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1守望羌笛聲里的燈火(人民論壇)
風中羌笛,是否悠悠依舊?千年古歌,是否悅耳如初?六月的四川,如約迎來「第二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震後的羌寨,投向一個古老民族的心靈重建與文化復甦。
「羌」,甲骨文中唯一關於民族的文字。羌族,中國歷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汶川大地震讓這個歷經千年風雨的民族遭遇劫難,在我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北川,30萬羌族人口近1/10被奪去生命,北川文化館受損嚴重、北川羌族研究所的民間老藝人八成遇難。
一部人類文明史,始終與種種自然和人為的災難相伴隨。前有肇端於公元前4000年的蘇美爾文化的傾頹隕落,留下兩河流域泥板上今人難以釋讀的楔形文字;後有亞特蘭蒂斯的燦爛文明驟眠海底,使我們只能藉助柏拉圖《對話錄》中的隻言片語想像那曾經雄奇古老的存在。這樣的悲劇,不能在我們身邊重演。
在我們目力所及的浩繁卷帙上,並沒有多少災後非遺搶救和保護的經驗可資借鑒。失去同胞的悲慟伴隨著另一重焦愁:悠悠的羌笛會不會成為昨日的絕響,古老的瓦爾俄足節會不會成為傳說中遙不可及的想像?
文化延續的真諦、「非遺」保護的精髓在於「活態傳承」。如果脫離了當地人民的生活,那麼這種文化就會步蘇美爾與亞特蘭蒂斯的後塵。離開生於斯長於斯的青山古寨深谷高澗,僅在城市大廈里陳列展覽,羌族歌舞終將失去古老文化的精魂與神韻。
為了「雲朵上的民族」獨特文化的接續,早在震後救援階段,一場以政府為主導、羌族人民為主體的文化救援和重建行動,就在廢墟上展開。將物質重建同非遺搶救與保護結合起來,從單項的非遺項目和傳承人保護轉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整體性保護,這是我們挽留民族記憶、維持文化多元的「中國式答卷」。
2008年10月,「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誕生,整合羌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保持羌族原有的建築風貌、民風習俗、祭祀禮儀,體現羌族文化的原生態環境和地質結構特點。震後4個月,緊急編纂的《羌族文化讀本》趕在新學期開學之際送到震區中小學生手中,「非遺」專題博物館和傳習所的建設同時迅速展開。
這是一項獨特的實驗。它不僅是我們對飽經滄桑的羌民族文化的深情挽留,更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保護事業的寶貴貢獻。從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及其傳承人到「文化生態保護區」這一理念的提出,是多年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思路的自然延伸。「文化生態保護區」的理念和實踐,曾在閩南、徽州、熱貢開世界風氣之先,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而今又在巴蜀大地上,獲得全新的闡發和檢驗。
在廢墟旁,在新居前,在亘古至今的羌笛和盤鈴聲里,羌族兒女縱情歌唱、歡快起舞。人們發現,民族文化那種凝聚人心、激活生命的力量如此蓬勃,如此真切。
羌笛何須怨,青山依舊在。讓我們一起守望,守望笛聲舞影里的燈火。
推薦閱讀:
※SAP學習論壇
※六角串珠果盤串法步驟-編織樂論壇
※(10)各論壇收集來的八字實例之 糖尿病
※民間中醫論壇精華區 - [強烈推薦]華陀捏脊法 - Powered By phpArtic...
※唐代風水大師李淳風墓考| - 龍行天下風水論壇[原名:神州風水主論壇]中國風水網,堪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