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嘉德2017古玉鑒賞
古玉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載體,早期的古玉代表了神權與王權,也有皇室禮樂題材的表現。比如,玉舞人是漢代貴族婦女隨身掛系的配飾。此種題材玉佩的流行,得益於西漢中後期國力富強和自上而下的歌舞燕樂風氣。漢宮后妃不少是歌舞能手,如《西京雜記》稱劉邦寵姬戚夫人善鼓瑟、擊築,「善為翹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歸之曲。侍婢數百皆習之,後宮齊首高唱,聲入雲霄」。《漢書·外戚傳》載漢武帝寵愛之李夫人「妙麗善舞」;漢成帝的趙皇后「學歌舞,號曰飛燕」。
戰國
玉雕螭龍紋飾件 6.3 cm.
295,000港幣
此飾件為拱背長方形,表面以陰刻及淺浮雕結合的手法飾螭龍紋,紋飾繁複,精美異常。螭龍紋為一種典型的古代傳統裝飾紋樣,螭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屬蛟龍類。《說文·虫部》有釋:「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其形盤曲而伏者,稱蟠螭。軀體比較粗壯,有的作雙尾狀。此飾件整體用螭龍紋來充填,蜷轉圓弧,熨貼成章,飾件背面則光素無紋。飾件四角各鑽一小孔供佩系。飾件設計巧妙,匠心獨具,為戰國玉器風格,雕琢古樸渾厚,立體感強,沁色古樸。
文化期
黃玉斧 8.3 cm
11,800港幣
玉斧由石斧演變而來,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時候已經轉變成了氏族酋長或部落聯盟首領執掌王權的象徵物,絕大多數已脫離實用價值,用於一些儀仗、禮儀場合,充分反映了玉器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此斧黃玉質,局部帶沁,為略呈扁平的梯形器,頂部截平,鑽有一孔,可縛扎執柄,下端為刃,兩面斜削呈弧凸形,周身光素無紋。整件玉質滋潤柔和,光澤細膩,手藝精良,是十分難得的精品,對研究當時的社會史、文化史、人的審美觀念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文化期
玉雕獸面紋琮 5 cm.
80,000-120,000 港幣
玉琮在中國古代用於祭祀,本品即是良渚文化時用於通神的工具和載體。整器為牙白色,方柱體筒形秉承自天圓地方的理念,琮體以稜角為中軸線,幷向兩側對稱分布,中間有一條深橫槽將琮分成上下兩節,上節從上至下飾弦紋、連續捲雲紋飾、弦紋和簡化神人人面紋,人面僅以兩個橢圓形凸面示人內外眼角,眼下方中央為折角長方凸塊表示口部,其上琢以陰線,以示牙齒;下半截的琮體四角均陰飾獸面紋,兩個橢圓橋形大眼睛內陰刻繁複的陰線,下方中央亦有折角長方凸塊和陰線表示口部和牙齒,此獸面紋工藝精湛,紋樣精美。此類神人與獸面紋的結合是良渚文化玉琮的經典主題,擁有它的人可能是部落首領或是巫師。觀此器可知高古之美,撫此物亦嘆文化之殤。
縱觀公私諸藏,台北故宮、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均有大小不等形狀各異之良渚文化玉琮藏品,但論之相較,本品紋飾特殊,不僅有神人面和獸面的組合紋飾,在玉琮的上部亦有連續捲雲紋。與本品類似者可見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玉琮(《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玉器卷》,第56頁,圖9),國博藏品亦在玉琮人面紋的上部飾有捲雲紋飾,相異之處於國博藏品紋飾橫向分為上下共三組:神人紋+獸面紋+神人紋的紋飾組合,本品則為神人紋+獸面紋的紋飾組合,有意思的是,兩件藏品連續捲雲紋飾均在神人紋飾的上部,兩者一定同時出現,可謂有趣,值得深究。
文化期
玉三孔刀和青灰玉斧 37.5 cm.
247,800港幣
玉刀表面有墨青色斑紋,如水墨氤氳。玉刀尖峰為斜三角形,後端豎直,刀背平直,刀背處開有三個圓孔,圓孔等距排列。玉刀刀刃斜削猶如開刃。玉刀通身素麵無任何裝飾,簡潔樸實。玉刀作為禮器,盛行於夏代的二里頭文化,它既是權利的象徵也代表著收割。此品玉質細膩,做工精緻,當是此時玉質禮器代表的珍貴作品。
玉斧表面有較多紋路,顏色較深。玉斧刃端呈淺弧裝,當頭豎直,幷有一圓形孔,應為固定玉斧之用。玉斧上下邊沿基本平直。本品是文化期象徵王權的重要禮器。
東周
青灰玉谷紋出廓環一對和黃玉鏤雕龍紋璜 29,500港幣
戰國時期青白玉谷紋出脊環,一對。青白玉有土沁,玉環上布滿谷紋紋飾。玉環內外都有凸起的邊棱。外棱一周等距分布有六個淺淺的類似卯口的凹槽。本品玉質細膩,顏色溫潤,做工精緻,當時戰國時期王公所佩戴的高級玉質配飾。
此璜為青白玉,呈豆青色。玉環以鏤空雕法刻出四條蜿蜒捲曲的螭龍,中間的兩條龍回首張望,線條靈動富有變化。四隻龍紋以中軸線兩兩對稱。玉環周邊的邊框以陰刻手法刻出幾何雲紋,裝飾一周
漢
白玉碗 9.3 cm
44,840港幣
玉碗為白玉,玉質細膩溫潤潔白,間有淡黃色,有深色土沁。此碗唇口,杯腹微微外鼓,腹下部刻出一圈。小巧精緻,外壁素麵沒有任何刻劃裝飾。本品光素無紋,質地溫潤、色澤晶瑩,製作精美,造型端莊典雅,呈現質樸而雅緻的審美情趣,是漢代王公貴族使用的高級日用器。
文化期
青玉人面飾 4 cm.
35,400港幣
對於青玉的顏色,古人有所謂蝦子青、鼻涕青、楊柳青、竹葉青等說法。古人尚青,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青玉的質地非常細緻,手感溫潤,光澤柔和。
此件青玉人面飾件,呈橢圓形,用簡潔的線條處理出人面的各個部位,長眼、圓鼻、唇部狹長、下巴及頭頂圓潤。飾件有滑熟感,且土沁深入玉肌,色澤光潤,古韻悠悠。背部有一凸棱,棱上鑽孔。整件飾品玉質凝純細密,造型簡潔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且為研究文化期玉飾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文化期
玉壁虎 8.2 cm.
11,800港幣
壁虎古代有「攏」之美譽,有獨行天下,財源廣進等寓意。此件壁虎玉質,呈伏卧狀,身體肥碩,具長尾,四肢粗壯,粗尾甩於身後,以粗、細陰刻線來雕刻眼、爪等,背部及尾部以凸棱飾脊柱。整件簡單質樸,器物獨特,古意盎然,形象生動,通體皆靈,紋飾線條幹凈利落,為頗具代表性之古玉佳器,既具有歷史價值,又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
文化期
玉豬龍
731,600港幣
玉豬龍,又名玉獸玦,被認為是龍的雛形。有專家認為,古人以蛇象徵土地和繁殖力,崇拜蛇。體現在玉器造型上,就把豬和蛇結合起來,出現了豬首蛇身龍的形象。其用途尚不明確,多被認為是宗教禮器。
此組玉豬龍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有的身體首尾相連,成團狀蜷曲,肥首大耳,吻部平齊,三角形切口不切透內圓,面部以陰刻線表現眼圈、皺紋,整器似豬的胚胎。有的首尾分離,頭上有鬣或角,龍體蜷曲呈「c」形,剛勁有力。玉豬龍的背部均有一兩個對鑽的圓孔,似可作飾物繫繩佩掛。整組器體厚重,造型粗獷,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文化期
玉錐形器、玉飾件
73,160港幣
錐形器為器身下部逐漸收斂成尖錐形的玉器,此組錐形器為玉質,分為短型和長型兩種。有的為圓體錐形器,一端有圓體榫;有的器身如長條的方柱,一端方尖,另一端有柱形榫,榫上有的鑽孔,有的則無。器身有的光素無紋,有的則淺浮雕出平行的細線。飾件有的為圓柱形,有的呈長方形,兩端向內卷,淺浮雕弦紋等紋飾,有的呈樹葉形,以陰刻線刻畫葉片脈絡,有的呈獸形,以簡潔的線條勾勒四肢、頭尾,造型寫意,兩端各鑽小孔。整組飾件造型小巧生動,形制古樸。
文化期
玉鴞、蟬等飾件
41,300港幣
此組飾件或為玉鴞,或為玉蟬,鴞形佩雖大小不一,形態也各不相同,但皆呈展翅狀,圓眼,長翅短尾,尾羽有的飾成組平行陰刻細線紋,有的背部鑽孔可供佩系;玉蟬是一種常見的古代玉器。在古人看來,蟬是清高聲遠、潔身自好的象徵,因此蟬的造型很早就為中國先民所使用,生以為佩,死以為琀。此組玉蟬形制古樸,有的雕琢腹節,蟬收攏雙翅,形象寫實,有的形象誇張,鏤空雕琢圓眼,眼鼻或頸部鑽孔。
文化期
玉龍首環形飾件 2.4 cm
10,000-15,000 港幣
龍是古代玉器最常見的圖案,不同歷史時期,龍的形態各不相同,此飾件環形,肉較厚,穿孔細小,整體雕出龍首形象,細眼,嘴微張,頭部凸出雙耳,環身以陰刻線飾龍角。商代是一個集合前代宗教觀念之大成,幷將種種原始巫術體系化、規範化的時代,龍正是商人心中頂禮膜拜的神靈。此龍首環形飾件造型拙樸,小巧別緻,細紋刻畫精細入微,線條流暢自然,靜置之物卻有生出靈動之氣質。
文化期
玉雕獸面紋冠狀飾 4.4 cm
59,000港幣
玉質有沁色斑,體扁平呈倒梯狀,上大下小,面部微凸,背部平素內斂,下角消去,呈內向弧彎,中有微微隆起的稜線。器物上端作冠頂狀,冠頂向上微凸。下端琢有較薄的短榫,幷鑽有平行的兩個小孔,供嵌插和穿繫結扎用。器表紋飾是兩個線刻圓圈和一條橫凸塊組成的簡易神臉,採用淺浮雕和線雕相結合的技法,以蛋圓形的凸面作眼瞼,重圈為眼,以橋形凸面和一個橫凸塊作鼻、嘴組成的獸面。此器紋飾拙樸古茂,琢工精細,飽含神韻。
西漢
玉舞人 8 cm
118,000港幣
玉灰白,沁色古樸。雙面精雕,以陰線勾勒紋飾。舞者眉目修頎,鼻樑秀挺,上衣下裳,腰系衣帶,右手高揚,甩過頭頂,呈曲腿起舞勢,下擺上勾,其間衣袂飄揚,長裙垂地,身形曼麗。匠師以曲線刻劃加以鏤空設計,表現出舞者纖柔腰身及特有的張力,以騰雲般之長袖,營造舞姿之婀娜擺動,可謂鬼斧神工。
戰國
玉雕雙龍首谷紋璜
59,000港幣
白玉,微紅沁,帶少量糖色。體弧形扁平片狀,三件,一組大小相同,另一件略小。兩面工,兩端為鏤空龍首,龍首做棗形眼、獠牙、鬍鬚上翹,頸部飾絞絲紋,璜體飾高浮雕谷紋,谷紋飽滿,正中鑽一孔。整體雕琢精細,造型優美,線條流暢,質地光潔平滑,邊角尖銳,呈現出「玻璃光」,具有戰國玉器的時代特徵。
玉璜是「六器」中樣式、數量最多、流行時間最長的玉器,也是古人最常用的佩飾品種。據《周禮·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玉璜成為專祀北方的禮器。
文化期
玉環兩件、玉玦和玉飾件
200,600港幣
玉環為一大一小,大者扁平,小者打磨精細圓潤,肉較厚,無稜角,二者皆光素無紋。玦是我國最古老的玉制裝飾品,為環形形狀,有一缺口,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飾和佩飾。製作樸素,作橢圓形或圓形斷面的帶缺環形體,均光素無紋。玉飾件一為紡錐形,中部略鼓而兩端截平,中間有鑽孔;另一為彎曲圓柱狀,兩端各有一小孔,整組造型古樸渾厚。
東周
孔雀石飾件、玉飾件
64,900港幣
春秋-明
白玉簪、青玉錐和璜
129,800港幣
發簪為古代漢族用來固定和裝飾頭髮的一種首飾,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唐宋時期及以後各代,是發簪流行的盛世。此組發簪白玉質,皆光素無紋,其一呈長針形,上粗下細,簪頭部為蘑菇頭式,略有些彎曲,其一為雙股。錐青玉質,長針形,一端有鑽孔。璜呈長條形,雕琢對稱的簡易螭龍紋飾,器中部有細小鑽孔。整組玉質堅實而溫潤,細膩而圓融,造型優美,風格古樸,集藝術性與實用性為一體。
商
玉雕獸面紋錐形器 20 cm.
30,000-50,000港幣
長體錐形,橫截面為橢圓形,前段如角錐,打磨圓潤,後段柄部,對穿圓形孔,可配繫於身。孔下方作饕餮獸面紋樣,臣字眼,與商代青銅上的饕餮紋飾類似。此件玉質上佳,刻工精美,疑為文化期之錐形素器,商代琢加陰刻饕餮獸面紋樣,殊為難得。
漢
銅鎏金嵌海螺鹿形席鎮 10.5 cm.
41,300港幣
在高架傢俱傳入中國之前,人們一直習慣於席地而坐,席子也一直是古人們常用的生活用具。用藤子、蘆葦、蒲草或竹條編織的席子不僅容易卷邊,起身時席子還會移動,因此席鎮應運而生。玉石、青銅、黃金、陶瓷等製作的席鎮不僅實用,而且因各朝各代人們思想意識、審美取向的不同,而衍生出各種樣式。此件漢代的銅鎏金嵌海螺鹿形席鎮,小鹿昂首向前,四肢蜷曲於身側,嚴絲合縫地鑲嵌著帶斑點的大貨貝作為鹿身,堪稱我國古代實用藝術的珍品,其精巧可愛的造型,讓人不禁感嘆漢代工匠們的藝術創造力。
文化期
玉蟬形飾、玉飾件
56,640港幣
蟬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向來被視為純潔、清高、通靈的象徵,通常把蟬佩干身上以表示高潔。此件玉蟬造型簡潔寫意,僅雕出蟬之形狀,很少修飾細部,透漏出遠古時代的質樸氣息。飾件一組六件,或呈弧形,或呈方形,或呈扁圓柱形,方形飾件其一器形扁長,通體雕蟠虺紋,上下緣各有一缺口鑽孔,依據紋飾變化上下兩側分別有一排突出齒脊,兩面紋飾相同;其餘皆光素無紋,或在頂端或在器身鑽孔供穿系。整組飾件設計巧妙,造型生動,匠心獨具。
推薦閱讀:
※人大釋法為哪般?——香港基本法的「中期危機」 |文化縱橫
※香港「佔中」十問
※香港立會否決調查特首曾蔭權受款待事件
※香港「鐵娘子」參選特首被指公開的愛國者
※留學工作,為什麼選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