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配合中醫辯證治療黃褐斑
【絕技妙法】
黃褐斑是由於面部組織細胞間的微細循環受瘀阻,細胞溶解死亡,黑素增多形成色素沉著所造成的,臉部的表皮層最薄,毛細血管最豐富,最易形成色素沉著。沉著部位主要在表皮基底層,黑素顆粒明顯增多,較為嚴重者真皮層的噬黑素細胞內也有較多黑素。
與正常相比,色素細胞的數目、黑素形成以及黑素顆粒的活性都有不同的增長。在施治的過程中,王曉燕等醫師採用局部皮損區淺刺,將配好的中藥粉末及藥引調配液調勻成糊狀,敷於面部,在保濕加熱的狀態下,使藥性慢慢滲入肌理,充分利用中藥透皮給葯途徑。其他穴位辨證施針,使之氣至病所,使皮損明顯消退,臨床癥狀減輕,調節內分泌,促進血液循環,使黃褐斑得以治療,減少其複發,達到無損的美容效果。
另外,日光中的紫外線作為一種外源性刺激黑素細胞分裂因素,可以使照射部位的黑素細胞增殖,加重皮膚色素沉著,在治療中應指導就診患者不要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晒,外出注意防晒。針刺配合中醫辨證用藥可以調節人體內分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阻斷黑素的形成,加速黑素的分解,保護皮膚,促進皮損局部血液循環,加速代謝,使黃褐斑得以治療,效果滿意。
體針療法:取穴:主穴局部皮損區、子宮穴。氣滯血瘀型加合谷、支溝、曲池、血海、蠡溝、三陰交、太沖;氣血不足型加膈俞、肝俞、脾俞、合谷、三陰交、足三里;腎虛水泛型加腎俞、命門、關元、氣海、太溪。
操作:用32號0.5寸亳針圍刺皮損區,淺刺皮下即可,體針用28號1.5~3.0寸毫針,合谷、支溝、曲池、太沖用瀉法,背俞穴、命門、關元、氣海、三里、三陰交用補法,子宮穴、血海、蠡溝、太溪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1次/天,20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常用方葯】
①氣滯血瘀型:柴胡12g,益母草18g,白芍12g,川芎8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10g,女貞子12g,谷精草12g,墨旱蓮20g,紫草3g共研為細末備用。
②氣血不足型:丹參30g,生地黃20g,川芎10g,雞血藤30g,紅花10,浮萍309,連翹15g,荊芥穗10g,生甘草10g,共研為細末備用。
③虛水泛溢型:澤瀉12g,茯苓12g,冬瓜仁30g,花生仁30g,紅花6g,白附子3g,細辛3g,白芷l00g,滑石粉100g,共研為細末備用。
用法:用時加蜂蜜拌勻,適量敷面1次/天,2小時/次,20天為一個療程。除藥物敷面和針刺治療外,外用祛斑霜當歸、白芷、丹參、紫草各30g,經醇提濃縮,製成水包油型霜膏,早晚各一次塗於面部皮損處。療程結束後行日常皮膚護理,每周一次。
推薦閱讀:
※中醫入門 (五)
※中醫中藥331
※老中醫告誡:小米雖然滋補,但小米粥盡量少吃,最好不要吃!
※變季天惹禍,小兒腹瀉發病多,中醫有話說
※方舟子:中藥注射劑應該完全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