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材料作文「原來有那麼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寫作指導

有理·有據·有文

——材料作文原來有那麼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寫作指導

【訓練指要】

議論文說理要做到「有理、有據、有文」,即析之有條理,論之有實據,言之有文采。下述案例從論證結構思路安排、論據選用組織、語言修辭技巧三方面給同學們談談考場議論文的升格技巧。

【作文金題】

有一天,幾位學生鼓動蘇格拉底去集市逛一逛。他們說:「集市裡有數不清的新鮮玩意兒,您去了一定會滿載而歸。」第二天,學生們請他講一講集市之行的收穫。蘇格拉底說:「此行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發現這個世界上原來有那麼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

讀完上面的材料,你有何聯想和感悟?請據此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⑴必須符合文體要求;⑵角度自選;立意自定;⑶標題自擬;⑷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寫作點撥】

根據給定材料寫作議論文,要過好審題關。如何快速、準確地審題立意?抓關鍵句,是一種常用方法。上述材料的關鍵句是蘇格拉底的答語。對於集市中數不清的新鮮玩意,學生們滿心艷羨;然而蘇格拉底卻認為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其實是自己並不需要的。由此,我們不難玩味出蘇格拉底的人生志趣,他的生活價值觀。從這一立意點切入,我們可以提煉出如下中心論點:1.快樂源於簡單的生活;2.生活因簡單而幸福;3.學會拒絕物慾的誘惑;4.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5. 慾壑難填,當思自製;6.非必需的盡量不要,要學會為自己減負;7.富有的是精神;⒏恬淡的人生,簡單的快樂;⒐學會放下;⒑做好人生的加減法;等等。

【作文門診】

不為外物所累

郭嚇靜

蘇格拉底逛完集市之後,卻「發現這個世界上原來有那麼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與學生們的看法大乎迥異。當今社會,未嘗沒有那些為身外之物所桎梏的人們,到頭來卻身心俱疲。所以說,我們不應為追名逐利而讓心靈背上沉重的負擔。(開頭點扣材料,簡則簡矣,但精警、生動不足。)

為外物所累,容易讓人迷失自我,喪失本性。盧梭曾在他的一本書中說:「這是一個喧囂的時代,人們就好比生活在一個鬧騰騰的房子里,每個人都放下了嗓子說話,我為了讓別人聽到我說什麼,我只好比他們更大聲。於是,沒有人知道對方到底在說什麼。」名利金錢,是很多人所夢寐以求之物,為了讓自己與眾不同,便使出各種手段,哪怕出賣自己的本心,喪失本性。(本段中引言與分論點不吻合。)

殊不知那些高喊「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的人是多麼無知,他們竟對金錢如此尊重,也許這便是那些貪官污吏「孜孜以求」的吧?哪怕夜不能寐,哪怕心驚肉跳?或許有時他們也會捫心自問,卻發現自己的本心也不知所蹤。(本段與上段銜接欠緊湊,段首缺了過渡句;有的用詞不夠準確,如「尊重」等。)

不為外物所累,生活才會更加恬淡適然,提升了精神境界的同時享受身心的愉悅。面對著諸多的採訪和邀請,莫言只是淡淡地說:「我只希望人們安靜下來,大家該幹嘛幹嘛去。」再多世俗的紛擾只會擾亂原本寧靜的心靈,使人變得浮躁不堪。莫言若不是摒棄外界那些金錢名利的追逐生活,他何來的筆耕不輟?若他也如當今許多名家名教授之流日日遊學演講,那他又何來這些筆鋒犀利之作?可見,金錢名利不應成為我們生活的主流。(「適然」是生造詞語,用得不恰切;畫波浪線語句語序不當;本段中舉莫言為例,夾敘夾議,但議論語句多有用詞不當,表意不準確嚴密之疏漏。)

于丹說過:「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的太多,看心靈的太少。」過於追名逐利,只會讓我們成為金錢的奴隸。「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世界上其實有許多我們並不需要的東西,但如果讓這些身外之物成為我們眼中的「塵土」,那麼我們的視野便會縮小,甚至人生觀、價值觀也會隨之變遷,使得擁有了無用東西的同時,卻失去了那些我們真正應追求的東西。(本段與上文的說理缺乏縝密的內在邏輯,與2-3段語意重複。)

金錢名利是生活的枷鎖,我們不應甘於為之桎梏,而應「仰天大笑出門去」,惟如此,我們精神苑囿中的花朵才會更加蓊蓊鬱郁,人生之路才會更加值得回味。(本段運用引用、比喻等辭格,語言簡練,不乏生動,可基本保留。)

【升格建議】

本文立意切合材料內蘊。全文結構完整,思路基本清晰。引論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材料引出觀點。本論部分(第2—5自然段)按「反—正—反」的順序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說理;第2-3自然段從反面闡述「為外物所累,容易讓人迷失自我」的道理;第4自然段從正面論述不為外物所累,才能使生活恬淡,身心愉悅的道理;第5自然段從反面論述過於追求名利的危害性,但其內容實質與2-3段有所重複,影響了說理的深刻與透徹。結論部分重申不應為金錢名利所桎梏的道理,呼應標題,首尾圓合。語言表達基本通順、明白,善於引用名人言論為據來佐證。主要不足在於:一是說理欠深透,事實論據欠豐富充實,例前與例後分析不足;二是語言表達欠恰切、穩妥,限制與修飾不足,揣摩與推敲不夠。有的引言與主旨不夠切合。

修改建議:

⒈調整、充實本論部分第三層次,改為遞進式段落,即在前兩層先反後正的論證說理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如何方能不為外物所累的道理,使說理深入一層。

⒉補充部分典型事實論據,擴充事實論據的例前與例後分析,並使之與分論點、中心論點掛鉤。

⒊增加必要的修飾與限制,使分析具體,論點鮮明;調整句式,潤色字詞,使語言表達更恰切、縝密、妥帖。

【升格佳作】

不為外物所累

蘇格拉底逛完集市之後,告訴學生他此行最大的收穫就是「發現這個世界上原來有那麼多我並不需要的東西」。由此,我想起弘一法師的兩句箴言:「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正因為蘇格拉底具有「不為外物所動」的寧靜、虛空的心境,他才不為外物所累,不讓心靈負荷沉重的包袱,而危及他對於真、善、美的哲學的追求。(引言要切中材料本質,本段引弘一法師之語,對材料進行點評,扣合題意。「由此」、「正因為……才……」等關聯詞的使用,使表達更連貫。)

蘇格拉底給當下社會那些心為物役的人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不為外物所累,保持一種靜虛的心境,才能快樂度人生。(提出中心論點,呼應標題,突出「靜虛」這一關鍵詞,挈領下文。)

心為外物所累,容易讓人迷失自我,喪失本心。泰戈爾曾說:「飛鳥一旦繫上了黃金的羽翼,就飛不高了。」少年方仲永才思敏捷,指物作詩,斐然成章,令人嘖嘖稱奇,邑人將其父視為賓客接待,有的還花錢求仲永題詩,其父以為有利可圖,於是「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讓兒子學習;結果,仲永「泯然眾人」。你看,虛名浮利的羈絆之下,仲永之父迷失了身為家長的教育職責,而仲永之才華亦早夭了。家教如此,為官亦然。孔子云:「政者,正也。」反觀當下官場中,某些所謂人民公僕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幣服務」,為滿足一己私慾,欺上罔下,巧取豪奪。權、錢、美色等外物之誘惑,使之深陷泥淖不能自拔,於是就有了「千夫所指」的陳良宇、薄熙來之流,慾壑難填終至東窗事發,身敗名裂。或許鋃鐺入獄時,他們才幡然覺悟:心為物役,終將喪失人生的快樂與自由。(本論部分要寫好完全段。該段從反面舉例論證,按「分論點+引言+例證1+過渡+例證2+小結」的思路展開。擺事實,引名言,講道理,夾敘夾議,分析深入,緊扣段旨。多用成語,使語言精練、典雅。)

不為外物所累,生活才會更加恬淡自在,既享受身心的愉悅,又提升了精神境界。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採訪,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衝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採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由此,可見出錢老靜虛淡定、泰然自安的心境。無獨有偶,莫言榮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後,各界人士都在熱議高論,採訪的記者多如過江之鯽,文學愛好者也趨之若鶩,書店裡的莫言著作一搶而空,相干不相干的大學則在競相邀請莫言當名譽教授……面對此情此景,莫言淡定地說:「只希望儘快從喧囂中擺脫出來,大家該幹嘛幹嘛去。」正因為莫言有一種豁達超脫的胸襟,有一種洞穿名利虛榮的睿智,才不被盛名高譽所陶醉、所捧殺。因此,擁有超越功利之上的情懷,人生才有餘裕暢享平靜的閑適。(本段從正面論證,舉例典型,敘議結合,突出段旨,首尾呼應。直接引用與間接引用結合,活潑而充實。)

諸葛亮《誡子書》云:「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就告訴我們只有靜虛、簡樸的生活,才能真正擺脫外物的桎梏,抵達高遠的理想巔峰。「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這個喧囂、紛擾的世界,其實有許多我們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如果讓這些身外之物成為我們眼中的「塵垢」,那麼我們的視野便會狹隘乃至最終因目迷五色而彷徨失路。而致虛篤靜,崇簡尚朴之定力,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地修養,需要我們不斷提高拒腐防變的意識,增強抵抗物慾誘惑的能力。當愛因斯坦受到最高年薪16000美元的聘請時,他卻說:「3000多元就夠了。」面對人們的迷惑不解,他淡然說:「依我看,每件多餘的財物都是人生的絆腳石,只有簡單的生活,才是給我創造的原動力!」這就是簡樸生活、靜虛心境的力量。(本段深入一層,論述如何不為外物所累,引名言,擺事實,強調靜虛、簡樸生活之意義。)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金錢名利是生活的枷鎖,我們不應為其束縛與奴役。我們應該秉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瀟洒胸懷,才能讓自己的精神苑囿繁花蓊鬱,讓自己的人生之路暢通無阻。(結尾簡要小結,發出呼籲。引用古詩名句,輔之以比喻,使語言典雅凝練,更具情感共鳴力。)

【技法小結】

⒈理清思路,充實本論。改文採用「先反後正再遞進」的結構模式,從「為什麼」與「要如何」兩方面分別論述為外物所累的危害,不為外物所累的利處,不為外物所累的對策,使文脈清晰。本論部分安排三個完全段,均按「總—分—總」的思路來展開論證說理,事實論據典型,引言恰切,分析精當,扣緊分論點與中心論點,增強了說服力。

⒉旁徵博引,為我所用。改文多方徵引古詩、格言、名句、俗語等來為議論佐證,引言與道理分析、與論據敘述融合無間。語言表達更具文采,辭彙豐富,句式靈活,成語運用貼切,修飾限制充分,情感褒貶分明,頗多精警之語。

【論據鏈接】

⒈居里夫婦視名利如浮雲

居里夫婦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但他們生活儉樸,不求名利。

各種勳章、獎章是榮譽的象徵,或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寶物,可居里夫婦視之如廢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蘭西共和國大學理學院的通知,說是將向部里提出申請,頒發給他榮譽勳章,以表彰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務請他不要拒絕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後,寫了一封覆信:「請代向部長先生,表示我的謝意。並請轉告,我對勳章沒有絲毫興趣,我只亟需一個實驗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應邀到她家做客,進屋後看見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質獎章,驚訝地說:「這枚體現極高榮譽的金質獎章,能得到它是極不容易的,怎麼能夠讓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卻說:「就是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榮譽這東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絕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遠守著它,就不會有出息。」居里夫婦,重視事業,淡泊名利

⒉愛因斯坦拒絕高薪

當愛因斯坦受到最高年薪16000美元的聘請時,他卻說:「3000美元就夠了。」這無疑會使人們感到不解。他的回答是:「依我看,每件多餘的財物都是人生的絆腳石,只有簡單的生活,才是給我創造的原動力!」生活就是這樣,有時看似簡單的生活,實則彌足珍貴。

⒊狄德羅效應

丹尼斯·狄德羅是18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有一天,朋友送給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圖案高雅的紅色睡袍。他非常喜歡,穿著它在家裡找感覺,他發現傢具的風格有些不對,地毯的針腳也粗的嚇人,於是,為了與睡袍配套。他把舊的東西先後更新,傢具終於跟上了睡袍的檔次。然而,他越想越不舒服了,因為自己居然讓一件睡袍指揮了,甚至是脅迫了,後來,狄德羅把這種感覺寫成了一篇文章,題目是《與舊睡袍離別的痛苦》。

狄德羅效應給人們一種啟示;對於那些非必須的東西盡量不要,因為你接受了一件,那麼外界的和心理的壓力會使你不斷的接受更多非必須的東西。


推薦閱讀:

年,就這麼過完了,喝了這杯酒就各奔東西吧
[轉載]女人該記住的最基本的東西
大家閏秀為何私藏男人東西? 大愚品讀《紅樓夢》, 解讀查抄大觀園事件背後的秘密
如何改運?東西方命理方法大不同!
不被多數人知道卻超好的東西(值得收藏)【轉載】

TAG:材料 | 寫作 | 作文 | 東西 | 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