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中八十萬清軍為什麼打不過兩萬英軍
06-27
爆發於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的中英鴉片戰爭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經過兩年多的戰爭清王朝最終戰敗!清廷被迫簽訂了屈辱的《南京條約》,這無異於向世界暴露了老大帝國虛弱的真面目,隨後列強侵略接踵而至。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都要追溯到鴉片戰爭上來,試想清政府在當時假如痛擊了來犯的「島夷」,那不就沒後來的事了嗎。要知道當時的清王朝維持了一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常備軍,總人數高達八十萬!足足是英國侵略軍的四十倍!就這樣用人海戰術也把敵人淹死了,那麼為什麼就是打不贏!我們接下來具體談談。 一、二十萬八旗精銳到底在幹什麼? 清帝國對英帝國,無疑在武器上處於劣勢,可是在軍隊數量上真正是處於絕對優勢!當時的大清擁有二十萬八旗勁旅、六十萬綠營漢軍,總計八十餘萬兵。而這時候的英國全國總兵力不過區區二十萬人。大清軍隊足足四倍於英國。英國真正派遣到中國的遠征軍總兵力就更有限了,最高峰時也不過兩萬人!四十個打一個,怎麼可能會輸呢? 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八十萬清軍都能派到前線嗎?答案是不能!因為這八十萬軍隊要擔負的任務極其繁重,難以抽調大量的機動部隊到前線。首先,二十萬八旗勁旅就擔負著如下幾個任務。第一,拱衛京師,保障京畿重地,稱為「京營」。這十萬八旗兵是絕對不能調動的衛戍部隊。另外十萬八旗兵有的鎮守盛京(瀋陽)、有的駐守西北和蒙古監視驍勇善戰的蒙古族的動向、另外一大批則扼守內地十八省重要城市監視綠營兵。這樣看,二十萬八旗兵是很難投入到對英作戰的前線。 二、極度分散的綠營漢軍 那麼還有六十萬綠營兵呢。其實這部分部隊也很難調用。綠營兵除了駐守京師負責巡捕的一萬人之外,其他的都分布在各個省份。必須要著重說明的是:大清朝並沒有專門負責地方治安的警察。綠營兵在地方扮演的角色有時候更像警察。他們要負責城市治安、征剿土匪、徵稅查走私......甚至還要服雜役!這六十萬綠營兵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試問一個四億人的國家有八十萬警察加軍隊多嗎?繁重的任務使得綠營兵分散到了可怕的地步。比如號稱綠營精銳的湖南鎮,本來有兵四千人,倒也不算少了。可是這四千個兵竟然要防守各種碉堡關卡達七百六十九個!兵力分散到這種程度,真不知道戰事一起會輸到什麼境地。 把部隊分的這樣散,一方面是駐防的需要。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拿不到檯面上來的了。因為清朝皇帝及滿族親貴始終對漢軍不放心,把綠營搞得分散又分散可以防止漢人造反。 三、動作迅猛的英國軍隊 面對清朝幾乎傾盡全國之力抽調的十萬大軍,英國軍隊狡猾的利用了他們的優勢——艦船。先進的英國艦船不僅是兇猛的戰爭武器也是高效的機動工具。兩萬英軍乘坐艦船迅猛的從廣州打到天津,而大清不得不在沿海七省都派兵把守,大大地降低了機動性。簡而言之,英軍可以隨時在萬裏海疆上伺機攻擊大清,而清軍則很難尋找到與英軍決戰的機會! 大清打了兩年,打打停停,戰戰和和,最終失敗了。這原因有道光帝戰和不定的因素,也有清軍武器落後的原因。但是僅僅從站前兩方軍隊的對比來看,戰爭的結局早已註定!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鴉片戰爭,中英兩國軍事實力對比,清軍真的必敗無疑嗎?
※你應該知道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全過程
※鴉片戰爭時 清軍火炮並不落後於英國?
※鴉片戰爭期間唯一的勝仗:擊斃英軍近500人,清軍僅陣亡38人
※第二次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