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時如何判斷遺址和出土文物的年代?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張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在考古工作中首先會遇見的。總的來說,如果出土物上有銘文等判斷年代的依據,那較為簡單,而對於沒有這些信息的考古發現,我們需要做兩種年代判斷 :一種是相對年代,即要解決同一處遺址的出土物誰在前、誰在後的問題 ;另一種是絕對年代,即要搞清楚出土物距今多少年。相對年代的判斷,我們通常使用「類型學」和「地層學」兩種方法。在中國,這些工作都是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的。1934 年,中國考古學的一代大師蘇秉琦先生,在陝西省渭河邊的鬥雞台遺址參與發掘了一批重要墓葬,他從出土數量最多的陶器入手,將陶器各部位的形態特徵進行了極為詳細的分類,例如 「瓦鬲(lì)」研究,即先秦時期關中地區最常見的食器——陶鬲,他將陶鬲按照形狀、質地的差別區分為不同的類型,在每一個類型里又對其口沿、領部、腹部、足部等細部特徵進行分別的歸納和對比,由於器物的造型及其材質變化是有著一定的歷史規律和發展順序的,通過對統計材料的分析,找到合理的變化順序,就可以推導出它們之間相對年代關係,這就是被學者形容為「拉動考古學發展的兩架馬車」之一的考古類型學。

蘇秉琦先生總結陶鬲的特徵,發現其整體和領部高度不斷變低矮,足部從乳突狀的袋足形態變為瘦高的錐狀足,然後足跟變矮至基本消失,這是一種符合漸變原理的推論。由A到B、由B到C的演變雖然不太明顯,但積累起來,由A到D的差別卻非常大、不易混淆。這就是考古學由形式演變研究中所得到的年代學的證據。左圖為陝西省鳳翔縣南指揮西村商周墓地出土陶鬲 ,它是右圖中C時期的 典型 。供圖/羅汝鵬

談到考古類型學,科林·倫福儒先生在他與保羅·巴恩先生合寫的《考古學 :理論、方法與實踐》一書中有一幅有趣的圖釋,他們將大家所熟知的汽車發展史按圖排列,由圖可見,事物都是漸變的,隨著技術的發展,製作工藝的精美程度與複雜程度都有了明顯變化,同樣的漸變過程也可以反映在史前人類所廣泛使用的石斧上,時代越晚的石斧,越為精美與實用,而如果有一天出現了同樣形狀的銅質的斧,那可能就表示了更高水平的生產力出現,是人類社會的一次巨大的進步。當然,這只是一個單線發展的類型學推理,真實的考古遺存分析要考慮各種各樣的擾動因素,那就複雜的多了。

非考古專業的人看到上圖這些石斧,會覺得它們都差不多模樣,而專家對其年代、使用方法、技術進步等方面進行研究之後卻發現,這些看似大同小異的石斧卻代表著早期人類一步一步邁向文明的堅實步伐,其間的差距,就像從簡易馬車發展到賓士車那樣巨大。地層學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知道不論是因為地球的沉積作用還是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堆積物,都會形成早晚關係明確的地層或堆積物,其實這就好比演員上台前,總要一層一層的往臉上塗抹各種不同化妝品。疊壓在下面地層中的出土遺物,時代上一般會早於上層出土的遺物,將地層中出土的遺物進行由早到晚的排列,就可以對相對年代做出準確的判斷。1931 年,梁思永先生等在河南安陽後崗遺址進行發掘,清理了自下而上疊壓關係明確的三個地層,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後崗三疊層」。梁思永發現,最底下的一層填土中出土了大量的紅色陶片;第二層中卻包含大量黑色的陶片;而第三層包含的陶片更多的是灰色。根據以往工作經驗,紅色陶是在陝西、山西、甘肅等北方西部地區多見的仰韶文化遺存 ;黑色陶為北方東部地區龍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而灰色陶則與已發現的安陽商代陶器特徵是一致的。上世紀 30 年代,由於地域差異等原因,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誰早誰晚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學者們,導致很多推測性的錯誤認識, 而「後崗三疊層」的發現明確地表明了,至少在河南地區,仰韶文化是早於龍山文化的。正是這一重要的地層學發現,為之後的中原地區史前考古建立了可靠的標尺,成為了一把打開史前文化研究的鑰匙。

◎推測出土物的絕對年代需要運用碳14測年法等多種科學手段。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產生於大氣中的14C是怎樣一步步進入人和動物的骨骼。動植物遺骸中的14C在生命結束的時候開始衰變為12C,它們的比例最終會成為考古測年的有力證據。絕對年代的判斷或測定,可以精準地給出土物一個確定的日曆年代。早期考古學中絕對年代的斷定還只能是來自歷史時期的銘文等信息。隨著科技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精妙的科學方法加入了考古年代學研究的隊伍中,名氣最為響亮的當屬誕生於上個世紀 40 年代末的「碳十四(14C)測年技術」。也許大家還記得中學的課本上講過,最常見的、穩定的碳元素是 12C,而 14C也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碳的同位素。14C 產生於大氣並通過 CO2 被植物吸收,通過食用植物或其他動物又被動物所吸收,一旦植物或動物死亡,這種吸收會停止, 14C 以一定速度(每 5730 年減少一半)衰減為普通的 12C。那麼測量樣品中剩餘 14C的量就可推導出生物死亡的年代,我們就可以將之換算成日曆年代。現在,考古工作中還經常使用熱釋光、光釋光、年輪測年、鉀 - 氬測年等一系列絕對年代測年技術。可以說,對於人類兩百萬年以來的歷史中的考古發現,我們都有科學的方法可以測得其絕對年代。不過「科學測年」,給出的年代定點在原理上都是有一些不確定性的,因為考古工作中提取的樣品類型、保存環境、埋藏過程等等條件都將決定其測年結果的可靠性,所以也要求我們在田野考古工作中更多注意現場分析和科學提取。我相信,不斷完善「相對年代」、「絕對年代」的年代學理論與實踐操作,必將更好、更科學的揭開古代人類與社會的神秘面紗,構建更加準確的人類歷史。出土文物,斷代
推薦閱讀:

【出土玉器】 遠古文明之光——興隆窪文化遺址與東亞最早的玉器(上)
荊州章華薹遺址憑弔(原)
[東北見聞]故壘蕭蕭——探訪遼、金故都遺址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15P]
秘境 | 新縣白雲山道觀遺址......

TAG:考古 | 文物 | 判斷 | 年代 | 遺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