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刀魚,我希望以後每年都能看到你在長江里暢遊
上次我們聊完日本料理中的各類魚,今天我們來聊一種產自我國的著名魚類,也是現在的時鮮之一。
說句實在話,今天我本不想把話題放在這種魚身上。因為它味道太鮮美,快被我們吃沒了,這樣對它們來說太不公平了!但後來又轉念一想,今天我們多多來關注一下它,多了解一下它,讓更多人明白它生存的不易,說不定還能促成對它的保護呢。畢竟在我們的社會裡,好人還是佔了大多數的,大家說對不對!
閑話少敘,言歸正傳。我們今天要聊的是——長江刀魚。
長江刀魚
刀魚的小檔案刀魚因其「色如皎潔白銀,形似出鞘尖刀」而得名。
刀魚
刀魚是一種洄遊性魚類。平時生活在近海,到了每年2-4月的繁殖季就由海入江,進入淡水流域。或溯江而上、或游進湖泊,在淡水中產卵繁殖。幼魚出生後會順水而下到河口區一帶生長,直到長成後進入近海生活。
刀魚體型不大,一條3兩5,體長超過25厘米的已屬少見。市場上,一般把刀魚分成大刀(3兩以上)、中刀(2兩5左右)、小刀(2兩)、毛刀(2兩以下)四個等級。
長江刀魚
刀魚的分類因為產地的不同,刀魚分開有三種:海刀、湖刀和江刀。
你能分得清海刀、湖刀和江刀嗎?
海刀,就是從海里撈上來的刀魚。海刀也分兩種:純海刀和半海刀。
純海刀,就是這些刀魚因受環境或遺傳等多種因素影響,在近海性腺就已發育成熟,不需洄遊了,直接在海里就能產卵。它們已經與正常的刀魚在生態和繁殖上有明顯差異,可以理解為變成了一個新的品種了。
半海刀,就是那些可憐的倒霉蛋:「我其實還是正常的刀魚,我還是要洄遊的,只是我還沒游多遠就被你們從海里撈起來了,我倒霉啊我,我還沒成年呢!」
出海捕魚
湖刀,就是常年在長三角湖泊內生長的刀魚。它們是那些誤入淡水湖泊產卵的可憐蛋,找不到回大海的路了,只能一輩子都生活在湖裡。
湖裡捕魚
江刀,才是真真正正的正統刀魚。它們遵循著祖祖輩輩流傳下來、流淌在血液里的基因指引,排除萬難地回到長江產卵繁殖,孕育下一代。
江刀還按產地(捕撈地)分為:崇明刀、江陰刀、靖江刀等等。
江上捕魚
刀魚的味道排名在海刀、湖刀和江刀三種刀魚中,江刀的味道要遠超其他兩種。
純海刀長期生活在海水裡,由於鹽分的關係,肉質稍硬,口味比不上其他刀魚。
半海刀由於還沒開始洄遊,還沒開始性成熟,個頭小且體內脂肪也不夠肥美。
湖刀由於沒有經過在長江里的歷練,生活安逸且身體發育較早,體型較短而骨硬。而且由於沒有了洄遊本能,也不去積蓄脂肪,口味漸漸和普通淡水魚沒什麼區別,肉質口感遠比不上江刀。
但由於捕撈相對其他海刀和江刀容易,所以市場上最常見的刀魚還是湖刀。
市場上銷售的主要是湖刀
「江刀三子」中,崇明因為是刀魚入江的第一站,還帶著海水的鹹味,待其游至江陰、靖江一帶時(江陰和靖江基本都是長江的同一段,江陰在江南,靖江在江北),基本是抱卵的時候,腹部膨脹,肋骨鬆軟,才是其最鮮嫩的時候。所以江刀還是以「江陰刀」、「靖江刀」品質為最佳。
但現實的情況是,在長江口崇明一帶,漁民們已經布下天羅地網,能有漏網之魚游到江陰、靖江的,可能十中無一。一來產量少,二來味道鮮,所以歷年創出刀魚天價的都是「江陰刀」、「靖江刀」!
漁民早就布好天羅地網,等刀魚來自投羅網
那還有沒有其他江段也產刀魚呢?有,從崇明入海口到揚州一路都有刀魚出產,只是過了江陰、靖江段後,刀魚就會慢慢長老,鮮味不再。
如何分辨三種刀魚
三種刀魚由於味道上差距甚大,價格自然也各有高低。要價最高的「靖江刀」比最便宜的湖刀,價格上差了一個0都不止。而且好的江刀數量稀少,所以市場上很多不良商家就玩起了「以次充好」的把戲。想要不上當,就要分辨清楚你買的究竟是哪種刀魚了。
1、看頭部:主要是嘴巴和眼睛。嘴巴透明、眼睛白色的為江刀;嘴巴和眼睛微微泛紅的是湖刀;嘴巴和眼睛明顯泛紅的就是海刀了。
2、看身材:湖刀和海刀由於還沒有經歷長江天險的考驗,所以體型呈前寬後窄。肚子部分明顯突出,而後半部分身子則明顯扁細,活脫脫一個「大腹便便,疏於運動」的油膩中年形象。而江刀由於整天在長江的風浪里搏擊,逆流而上,所以體型呈明顯的流線型。
3、看鱗片:海刀由於是從大海里拖網捕撈上來的,經常是一大網裡什麼魚都有,所以鱗片損壞的比較多,基本都是不完整的。江刀由於比湖刀運動量大,所以鱗片也比湖刀要有光澤,是真正的銀光閃閃。
海刀的鱗片有明顯的破損
4、立起來:最後一招就是把刀魚倒立著拿起來。魚身能挺實不彎曲,真的像一把明晃晃的尖刀一樣立著的才是江刀。
把刀魚立起來便知是不是江刀
當然了,由於三種刀魚「本是同根生」,在不知道捕撈地的情況能準確地分辨出來的確是有難度的,很多老師傅也有過失手的時候。但他們告訴我,就算怎麼忽悠,「到了嘴巴里的味道是假不了的,湖刀海刀怎麼也充不了江刀!」好吧,希望那時你還沒付買魚的錢……
所有商家無一例外都會打上「長江刀魚」的名頭
刀魚的吃法刀魚的最大特點是「鮮」,所以最好的做法是清蒸。配料不需其他,只要放蔥、姜和一點點豬油,就能引出刀魚的鮮。魚骨也不浪費,連頭部把整根大骨從魚身中抽出,放椒鹽後油炸,又是一道下酒菜。
清蒸刀魚
品相沒那麼好、質量沒那麼佳的刀魚還可以做成刀魚餛飩。把魚肉剁爛,拌入一點肥膘,再加入切碎的秧草(也有人用韭菜,但韭菜味濃,會搶走刀魚的鮮味),包成餛飩,最後用老母雞湯煮熟。這碗老雞湯刀魚餛飩,吃了能讓人回味三天。
最後我想說的
這段很重要,請大家認真看。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了:都知道「刀不過清明」,大家都曉得清明前才是吃刀魚最好的時節,過了清明刀魚就開始長老,骨頭也變硬,被人稱作「老刀」,味道大打折扣,價錢也回落不少。你現在才說刀魚,是不是太晚了。
不,一點都不晚,尤其是對於這個物種的保護來說:一點都不晚!
在前面的一篇文章里,我們曾經提到日本媒體在哀嘆:「日本鰻鱺快被日本人吃滅絕了!」長江刀魚的命運又比日本鰻鱺好多少呢?
由於長江水系水質的變差,刀魚的生存環境本來已經日趨惡化,再加上最近十年人們的大肆宣傳,更使得漁民對刀魚瘋狂捕撈。
需求的增長刺激了刀魚的捕撈
「長江刀魚價格飆升至萬元一斤 漁民:20年來產量最低的一年」、「2017年靖江刀魚產量4.5噸 創歷史新低」,「長江刀魚產量不足去年一成 漁民不願出船(圖)」,「 長江刀魚產量不及去年一成」……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報道,不知各位作何感想。要知道,在並不是很遙遠的1973年,整個長江中下游一共捕獲了刀魚3925噸。如今的數字,可能只及當年數量的最後兩位零頭了。
張大壯1973年作《刀魚豐收》
你們可曾還記得同為「長江三鮮」的鰣魚嗎?曾經被譽為「魚中之王」的鰣魚已經在長江里絕跡多時,我們今天能在市場上買到的,都是人工養殖的。
清蒸鰣魚
而三鮮最後一個的河豚,因為本身有毒,才能稍為好過一點。但這幾年隨著人們對高檔食材的追求越來越強烈,河豚的日子也開始不好過了。一條一斤多的野生長江河豚,能賣出五六千元,使得很多漁民也打起了河豚的主意。
紅燒河豚
唯一的好消息是:近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水生野生動物調整方案正在公開徵求意見,刀魚在徵求意見稿中屬新增Ⅱ級保護野生動物。而且隨著國家對環保方面的日益重視,長江的水質也在持續改善中,希望我們能在不久的將來,能在長江里看到越來越多的刀魚,以及其他的長江原生魚類。
所以,保護刀魚才是我在這個時間提起刀魚的原因。我怕在清明前提起,反而會使得更多人去吃。「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可能你會說我想法幼稚,但想過,做了,便已是好。
願你能暢遊在長江中,不用再怕被人捕撈
推薦閱讀:
※潘長江說:我破產了,為了借100萬竟然........震撼人心,看透人性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全詩賞析
※長江大橋
※潘長江三段情史曝光:都是女追男|潘長江|節目
※從下往上,帶你看橫跨萬里長江的85座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