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釣魚島誰屬

龍的傳人 釣魚島誰屬

(2012-05-20 10:10:42)

轉載

標籤: 釣魚島歸屬歷史文獻記載文化 分類: 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外交

釣魚島誰屬

【一】古文獻的記載﹕鐵證如山鐵證如山,絕不為過。

日本政府承認釣魚台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

1534年至1895年這三百多年時間,即日本侵略中國之前,日本政府對「釣魚台列島是中國的領土」這個事實不但沒有任何異議,而且日本官方多次對「中國對釣魚台列島的合法管治及其為中國的領土」的事實予以承認,當時日本政府還印刷了不少官方地圖以標示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這一系列的地圖用了以下幾方面來昭顯釣魚台是中國的一部份﹕

  • 釣魚台列島與中國大陸用了同樣的顏色標示。
  • 地名的註釋以中國的稱呼命名。
  • 地圖的附件部份亦加了文字詮解,表明釣魚台列島屬於中國。
  • 在以上有關於釣魚台的史實面前,現在的日本政府及右翼份子採用了兩個沒有道義的方法去否定這些事實。一方面迴避和不理睬,刪除了所有對他們不利的文獻資料;甚至於歪曲歷史,把不在同一個範疇的歷史碎片組合成一個新的故事來混淆視聽。這一切,就和他們否認南京大屠殺一樣,用了同樣的手法去美化他們的侵略本質和侵華歷史,使野蠻的軍國主義再一次在民間廣泛復活。經深入了解和分析之後,本人認為他們的立場可以說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中國對釣魚台進行行政管轄的史實

    再者,從行政及國防的意義看。釣魚島嶼雖然沒有人居住,但它卻是明朝政府水軍防倭禦寇必到的海域,也是浙江、福建沿海及台灣民眾前往釣魚台列嶼海域捕魚的漁場。在大量歷史史實及文獻記載之下,這些都足以證明中國政府對釣魚台進行過有效的行政管轄。

    日本在何時推翻曾經承認的說法?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日本在正式侵華之前,一直對中國擁有釣魚台的主權沒有任何異議,究竟到哪時起開始展開對釣魚台列島的佔領行為? 正是中日甲午之戰的時候。正是日本軍國主義對外瘋狂擴張的時候。更加令人髮指的是,在侵佔釣魚台及附近島嶼之前的二十年,日本就強行侵佔琉球王國,琉球王國就是今天日本的沖繩縣。從地埋位置來說,沖繩縣是日本的鄰國,至於釣魚台列島是距離日本非常遠的一個島嶼。從歷史的角度去看,既然琉球王國本來就不是日本的領土,那現在日本堅持說釣魚台自古是屬於沖繩縣西南諸島的一部份就更加說不過去。

    ●【1534年】明朝《使琉球錄》

    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陳侃在《使琉球錄》中完整記錄了前往琉球的航線﹕「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 [見下圖] 可見古米山前的釣魚諸島不屬琉球。

    ●【1534年】明朝《籌海圖編》

    明朝總督胡宗憲等編纂的《籌海圖編》的地圖中﹐福建圖上繪有釣魚島。當時台灣、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等島都在福建海防範圍以內。而十六世紀成書的航海針經《順風相送》﹐則詳記由福建經台灣﹑釣魚嶼﹑赤嶼等至琉球的針路。

    ●【1562年】明朝《使琉球錄》

    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郭汝霖的《使琉球錄》記﹕「過釣魚嶼,……至赤嶼焉。赤嶼者,界琉球地方山也。再一日之風,即望姑米山。」可見姑米山爲琉球地界,赤嶼以近(包括釣魚島在內)是明朝的疆域

    ●【1605年】明朝《一統海防全圖》●【1621年】明朝《武備志》

    1621年茅元儀編輯的《武備志》一書所附的《福建沿海山沙圖》。

    ●【1621年】明朝《福建防海圖》

    1621至1628年施永圖編繪的《福建防海圖》,是明朝政府經營管轄沿海島嶼的最原始的地圖記錄,其中明確地記入了雞籠山、花瓶山、彭佳(嘉)山、釣魚山、橄欖山、黃尾山、赤嶼等島嶼,乃是中華海山一道天然的島嶼石鏈。它們是明朝政府水軍防倭禦寇必到的海域,也是浙江、福建沿海及台灣民眾前往釣魚台列嶼海域捕魚的漁場。在這個海域裡面,大大小小的島嶼都記明了中國人的島嶼命名。並凸顯中華命名的形、音、意三結合的重要特徵。同時,所有的島嶼名稱都經過了明朝政府的反復核定,正式地確立了最常用的島嶼名稱。

    ●【1621年】明朝《順風相送》

    《順風相送》是明代的一部海道針經,原本藏在英國牛津大學鮑德芮氏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1935年北京圖書館研究員向達在該圖書館整理中文史籍,抄錄《順風相送》等中國古籍。原本是鈔本,封面有「順風相送」四字。著者姓名不詳。向達在1961年出版《兩種海道針經》,其中包括《順風相送》。

    當中提到﹕「北風東涌開洋,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寅及單卯取釣魚嶼。正南風,梅花開洋,用乙辰,取小琉球;用單乙,取釣魚嶼南邊;用卯針,取赤坎嶼」。」

    ●【1683年】清朝《使琉球雜錄》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汪楫的《使琉球雜錄》雲﹕從福州五虎門出發,經彭佳山、釣魚嶼﹑赤嶼﹐「薄暮過郊[一作『溝』],……問:『郊』之義何取?曰:『中外之界也。』」這裡的「郊」或「溝」,即指琉球海槽,是為中外界線。

    ●【1683年】清朝《皇朝一統輿圖》

    清朝同治二年(1863),胡林翼、嚴樹森編繪的《皇朝一統輿圖》,用中文地名標出了釣魚嶼、黃尾嶼、赤尾嶼等島;而凡屬日本或琉球的島嶼,皆標有日本地名。作者在跋文中還特意註明,「名從主人,如屬於四裔,要雜用其國語」。

    ●【1720年】清朝《中山傳信錄》

    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徐葆光的《中山傳信錄》說﹕由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取姑米山[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當時的琉球與日本對釣魚島的歸屬也十分清楚。在1724年改訂的琉球史書《中山世鑒》中,詳細介紹了琉球所屬36島的情況,並指出其西界爲姑米山,內中並沒有包括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等島嶼。

    ●【1767年】清朝《坤輿全圖》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欽命繪製之《坤輿全圖》(《坤輿全圖》使用閩南語發音,稱為「好魚須」[Hao-yu-su],即「釣魚嶼」)。台灣沿用「釣魚台」名稱至今。中國現代則稱該島為「釣魚島」,有時也用「釣魚台」的名稱。

    ●【1786年】清朝《三國通覽》

    根據1786年由日本人林子平編寫的地圖書《三國通覽圖說》,裡面的附圖將釣魚台列島歸入大清領土,釣魚台、黃尾山、赤尾山等島嶼使用和大清帝國相同的粉紅色表示。此書曾以法語及德語在世界發行。

    ●【1808年】清朝《海國記》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作家沈復(字三白,號梅逸)著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

    《浮生六記》佚文《海國記》錢泳抄本原件在京以1325萬落槌價成交,該拍品被認為是「釣魚島歸屬中國」的鐵證,有媒體報道稱主辦方在拍前表示謝絕國外人士參拍。

    《海國記》章節《冊封琉球國記略》手稿原件中,清晰勾勒出文稿成形時期中國國界的釣魚島段真實樣貌。專家在鑒定中一致認為,文中對釣魚島附近海域的描寫,清晰地勾勒出文稿成形時期我國國界的釣魚島段,內容真實可信,可作為我國自古即擁有釣魚島主權的又一鐵證。

    《浮生六記》第五卷《海國記》中有關釣魚島的記載,證明釣魚島在中國的領域之內,例如,其載「嘉慶十三年(即1808年),有旨冊封琉球國王……十三日辰刻,見釣魚台(即釣魚島),形如筆架。遙祭黑水溝(即東海海槽),遂叩禱於天後……十四日早,隱隱見姑米山,入琉球界矣」。

    《浮生六記》被文學界稱為「小紅樓夢」,是清代文學家沈復的自傳體作品。在流傳中,《浮生六記》也與《紅樓夢》一樣,曾佚失最後兩卷。幸運的是,山西收藏家彭令在南京朝天宮古玩市場購得清人錢泳的雜稿本手記《記事珠》,其中的部分內容被專家、學者確認為來自《浮生六記》中佚失的第五記初稿《海國記》。

    自《海國記》被發現後,海內外各界專家、學者和媒體紛紛予以關注。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清華大學中國古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教授,《浮生六記》研究專家、台灣高雄師範大學蔡根祥教授等詳細研究後,更是紛紛撰文或發表意見,認定《海國記》確為真品,並就其重要價值予以肯定。全國政協委員、港澳台僑委員會委員林嘉騋還特地就此致函國家領導人,建議將《海國記》一文編入教科書。

    ●【1863年】清朝《中外一統輿圖》

    清朝同治二年(1863),胡林翼、嚴樹森編繪的《皇朝一統輿圖》,用中文地名標出了釣魚嶼、黃尾嶼、赤尾嶼等島;而凡屬日本或琉球的島嶼,皆標有日本地名。作者在跋文中還特意註明,「名從主人,如屬於四裔,要雜用其國語」。

    【二】日本侵佔釣魚台

    琉球原為中國藩屬國﹐1874年被日本吞併﹐1879年被改名沖繩縣。

    此後日本便力圖佔領釣魚諸島。以下是關於日本侵犯釣魚台島嶼的一些史料﹕

    第一個侵犯中國的行為: 無人島之說

    光緒十年(1884)﹐日本人古賀辰四郎到釣魚島採集鳥羽﹐回去後向政府提交報告。日本政府於1885年指示沖繩縣令秘密前去調查,所得到的報告稱:「關於調查分佈於本縣同清國福州之間無人島一事,我懷疑與《中山傳信錄》中所記載的釣魚嶼、黃尾嶼、赤尾嶼是否同一島嶼?如果是,那麽清國不僅已派出過冊封中山王的使船,而且還給各島起了名稱,成爲航行前往琉球的航標。因此,這次進行踏勘後建立國標,總覺得不妥。」

    所以當時的日本政府不是不知道此處為中國的固有領土,只是為了侵略中國而故意對此番發現及言論致之不理,並且大力度籌備一切反華力量,包括軍備建設及軍制改革,為日後的侵華作準備。

    【三】日本的理虧

    日本現時所說的尖閣列島那個名稱,是釣魚台列島的改稱﹕尖閣列島,始見於1892至1894年的《日本水路誌》及1900年黑岩恆的《尖閣列島探險記事》(載《地學雜誌》1900年八﹑九月兩號),乃據英國沙馬朗號(Samarang)艦長愛德華(Sir Edward Balcler)的測量報告[載1855年的《台灣與日本間的島嶼及其鄰近海岸》(The Islands between Formosa and Japan with the Adjacent Coast of China)一書] ,由英文名詞Pinnacle Islands譯來。


    推薦閱讀:

    中日釣魚島糾紛可能會引發貿易摩擦
    冬季釣魚要掌握技巧
    釣魚曬出麒麟背,遇蛇蛙大戰,誰能吃掉誰呢
    37調和28調是37的手感好嗎?
    冬天少口時用傳統掛蚯蚓釣魚的正確釣法,不少人沒用對!

    TAG:釣魚島 | 釣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