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拼爹」時代到底拼的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一個人到朋友家裡,看到朋友的孩子非常喜歡讀書,連一本看起來很枯燥的工具書也看的津津有味。

他很驚訝,問朋友:「孩子的這麼好的習慣你們是怎麼培養的?」

朋友笑笑,「我們沒有刻意去培養啊!是他自己本來就喜歡看書。」

他仔細想想,其實真的不用刻意培養。他的朋友是位學者,朋友的妻子是位作家,夫妻兩人非常相愛,而且家裡的藏書又很多。書房、客廳、卧室、兒童房、廁所等等,隨處可見歷史、哲學、宗教、社科文學藝術、繪本寓言童話等書本。只要你想閱讀,隨手就能拿到自己喜歡的讀物。

夫妻倆沒事的時候就愛看書,孩子自然而然的就受到了熏陶,經常會一家三口聚在一起看書,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人文世界裡。看到書中喜歡的地方,就一起聊一聊。

「我覺得孫悟空好搞笑!」

「是嗎?他是怎麼搞笑的?」

他們也經常玩角色扮演,改編結局,或者編寫三個人的故事,十分和諧融洽。

孩子從一出生就在這種氛圍中長大,沒有刻意為之,父母熱愛。在孩子看來,讀書是和吃飯、呼吸一樣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孩子喜歡,習以為常,自然開開心心不抗拒。

所以,真正教育就是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不用刻意的去要求孩子做到什麼樣。家長如何做,孩子自然也會跟著如何做。精英傳遞給下一代的,多是自由、野心、從容、自律與不屈不撓;窮人遺傳給下一代的,多是自卑、短視、暴戾、散漫與輕易放棄。

在中國,「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根深蒂固,教育孩子也自然落到了媽媽的身上,「拼媽」成了一種常態。殊不知,現在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媽媽的責任,相比「拼媽」,「拼爹」更為重要。

論「拼爹」的重要性:養不教,父之過

父愛如山,父親支撐孩子的信念,為孩子提供力量、支持和依靠,使他們學會剛強。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品格培養、智力發展、社會心理以及堅強、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確立上,這是在家庭教育中母親所不能替代的。

有一個現象,嬰兒在母親陪伴時會較為安靜,父親出現時會較為興奮和激動。母親十次有九次都會以相同的方式抱起孩子,而父親則十次有九次以不同的方式抱孩子,甚至會將嬰兒頭朝下抱起來。母親在與孩子玩耍時較喜歡使用玩具、圖書等,而父親則喜愛用自己的身體當作孩子的爬桿或搖馬,這些也是孩子更喜歡的方式。

所以,父親在兒童教育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父親到底起到了哪些有利的作用呢?

有利於孩子的「心智」發育

父親長期不在家,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發育都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據研究,一天與父親接觸至少兩個小時的男孩子,和一星期與父親接觸不到6小時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僅更聰明,而且人際關係處理得更融洽。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有利於孩子「人格」健全

協助子女的人格成長方面,盡責父親對子女的照顧比母親對子女的照顧增加25%到30%的正面成效。

父親會讓男孩子學會堅強、剛毅、果斷,父親對女性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女兒對自己的性別角色的認識。一個尊重女性、平地對待男女性別的父親,會給女兒極大的鼓勵去追求平等,並發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在今後與其他男性的關係中,也會去追求同樣的尊敬與理解。

父親是女兒「愛」過的第一個男性,而且從父女關係中她了解了異性關係的更深層次。一個充滿愛心的父親能使女兒感到備受關懷,而且賦予了女兒強烈的自我價值意識和性別角色意識。對於女孩來說,父親的存在對她的學業和日後職業的成績有很大的幫助,良好的父女關係有利於她們正確處理與男性之間的關係。

有利於孩子對生活的「全面」體驗

如果一個人,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只生活在男人圈或女兒國,他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全面的。一個人形成畸形性格,與他兒童時期對世界的片面觀察有密切聯繫。

母親更容易溺愛、遷就孩子。父愛則相反,是一種深沉、嚴肅的愛,父親更多地考慮孩子的未來。失去父愛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意志薄弱;長大以後,碰到一點問題都會不知所措。也就是說,父愛對孩子的影響,包括智力,還有體格、情感、性格等方面。

這六件事爸爸來做效果更好

劉墉曾說過,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里,沒有手。因為爸爸們工作太忙,很少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他們不曾想起和爸爸一起做過的事。所以,如果你愛孩子,就做這六件事吧!

愛妻子

父親打罵妻子,小男孩看在眼裡,耳濡目染,長大後和妻子有矛盾的時候,當他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會下意識舉起自己的拳頭。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裡,認為這是解決夫妻衝突的一種方式。

小女孩看在眼裡,感覺不到媽媽作為女性,被寵愛尊重憐惜,會懷疑自己作為女性的價值,懷疑自己不值得愛,未來遇到渣男,被渣男虐,就不會主動躲開,甚至認為這是正常的。

反之,爸爸寵愛尊重憐惜媽媽,女兒會打心眼裡認可自己的女性角色,認為自己也是值得愛的,未來遇到不尊重憐惜自己的男人,就會遠離。所以無論男孩女孩,未來婚姻是否幸福,都捏在爸爸手裡。

讓孩子贏一次

無論棋類遊戲、跑步、還是別的,爸爸一定要讓孩子贏一次。甚至,隔一段時間就讓孩子贏一次。

每個孩子的心中,爸爸都是英雄,是很強大的所在。如果在遊戲中,贏了爸爸一次,他們會特別驕傲,樹立起只要自己努力,就會很棒,打敗一切的自信心。

有了這樣的自信,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都願意嘗試。比起連嘗試都不敢的孩子,當然更容易成功,形成正向的反饋,孩子就會越來越優秀。

聊一聊性別

心理學研究表明:不管西方東方,在所有的文化傳統中,爸爸代表的是社會對個人的規則和要求,媽媽代表的是家庭的溫暖。性別這件事情,由爸爸聊,對孩子更有說服力,爸爸的一句,頂媽媽的百句不止。

如果是男孩,就告訴孩子,我們都是男人,和女孩不一樣,我們的使命是照顧家庭,保護弱小。如果是女孩,就告訴孩子,你的性別和我不一樣,你要像媽媽,做一個溫暖、優秀,會保護自己的女子。

給孩子一個擁抱

心理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統計了哈佛大學上千名學生的感受,結論是:來自爸爸的擁抱,帶來的肯定和震撼,遠遠超過來自媽媽的。

無論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有肌膚饑渴,這早已是心理學的共識。中國的爸爸都不喜歡說愛,那就擁抱吧,你的擁抱,比來自媽媽的,更有用!

帶孩子看一場球賽

心理學研究表明:由爸爸,而不是由媽媽帶入競爭這個概念的孩子,在面對競爭時的態度會更陽光、積極。而看一場球賽,就是幫孩子帶入競爭觀念的最好方式。

分享一次自己失敗的經歷

別怕孩子會瞧不起自己,孩子知道爸爸也曾經失敗過,會更愛爸爸,面對挫折挑戰的時候,會更勇敢堅強。通過這樣的分享,孩子和爸爸的關係也會更密切,你們的心會靠得更近。

他會成長為一個誠實面對自己,能接受挫折,並為成功努力的孩子,會不知不覺變得陽光開朗,願意和你分享秘密,而不是在上學後,成為一個報喜不報憂,偽裝強大,實則虛弱,和你漸行漸遠的孩子。

素材來源:上哪學


推薦閱讀:

王曉林:吳南生訪談 「中國改革之路沒有走完」(時代周報 2010-8-26)
時代 | 丁末政潮:權貴與弄臣的PK
走出「半人時代」 中國文化的核心是「禮」
曹操的「亂世用人, 在才不在德」, 開闢了一個「危險」時代
李伯重:早期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商與盜

TAG:拼爹 | 時代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