚴重。康復治療最佳時間為腦栓塞發病後3天,腦出血發病5-7天,就應康復與藥物同步治療。在發病3-7天內進行康復治療的達到基本能生活自理需45-53天,而超過一個月進行康復治療達到同樣效果則要3-6個月。因此中風後及時康復是必要的。 「五位一體」康復醫療法家屬應做些什麼? A:定時變換體位。為防止褥瘡發生因每小時翻身一次。忌長時間平卧。B:保持良好肢位。目的是防止肢體痙攣,抑制異常的姿勢,這一點非常重要。正確的肢位是:平卧位時,使患側上肢維持外展、外旋位、肘關節微屈曲,腕略背伸,五指伸展,肩部墊軟枕使患肩突前。患側下肢外側墊軟枕防止髖關節外展、外旋。膝關節下放軟枕,以使膝關節保持微屈曲。在足底放軟枕,使足保持背屈,但忌90度背屈。健側卧位時,兩膝關節屈曲,二者之間放軟枕,上肢前伸水平位。C:保證關節活動次數,每日2-3次,每次各關節活動5-10次。,手法要輕柔,避免粗暴動作損傷關節面。這不僅防止關節攣縮,也有助於對中樞神經良性刺激,促進腦血流量。但忌幾十次上百次的活動。D:早期坐位,可有效防止體位低血壓及改善全身狀況,增強腰部肌力平衡,為站立創造條件。病情穩定即可坐起,發病3-5天後,一般可以30度角背靠坐起,逐步到80度角,且無背靠能獨立坐在床上達30分鐘,一天坐3-4次。 上述這些措施是任何藥物所代替不了的,這些措施的實施要排除禁忌症。 「五位一體」康復醫療法的效果怎樣? 中風經治療後常留下後遺症,這主要是治療大多隻從腦血管障礙考慮,對腦功能障礙沒有採取必要的康復措施。如果中風偏癱患者及時進行康復醫療,並保證足夠的時間,肯定能促進功能恢復,甚至完全恢復。特別是發病一周內就開始康復治療,多可在1-3個月內最大限度地恢復,康復效果最佳。但也不是3個月後就不用康復治療。經過康復醫療90%患者可獨立活動或完成活動,甚至可無功能缺陷,或只輕度障礙。 一般患者的康復之路:第一療程,患者精神好轉,肢體有蟻爬感,麻木感減輕,但可能出現輕微疼痛,知覺不同程度恢復,頭腦輕鬆,對生活充滿信心。第2-3療程,偏癱肢體逐步好轉,有些可下地站立有些可行走(需攙扶),語言障礙有所恢復,思維情緒基本正常。第4-6療程,卧床不起病人可恢復生活自理,不用人伺候,可享受幸福生活。 病案舉例: 李某;男,72歲,3年前患腦梗塞,入住某醫院,經搶救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右側偏癱、語言不清、卧床不起、情緒不穩、完全由家人照顧。經過各種「神葯」「單方」 都未曾見效。遂進行「五位一體」治療,十天後病人出現下肢肌肉抽動,膝關節略微抬起,精神也好了許多,對家屬的抵觸情緒消失。經過3個療程治療,現已基本生活自理。 范某;男,43歲,體胖,3個月前正在幹活時突然跌倒,遂送往醫院做CT診斷為腦出血,經搶救後意識恢復。但左側上下肢癱瘓,感覺消失。後接受「五位一體」治療,二個療程後病人已恢復勞動能力。 姜某;女,54歲,有冠心病史,4年前不幸患腦血栓,及時送往醫院搶救,病情得到控制。但從此留下了偏癱後遺症,卧床不起,並肌肉萎縮,語言表達不清,口角流口水。經多方治療無效。自從用「五位一體」治療後語言表達清楚,口水不流,肢體也有了感覺,數療程後竟站了起來,並能攙扶走路。
推薦閱讀:

腦出血與腦梗死的鑒別
鑒別腦出血、腦梗塞
中風病(腦梗死)急性期中醫臨床路徑
神經綜述:分水嶺腦梗死的臨床進展
楊雨潔 朱毅:腦梗死恢復期康復臨床路徑實施細則(下)

TAG:治療方法 | 方法 | 後期 | 治療 | 腦梗 | 用藥 | 腦梗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