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走向希望的春天

2月24日,寧強縣胡家壩鎮青明山村集中安置點的馬紅琴正在用新裝的自來水洗盆。陝西省寧強縣是天津市對口支援的地震重災區。目前,天津援建的2萬多重建戶新房入住率已達85%,受損的中小學校舍、鄉鎮衛生院等社會事業項目均得到新建或全面維修加固,災區群眾安居樂業、生活穩定。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油菜花開了,梨花開了,滿山的青草,滿坡的野花。一棵被巨石砸彎腰身的桃樹,即使匍匐在地,也依然開出了一樹的嫣紅。

  早春二月,當我們再一次踏上北川、汶川、青川……一幕幕不可觸動的傷痛記憶,在滿目的春光中,化為永久的珍藏。春天,這片土地上的這一個春天,終於在垮塌的房屋下,在迸裂的石頭縫裡,頂出來了!艱難深重,卻是勢不可擋。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在最寒冷的季節里,總有最溫暖的陽光

  2008年隆冬時節,都江堰市第一批板房小區幸福家園的居民田傳貴沒有想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實地了解災後恢復重建和群眾生產生活情況的途中,走進了他的家。胡錦濤告訴他,中央的同志都很牽掛災區群眾。

  此時,總書記的話語是那麼親切——惦記著你們能不能暖暖和和地過冬,能不能過好災後第一個新年。

  田傳貴心裡暖洋洋的,在歷盡劫難的這個最寒冷的冬天,沒有什麼比黨中央的關懷更溫暖。

  2009年1月24日下午,北川縣擂鼓鎮貓兒石村吉娜羌寨的村民們迎來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總理來和災區人民一起過年了。

  在村民王成益家,溫家寶參觀了兩層小樓,詳細了解蓋房花了多少錢。王成益說:「國家補助了2萬多元,還給了5萬元的無息貸款,加上自己的積蓄蓋起了新房。在新房裡過年,像做夢一樣。」總理聽後高興地說:「送你們八個字:溫暖過冬、歡樂過節。」

  嚴冬來臨,受災群眾能否溫暖過冬、能否歡樂過節,牽動著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的心——

  要確保過冬住房加厚加固,讓每一位災區群眾不受凍。

  要確保禦寒衣被發放到人,讓每一位災區群眾穿得暖。

  要確保冬春口糧滿足需求,讓每一位災區群眾吃得飽。

  要確保衛生防疫落實到位,讓每一位災區群眾保健康。

  要確保必需物資儲備充足,讓每一位災區群眾無後憂。

  汶川縣雁門鄉蘿蔔寨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寒山區,被稱為「雲朵里的羌寨」。

  深冬,記者向汶川出發,翻過高高的山坎,沿著曲折的山路盤旋而上,所見,古老的羌寨已化為一片廢墟,近千名村民住進了臨時過渡的「叉叉房」。這是當地人稱呼的一種簡易房,它用木頭搭成框架,四周和房頂圍著席子。

  記者看到,蘿蔔寨所有的「叉叉房」都被彩條布裹得嚴嚴實實,花花綠綠的布條在冬日單調的大山裡顯得格外鮮艷。

  走進86歲的羌族老人王金誠的家,從老人嘴裡知道,他們住的「叉叉房」是精心包裹的,有四層。最裡面一層是木板,中間有油毛氈,再一層是棕墊,最外面是彩條布。

  老人說:「『叉叉房』屋頂低矮,不能生火取暖,前幾天還擔心過冬怎麼辦,現在好了,政府把我們的房子圍了這麼厚,晚上睡覺就不怕冷氣鑽進來。」他又指著床上的三床棉被說,「這也是政府發的,這個冬天凍不著了。」

  依然是深冬的日子,在青川縣姚渡鎮陽山村李培根家,記者遇上他們一家三口正和兩位鄰居圍坐在一起吃飯。

  飯桌上熱氣騰騰,菜是三葷兩素,主食是大米飯,還有一瓶當地釀的糧食酒。房樑上掛著一排臘肉,屋角處立著兩袋「救災大米」,床上擺著厚厚的棉被,屋外木架上密密麻麻地掛著金黃的玉米棒……

  「今天上午剛殺了年豬,請幫忙的鄰居一起吃頓飯。」李培根笑著說,「今年過冬沒問題,有吃、有穿、有蓋的,過年啥也不缺了。」

  給這個寒冬帶來溫暖的,是黨和政府、全國人民對災區群眾的關愛與呵護。

  截至2008年底,中央財政累計下撥汶川地震災區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417.94億元,救助受災困難群眾922.44萬人;

  ——下撥臨時生活救助資金82.74億元,救助「三無」和「三孤」人員922.44萬人;

  ——下撥後續生活救助補助資金25億元,救助對象349.25萬人;

  ——下撥倒損房屋農戶住房重建補助資金300億元,支持災區農戶住房重建;

  ——下撥地震災區冬春臨時生活救助資金6.25億元,用於受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

  讀一讀四川省的這一組數據吧。

  四川全省春節前竣工永久性農房56萬多戶,全部完成了221萬多戶一般損壞農房的維修加固,同時分別完成了城鎮1.2萬戶、26.37萬戶的重建和維修加固。去年11月底前,53.02萬戶農村自建過渡安置房的保暖改造任務全部完成。

  四川省委、省政府利用財政投入、社會捐贈等渠道,籌集發放棉被399.1萬床、棉衣490.2萬件、烤火爐等取暖用品47.7萬個,保證受災群眾每人至少有1床棉被、1套棉衣溫暖過冬。此外,四川在儲備10多萬床棉被的同時,還安排2億多元資金採購防寒物資。

  來自災區四面八方的鏡頭,見證著人們迎接春天的點點滴滴——

  在汶川,卧龍鎮22歲的藏族小夥子明卯,春節在板房裡舉行了婚禮,一對幸福的新人如願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陝西重建後的略陽縣徐家坪鎮上坪村,村民們唱出的最歡樂的陝北民歌是「三間大瓦房,石灰刷白牆,睡在帳子房,臘肉掛滿牆」。

  在甘肅隴南市武都區桔柑鄉賀家坪村,村民潘貴春節里念叨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要是在過去,遇上這麼大的災難,我們早就成了逃荒的難民了,哪能像現在這樣紅紅火火過年。」

  春天,在最寒冷的日子裡孕育。

  2月4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從這一天,寒冷的冬天離人們遠去,充滿希望的春天悄悄來臨……

  在最傷痛的心裡,總有最堅強的力量

  2008年8月16日,北川,大雨滂沱。

  這一天是汶川大地震百天紀念日,數萬悲傷的人們匯聚在北川縣城遺址,祭奠自己的親人。

  唐家山大水村一個叫吳紅的羌族婦女來了,地震中,她失去了丈夫和兒子。她把傘撐起在一塊石頭上,跪在雨中,顫抖的手擦亮火柴,為失去的兩位至愛的親人焚紙哀悼。她一邊燒紙一邊哭,一邊哭一邊對親人大聲地傾訴:「我不能辜負你們,我要完成你們的遺願,我要讓你們死得瞑目,死得安心……」

  她的周圍,紙煙瀰漫,萬人痛哭,淚飛如雨……

  傾訴是一種新的積蓄,傷痛里有最厚重的力量。

  這個春天,我們在北川任家坪板房區又見到了吳紅。依舊是小小的個兒,肩頭斜挎著一個背包,邁著大步,幾個月沒見面,人變得俊秀而硬朗。已是村委會主任兼婦女主任的吳紅興奮地拉我們進了她的家,她和大水村的村民們搬到這裡5個多月了。

  屋裡很簡陋,但很溫馨,牆上掛著羌綉,沿窗掛著臘肉,一塊大花布隔開了起居和休息兩個空間,做飯的煤氣灶、鍋碗瓢盆樣樣俱全。

  她講起,去年農曆十月初一過羌歷年,在她的倡議和帶領下,整個板房區的6000多人在一起跳鍋莊舞,唱山歌;她講起,春節過後,她要開始組織這裡的婦女們學習羌綉,第二天一早,她就要帶著第一批20多個婦女去都江堰接受為期半個月的培訓;她還講起,她正在籌建北川羌族自治縣和諧旅遊開發公司,縣裡已決定給予貸款,她最大的夢想就是讓羌族的文化走出大山。

  37歲只有小學文化的她,開始跟人學習電腦,現在已能上網查資料、聊天,就是打字慢一些。說到這,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生活一定要過下去,困難越大我越不怕。但有時候也惱火得很,晚上睡不著,就一個人在本子上寫,自己鼓勵自己。我要讓死去的親人在九泉之下放心……」

  逝者,這是永遠不可觸及的痛,突然間,她哭了。只是哭過之後,她的眼睛裡重新現出光彩。

  告別時,吳紅一定要送給我們一雙她親手縫製的羌綉布鞋,這是她為將要成立的旅遊公司設計的產品。鮮艷的羌紅底面上,金綠兩色相交出奪目的花朵與青草。

  這是經歷過劫難的花朵與青草啊!

  難忘在綿陽最大的永興板房區,這裡居住的1萬多人都來自北川縣城,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親人逝去。

  40歲的文化蓉失去了16歲的兒子、68歲的母親,她曾經想到死,躺在床上十幾天不吃不喝。是志願者救了她,讓她這個上無老下無小的人體會了人間的另一種親情。

  如今,她也加入了志願者的隊伍,在板房區志願者服務站照看來這裡讀書遊戲的孩子們。她對我們說:「活著的人,還要長期走下去,有點事做,才覺得有活下去的勇氣。」

  百日祭奠那天,她和丈夫冒著大雨到北川為兒子燒了紙,那晚她夢裡見到了兒子,還是穿著她給他買下的那條白褲子。她對兒子說:「娃娃,一路朝前走吧,媽媽和爸爸會一直笑著看著你的……」

  還見到一個原在北川開了十多年的「劉氏鮮鹵店」的老人劉任欽,地震中失去了二兒子、孫女、大兒媳婦,一家人走了一半。他變得沉默寡言,很少和人說話。進了板房區,他的心慢慢暖過來了,「劉氏鮮鹵店」在板房區的家門口重新開張,每天慕名光顧的客人絡繹不絕。他說:「人還是要生活嘛!」他打算過幾年到北京轉轉,那是他這輩子最想去耍耍的地方。

  走在這個板房區,路邊房後,凡是有土的空地上,一片青綠,油菜、大蔥、小白菜、胡豆……應有盡有,就連修建房屋時挖出的一座座大土堆上,也都被各種各樣鮮活水靈的青菜覆蓋了。

  創造出這綠色生活的人們,曾經歷了怎樣內心痛苦的掙扎?在祖國溫暖的懷抱中,他們挺住了!

  被譽為「最堅強的女警花」的蔣敏挺住了,她把痛失親人的悲痛,化為至今戰鬥在工作崗位上的力量。

  北川中學倖存的孩子們挺住了,在掛滿成千上萬張心語卡的學校斷牆上,一個孩子寫道:「我們要繼續努力,帶著你們和我們的未來繼續努力!同學們,安息吧!」

  全國人民挺住了,當溫家寶總理在北川一間教室寫下「多難興邦」四個大字時,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都在感受著一種召喚——昂起倔強的頭顱,燃起那顆火熱的心,為了明天,充滿希望地向前邁進。向前,向光明的未來前進……

  春天,一個不可阻擋的復甦。

  在最困難的地方,總有最鋼硬的脊樑

  又見到那個雲朵里的蘿蔔寨,已是春暖花開。

  蘿蔔寨黨支部書記馬前國正嘶啞著嗓子、一身黃土一腳泥,在新羌寨的工地上忙碌著。他告訴我們,新建的房子地基像橋墩一樣結實,抗10級地震也沒問題。這多虧對口支援的廣東江門的建設者們,他們盡了最大的努力。

  已經擔任了22年支書的馬前國,曾有多次機會外出掙大錢,可他都推掉了,現在一個月拿著208元補貼,沒黑沒白地為全寨子的人忙碌。

  他忘不了,去年地震過後,望著垮塌的寨子和死難的鄉親,他生平第一次落淚了,能在大難關頭,帶領鄉親們闖難關,是他莫大的欣慰。為了讓全寨子的人在今年5月12日前全部住進新羌寨,半年多來,他幾乎每天都只睡三四個小時,眼看著房子要建好了,他又在計划下一步在全寨推廣種植400畝甜櫻桃,發展經濟;還要恢復古羌寨的面貌,發展古羌寨文化。

  「我們要在建起新羌寨的同時,建起對新生活更高的目標,蘿蔔羌寨的明天一定更美好!」他的自信,就像古羌寨那棵在地震中依然挺立不倒四季常青的「神樹」。

  在北川陳家壩鄉,我們見識了另一種堅韌。

  這裡的青林村有一個叫趙義富的老漢,地震讓坐落在大山上的村子損失慘重,家回不去了,老漢從安置點每天一趟來回爬二十多里陡坡,去給家裡倖存的大紅馬、豬、雞餵食喂水。當時他給我們說過一句讓人落淚的話:「日子要過下去!」

  如今,老漢怎麼樣了?

  在鄉里的板房區向人打聽,得知趙義富和他的老伴搬上了山。於是,我們決定上山。

  難以形容這條山路的艱難,一條碎石羊腸子小道常常是直上直下,有一半路都是拽著帶路鄉親的手爬過去的。老鄉說,這比地震那會兒強一百倍了,村裡上上下下的人多了,硬是踩出了這條小道。整整兩個小時,我們終於在快摸到山頂的地方見到了趙義富。

  老漢正在整一塊菜地,碧綠的胡豆、蘿蔔、小白菜長得齊齊整整。看過去,老漢比去年黑了,卻也更歡實了。

  「咋想到上山了?」

  「刨點生活嘛。政府對我們這樣好,不能老靠著國家。」老漢呵呵地笑著。

  「那匹馬呢?」

  「年前在山崖上滾死了。」老漢的臉傷心地抽搐了一下。

  這是他心裡最痛的記憶。去年秋天,他的大紅馬失蹤後,他圍著大山爬上爬下找了3天,最後在一塊懸崖下找到了。

  馬早已死了,脖子都摔斷了。他摸著它,不停地抹淚,心疼啊,多好的一匹馬,能馱200斤東西呢。

  這個晚上,他和哭腫了眼睛的老伴一商量,決定上山住下,馬沒了,還有豬,不能讓豬再有個閃失。第二天,他們背上國家發的口糧、鋪蓋卷,回到了大山上。

  那年底,兩頭長白豬被喂得膘肥體壯,他們把其中的一頭賣了一半,留下一半;另一頭,生下了9個小豬娃。春節,在外打工的兒子回來了,全家人在山上喝酒吃肉,守著一群豬兒歡歡喜喜地過了一個年。

  趙義富興沖沖地引我們去見他的豬。

  豬媽媽個大體圓,白得如雪,9個豬崽子白里透著粉紅,活蹦亂跳。趙老漢樂得合不上嘴,不停地給我們數落著,養豬不敢缺人,一天要給豬喂三道食,豬料里要配玉米面、黃豆、小麥,還有白糖,豬娃娃願吃甜的。他忽然有些不好意思地插了一句:「有時累狠了,我也喝點白糖水……」

  望著老漢,鼻子有些發酸。

  他依舊在歡喜地念叨著,今年不僅養了9個豬娃,還種了百合,能收500斤,算下來,收入比去年多不少哩!賣下錢,他準備養頭母牛,等母牛下了犢子,日子就更好過了。

  他幾乎沒有在意,為了這樣的好日子,他要付出多少艱辛,要吃的糧食,要用的化肥,都要靠他從幾十里以外的地方一趟一趟背上山來。

  在最困難的地方,總有最鋼硬的脊樑。這不僅僅是一個趙義富老漢的脊樑,也是整個災區人民的脊樑。這是任何艱難險阻也打不垮、壓不倒的民族脊樑!

  在最細微的心弦中,總有最深摯的祝福

  古米藍,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地震期間,在綿陽最大的受災群眾安置點九洲體育館裡,她和她創建的「完美春天志願者服務站」,成為無數痛苦的人們最貼心的朋友。男女老少都喊她「藍姐」,最多的時候,她指揮過兩萬多人的志願者隊伍。

  這是一個曾有百萬家產、做茶葉生意的女子。去年5月8日,她從家鄉三台縣到綿陽,原定於12日晚飛雲南考察生意上的事,卻被那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留在了綿陽。她走進九洲體育館,找到了一種新的追求,她為受災群眾散盡了身上所有的錢,也掏出了她全部的真情。

  初春,我們在綿陽永興板房區見到了古米藍。她和「完美春天志願者服務站」依然堅守在這片受災的土地上,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者到她這兒報到。

  問她,為什麼還堅持在這裡?她說:「平復一顆受傷的心靈不是一朝一夕,我們還有很多的事要做。」

  志願者服務站承擔了全區各種求助的事務,還開設了閱覽室、體育場、兒童心理輔導站。在古米藍的桌子上,我們看到了一摞對災區小學生的調查表,調查的內容是「我的心愿」,上面記錄了震後許多孩子最嚮往並能實現的願望。

  有一個11歲的女孩的心愿,是得到一個輪椅,因為她的爺爺在地震時腿受傷了,她想讓爺爺坐著輪椅到處走走,走出痛苦,不再悲傷。有一個9歲男孩的心愿是得到一本新的《兒童百科全書》,因為地震中他原來的那本被埋了。還有的孩子想得到一台地球儀,有的想要一支圓規……

  古米藍說,他們已盡最大的努力滿足了孩子們的心愿。因為每一份滿足,都是對心靈受傷的孩子們最大的撫慰與療傷啊!

  像古米藍這樣的志願者在災區不計其數。而沒能到災區的更多的人們,心,依然朝向著汶川。整個中國都是災區人民堅強的大後方。

  2008年11月18日,汶川縣城張燈結綵,彩旗飄飄。岷江路500米長的大街上,前來參加廣州―威州災後就業援助招聘會的群眾絡繹不絕。來自威州鎮、綿虒鎮、龍溪鄉的3000多名群眾,興奮地在招聘現場搜索著適合自己的崗位。

  年過不惑的董尚明可能算是應聘群眾中的「長者」了。「地震後,錢不好掙,要想不繼續吃『救濟』,還得找個掙錢的門路。」已經在招聘會上簽訂了意向性協議的他,打開了緊鎖的眉頭。

  這次招聘的工作崗位除了少數對技術要求高外,大多數都是勞力性工作崗位,很適合普通群眾。

  截至去年年底,地震災區勞動者實現異地轉移就業5.3萬人,就地就近就業116.1萬人,災區總體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全國20個支援省、市已經向災區提供有效崗位信息76.9萬個,通過援建項目吸納災區勞動者就業2.5萬人。

  臨近春節,汶川縣龍溪鄉龍溪村又重新熱鬧了起來。那「嘰嘰喳喳」的說笑聲,是村裡的孩子們回來了。

  地震後,汶川的中小學生大多被安排到了全國各地免費異地複課讀書。龍溪村50多個孩子分散到了廣東、山西和四川宜賓等地,如今,他們帶回了社會各界的濃濃關愛。

  在災區的土地上,到處可見建築工地,每一個工地上都高高地懸掛著來自上海、廣東、山東、江蘇等全國各省市建設者們的豪言壯語。在都江堰向峨小學的廢墟旁,由上海援建的全木結構建築的新的向峨小學,已經開始封頂。

  工地負責人介紹,這所由上海同濟設計院設計的學校,每平方米造價300多元,能抗8級地震,防火防潮防輻射,是國內學校中的一流建築,今年6月將全部交付使用。

  「天地那麼大,走出小屋吧,聞得草兒香,爽在陽光下,好人那麼多,敞開心扉吧……」1月28日,文化部春節慰問團在寧強縣燕子砭中學操場進行演出,吸引了周邊鄉鎮的上萬名群眾扶老攜幼紛紛趕來觀看,一曲《給心放個假》,溫暖了多少鄉親的心。

  金山寺村民王顯勤說:「做夢也沒想到這麼高水平的演員來到了我們小山村……」

  在那些悲傷的日子裡,一批又一批慰問巡演團奔赴地震災區,走漢中、過隴南、行天水、經綿竹、穿映秀、抵北川……沿著龍門山脈,傳遞著一個民族心連心、手挽手的深情。

  無邊大愛,祈福著新的春天……

  在浴火重生的大地上,總有更加明媚燦爛的春光

  在災區,我們見到了被稱為震後夫妻重組的「北川第一對」——張建鈞、母賢碧夫婦。

  大地震奪去了張建鈞的妻子、岳父母,奪去了母賢碧的丈夫,他們分別與僅有的一個兒子相依為命。這對曾同住一個小區、原本是遠親的父子、母子,頃刻間同為斷腸人。

  震後3個月,張建鈞的姐姐給他們牽線。2008年10月27日,他們在北川曲山鎮登記結婚,成為災後北川第一對重組婚姻的夫婦。

  母賢碧給丈夫織了一件毛衣,作為婚後的第一件禮物。張建鈞送給妻子的是一句扒心窩的話:「我會照顧你一輩子!」

  母賢碧的兒子參軍出發的頭一天,夫妻倆一起把自己的兒子帶到北川縣城,讓他們分別對自己的父母焚紙祭奠。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頓他們震後最豐盛的晚餐,飯桌上,這一家人相擁在一起哭了,那淚水裡更多是對新生活的激情與渴望。

  母賢碧說:「有了說知心話的人,對今後的日子也有盼頭了!」

  張建鈞告訴我們,他準備過幾天到上海打工去,掙些錢,把日子過得更好!

  災區的新生活就是這樣,靜靜地,卻是勇敢而頑強地向前走著。

  在綿竹遵道鎮著名的年畫村——棚花村,我們看到垮塌的房屋正在修建,每一幢已經建起的房子,都重新繪製上了多姿多彩的年畫,有「趙公鎮宅」「老鼠嫁女」「三星高照」「雙揚鞭」……從中透露著年畫村人對新生活的喜悅與自信。

  在鎮上的災區婦女年畫刺繡培訓現場,十幾位大嫂、姑娘正在老師的指導下,細細地綉著手中各式的年畫。她們說,一幅中等大小的年畫刺繡能賣1000多元,現在的訂單供不應求呢。

  在另一處年畫村——射箭台村,我們見到了綿竹年畫界唯一一個被文化部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90歲的民間藝術家陳興才。自地震後,隨著全國各地的人湧入災區,加上災區新生活的開啟,年畫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老人每天都要在畫室畫上半天。在他的傳承下,不僅他的兒子、孫子畫年畫,全村70%的人家都能畫。老人說:「年畫能提人的精氣神啊!」

  在村頭立著的一塊宣傳欄上,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段話:「我們雖然失去了家園,但我們仍然擁有綿竹年畫,我們從廢墟中站立起來,拿起畫筆,繼續繪出家鄉的堅強……」

  挺起胸膛,邁向新生活的腳步,踏響在災區的每一片土地,每一座廠房,每一個人的心上。

  今年大年初五,綿竹市漢旺鎮的寧靜被打破。

  停擺的漢旺大鐘下,聚攏從各地趕來的人。這一天,成都的陳黎老人一家合了兩張影——一張是大鐘前,遠處,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的震後廢墟隱隱約約;另一張,是兩三公里遠的漢旺鎮新址,龐大而熱鬧的建設工地,一派重生景象。

  這一天,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主機四分廠開工了。早上,廠長李傳軍特意早到了一點,沒想到工人比他來得更早。「大家都憋著一股勁。」李傳軍說。

  作為受災最重的企業之一,去年,東汽史無前例地突破百億產值;今年,發展的速度被上調為12%。原本計劃兩年完成的東汽異地重建計劃,有望提前到今年結束。

  東汽總經理張志英說:「全社會都在關心東汽,回報社會是我們的使命。」

  一個個喜悅在這個早春傳遞著。

  燈光亮起,汶川縣草坡鄉沙排村在水力發電機的轟隆聲中,迎接新年的到來。

  文縣臨江鎮蔣馮村的蔣向東,從正月初二開始,和村裡的幾位農民忙著在新村前的空地上學駕車,他說:「房屋建好了,就得考慮發展出路了,災後重建,運輸需求量非常大,我們要組建一個運輸隊,搞運輸。」

  田野上,到處是春耕的繁忙景象,運送種子和化肥的農用車穿梭不停。

  誠然,這一切僅僅是一個開始,還有太多的困難,太多的期盼,路還很長很長……

  但是,終究是花開了,草綠了,春天來了。

  春天是孕育,春天是成長,春天是蓬勃的希望……

  打不垮壓不倒的英雄的災區人民,英雄的中國人民,正在這一片浴火重生的春天的大地上,創造著新的奇蹟,走向更加美好燦爛的明天!(新華社記者張嚴平、李亞傑、金小明、叢峰、劉大江、馮昌勇、周英峰)

  新華社記者

  (新華社成都2月24日電)


推薦閱讀:

適合春天的三件外套,倪妮、fil小白都在穿!
南非也要免簽了?這個彩虹之國正迎來一大波的紫色春天,浪漫哭!
上課命盤-夾縫掙扎的春天(老師論命的實例)
李健 -最美的春天
春天來了 快穿上這條美美的紗裙吧

TAG:希望 | 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