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年:精神科診斷漫談三例 | 專家視角
羅小年,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本文獲作者授權發布。
一、看人問題
精神科是唯一在獸醫學沒有對應學科的。看精神科患者,應該首先知道對方的基本情況和面臨的問題。
一次,我接待了這樣一對母子。一進診室,母親就說:「北京的專家,我們孩子在某某精神衛生中心確診了,是焦慮症。北京有什麼治療焦慮症的好葯嗎?」我打量了孩子,問:「孩子多大了?」「15歲。」「幾年級了?」「初三。」「學習怎麼樣呀?」母親回答:「就是不好嘛。」我接著問:「排名多少?」還是母親回答:「倒數。」「孩子,你學習努力了嗎?」孩子堅定地回答:「我努力了!」我給孩子開出了智力測驗的申請單。母親疑惑地問:「我們孩子智力可是沒有問題的。」在得知孩子沒有做過智力測驗後,我堅持自己的意見。測驗結果顯示,孩子是邊緣智力。
很明顯,孩子的問題是與智力有關的學習問題,焦慮是學習問題的結果。我沒有再檢查孩子,向母親說明了孩子焦慮的可能原因,讓母親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這個簡單的接診經過說明,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甚至可能比精神檢查更為重要。
在工作中,我也有失敗的教訓。一次,一對30歲左右的男女來看醫生,看病的是女士。未開口說話,她就流眼淚,不停述說自己抑鬱心情。問詢過程中,男士說:患者晚上睡覺不踏實,總在半夜醒來。我想:他們應該是夫妻。針對抑鬱癥狀的精神檢查,我認為應該診斷抑鬱狀態。在完成病歷準備處方時,女士問:「我得的是抑鬱症嗎?」我有把握地說:「應該是。」她拿起了病歷,有禮貌地說:「謝謝大夫,這樣我就可以對丈夫交代了。」說完,就與男士一起離開。原來他們不是夫妻。
這位女士與丈夫之間有什麼故事,她需要交代什麼,我一概不知。可以肯定,抑鬱症診斷是錯誤的。在我的工作生涯中,類似的情況應該還有一些,只是那些當事人沒有說出來,我不知道。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應該感謝這位女士,她畢竟讓我明白了她看醫生的非醫學目的。當然,清楚了解和正確分析就醫者基本情況,經常超出了醫生的能力。
二、幻聽還是強迫思維?
幻覺與強迫思維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在一次門診中,這個問題曾使筆者感到困惑。
一位患者因在腦子裡持續出現別人說話聲3個月而看醫生,被認為是假性幻聽,抗精神病藥效果不明顯。患者又看了其他醫生,調換了抗精神病葯,但效果仍不明顯。2個月後,患者來看我的門診。假性幻聽一般出現在真性幻聽以後,是一種精神病性思維障礙。患者以前沒有真性幻聽,目前的假性幻聽就值得懷疑,另外,如果是精神病性問題,患者為什麼自覺堅持看醫生?我詢問了患者對這種說話聲的感受,患者述說對此非常厭煩,想擺脫又擺脫不了。這種感受極其類似強迫癥狀的感受。我給患者服用了帕羅西汀,1周後癥狀明顯緩解,我作出強迫症診斷。
大家知道,強迫癥狀是難以控制的。這位患者比較幸運,對藥物治療的反應明顯,如果不明顯,我很可能會懷疑強迫症診斷,重新給患者抗精神病葯治療。由此可見,識別精神癥狀的性質是十分困難的。
三、精神分裂症還是躁狂?
精神分裂症與躁狂發作的鑒別診斷在一般情況下不應該是一個問題。躁狂發作持續的時間都比較短。一位有大量幻覺和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癥狀持續了3個月,各種抗精神病葯治療無效。在加用碳酸鋰治療半個月以後,精神癥狀得到明顯緩解。
有的醫生認為,從治療結果看,應該診斷為躁狂狀態。精神科診斷是依據臨床特點做出的,現象學診斷本身存在明顯的問題,現象並不一定反映本質。現象是可以變化的,本質問題我們並沒有掌握,疾病現象完全可以欺騙我們。治療結果也就成為我們診斷疾病的一個依據,畢竟有效治療是一個硬道理。但是,如果不嚴格按照現象學的標準進行診斷,我們就失去了規範。對這個患者治療結果可以有2種解釋:碳酸鋰可能加強抗精神病葯的療效;這個患者本身就是躁狂狀態。這2個解釋都沒有絕對可靠理由。對這個患者的診斷最好是狀態診斷:興奮狀態,這樣就可以避免疾病診斷的爭議。
這個病例給了這樣的啟示,對抗精神病葯治療效果不好的陽性癥狀精神分裂症患者,加用抗躁狂葯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治療選擇。
推薦閱讀:
※霧霾天,專家教你食療護肺
※考古鼻祖之墓機關重重,瞞住了專家,卻防不住不肖子孫
※港媒稱六省現神秘病毒 專家否定存艾滋病變種
※糖類是糖尿病元兇?專家揭示八大營養誤區
※電影《長城》專家解析與評論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