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以後的「精神顏值」,由你自己決定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它的主旨宣言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

閱讀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今日我們特別邀請到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老師與德芬對談「精神顏值」,一問一答間,探討身心平衡與內在喜悅之道。

「精神顏值」就是歲月在你臉上刻畫的線條文 | 張德芬

第一次聽到「精神顏值」這個名詞的時候,覺得很有趣。精神,應該是無形的,顏值,是有形的,兩個詞兒湊在一塊,我們怎麼去理解比較好呢?我思考之後的想法是,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其實應該是會顯現在他的外在的。

我們常說,一個人三十歲以後的面孔,是由父母決定,也就是先天的基因比較重要。而三十歲以後的面容,就是需要自己負責了。因為你的臉上,你的氣質,你的氣場裡面,寫著的是你走過的路,看過的書,交往的朋友,談過的戀愛,甚至你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可以一覽無遺的被讀出來。

我喜歡舉的例子就是鄧文迪,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中國女子。她嫁給了世界級的富豪——媒體大亨梅鐸,但是沒能守住這個婚姻。她離婚時和結婚時的照片判若兩人,歲月的痕迹其實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它在你臉上刻畫的線條。以鄧文迪的財富,現在各種微整形那麼發達,說什麼也不至於落得一張充滿尖刻線條、怨憤不滿形諸於色的臉孔。

所以說,精神顏值就是歲月、時光在你臉上刻畫出的氣質線條,你給人家的第一印象,和你相處的人他們的感受,都是你精神顏值的表現之處。學習心靈成長一段時間之後,我也不自覺地開始會去從別人的面孔,言行舉止,尤其是眼神,去看到他們的生命故事。所謂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迹。你的生命軌跡,必然會以某種方式——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呈現出來。

有種職業苦逼的人最好被認出來,他們眼角眉梢儘是苦味,好像有一肚子的眼淚沒有流出來。而那些比較刻薄、犀利、嚴酷的人,他們的能量場就是會讓人不舒服的,更何況臉上刻著的各種不屑和輕視。

所以,自我成長和靈性成長其實就是在幫助大家培養一個比較健康、好看的精神顏值。當你能夠理解自己,接納自己,和自己為友,甚至愛上自己,那麼你的精神顏值一定會大大的提高。你每天餵給你自己的靈魂是什麼食物?你所思所想、接觸的人,說的話、做的事,在在都會影響你精神養分的攝取。

你看書嗎?你聽音樂嗎?你反思嗎?你自省嗎?你靜坐嗎?你接近大自然嗎?你誠實嗎?你善良嗎?你快樂嗎?你每天接觸的、發散的是什麼樣的能量振動頻率?接觸你的人感覺舒服嗎?這些都是培養我們精神顏值的最佳指標。到了一定年齡以後,其實真正的顏值就在於精神顏值,外在的條件都已經不重要了。所以我們就從今天開始關注自己的精神顏值,永遠不遲!

張德芬提問吳曉波|Q&A

Round 1

1.

張德芬:在您眼中,女性最吸引人的特質是什麼?

吳曉波:獨立和善良。一個成熟的女性應該是獨立的,她不依附於任何人,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生活,另外她待人接物應是滿懷善意的,讓人感受到溫暖。

2.

張德芬:您是很多人眼中的「人生贏家」,事業與家庭都很成功,可以說外在是圓滿的,而對您自己來說,內在的幸福感是什麼呢?

吳曉波:對我個人來說,內在的幸福感緣於在財務自由的前提下去做自己喜歡、覺得有價值的事。我喜歡寫作,想寫的時候就可以寫,我喜歡旅行,那想出發的時候就可以出發。

米沃什有一首詩叫《禮物》,我覺得比較精準地描摹出了那種感覺:如此幸福的一天/霧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園裡幹活/蜂鳥停在忍冬花上/這世上沒有一樣東西我想佔有/我知道沒有一個人值得我羨慕/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記/想到故我今我同為一人並不使我難為情/在我身上沒有痛苦/真起腰來,我望見藍色的大海和帆影

3.

張德芬:很多注重心靈成長的人都避談金錢,作為財經界男神,您如何平衡金錢與自我的關係?

吳曉波:有一句話對我影響很大:知識分子必須要有一份不以此為生的職業。這意味著必須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實現財務自由,沒有財務自由,所謂的自我都是奢談。

對於金錢和自我,我是這樣的態度:年輕時,要想盡辦法去賺到一定的財富,讓自己不至於為生計發愁,而人到中年,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後,把錢交給專業的機構去打理,然後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4.

張德芬:世界讀書日,請您為女性推薦一本書。

吳曉波:那就推薦我這本《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標題這句話是我在年輕時聽到的,一直印象深刻,後來我以此為題寫了一篇給女兒的文章,希望她能按照自己的內心成長。歌德說,女性是引導我們向上的力量,希望女性朋友們越來越強大。

評論有禮 X《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評論點贊最高的前5位朋友將獲贈本書一冊。獲獎者會收到平台回復。

吳曉波提問張德芬 |Q&A

Round 2

1.

吳曉波:您覺得當代人心理上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張德芬:當代人心理上最大的問題就是完全不認識自己,和自己是最親近的陌生人。如果我們不理解自己每日所思所想的是什麼,就無法去影響它們,那麼我們就永遠活在過去之中,受到過去的經驗宰制,就像一個自動化導航程序之下的運行模式,過著沒有覺知的、機械性的生活。

由於對自己的想法沒有覺知,因此無從選擇最健康、最有益的方式為自己去做決定,於是出現各種偏差行為,造就了悲苦的人生,或是一個茫然、不快樂的生命。所以,我們想要擁有快樂的人生,首先就是要和自己建立好一個關係,更加的了解自己,才能打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2.

吳曉波:在您看來,工作與生活、「眼前的苟且」與「詩和遠方」該怎麼平衡?

張德芬:眼前和遠方,其實不衝突的。眼前的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創造出「小確幸」——小而確定的幸福,讓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中,有一定程度的幸福感。而對於遠方,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和意圖——我將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的意圖愈是清晰,圖像愈清楚,將來這個夢想實現的可能性就愈大。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我們相信而來的,你去觀察那些成功者的生命歷程,你會看到他們幾乎都有一個非常目標導向的人生,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加上潛意識裡面沒有扯後腿的東西(請參考拙作: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那麼夢想最終就會實現。

3.

吳曉波:對於有焦慮症、憂鬱症的朋友,您有什麼建議?

張德芬:焦慮症的人是無法放手把事情交託給那個運行一切的最高力量。我們不必去相信有沒有這個最高力量,但是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幾乎沒有什麼事情是我們可以百分之百掌握的——奇蹟、意外天天出現。憂慮過度的人,就是控制狂,以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所言所行可以改變一些事情,這是對自然運行的那股能量的一種不信任和傲慢。原因是出於自己內在的恐懼,所以我們說要修行,就是修這個。

如果你願意和自己內在的那些負面情緒相處——無論是恐懼、悲傷、懷疑、忐忑、憤怒、自卑等等——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焦慮減少了。焦慮的來源就是不願意去面對這些我們不喜歡的情緒,所以想方設法的去控制事情,好讓自己不去碰觸那些討人厭的感受。其實,如果我們願意勇敢而誠實的去面對自己的那些感受,你會發現自己內在更有力量了,焦慮減少了,事情反而會更順利,人際關係反而會更好,這是往雙贏局面走的節奏。

抑鬱症的人是不願意臣服於眼前的情況造成的,和焦慮症的人一樣,也是一種傲慢。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徒勞無功的去否認、抗拒,又有什麼用呢?這種憤怒、沮喪壓抑在我們的心裡,最後就是抑鬱症——覺得一切無望,生活沒有意義。所以,學著去和當下共處,接納那些已經發生的、但是我們不喜歡的事情,可能會有些幫助。

一旦接納了自己的負面情緒,你會發現有好多能量得以釋放出來,讓你更好、更有效率的去處理事情。這是需要時間去學習的,看見問題所在是第一步,接納自己的責任是第二步,第三步就是逐漸學會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那麼就可以讓自己內在的能量流動起來,脫離抑鬱的狀態。

4.

吳曉波:世界讀書日,請您推薦對您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當然是對我影響最大的書。這本書為許多人照亮了通往內在世界的道路,描繪了一個內在探尋的地圖,許多人因而脫離抑鬱,找到生命的意義,它對這些人的影響有多深遠,就對我自己影響有多深遠。我建議對認識自己有興趣的人都看看這本書,它是一個啟蒙的鑰匙,為你打開一個通往內在奇妙之旅的大門,也祝福更多的人因它獲益。

德芬眼中的吳曉波

曉波老師給我的印象就是文質彬彬的帥到不要不要的,還學富五車,各個領域的知識都豐富。雖然以財經專家的身份起家,身上卻找不到一絲銅臭味兒,反而是文人的那種修養:含蓄、謙虛、溫和,而說到重點的時候,語氣鏗鏘、擲地有聲,絲毫不含糊。吳老師對於社會動態的發展、經濟形勢的變化,都有非常敏銳的觀察力和掌握度,但他也擁有悲天憫人的胸懷,喜歡做慈善,凡事都從「雙贏」、「共贏」的角度去分析、理解、著手。

作為「網紅男神」,曉波老師真的是一位傑出又謙和的人物,他的公號我也是每天都在關注,因為跟隨著他,能夠掌握到世界的脈動,理解各種社會現象,並且加強我們對人性的關懷,以及學習到每日生活、工作的實際智慧。能和曉波老師在工作上有交流,實在是太高興啦。希望我的讀者們也能多關注曉波老師,多接些地氣。

···

本文由張德芬空間與吳曉波頻道共同策劃。


推薦閱讀:

超級詳細的瘦腿動作,收藏起來嚇嚇自己的小肚腿!
碰不到對的愛人,是因為改不掉錯的自己
切記:大部分情況下強行表白只是為了感動自己
生活,適合自己就好(圖)
【TY】花夫人:活在自己的年紀里,看身邊的風景

TAG:精神 | 顏值 | 自己 | 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