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成拳核心功法功力訓練——形動求整

大成拳核心功法功力訓練——形動求整實體技擊之動態以速動為準則,而速動之根本全賴下肢的空間位移,位移的絕對動態最易產生重心的失衡,而失衡狀態則是技擊運動中的最大障礙,所以如何在極速的動態中保證身體的平衡狀態以及在勸態中保證相應的平衡均整性的發力就成為名家拳派研討的重點。大成拳以樁法求整調節人體功能的均衡,而步法的訓練就是以靜態的平衡向動態平衡的發展最關鍵的功法。這種動態形式上極其簡單,但若從整體原則的角度出發則又極其深奧複雜,而且一切步法具體應用均從磨擦步變化而得,故統稱為磨擦換步。首先以技擊樁步型站立,虛靈頂頸,步成三七,雙掌自然分開,手心空涵,成扶按式置於身體兩側,目的是保持重心的平衡,然後以頭部上領牽動軀幹把胯關節抽起,由於肢關節的上提後腳就會被帶離地面,此狀態的拔起後腳如整個腳掌趟入稀泥被緩緩拔出,又不能使鞋被粘掉,故足腕兜起,由於一隻腳已處在懸空狀態,這時重心完全放在另一支撐腳腿上,故在拔起後腳時首先把重心變為前七後三,然後胯催動後腳向前徐徐搓動,以體會下肢與空氣的磨擦阻力,膝蓋彎曲前頂與足腕為先鋒克服空氣的阻力,腳掌似踩一圓木棍向前緩緩流動,力宜平衡,不能斷勁,待後腳運動至前腳踝骨位置時,前膝與後膝內側要輕輕地磨擦而過,這時後腳從前腳之半個腳面而過,變為前腳繼續劃弧形而進,待至丁八步距離的時候緩緩用前腳掌先著地。然後緩緩踩實,這時軀幹的上下拉伸恢復自然狀態。隨之膝前頂反重心再變為前七後三。繼之再以頭領身,以身帶胯,把另一足提起,向前做擦膝磨脛的弧線運動,如此地後步做前步子前步。再以前步做後步之前步。習者注意目光始終注意一個方向,不可東張西肓,雙手在運動中根據身形的起落,相應的提按,如同掌在浮萍中,以配合下肢的空氣阻力。磨擦步的關鍵胯走半圓,從步子的起點一直到步子的落點,這個運動的路線是個半圓的軌跡。因為在我起腿行進步時,對方很可能會阻止我與之縮短相對的距離,用腳踢擊、蹬、踹我迎面骨。我如果是直線行步則正與對方發力之腳形成二力相撞,為其所傷。再有直線的行走,我自身的襠口因防護性差極易為對方所乘,所以在步法行進中以胯為軸帶動腳掌做弧形半圓運動。試看當我後腿與前腿相互重合之際有雙膝、雙踝互擦的動作,這時從後腿與前腿的相互接觸時就把襠部藏在了雙胯之間被胯根夾住,而繼續向前行進中我仍以前膝為防護先鋒做護襠的弧形環繞式行步,這樣不但可以加大襠部的嚴密防護,而且還可以避開對方的突然踢擊。通過胯走半圓,落步弧形的運動訓練,我們要養成不管對方是否用足踢擊,我均以此種步態向對方接近,因為真正的實踐是難以捉摸的、變化無常的,如果等你發現對方的踢擊再去走磨擦步,恐怕已經遭到對方的擊打,即使憑藉僥倖的閃躲避開了對方的進攻,也會因意識上的防護而失去了進攻的機會。尤其精神是已被對方的拳腳捆得五花大綁,只能採取絕對性的逃避式防守,而在進攻中防守,在防中主動進攻的教義將會失去真正的內涵,所以奉勸學者必須在樸實無華的磨擦步中下一番功夫。西洋拳擊中的滑步看起來就是蹦蹦跳跳,但真正實踐起來,前後左右的移動非常靈活,這同樣是步無足位的具體體現。磨擦步的要點是起如擔擔,動如槐蟲,形若趟泥,如履薄冰。所謂起如擔擔就是利用整體的原則以頭領身,以身帶胯,以胯提膝,以膝兜足的上下一體的運動方式。形若挑夫擔擔,以頸椎上拔,雙肩下沉的矛盾支點來減輕擔子對身體及下肢造成的重壓,身形上拔以減輕身體對下肢的壓力,使雙足的承載功能改變為相應的起動功能,由於身形的上拔,下肢的運動就會十分輕鬆,利於搏鬥中的快速反變反應。動如槐蟲是我們的先哲通過對自然界生物的動態形式的細微觀察應用中拳學領域中的運動方法是蠕動脊椎。大家可以觀察槐蟲的運動動作,其行走時身軀先躬起位移,然後再下落位移,我們在做磨擦步時首先是用脊柱上拔,把身體乃至腳掌都領起來運動,然後在下落時利用脊柱的壓縮把腳掌放在相應的位置上,故起落的轉移形態是脊柱的拉伸收縮式的蠕動法則。形若趟泥是起落運動空間的下肢感應,這種感應就是下肢的單重現象,就是下肢不均衡失重的狀態,但空間的位移又不可能讓腳離開地面;。故薌齋先生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把此位移行走的過程中加入了在泥塘行走的意感,即每一細小運動都使外界的阻力與之呼應,而行之欲速則不達,外界之阻力大,自身向前運動的意識越強烈,這樣腳的敏銳感應才能產生觸覺的靈敏性,即阻力可能大,可能小,我須見機而調整。如履薄冰是在腳掌下落時的動作形態,即落步時就是意感十分機敏的狀態,好象踩在剛凍結的冰面上,如果冒然下落,就會把冰踩破。故在下落時必須是把重心逐漸壓在下落之腳上,一旦薄冰承受不住我的重量就會破裂,而我必須在破裂之前迅速把腳提起變換相應的位置,這在實占格鬥中十分重要,即以高度的警覺性和洞察力來針對對手的具體變化採取慶變的能力。如果一下把重心全踩過去,那麼這種腳就就成了承載功能而不是起動功能。根本無法再進行變化,故如履薄冰之意非提重心的緩緩而動轉,實為格鬥中變換步法、身法的知覺能力。磨擦步試力運動可演化出幾種相應的腿法技術,大成拳之腿之法不是單向腿擊發力,而是在步法的行走中通過相應的空間位置使腳尚未接觸地面對對方下肢形成的接觸。這時如果不採取一定的下肢發力,我的腳就無法與地面產生接觸而處在較長時間的失衡狀態,故腿法是具體化的磨擦步在應敵狀態中形成的發力技術。一、縱膝撞腿:在行走磨擦步的運動過程中,後腳經前腳的內踝關節向前伸出的一霎那,突然把身體從中正的正直狀態變為向前的斜面,同時把下肢的膝蓋向前向上提起,由於此時是一個失重狀態,身體與膝蓋抱歉會術能地向前衝擊,這樣就形成了頭欲撞人、膝欲欺人的發力狀態。事實上,向前縱膝的原因並非是有意用膝蓋去擊打對方的襠部,但由於向前的運動狀態如果對方無法閃避就會被彩蓋撞倒,由於身體的慣性就會自然地下落形成磨擦步的落式。針對格鬥中的各種情況,縱膝可根據自身的條件調整其撞力的角度,如果提膝較高會撞在對方的襠腹,如果較低則會撞在膝胯部位。二、點踢踩腿:在行走磨擦步的運動過程中,後腳從前腳的內踝關節向前伸出之際,利用胯關節把腳彈射出去,直踢對方的迎面骨。注意發力時要有彈性,一動即出,一出即收,如沾熱鐵,以得於再次發力。腿是特殊形式,格鬥中是以手為主動進攻的技術,應用腿法必須要有上肢的主動配合才易奏效,即所謂「明拳暗腿」。單純的腿技雖然也極具有威力,但有兩個缺點,即動作的預兆大,易被對方躲過和一次性發力的無法連點的弊端。大成拳從「手足齊到方為真」的法則印證出腿和步不能分開,手和腿也不能分開。腿法是在不法進行中的發力軌跡,步法是手法擊打空間的手臂延長。故而踩勁是在點踢中勢後的身體前沖狀態下順著對方的迎面滑弧線。正踩對方的腳面形成蹉射的發力,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對方後撤。三、跺子腿:跺子腿是在行走磨擦步即將終了時利用身體的縱軸擰旋把腳變成橫展跺出,此腿法的發力軌跡與上肢的栽錘相似,為向斜下方的斜發力,它不但在主動進攻中橫跺對方的迎面骨及膝蓋等部位,在被動的狀態下還可以利用此腿法阻擊,攔截對方的進攻性腿法和步法,使對方手支腳不到處於失重狀態。跺子腿可分為正步和拗步為腳掌內沿發力同其它腿法一樣,跺子腳的原則是「抬腿不過臍」。不追求高腿發力,而是在步行進中利用胯關節的軸向轉動使腳掌形態發生變化,其發力的原則是以身體的縱軸至爭。綜合性的試力是上肢與下肢齊動的動作組合,為了培養技擊狀態中良好的運動習慣,在各種試力中就必須加入磨擦步的鍛煉,這樣通過下肢的左右互換,上肢試力也可以獲得相應的變化,即:上踢出去的距離要以不超過技擊樁步距為準,同時注意腿法是一種上動下自隨,下動上自領的動態位移採取均整之法。在此僅以鉤銼試力為例進行闡述。從前三後七的狀態開始,以及小臂的內螺旋滾動的脊柱的上拔為動力,把腳帶動而起,使上肢變成掌心向下,下肢是一腿負擔體重,另一腿在胯的磨轉中停留在膝、踝相互接觸的磨擦狀態。然後繼續運動抬起的腿向前方劃弧落至丁八步狀態,把重心逐漸地傳導上去,這時上肢的運動應合下肢重心的傳導而緩緩以外螺旋滾動推出,重心達到前七後三之際,再由小臂內螺旋把另一腳帶起向前運動,如此反覆交替練習。活步試力的重點是體會身體在間架均整的基礎上的重心交換。在反反覆復的轉換過程中,由於空間運動位移的客觀現實,我們在運動中要想隨時保持這促均衡的狀態就非常困難。尤其是上肢的撐抱三七與下肢的前後三七轉換中是否達到同步。故而活步發力是否達到動態平衡抱歉由活步試力體現出來。活步試力訓練中必須利用精神的高度集中和強烈真實的意感細緻入微地體會每一動的感覺才能達到與自然界的阻力相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因為人在動態中所感受到的阻力磨擦一定要大於站樁中的感受,所以人體在試力中又容易體會身體與空氣產生的磨擦阻力。空氣雖是無形的,但我們就生存在其中,被其所包圍。它充斥著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它充斥著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但是我們卻不能讓每一個細胞都感知它的存在。儘管我們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但神經可以感覺到,皮膚可感應出來。所以利用神經敏銳洞察力指揮我們的皮膚,在形體動態中與空所發生感應,如果這種感應獲得成功,我們就會有「毛髮根根暖風搖」的感應,如果這種感覺,骨骼、毛髮之支撐道放、爭效互為,鬆緊交錯的整體勁力就會更加飽滿,審經作用於肢體,肢體表現神經的相互矛盾又各諧為一。精神的力量是無限的,但是根據科學測試分析,人體、骨骼、骨肉的承愛外力達25噸左右,由此,如何激發肌體的力量成為現代科學及未來科學的熱門課題。而精神的深入刺激將會對肢體的和諧調整動態爆發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大成拳修鍊法則就是利用精神的抽象假借來具體肌體的巨大的發力。因此當夥伴成為具體的外界壓力向我間架旋以推、拉、壓、挑、撞時,我們可以認為這種力是空氣的阻力加大,於是在神經交感器的指揮下相應加強了抵抗功能。關鍵在於這種阻力的接觸是時有時無的,我如何通過這種觸覺的變化使身體與之產生相應的鬆緊,故「點力」的產生可具體到實戰中的觸覺反應,活步試力的訓練是在保持自身平衡狀態下一旦與外界阻力發生了不平衡之後的具體形變。如雙臂的撐擰是針對阻力的大小發生的形變,下肢的位移則是上肢還無法均衡之際發生的下肢形變。這種形變的調整能使整體力獲得運動,而相應的技術則是形態轉變下的角度、方法的取捨,故薌齋先生云:「一以觸覺立即緊張,炸力發出意不亡」的本能狀態。大式磨擦步是針對下肢的胯關節活動量和腿法擊打的力度及範圍設立的試力功漢。前面所述的磨擦步運動軌跡為半圓,而大磨擦步的運動軌跡是跨走一個圓形,這種訓練的要求十分嚴格,尤其是對負重腿的支撐平衡性能要求很高。此度力的運動方法為以技擊樁站立,用頸椎把胯帶起提膝至臍部,然後擦膝磨脛弧線而出使提起之腿先做前蹬動作,繼而向外側劃一大圓成掃腿動作至體後再回收至提膝動作,如此反覆練習。即胯關節的順時針和逆時針的360度旋轉。大式磨擦步中,我們可相應演化出空襠腿和蛇形腿。穿襠腿是在磨擦步前蹬之際的突然順胯動作,主攻人體的襠部和腹部。腿法之發力是步法運動的一種形式,其具體要領以形曲力直為主,要求腿不許伸直,下一步肢與軀幹形成反用力,路線走弧形,發之即收。蛇形腿是在大磨擦步試力時橫向掃腿的變化加速,主攻人體側面腰胯部位,其內容含是胯關節的螺旋催勁,如上肢的削掌發力。從磨擦步的變化中又可以演變出三角步、蛇形步和雞形步,三角步是以磨擦步為基礎加上了橫步的閃讓,初習時即可以技擊樁間架抱下,下肢丁八步前三後七站立,後胯下沉壓縮催動後足蹬地,利用後足之反彈效果催動前足斜向45度行進一步,當前足在重心踏實之際,後足迅速跟進置於前足內側形成擦膝磨脛,然後再變為前足斜向45度行進。如此反覆交替運動。三角步法相對磨擦步的外形要小,故行動起來極為迅速,尤其是虛點之步在變為前腳時是射出去的,而射出去的腳掌與地面產生的滑動磨擦力正是身體的前撞。在實戰中三角形的應用最廣。無論是前進、後退、橫走、豎撞均為以頭領身,以身帶胯、以胯提膝、以膝兜足。三角步法有原地三角步和活三角步之分,原地三角步所走的路線是橫走——斜進——斜退——橫走——斜進的三角形,故稱原地三角步。活三角步是在斜進中即產生橫向位移,左右互換、閃讓而進。蛇形步是在活三角步的基礎上在橫閃斜進中突加墊步,在身法帶動下蜿蜒曲折而進,路線成S形狀。雞形步是原傳形意拳的核心步法,習時以技擊樁撐抱站立,下肢前三後七,身體以腰胯催動後足蹬地,形成反彈而使前足射出一步,待前足重心剛剛穩定,後足自然跟進呈足跟微起狀態,然後再蹬後足催動前足行進,此步法類似拳擊中的前滑步,但沒有跳躍。其力源全憑右腳蹬,以此來催動整體前撞,前足行進應先膝頂、待重心不穩之際再把前足催出。習此步法切忌不可先邁前足,因為前足若先進,後足則是被動跟進,這樣不但影響速度,而且失去了整體的同步運動,所以後足蹬地之際正是後胯壓縮震顫起動之時,藉助與地面的磨擦和反彈會把身體悠出去。大成拳步法的訓練應處處現軀幹的主動性、軀幹的方向、角度的改變是身法的移動。下肢的位移,只有身無足式,才能步無足位,也只有身法極速,才能使步法迅速。各種步法掌握之後應融匯貫通,組合而練,實作之際才能變化迅速,同時各種步法的設立均為不同情況下的需要,故實搏無須考慮應用何種步法,只要不失基本原則,即可任意交換,到廝打時忘了拳法的教義至深,步法亦同理可尋,關鍵在於能否把平時訓練的最佳狀態應用於實踐中去。


推薦閱讀:

談太極「全」訓練
訓練中的營養補充之道
體能訓練(核心肌群的鍛煉)
你真的想過嗎,你的訓練目標是什麼?
訓練丨六個動作助你練出壯碩厚實的胸肌

TAG: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