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的中醫基礎講座 第三講(5) 陰平陽秘

  • JT叔叔的中醫基礎講座第三講(5)陰平陽秘
  • 陰平陽秘

    那一般論的「陰平陽秘」是說,我們人如果陰陽不平衡,那就要讓多的那邊少一點、少的那邊多一點。可是,還是要分辨是虛證還是實證。就好比說「陰實證」,的確是陽虛到極點造成的,可是陰實證,我們有時候可以用瀉陰實的葯喔,把它的陰打掉一些,把那種很沉很緊的附骨脈打松變成虛脈,然後再來補陽,這樣比較好補,不然那個陽會被陰實頂出來,而把人燒壞。

    最近因為火神派的再興起,陰實證,有些學得不全的人愛用很多很多的附子去對付它。什麼病都先想到要用附子劑、用陽葯,這「陰陽」概念上是正確的,雖然用很多很多的陽葯也有可能把陰實逼出來,但實際操作時並不是只有這麼一種搞法。

    好比說胸口絞痛的病人,用涼潤滑痰的「連籽一起打碎」的栝蔞實和薤白一起把壓在胸部的痰飲拔掉,之後再用補藥,就輕鬆很多。如果直接就附子六十克一百克的往上加,這病也不見得會好。

    有瘀血的人要先去掉瘀血才能補。淋巴腫瘤要用清淋巴的方子,比如說十六味流氣飲。也不見得一開始就要用附子、硫黃。

    肝硬化是肝陰實,要化瘀利水補陽疏肝;憂鬱症也是肝陰實,要補腎陽生肝陽且疏肝。兩路葯的補瀉配比就不一樣。

    重症肌無力是脾陰實,臨床上用升提陽氣的補中益氣湯的效果不怎麼好,但用去脾濕的平胃散效果卻好很多。這也是不能直接補陽的例子。

    這也就是說,「實者瀉之」,在「不會損傷陽氣」的前提下,先把「陰實」「瀉掉」,治療上會比較順利。那當然,如果專用什麼白花蛇舌草、半枝蓮、三棱、莪蒁這些損傷陽氣的葯來攻陰實,那也是不對,會把人打虛、打死。

    治腫瘤,基本上是「九補一攻」。還是以扶正為主。

    前面說的「氣能生水」,那是針對「陰陽兩虛」的人說的,到了「陰實」階段,要把陰實瀉了,再來補陽。到底還是「實者瀉之,虛者補之」。

    實證要瀉,像「陽實」的話,我們會用瀉火藥來下火、清火,可是這裡再回頭提醒大家喔,「春夏養陽」,說因為在台灣地區天氣熱的時候我們的元氣很容易散掉,所以一定要好好的補氣、把氣守住。那種時候,你說:「天氣好熱喔,人要中暑了,很不耐熱,所以我應該喝青草茶來消消暑!」那當然不對啊,氣已經在損耗之中,怎麼可以吃那種東西呢?

    像我前一陣子被熱得好難過,這禮拜三還中暑,我禮拜三之後,就開始拿艾灸條在玩,到處灸一灸,艾灸是很補陽氣的東西,結果灸一灸發現:「咦?不怕熱了,而且精神變得好好。」你才知道夏天真的非常需要補陽。你不要說:「『灸』不是很熱的東西嗎?那應該冬天做吧?」當然冬天做有它的意義在,冬天做它會收納進去,折迭起來它就生精了。但是夏天做,你會發現你的氣一實,你的抗熱能力忽然增加非常多。氣很虛的時候根本不能耐熱。

    就連夏天天氣很熱、喘吁吁的,我們都不可以吃青草茶、苦瓜丹,而需要吃補氣的葯的前提下,一般人生的病,我不知道別的地方,在台灣需要用瀉的機會還真不多耶。

    青春期的青少年,滿臉的青春痘,當然我們知道他是上火。我們可以用一點點清火的葯幫他清,可是呢,用了三天,他青春痘有一點退了,馬上就要用不傷元氣的調理葯,否則這個人,那麼高興一直吃下去,等到痘子完全沒有的那一天,青春也完全沒有了。然後就形成我們所謂「冰山美人」的狀態,五臟六腑都凍結了。

    至於成年人長痘子,有一小部分是生冷吃得太多了,寒氣霸佔了整個身體,剩下一點點的陽氣被逼到頭上來;或是抵抗力少到全身都在發炎發熱、痘子愛怎麼長就怎麼長,那種的人,馬上中止吃生冷,往往過一陣子就會好些。

    還有一些虛損,是可以看痘子的位置的,比如說有人青春痘光長在下巴,以中醫一般的面疹而言,下巴是對應著腎,那樣的人很可能是腎太糟了,臟中排不掉的毒氣都呈顯到面部來,吃補腎葯把腎救回來一些了,痘子就少很多了。

    這些一般人統一以「上火」一詞定義的事情之中,就有很多很多根本就不是上火,都是不可以吃下火藥的。

    前面講過「陰平陽密」,一般性的理解就是陰陽要平衡,人才不會生病。所以陽虛當然要補陽,陰虛要滋陰,陰陽兩虛的人要先補陽再滋陰,陰實的人要先泄陰實再補陽……這些觀念都同各位講了。

    相反的,陰虛的人,每天都上火,然後跟你講:「啊,我每天都在上火,口乾舌燥!」那你說這樣的人,是不是要幫他下火呢?通常是可以同時一面下火一面補的,但,這在實際操作時,就會出現一個問題:你如果把一個陰虛的人先下了火,變成陰陽兩虛了,有時候,他反而看起來病得不是那麼厲害,彷佛癥狀也緩解了。到底是「陰平陽密」,陰陽一樣弱,也可以達成某種平衡,讓人覺得舒服一些。於是,在這裡,就形成了一種很糟糕的醫法,而這種醫法,偏偏就是現在最流行的醫法。

    各位有沒有聽過《伊索寓言》的故事啊?有一隻兔子挑了一個擔子,兩邊不太一樣重,然後狐狸哥哥來了,跟它講:「你這邊太重,我幫你吃掉一點。」那過一下又說:「那你那邊又顯得太重,我再幫你吃掉一點。」然後就一路這樣子幫它吃掉一點、吃掉一點,等到兔子到家的時候,兩個擔子都空了。

    那現在,很多醫者最會的就是這一招,就是:「你在上火,我幫你下火。」等到你全身都沒有火了,開始瘀住了,就讓你吃破血的葯。就這樣子交替來,氣分削一刀、血分削一刀、氣分削一刀、血分削一刀……很快人就毀掉了。

    之前也跟各位講過,因為以台灣的人飲食習慣,很難吃補藥,補藥不容易有效,就變成只有清火藥有效,所以就順理成章這樣一刀一刀繼續砍,這是外面醫生常常用的手法。

    肝不能郁

    為什麼肝不能郁?因為肝這個髒的「臟性」是要讓它舒暢條達的,它是春天的氣嘛,就像我們說的春天的養生原理。所以,如果你的肝有什麼病,往往要用舒肝的葯,加味逍遙散、加味姑嫂丸,都是舒肝解郁的葯。要用「通」法補肝陽,陽旺了才會打得通。

    因為我們要使它能發泄開來,所以中醫有一句話叫作「肝可瀉不可補」,因為肝不能郁住,所以你把它補住了,反而會有什麼脂肪肝、肝腫瘤,這是一個大的通則。那「腎」我們會說「可補不可瀉」,因為它是五臟藏精的最後寶庫,你瀉腎的話就不得了了。中國人雖然說「春勿食肝,冬勿食腎」,但在實際上,冬天多吃幾碗豬腰湯,蠻好的;但春天多吃肝,就有點兒風險了。這樣的差別,比較是關係到每個臟屬於五行的臟性。

    這個「通則」是沒有錯的,可是,在醫學史的流變裡面,總會產生出變種的醫學。比如有人會說:「肝可瀉不可補,所以我們每天都要瀉肝!」就用一種叫做「龍膽瀉肝湯」的葯,從前龍膽瀉肝湯是全台灣最暢銷的科學中藥,後來鬧得那麼大,龍膽瀉肝湯是聽得大家都怕了。然後把它貼個標籤寫「許榮助329保肝丸」。可是「許榮助保肝丸」還是賣得很好啊!它名字不叫「瀉肝湯」嘛,叫「保肝丸」啊,所以看了招牌就可以上當了嘛。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可怕的觀點,因為肝之所以會郁住,常常是因為肝「陽虛」,它沒有足夠的生命力去通暢它自己,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它有肝陽,才能夠舒暢它,對不對?

    那中醫有一句話說「肝陽虛就會克脾」,就是木會乘土,這是五髒的相剋,所以肝陽虛之後就會克成脾陽虛,所以當一個人肝不舒暢的時候,他就會胃口不好、容易反胃、一緊張就拉肚子,他會把陽虛的癥狀完全轉嫁到脾胃上面去,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肝陽虛克成脾陽虛,中醫就更有一句話說「治肝應當先實脾」,因為你把那個脾陽虛治好了,肝會因為那個治療的同步同調而變成肝陽虛也好起來,然後肝就會容易舒暢了。

    所以中國人好的舒肝葯,比如說「逍遙散」、比如說「柴胡湯」、比如說「補中益氣湯」,都是補脾胃的葯坐鎮在那邊,然後再加一點點舒肝的葯,這個才是王道。

    傳說中的「龍膽瀉肝湯」是什麼東西呢?它是一個在元朝時代改造出來的方,它原來是出現在宋朝陳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裡面,它是治療婦人的一些病,可能是那種發炎性的癥狀。因為有的時候女人在宋朝郁到極點,她也會郁而生火,雖然是陰實化熱,有時也可以瀉。那到了元朝時代啊,李東垣看到有一種病例出現,就是有一些男人的胯下臊臭,這個陰部的臊臭是哪裡來的呢?因為人的肝經是經過人的性器官的,所以肝經有火瀉不掉,一直蔓延到了陰部呢,性器會有臊味(而我們的「五味」裡面,心臟是「焦味」、肺臟是「腥味」……「臊味」是屬肝,中醫就會覺得說「喔,那是肝出來的」,五味對五臟。)當性器有這個癥狀的時候,李東垣是一個用藥如繡花的人,他很會用小巧的手法,他想:「如果我用一個方,讓這個人從頭到腳清火,個人不是被我打死了嗎?」因為那只是局部性的實熱症,要把這個實熱去掉,得找一條路,好走像一條密道通到陰部,這樣就不會傷到整個人了。而那條密道,就是肝經。所以他就用把藥性引入肝經的葯,把一味很苦寒的龍膽草拉到肝經,如果肝本身沒有什麼需要處理的實熱,藥物的寒性就沿著肝經往下掉,苦寒的葯是往下走的,經過陰部的時候就那裡的火滅掉了,事情就擺平了。這是為了不傷你的身才發明的藥方,是一個很聰明的做法。

    所以在大陸很有成就而已經過世的劉渡舟先生,他就說「學中醫,你不能一定要說六經是虛構的東西」,比如說,他曾經看到有一個人的腳大拇趾「大敦穴」那邊發丹毒,知道「丹毒」嗎?又紅腫又痛得不得了的一種細菌性感染,那他說「唉,在大敦穴這邊發」,大敦穴是肝經的最後一個穴,那他就龍膽瀉肝湯加減幾味葯,大家都退不了的那個丹毒,幾帖葯就把它退掉了。所以就是這條路是可以用的。

    前面這個例子是實熱症,如果是虛寒症呢?比如說,一個人他疝氣,他的腸子會掉下來,或是他的睾丸會縮進去,那就,大敦穴灸幾個熱灸,然後吃一點暖肝經的葯,通常都可以調理得不錯。那至於說,男人的這個所謂「陽痿」啊,這種性障礙,你說他需要補腎嗎?其實往往用舒肝葯能夠很快達到療效,舒肝葯幾公克吃下去,當天晚上他就跟你講他好很多了。這樣的事情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真正腎虛的不見得會陽痿,因為腎虛喔,是陽不密,所以會「陽亢」,真正腎虛的人反而是看起來精力旺盛得不得了,每天都想亂搞。和肝鬱是不一樣的。許多陽痿是肝鬱以至於那個地方的氣被擋住了,舒肝葯一吃,即使腎還不夠好,仍然能搞得很。所以男性的這種性功能不夠好的問題,用舒肝葯可以治療的,很多比例的患者在臨床上是這樣子啦,不知道這一點,一直吃補腎葯也沒什麼用啊,因為病的來路不是那樣子。

    我們說這故事是在說什麼呀?說這故事,是在說「龍膽瀉肝湯」是一個入肝,然後走肝經去清這條肝經上所有燒火的地方的葯。

    我們又說,肝虛了,肝不順暢了,要先「實脾」然後去舒肝對不對?要補陽氣去舒肝。那請問,那個什麼「許榮助329保肝丸」你那樣天天吃,到底是要保什麼肝啊?就只是因為有人胡裡胡塗錯解了「肝可瀉不可補」這句話,然後就把這種葯當作保肝丸?!完全都是一派苦寒敗脾胃的葯,要你天天吃,然後告訴你說「因為人的肝很容易上火,所以要清火」。其實這種火上到後來都已經是完全的虛火、「陰實之火」了。

    好比說有一個太太到藥局,我在藥局玩,剛好聽見。那個太太來買「龍膽瀉肝湯」回去給女兒吃,她說:「這吃了很強!」她說:「我女兒天天都要吃,長滿臉的痘子喔。」然後很得意地跟我們講:「我跟你講喔,我的女兒啊,整個喉嚨都爛掉了,西醫都不能驗出來她得什麼病,說一點發炎也沒有!」──吃到她女兒的身體組織已經開始崩潰,然後西醫不管怎麼驗,都覺得好像不是發炎癥狀。

    這種葯吃多了,肝陽完全毀滅之後,不久之後傳到腎,腎就失去功能了。──好像前幾年什麼鬧新聞對不對?什麼吃到「腎衰竭」──然後因為這樣子就什麼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東西都不準用了,有幾味葯被禁掉了,我們是覺得馬兜鈴用不用都無所謂,反正有別的葯代替,也不太在乎。但是因為「龍膽瀉肝湯」用壞了就去禁「馬兜鈴酸」,你就知道管中醫的那些人,他的中醫思考有多差。重點是你用苦寒的葯把他的陽氣都毀滅了,而不是某一味葯可以把你毒成什麼樣子。馬兜鈴酸是是毒素沒有錯,但是在復方里的木通之類的葯,不見得會造成腎衰竭。更可笑的是,現在都標榜「不會含有這些有害成分的龍膽瀉肝湯」,難道吃了就不會腎衰竭了嗎?當然還是會啊。

    當然,我會覺得,如果這個人火太旺,如果能用滋陰的葯把他這個火收掉的話是最好,只是在技術而言現在好難喔。因為很多人的上火,都要用到很大量補陽的葯把他的陽氣聚攏了之後,他的那個火才會消失,而這個法是比較少人敢用的。所以我們這個基礎課只能認識到有這麼個方法,可是實際上在臨床的時候不好用。我偶爾用幾次,那個藥店的人把買葯的人轟出來啊,就說不能賣啊,因為你的那種葯開太多了。附子、硫磺用重一點,藥局不賣。

    再說陽平陰秘

    那麼,「陽平陰秘」這件事情,究竟要怎麼說呢?

    我覺得最近這幾十年來講,好像是四川那邊的第四代的小火神講得最好。火神派是清朝末年出現的一個派別,他們是張仲景的經方派後來的一個變化,傳到現在已經是第四代了,這位第四代的小火神叫做盧崇漢,他在當學生的時候就已經被請去大醫院裡面看那些大醫生擺不平的病了,特別破格開立某種證書,讓這個醫學院的學生能夠代替主治醫師開藥。他治病用很多很多大熱葯,乾薑、桂枝、附子這類葯,用得非常多。

    像我們都會說不是陰陽要平衡嗎?人生病,有人是陽不夠、有人是陰不夠,你至少一半一半才對罷?他不是,他治病用陽葯佔到百分之九十幾,陰葯的比例非常非常之低,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那你說他處理得好不好呢?他在四川那個地方的診療,2745人做統計,接待了兩萬零十三診,用了兩萬零七十六張處方。小火神這種很偏激的用藥方法的治療率,有兩個統計的結果,一個是──小火神其實很謙虛──他說如果看一次病不再回來看第二次的,我們就學駝鳥,當他醫好了的話,那我的治癒率是百分之九十八。但是他說,我們不要這樣算,就算醫個感冒傷風也好,你回家以後沒有再來告訴我你好了,我們都當他醫壞好了。而所謂的醫好呢,就是你是什麼大病醫好了,我們要用西醫再幫你全身檢查確定都沒有了,這樣叫醫好──所有沒有複診和確認的都算沒有醫好,就當是「棄我而去」,我沒有把他醫好所以他不要我──就這樣算吧,那是:百分之九十二的治癒率。西醫沒有辦法到達這個的一半的治癒率的,火神派居然可以做到這麼驚人的地步,你能說他的道理是假嗎?有事實上的統計驗證你就不能說他是假。

    小火神他在四川的一場演講,他雖然沒有直接講到,但是他就是扣合著這個「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這件事情,而講到類似我們上次說的宇宙有百分之九十六的暗物質這件事情的問題,他就說其實陽的世界是比陰的世界大很多很多的,所以陰陽平補這件事,絕不是一般人以為的用藥一比一。即使你說太極圖一半畫陰一半畫陽,形成這個結構的,還是更高一層的支配之力,那得算是陽;你說白天屬陽晚上屬陰,運作著這個陰陽交替的動力,仍是更高一層的陽。

    這樣的觀點,我想我們可以接受,滋陰的藥物,比如說大棗、地黃,可能你一大帖的附子、肉桂裡面有三顆棗子,就可以算是「陰陽平衡」了。這是一個現在其實對很中醫來講非常具有衝擊性的觀點,可是再也沒有人的治癒率像小火神那麼高了,所以你不能說他是錯。

    中國人的修行是求著當個「達人」,達人就是「成藝達道」之人,也就是「以藝進道」,當一個人的醫術──醫術只是一門技術,是一個「藝」的層面的東西──當醫術摸索到這樣子趨近於完美的時候,其實,他說出來的話就會接近宇宙的真理,也就是他會接觸到所謂「道」這個領域。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成就。

    左陰右陽.腹陰背陽(補尾)

    前面課程講到「陰陽」,我們少講了一個陰陽,不曉得各位同學有沒有發現?

    中國人是把人體分成左邊跟右邊的,認為人的右側的身體屬於「陽」,左側的身體屬於「陰」。如果把陰陽在這裡再定義得粗略一點,說「氣」跟「血」的話,人的氣的況比較呈顯在右邊的身體,血則比較呈顯在左邊的身體。所以我們把脈的時候,右手一路把下來是「肺」跟「脾」跟「生殖的腎」──然後左手是「心」跟「肝」跟「泌尿的腎」。以左手看比較偏與血液相關的臟器,而右手比較關係到能量相關的臟器。

    我們稱氣的領域叫「氣分」、血的領域叫「血分」。這件事情是一個蠻真實的存在,比如說,如果你的身體的肝臟有毛病的時候,兩脅肋骨會痛,可是肝不好的人,比較多痛的是「左邊」的肋骨,而不是右邊的肋骨。雖然肝是在右邊,可是因為肝是一個藏血的、屬於血分的臟,它的狀態、痛點經常是呈現在身體左邊的。所以有些人左半身不舒服到他睡覺的時候不能左側朝下,那那就要用大舒肝氣、大補肝氣的葯才能治。

    那各位有沒有想過,人為什麼會氣比較在右邊、血比較在左邊呢?如果這個人是左撇子呢?為什麼左撇子的氣沒有比較集中在左邊呢?

    這個,其實有一個假設,這也不是中醫的假設,而是人類學的假設。就是說:人類在地球上剛開始「存在」的時候──其實我一直不敢說人類是進化來的還是突然出現的──有一天,當人類第一次「踏上」地球的時候(這樣子講,其實就已經有一點挑起宗教領域的戰爭了……),恐怕是先在「北半球」有人類,也就是說,人類的身體,是設計成要在北半球生活的結構:你想想看,我們一個人如果放輕鬆,擺一般最平均值的姿勢,人差不多是這樣子,兩手斜向前攤開,對不對?那一個站在北半球的人,那邊是太陽,你每天要對著太陽這樣子逆時針轉一圈──我們上次課有講到,人跟他存在的場域是在呼應的,我們不是一個孤島──那麼太陽會放出一種很強烈的東西,叫做「太陽風」,你們聽過嗎?太陽風這個東西,一般人可能不很在意,但是像練功的人,他們就會說「夏練三伏,冬練九九」,「靜坐的時候一定要挑選子、卯、午、酉四時」,這其中有什麼意義呢?有一位研究學者說,因為子時的時候跟午時的時候,太陽風是直接從頭頂或是腳下的方向推壓過來的,而酉時跟卯時,黃昏跟清晨呢,太陽風剛好是平行地表過來的,這些刺激對練功的人是有影響的,所以練功的人都要挑選太陽風比較極端的時間來練,比較能夠受到它的衝激,而得到幫助、或者說「通過它的考驗」。太陽風,我們雖不會意識到它,卻是一種強而有力的存在。那麼,當你站在北半球跟著地球自轉的時候,你會發現:你迎向太陽的一定是你的右手掌心,當你右手掌迎向太陽的時候,你的左手掌心其實是遠離太陽的,然後,等到你轉到右手掌背對著太陽遠離的時候,你的左手是以掌背對著太陽接近。所以,左手掌心是不容易跟太陽風去硬碰硬的,等於是左手掌心要不就是向著太陽遠離,要不就是有掌背遮到,而右手掌,有一段時間是在跟太陽風衝撞的。為了要抵抗這個太陽風,人類會漸漸地把一層保衛自己的氣凝聚在右手掌心;而左手心,人類沒有發展出這種氣。

    當人在這樣的環境裡面,漸漸漸漸就會發展出這樣子的分化。所以我們在教把脈的時候,一代一代傳下來,教學生都說:「你把脈只能出右手,不可以出左手去幫人把脈。」因為把脈,你會感覺到有對方身上不對勁的東西、邪氣傳進來,光是用右手就已經讓你很不舒服了;那如果用左手把的話,會嚴重非常多倍,左手欠缺那種自衛的能量。

    這個指的是掌心這一面。而人的掌背、或者人的背部,都比較強悍,在氣方面比較強,屬陽,比較不怕這個東西;可是正面的話,就比較怕,正面比較柔脆,比較屬陰。

    人如果要說背腹的話,一般而言,背部屬陽,腹部屬陰。人的腹部屬陰,比較柔脆;背部屬陽,比較強悍,在氣的方面比較強悍。背腹的秉氣不同這一點,其實也沒什麼深奧:一個嬰兒的胚胎,前面有肚臍,吸收母體從臍帶輸進來的營養,這是物質的營養,所以是「陰」;而在肚臍的正後方的背面,還有一個看不見的肚臍叫「命門」,生命之門,一個小嬰兒的靈魂、他這一生這一世的整個計劃藍圖,是透過命門從看不到的世界載入訊息的,而這來自高次元世界的一切,以一個肉身人的立場而言,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屬「陽」。於是,人的腹面就和陰具有同類性,而背面則和陽具有同類性。

    還有一個說法──這個說法不是絕對,但是有一定比例的正確性──就是:如果小孩子在嬰兒時期常常讓他趴著睡的話,比較容易變成左撇子。當他感知這個世界的方法有點不一樣的時候,他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不是絕對,但是你也知道外國人常常讓小孩子趴著睡的,那變左撇子的比率會高很多──雖然中國字用左手寫比較不會沾到墨、而英文用右手寫才順手,仍然是西方人左撇子的比例遠高於東方人。

    另外,像《禮記.郊特牲》也說:「樂,由陽來者也;禮,由陰作者也。」靈感創作是從人的右腦出來的,章法規範是從左腦出來的,就這樣也會分出陰陽。

  • 推薦閱讀:

    【男人就該有「健」識】系列講座《第二十八講》:生活六忌 男人更要預防男性病
    文學與影視講座(張奉寶文學影視創作)
    黃念祖居士 無量壽經講座32/69(發大誓願第六)
    無量壽經講座(33)
    【詩詞講座】想見時難別亦難

    TAG:中醫 | 講座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