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的真相!
歡迎收聽從良老師微課!
我覺得初中教材中的背影應該改到大學教材,或者至少改到高中教材。
因為初中生是不大容易看懂《背影》所表達的複雜的情感。
他會得出一個非常簡化的結論,就是表現了父子情深一篇散文。
現在語文很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是記住很多的術語和概念,比如說到散文,學生覺得自己對散文還是懂得,因為他記住了一句話,叫「形散而神不散」。
也不能怪學生,很多老師在上完背影以後就會給學生布置一個作業,說你回家觀察一下你爸爸媽媽的背影,然後也寫一篇感人的片段。
學生回家之後仔細地觀察爸爸媽媽的背影,或瘦削或肥嘟嘟,但是無論如何都感動不起來,然後就不得不胡亂編造,故作情深,寫得自己都很噁心。
本來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散文的理解的,反而使學生更不理解了;本來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的,反而挫傷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背影》哪裡是表現父子情深這麼簡單?
朱自清看著父親的背影,哪裡僅僅是感動這麼簡單?
即使把《背影》安排到高中教材,相關的背景也應該介紹給學生。
《背影》里寫「我從北京到徐州,見著父親」,其實朱自清從北大回到徐州去和父親相見的時候,心裡邊是帶著對父親的恨的。
朱自清的父親當時是任徐州煙草公賣局的局長,生活作風有些問題。
他當年在江西就取了妾,然後到徐州工作的幾年又娶了幾房姨太太,結果一個以前的潘姓姨太太醋意大發,從揚州趕到徐州,到單位里大鬧,鬧的不可開交,這件事情還上了報紙。
於是他單位領導就直接說,你家事都沒有處理好,還是先處理家事——就把他革職了。
這就是文中所謂的「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
於是他不得不花錢把這些娶的姨太太一個個打發回去,沒有錢怎麼辦?
他就偷偷的跑回揚州,把朱自清的奶奶祖上留下來的首飾給變賣了,才平息了這件事情。
朱自清的奶奶知道真相以後,氣病交加,被氣死了。
在這種情況下,朱自清回到徐州,所以他內心哪能不帶著對父親的恨呢?所以一開始談不上什麼樣的深請。
《背影》開頭寫「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我從北京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說的就是這樣一個背景。
這幾句里有大量的隱含的信息。
我們也可以想像朱自清複雜的情感。
一方面內心有悲痛、凄涼,有對父親的極為不滿。而看到父親的那種頹唐、潦倒、尷尬、窘迫,又能想像到他內心的無助、愧疚。
朱自清的這種複雜的情感表現為什麼?
表現為不和父親說話大家看這裡父子之間的語言交流是很少的,總共只有幾句話,主要是朱自清的父親說的。
朱自清不理他,而父親又似乎極力討好兒子,把事情安排得非常的細緻、周到。
表現為對父親別的方面的嫌棄嫌棄他迂腐,嫌他說話不夠漂亮,覺得他沒有必要做這樣的事那樣的事,而且還覺得自己比父親聰明。
直到父親要去買橘子,要走很遠的路,他父親是一個胖子,要穿過鐵道,還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
這裡朱自清有一處對父親動作的描寫:「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在這個瞬間,朱自清看到他的這個背影,突然間感覺到這個男人其實也很可憐,而這個男人是自己的父親,他這樣努力地攀過月台,只是為了給兒子買幾個橘子,而自己對他情感非常複雜。
這裡還有一個背景,朱自清的父親對朱自清要求是十分嚴格的,據說他小時候寫的作文,他父親看了之後就讓他不停地改,最後一氣之下直接把他的作文本扔到火爐裡邊,燒了。
朱自清從小對他父親是非常怕的,這種怕上又加上一種恨,又看到父親買橘子,感受到父親也有對兒子關愛的一面,所以百感交集,一瞬間的觸發,眼淚流了下來。
另外,事件和回憶事件的區別。這件事發生在1917年,這篇文章寫於1925年,中間過了8年。這八年間,朱自清和父親之間矛盾不斷,到寫作這篇文章時,趨於緩和。
朱自清父親一向是比較霸道的。朱自清18歲的時候就接受了父親給他包辦的婚姻。
到了1916年,朱自清考進北大的預科,接受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接受了一些關於人格獨立個性自由思想解放的這些思想,於是他漸漸和他父親之間的這種老派思想的分歧就越來越大。
他想擺脫封建家長對他的控制。
於是朱自清和父親之間的衝突摩擦不斷。
為了改善家裡的生活狀況,朱自清在1921年回揚州去擔任揚州省立八中的教務主任,他父親就憑藉和學校校長的私交,就直接把朱自清當月的全部的薪水就領走了。
這種專制式的行為讓朱自清極為不滿,他憤然離開了這個揚州,然後到寧波、溫州等地支教,從此以後父子失和!
1921年的冬天,朱自清直接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從揚州接出來,在杭州安了家。
這使他的父親大為惱火,覺得自己這個兒子翅膀硬了,就拋棄了自己和家庭。
1922年的暑假,朱自清想趁暑假的時候回去,主動和父親緩解矛盾,結果他父親不允許他一家人進門,在別人的勸說下進了門,也是不理不睬。
過了幾天,朱自清就不得不和妻子孩子離開了這裡,於是就加重了對父親的怨恨。
這以後他們之間的父子之間的這種裂痕就越來越重。
1923年這個暑假朱自清再次回到家,但他們的關係依然沒有好轉。
朱自清認為自己是沒有錯誤的,他父親也認為自己沒有錯,於是他們就進入一種冷戰狀態。
所以《背影》裡邊說,「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等,說的都是這個背景。
時隔八年之後,朱自清漸長大成人,已為人父,經歷世事艱辛,加之時間和距離的拉開,他慢慢在試圖理解父親「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
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
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
而父親的信,是情感觸發的導火索,他寫信說自己:「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也忘卻父親的種種不好,變為一種傷感,再想起八年前的那個場景,寫下這篇感人的文章。
正因為在這樣一種複雜的背景下,朱自清和父親之間有這種複雜的情感,所以他這篇散文才那麼感人。
而十二三歲的初中孩子,生活和體驗和情感的體驗積累還不夠,就很難理解到這個層面。
而如果單純告訴他們,這是父愛、父子情深,或者感動等等,本質上是灌輸,是誤導。
最後再補個大家都樂意看到的結局。
1928年秋日的一天,在揚州一所簡陋的屋子,朱自清的三弟朱自華接到了開明書店寄贈的朱自清的《背影》散文集,跑到二樓父親卧室。
朱自清的父親朱鴻鈞這時已經行動不便,一步步地挪到窗前,靠在小椅子上,戴上了老花眼鏡,一字一句讀兒子朱自清的《背影》。
讀時老淚縱橫,雙手顫抖。
他終於明白了兒子讀懂了自己對他的關心,也明白自己錯怪了兒子,他徹底諒解了兒子。
從此父子矛盾才真正得到緩解並消逝。
這也算是文章的力量吧。從道理上說,朱自清的父親這位讀者,最能理解朱自清這篇散文。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戳原文,查看視頻版!
推薦閱讀:
※知道了世界的真相以後,你還願意擁抱這世界嘛?
※聲名狼藉的福王是如何成為南明弘光帝的?歷史真相原來如此!
※關於女陰: 你不知道的15個真相
※地主剝削真相:節儉起家 捨不得吃肉
※關於分手男人心裡的17個真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