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印尼湯氏家譜考

印尼湯氏家譜考

此譜文為手寫,據內容判斷,此族湯氏是由河南經江蘇南京(句容)後遷居福建汀州寧化,再遷廣東梅州焦嶺後入海外。從內容看,此文應是譜序,此序所作時間應不早於清朝順治年間(至今至多三百年左右)。但此文不似是原稿,或是後人重新抄錄的序文。此文因年代距離現在較久,又保管不慎,上下端均有不同部分損壞,部分字跡已模糊不清,或無法辨認。史書(以史記為代表)和宗譜均記載,宋國王室貴族是商朝王室的遺族,其首任公爵國王宋微子是商朝帝乙的庶長子。商朝王族的始祖是契,官為司徒,因教化百姓和幫助大禹治水的功勞被(帝堯)帝舜封在商地為伯,賜姓子。其十四世孫湯建立商朝。湯氏是子姓的分支,是子姓後裔中的一支族人為追懷祖先商湯王豐功偉績而以他的名號為氏,至少應是他的孫輩以後的子孫,因為在商朝早期的商王繼承上,為了政權的穩定,採用兄沒弟及的方式,而商王做為大宗,是不分為氏的。只有沒有機會為王的眾庶王子,分封各地,即別子為宗,常以封地為氏,商朝、宋國滅亡候,部分王室貴族以商、殷(盤庚遷殷,殷商並稱)、宋為氏,來記念故土,使子孫世代不忘根本。南京(金陵)譜言,商湯王曾孫名叫祖戊,為司徒,出守北地中山,以祖名為氏,世代為邊帥,以中山為郡。至秦,湯元浚字文淵遷金陵(南京),湯仲鍾隨項羽起兵,功封英武公。越南譜言,宋偃王有弟名叫昌,有個兒子名叫隆,又稱子隆(因商族為子姓),因秦始皇焚書坑儒而避禍更名為湯隆。其玄孫湯德新為漢朝時候的開封太守,後遷晉陵(今江蘇常州),他的兒子湯璋應漢朝皇帝的派遣,赴南越(今越南北部)任刺使,其後裔有一部分回遷廣東蕉嶺。江西(武寧)譜言,西周初年湯太保,是商王祖庚後裔,本以庚為氏,被封汝水君,懷祖而遂以湯為氏。他的三十六世孫是唐朝的荊湖都統,陳留人湯振麟,他被封為中山郡公,他的五個兒子分居大江南北,稱為中山優秀。此譜所記載的部分內容與歷史材料不相符合,應是為提高本支系湯氏族人威望與地位。如對湯和及其後人的記錄,與相關的歷史材料出入很大。明史湯和傳、湯公墓壙、湯公神道碑都記載湯和世代居濠(今安徽鳳陽東北),從明太祖起兵,洪武三年封中山侯,歲祿一千五百石,十一年進信國公,歲祿三千石,二十八年薨,贈東甌王,謚襄武,賜葬鳳陽(今蚌埠)曹山之原。湯和五子,長子名叫湯鼎,任前軍都督府僉事(二品),洪武年間(有說是洪武二十三年)死於征戰雲南的途中,贈封信世子(世子是對親王的嫡長子的稱呼,當時只有徐達長子徐輝祖與湯鼎兩人被朱元璋贈稱為世子)。湯鼎的兒子名叫湯晟,湯晟的兒子叫湯文瑜,都因死得早,沒有繼承信國公的爵位。湯文瑜的兒子叫湯傑,他在明英宗時,向朝廷請求繼承爵位,但卻以四十年沒有及時繼承而遭到拒絕。到了明孝宗的時候,皇帝想到太廟配享祭祀的六王的子孫僅有兩家(徐、沐兩家)繼承爵位,卻有四家已淪落為平民百姓,因而心中不忍,就叫禮部等部門找到四王的長房嫡系後人,並授予他們世襲南京錦衣衛指揮使的官職,就近護衛祖墳。湯傑的兒子湯紹宗被任選為此職,並在嘉靖十一年被封為世襲靈璧侯。應該是因為他的祖上湯和在徐、常等人還沒有投靠朱氏之前,在元至正十三年春天,與朱元璋一起攻打淮河以北的宿州、靈璧、虹縣等地,並在攻打靈璧南部重鎮九灣集建立功勛,因而後裔得封為靈璧侯。靈璧侯累世居於南京,近護祖墳。湯和八世孫靈璧侯湯世隆,官任南京後軍府、淮安地方總兵官、漕運總兵官、漕運提督、漕運總督,進太子太保,去世時謚號僖敏。傳到明朝末年,,靈璧侯湯國祚在南京與其他王侯百官降清,後世子孫埋名隱居,不顯於世。有說他的子侄轉向東南沿海抗清,明史中言,湯國祥、湯文瓊在崇禎年間曾經以侯爵的身份被派遣做祭祀的事情,但是沒有考證。湯和的次子名叫湯軏,曾經在山西太原中衛所擔任鎮撫。湯軏有三個兒子,長子叫湯昱,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已薨,建文帝剛即位,還沒有改變年號)奉旨請翰林院的方孝儒(字希直又字希古)撰寫湯公神道碑文及銘文,湯昱的兒子湯胤績,武將而有文采,官任延綏參將,成化三年,在抗擊瓦剌的入侵的戰爭中戰死,朝廷給予相應的表彰和紀念。湯軏的次子名叫湯暹,幼子叫湯升(舊體字有日字頭),跟隨他的姑母(湯和次女)魯王妃到山東魯王府任儀衛司典仗。湯升有五個兒子,幼子名叫湯文瓚,年少而有文才,娶福山郡主(第二代魯王朱肇輝的女兒)為妻,官宗人府儀賓。兗州博物館藏《明故中奉大夫儀賓湯公墓志銘》⑶(楊必貴撰):「公天性警敏,操履純正……發為文章,如金鐘大鏞,鏗訇響震。其《梅花百詠》,特奇絕焉……。」湯和的三子名叫湯鼐,官潭王府儀衛正;四子名叫湯燮,官勛尉。明史及碑文、墓壙都說他們去世的早。有說湯和去世後,湯鼐繼承信國公爵位,傳到湯鼐到兒子湯弗及後,就停止世襲了,不知有什麼根據。湯和的五子名叫湯醴,曾任散騎舍人,在洪武二十八年湯和去世時,正奉旨在魯王府操練軍隊,撰寫湯和墓壙志。後來官任左軍都督府同知,榮祿大夫,領兵征伐貴州五開地區的叛亂,死於戰事(應當在洪武三十一年九月前)。蘇北湯軏後裔的宗譜言,湯和有七個兒子,第六個兒子名叫湯輗,七子名叫湯忠。湯忠跟隨父親出守延安邊境,駐軍榆林地區,後官任邳州衛指揮僉事,後代定居在當地。後來湯忠也死於征五開的戰事中,他的後代世襲邳州衛指揮僉事、升為指揮使。到六世孫湯慶,任江防總兵官,曾領兵剿滅上海等地的江洋海盜,沿海得以安寧。到七世孫湯克寬的時候,正值日本倭寇入侵東南沿海,湯克寬奉旨率邳徐衛所軍隊奔赴東南殺倭寇,名聲略遜俞、戚,與盧鏜齊名。官任狼山參將、廣東總兵官。後來炒蠻入侵古北口,湯克寬北調禦敵,追殺敵軍時戰死。當然,根據各地宗譜和明初嫡子正妻人質制度的分析,湯和的子孫遠不止神道碑所提到的五子十一孫。當然,根據各地宗譜和明初嫡子正妻人質制度的分析及湯和晚年以資遣散百餘妾媵,湯和的子孫應該不止神道碑所提到的五子十一孫。首先,魯南蘇北湯氏家譜言,湯和有七子一女(為魯王妃)。貴州湯氏家譜言,湯和有五位妻室,胡、王、鄭、謝、張5個太君,入黔始主湯永慕、湯鍵乃張太君所生。揚州江都東甌堂湯氏家譜言湯和70歲時壽終,被追封為東甌王。其孫湯鸞為了避燕王之亂,而逃到江都張綱之東安居(今為湯家莊)。安徽鳳陽、靈璧、五河、懷遠、泗洪等地湯氏家譜言燕王亂,和公孫輩、曾孫輩避禍渡淮河,隱名北居沫河口湯家渡,後散居淮河北岸沿河各縣部分地區及明末靈璧侯子孫避難隱名村居。太祖實錄載,洪武年間,在不同時間,冊封湯和的兩位女兒為魯王妃。而碑文及墓誌只提一位是次女(湯珍),其他各位女兒都有明確的配偶。此譜提到湯和的長房兒子湯鼎的兒子湯農,應當是湯晟的避諱的寫法,湯晟的事迹極少(明史只說他去世的早,湯農的事迹應是虛構的。此譜提到湯和的次子名叫湯謹(無處見考據),遷居寧國府宣城縣,無處見考證。(九世孫),湯賓尹,中解元、會元及榜眼,見於明史及州府志。此譜所載的湯悅的事迹則可能是將同名人物的事迹記載入本支家譜以榮耀本支湯氏。據宋史及范陽堂、掬星堂湯氏家譜記載,湯悅,原名殷崇義,秋蒲(今安徽貴池)人。他的父親名叫殷文圭,在南唐國任千牛將軍,墓地在貴池,他的祖籍是河南長平。湯悅在南唐國歷任高官,封范陽郡公,後至南唐宰相。後來隨南唐後主李煜歸順北宋,避宋太祖的父親的名諱(趙弘殷)而改名姓為湯悅(湯、商、殷氏都是尊殷商朝的開國君主湯為祖,向上可達商族的始祖契,有稱家譜為契譜)。湯悅在宋朝被封為陳縣男(爵位),在京城開封做官。此譜部分世系應當是以下排列(以據南京湯氏家譜和福建寧化湯氏家譜)湯天柱(唐代河南人,翰林學士)開運(官湖南居於此地)景行以智相一奇與燕文修德渾(隨兄湯濛官金陵句容居於此)悅(此譜把貴池殷湯氏名人事迹納入本譜,應該只是重名)彥(遷居福建寧化)應昌莘叟明衍德藩均輔雲峰朗彰立仁鳴祥慶可與忠友生益隆(四十七公)五九公(遷居廣東蕉嶺高思鎮)六十六公(所見的家堂列祖名字為始祖四十七公、二世祖五九公、三世祖六十六公以後的列祖名字看不清楚。雖然此譜序文與事實有出入,但為研究湯氏的源流提供了一定可信的寶貴信息。在此向提供此譜序的湯氏宗親和友人表示感謝!印尼湯氏家譜片段原文直聲震柱後朝肅妍回峻法戢軍中民欹倚庇漢潔廉介石谷之名流湯賓尹明萬曆戊子解元乙未會元榜眼及第中山郡商音湯氏南京家譜竊謂國有國典家有家譜古者受氏或以爵或以地或以山川或以封邑湯氏者自契為司徒堯以其教民有功始封商今之商固州陝西轄迨商都亳即得河南偃師縣古中山地世德相沿因此以中山為郡時子奇年甫十六齊使治阿子大叔繼子產鄭大夫為政者商為子姓也因秦始皇滅書坑儒由是易子始而更湯氏者至唐上祖濛公官於金陵句容縣卜居於籍矣弟渾公理學顯官至悅公登第仕南唐拜相彥公嗜學文詞秀美遊學臨汀()亂有移江右昭武者有移粵東南海者有移鳳城揭()分派自此始也至宋末莘公字起莘()司理句容鼻祖濤公宋狀元及第官內翰歷宮保敕贈資德大夫正治上卿謚文靖入名賢至明祖和公以詩書兼馬上佐太祖高皇帝洪武起義從戎初授總管元帥洪武三年遍封功臣為特進光祿大夫靈璧侯采地於鳳陽府靈璧縣尋為南征將軍賜鐵券下四川遷大都督十一年進光祿大夫靈璧侯上柱國歲食一千五百石至二十八年薨欽賜祭葬謚忠定賜國公追封中山王配享太廟惟吾家宗祠特加宗廟()長房鼎公前軍都督次房謹公移寧國府宣城縣今城內及東門()里橋()裔人文最盛諺雲湯氏有半湯之稱也至九世賓尹萬曆戊子()乙末會元榜眼及第官拜特進榮祿大夫啟輝萬曆戊戌進士()全省學政提標副使官至宗伯來賀萬曆丙辰進士官至宮詹()祖萬曆癸末進士授湖廣按察司聘順治辛丑第八名進士任()平山縣令元桂順治八年廣東副都統元清順治戊戌進士任浙江紹興司理蠖順治已亥進士授四川酆縣令長房鼎公生農洪武二十九年追封南京錦衣衛都指揮使特進光祿大夫世襲靈璧侯永樂二年奉旨調征海寇劉風子鎮守潮州等衛都所印尼湯氏家譜片段釋義我認為國家有典章制度,家庭有家乘族譜。古代帝王賜予貴族姓氏,有的是用爵位名稱,也有用的是地名,還有的是用山河名稱,也有的用封地的名稱。湯,這個姓氏的來源,是來自上古一個族落的首領,契。他(帝嚳的兒子,帝堯的弟弟,黃帝的曾孫)擔任帝堯的司徒。因他教化民眾有方,帝堯賜予他姓子封地為商(今天的陝西固州)。他的十四世孫,湯,滅掉夏朝建立商朝,建都亳。他有後世一支分封到古中山(今河南偃師)。商族世代相守此地,於是就形成巨族望地。當時有族人名叫子奇,才是十六歲的年齡,齊國就派他去治理阿(今天的山東東阿)這個地方了。還有一個名叫子大叔的族人,接替子產做鄭國的大夫,處理朝政。商族人是子姓,到秦朝的時候,秦始皇焚燒書籍坑殺儒生,商族人為避難而更改子姓為湯氏。到唐朝的時候,祖上有名叫湯濛的,在金陵(今天的南京)句容縣做官,於此地入籍定居。他的弟弟名叫湯渾的,跟隨哥哥遷居句容,後來做理學方面顯要的官員。到了祖上名叫湯悅的時候,他中舉做官,任南唐的宰相。祖上有名叫湯彥的,好學詩詞文章寫得很有文采。他遊歷求學到汀江寧化(見此地山清水秀氣,就定居在這個地方。後來北宋末年兵亂),有移居江東昭武(今天邵武)地區的,有移居廣東南海地區的,有移居鳳城揭陽地區的,分支流派從這個時候開始了。到(南)宋末年,有祖上名叫湯莘字起莘的,()。句容鼻(始)祖名叫湯濤,在宋朝中過狀元,任內翰學士,歷任宮保,去世後,皇帝下旨贈與資德大夫、正治上卿等稱號職位,謚號為文靖,被列入名賢行列,接受祭祀。到了明朝,祖上有名叫湯和的,飽讀詩書,勤練弓馬,文武雙全,輔佐明太祖洪武帝起兵反抗元朝的殘暴統治,開始時擔任管軍總管、元帥。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他被封為特進光祿大夫靈璧侯,封地在鳳陽府靈璧縣。不久,他官拜征南將軍,皇帝賞賜他鐵券,攻下四川,官升大都督。十一年,官升光祿大夫靈璧侯,上柱國,年俸祿米一千五百石。他在洪武二十八年去世,皇帝下旨派大臣來祭奠安葬,朝議謚號為忠定,恩賜他為國公,後來又追封他為中山王,肖像配放在太廟裡享受祭祀,只有我家的宗祠可以特殊稱為宗廟。他的長房兒子的名字叫湯鼎,擔任前軍都督。他的二房的兒子名字叫湯謹,移居寧國府宣城縣,現在的縣城內以及東門()里橋等地的後代人丁文化最是興盛。諺語說,湯氏有半湯之稱。到九世孫湯賓尹,萬曆年間考中戊子年(解元),又連中乙末年會元、榜眼(進士第二名),擔任特進榮祿大夫等官職。湯啟輝,考中萬曆年間戊戌年進士(),官任全省學政提標副使,官職達到宗伯。湯來賀,中萬曆年間丙辰年進士,官職達到宮詹()。湯()祖,中萬曆年間癸末年進士,在湖廣按察司任職。湯聘,順治年間中辛丑年進士第八名,擔任平山縣縣令。湯元桂,順治年間任廣東副都統。湯元清,順治年間中戊戌年進士,擔任浙江紹興司理官。湯蠖,順治年間中已亥年進士,擔任四川酆縣縣令。湯和的長子名叫湯鼎,湯鼎的兒子名叫湯農,他在洪武二十九年被追封為南京錦衣衛都指揮使,特進光祿大夫世襲靈璧侯。永樂二年奉行皇帝旨意,領兵鎮壓海寇劉風子,鎮守潮州揭揚等衛都所。
推薦閱讀:

【好故事】家譜上的逃亡
王氏家譜序
《孟子世家譜》修譜知識講座(八)
??【學家譜品家訓】遂寧黃氏家譜:睦宗族 和鄉鄰
你知道家史該怎麼查嗎?【】

TAG:家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