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端 浦泓毅:香港電視業大變局(新世紀周刊 2010-3-22)

香港電視業大變局本文來源於《新世紀》周刊 2010年第12期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22日 香港免費電視巿場兩台並存的競爭格局已名存實亡,無線高層動蕩與亞視引入新主,或將使行業發展翻開新一頁《新世紀》周刊 記者 王端 實習記者 浦泓毅

  • 香港電視業大變局

  •   夜晚九點半,剛來香港工作不久的內地人小杜回到家中,習慣性地打開電視機。他驚奇地發現,出現在鎂光燈下的香港藝人們,都在說著蹩腳的普通話。

      事實上,這個局面在香港電視界已經維持多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00511.HK,又稱無線電視或TVB)在香港「一台獨大」數十年,該台規定旗下的藝人在接受友台訪問時,不可用廣東話。

      不過這種狀況在近期遭到突如其來的挑戰。3月11日,權傾一時的TVB電視廣播業務總經理陳志雲等人,因涉嫌貪污被廉政公署拘捕,而該案可能涉及近百名藝人需要協查;而另一方面,內地神秘商人王征則在北京召開記者會,高調宣布五大國企力撐其入主香港積弱多年的亞洲電視(又稱亞視或ATV)的宏圖。

      兩起事件看似性質不盡相同,卻均凸顯香港僅有的兩家免費電視台公司治理的問題。有傳媒觀察人士直指,此次事件或將成為香港電視史上的轉折點。港府面對兩台「烏煙瘴氣」的局面,或會加快放開免費電視市場,甚至令整個行業營運生態發生變化。

      不過,步伐僅僅剛剛邁開。在政治和商業利益的多種考慮下,新力量為公式化的香港電視業注入新鮮元素,對現有格局形成實質衝擊,需要智慧與耐心。

    無線高層動蕩

      正如滙豐銀行、國泰航空,無線電視曾是香港的「城市名片」,承載了不少港人的集體回憶。在娛樂資源匱乏的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無線電視是市民的主要娛樂提供者,TVB的電視劇總被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由於經營有道,無線電視長期盤踞香港免費電視市場八至九成的市場份額。

      此次被廉政公署拘捕的陳志雲,是香港為數不多、行事高調的傳媒高管,就連他本人也稱自己是個「演員」。52歲的陳曾在政府工作達10年,擔任過香港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助理處長。離開政府後,他加入香港商業電台,後轉投無線電視。

      香港電視界資深人士表示,陳志雲可謂「才子」,他在TVB的成績可圈可點。TVB以拍攝電視劇著稱,但亦曾遇到受眾單一的瓶頸,總被戲稱為「師奶電視台」。

      陳志雲主持無線後,曾大興娛樂遊戲類節目,不僅降低電視台成本,而且吸引不少年輕觀眾或全家一同觀看,營造良好收視率。而他自己的清談類節目《志雲飯局》,更以得體的訪談形式和內容,受到眾多觀眾的喜愛。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香港廉政公署近年常與無線電視合拍《廉政行動》系列電視劇,以教育警示公眾,但沒想到無線高層,這次卻成了廉政行動的主角。

      3月11日,廉政公署以代號「威遠」的行動,拘捕陳志雲等五人。除陳志雲外,還包括無線金牌監製錢國偉、市場及營業部業務拓展主管陳永孫、《志雲飯局》助手寧進及陳志雲私人助理叢培昆,在通宵扣查40多小時後,五人才獲保釋回家。

      雖然目前案件仍在調查中,香港傳媒則指出陳志雲涉嫌利用開設空殼廣告製作公司,承接無線大型節目製作,同時剋扣部分藝人資金,令其免費或廉價參加演出,但向無線電視收取藝人的全數費用。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陳志雲五年涉嫌牟利千萬港元。

      根據香港相關例,電視廣播屬於「公共機構」,僱員與公務員一樣受《防止賄賂條例》中有關公職人員的條文規管。若被發現索取或接受利益,作為在合約事務上給予協助或運用影響力的誘因或報酬,即屬違法。當中所指的「利益」,除金錢外,亦包括服務和優待等,最高刑罰為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7年。

      陳志雲事發後,香港廉政專員湯顯明雖然未對個案作評論,但他公開表示,廉政公署每年平均收到十宗電視台相關的貪污舉報,去年則收到六宗,個案主要涉及採購、服務外判、員工管理。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講座教授陳韜文向本刊記者表示,陳志雲案件對電視業界的影響可能主要在企業管理方面,無線電視在上個世紀70年代也發生過類似的事件,此次涉案人級別之高,對無線在企業管理方面應會產生部分正面的改變。

      接受訪問的傳媒界人士普遍認為,陳志雲事件只會對無線電視的形象帶來負面影響,但對具體業務影響不大。然而,無線電視之外,一個悄然的變化亦正在發生中。

    入局者王征

      3月11日,在北京飯店的一場記者會,將47歲的王征推上輿論浪尖。

      當日,中國人壽、招商銀行、中國建築、粵海控股及北京銀行五家國企,在北京與香港另一家免費電視台——亞視簽訂協議,五大國企將在業務合作、廣告投放、技術支持,資本運作等方面與亞視「戰略合作」,力挺正謀求成為亞視新主人的王征入局。

      當天觀禮嘉賓亦陣容鼎盛,包括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汪建熙、中金公司董事長李劍閣、滙豐中國董事長鄭海泉、香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和梁君彥等業界聞人。中建總公司總經理兼中國海外集團董事長孫文傑甚至表明,若王征在收購亞視前後需要資金的話,中國海外會照單全收王征在國內和香港的地產業務,再向王借貸高達數十億元的資金。

      今年47歲的王征,上海人,大學畢業後,移居香港經商,1999年創辦榮豐控股,從事小戶型物業開發,獲利頗豐,此外他亦在投資內地銀行方面頗有建樹。

      王征亦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等職,為「中國早期工業之父」盛宣懷家族後人,其繼父舒同歷任中共山東省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王征隨母親王雲飛姓王。

      王征對本刊記者表示,選擇亞視一是看中它是個獨立媒體,二是因為亞視「人心思變」。

      2009年10月,在亞視亞洲小姐的評選活動期間上,王征與亞視大股東查懋聲和第二大股東蔡衍明之子首次會面,正式商談其入主亞視事宜。「原以為比較容易,結果一談也談近半年。」王征說。

      按照王征的戰略規劃,亞視第一步是做到五年扭虧,中期目標是做成反映香港良心的電視台,而長期而言,就是用20年的時間,將亞視打造成亞洲CNN。

      「我們不是要在亞洲打造一個有CNN一樣地位的電視台,而是有一天,全世界對亞洲有興趣的人都會來收看的電視台。打個比方來說,我們主要不是針對唐人街的受眾,而是針對華爾街的。」王征興奮地說。

      接受記者採訪的眾多傳媒業人士均對王征的戰略表示肯定,但亦直言「說易行難」。

    亞視困局

      事實上,作為香港兩家免費電視台之一,亞洲電視自創辦以來,經歷七度易主,卻難止虧損頹勢,收視市佔率亦從最高時的三成左右,一直下滑到如今的「幾個點」。股東架構不穩定、發展策略缺乏延續性是造成亞視長年積弱的原因之一。

      王征入局,勢當在經營上為亞視注入新思維,但更為迫切的障礙則是亞視糾纏不清的股權之爭。

      3月2日,王征與亞視大股東查懋聲簽約,計劃持有亞視超過50%的股權。但是簽約僅兩天,第二大股東蔡衍明卻入稟香港法院,控告查懋聲違約背信。

      蔡衍明公開批評查懋聲稱,2008年的時候,查將亞視「託孤」給他,現在又「託孤」給別人,將亞視托來托去,「吃人夠夠」(欺人太甚)。

      亞視股權結構向來複雜,目前主要有四大股東,包括查蔡合辦的Antenna Investment Limited(下稱Antenna)、劉長樂與陳永琪合資的龍維有限公司、中信集團旗下的僑光集團與查懋聲兄弟旗下的Panfair Holding Limited(下稱Panfair)。

      其中,Antenna持股47.58%,為亞視最大股東。在查蔡兩人分持的Antenna股份中,分為A、B兩類,A類為投票股,B類為無投票權的收益股。其中,蔡衍明擁有49%的A類股與全部B類股,而同時擁有Antenna與Panfair控股權的查懋聲是亞視的實際控制者。

      2008年入股亞視之後,蔡一直希望能夠取代查懋聲,成為亞視最大股東。查蔡之間曾有約定,由查家讓售2.75%的亞視股權與2%的Antenna投票股,使蔡衍明取得亞視經營權和董事會控制權。然而,亞視在2009年末發行5000萬港元可轉債,使蔡的股權進一步攤薄,離控股亞視越走越遠。

      據蔡衍明向香港法院提交的證據顯示,亞視發行可轉債之後,查家名下的Panfair持股由過去的10.75%提高至15.73%。王征也於3月9日證實已購入亞視可轉債。種種跡象皆顯示,蔡衍明控股亞視已然夢碎。

      蔡衍明今年3月正式入稟香港法院,控告查懋聲違反董事誠信,未履行2009年1月23日和4月7日達成的,由蔡衍明分兩步、並最終獲得亞視控股權的協議。蔡衍明已於3月11日從香港法院取得禁制令,禁止查懋聲在4月8日法院開庭前出售名下亞視股份。

      「如果雙方不在庭外和解的話,亞視股權事件會拖很長時間,可能兩年到三年。但蔡衍明的態度現在很強硬,王征如果和他協調不好,未來就會很麻煩。」有接近蔡衍明的人士向本刊記者說。「因此,王征是否可以順利買下亞視,現在仍然存有變數。」

      至記者發稿時,王征尚未正式向香港有關部門提交入股亞視的申請。

    突破新路線

      如果入主亞視存變,王征對亞視的戰略規劃,可能成為一紙空談。然而王征卻顯得「義無返顧」。

      亞視一名前高層指出,在過去十年,亞視其實已嘗試在內容上 「走資訊路線」,另闢蹊徑,與無線電視差異化競爭。但是一方面是來自新媒體的衝擊,另一方面香港受眾對新聞節目的偏好度始終有限。

      這其中與香港歷史和社會現狀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回歸前港英政府不希望有一個強大的公共媒體, 希望對政治不聞不問。而回歸後,公民意識才逐步增強。此外,由於香港社會節奏過快,工作壓力非常大,因此市民下班後,只希望收看一些輕鬆娛樂節目,這也是「無厘頭」在香港盛行的原因。

      不過,主攻新聞資訊及體育節目的有線電視前副總裁黃俊傑對本刊記者表示,隨著香港民眾文化素質的提升,香港觀眾對資訊類節目的需求會越來越多,過去電視台比較重視娛樂節目,今後的重心也會開始向這類節目開始傾斜。

      另一方面,隨著亞洲崛起,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而亞洲包括中國的媒體在國際舞台上的聲音始終很弱,因此屢屢有人稱發展代表亞洲聲音的載體。

      但是上述人士也指出,如果「主觀地來代表亞洲人,別的國家不一定會認同。關鍵是提出怎樣的核心價值,這個核心價值如何與大多數人的核心價值結合?資金並不是打造有國際影響力媒體的主要因素。」

    格局鬆動

      在過去數年,亞視經營失敗,從公共政策的角度解讀,則事實上令香港香港廣播電視市場失去競爭。當無線電視獨佔九成收視率,香港免費電視市場兩台並存的競爭格局已名存實亡,廣播政策亦宣告失效。

      從事香港媒體競爭力研究的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指出,目前香港廣播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增加節目的選擇,以迎合社會上不同的需要,並鼓勵廣播界多加投資、創新,而香港廣播事務管理局作為規管機構,有責任「確保電視節目服務巿場有公平而有效的競爭環境」。

      無論香港民意,抑或經濟運行規律使然,開放免費電視牌照已勢在必行。去年7月,港府在免費電視牌照中期檢討之後,被動的表態,歡迎所有人士申辦免費台。

      目前已有有線電視、電訊盈科(00008.HK)、城市電訊(01137.HK)三家公司申請免費電視牌照。

      但是開放免費牌照,會否對無線電視成為有效競爭?一位接近有線高層的消息人士透露,有線一決策層人士曾表示,即使申請牌照獲批,有線電視也不會向免費電視業務增加太多資源。

      該位消息人士分析,有線電視擁有世界盃等重要體育賽事的獨家轉播權,而各方常以公共利益為名,要求有線與兩家免費電視分享權利。有線電視此番申請只是為了獲得免費平台,以此保住自己的獨家權利。

      儘管如此,隨著無線和亞視雙雙出現變故,香港電視業的舊有格局已經出現鬆動。

      「過去無線電視基本是壟斷了香港電視市場,自從有線電視出現以後,已經分薄了其市場佔有率。如果亞視有條件實施它的新戰略,那局面就有點像『三國演義』。」黃俊傑稱。

      在香港電視業浸淫多年的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總監卓伯棠向本刊記者表示,無線電視劇還有八到十年的生存空間,但十年之後,如果亞視以及以及其它電視台興起,「實踐其它的路成功了,可能就會改變格局」。

      與此同時,無線電視也一直在洽購買家,在未來幾年可能出現新的入局者,都將推動香港電視業翻開新的一頁。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128472&time=2010-03-21&cl=115&page=all
    推薦閱讀:

    台總統候選人首場電視辯論今登場
    電視解說詞《尋訪鼓兒哼》
    【別墅裝修百科】別墅客廳電視背景牆怎麼設計才好看?
    《舞林》毒舌評委金星 最好的脫口秀電視人(組圖)
    《Running Man》2017年停播是真的嗎?

    TAG:電視 | 香港 | 世紀 | 新世紀 | 周刊 |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