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這些,你也可以寫出和古人一樣優美的詩詞
在尋常的閱讀之中,我們總會不由發出喟嘆,古人的詩句寫的太美了!似乎從千載碩存的隻言片語里,我們便能窺見古人在寫這些詩時的心境,亦或感同身受。之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之欣悅(孟郊),再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之斷腸(蘇軾),又如「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之愜意(白居易)…那些千百年前刻畫的神態,經過歲月的沖洗依舊躍然於紙上並為人所津津樂道。
不知道你是否在讀到這些優美的詩句之時,也曾有過一個念頭,倘若自己也能寫出這樣動人的句子就好了。筆者曾經也以為,意欲寫出比擬古人的詩句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於是只得望洋興嘆。在後來偶然機遇下開始學習詩詞,在端閱相關書籍之後遂有開門見山之悟,始信「萬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接下來筆者將會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詩詞創作的基本知識,希望對有興趣學習詩詞的朋友有所幫助。
一·詩詞的種類
詩分為兩種,「古體詩」和「近體詩」。第一種,古體詩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普遍認為《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另一種,近體詩起源於南朝時期,在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影響下發現到正式意義上的唐詩,所謂唐詩宋詞。宋詞最初稱為「曲詞」,興起於隋唐時期,多是飲酒助興之用,故多傳唱於煙花柳巷,難以受到讀書人的正視,一直到唐末宋初才正式被文人所接受並發展到巔峰,別稱「長短句」、「詩餘」等。
二·「古體詩」、「近體詩」、「詞」的區別
首先談論兩種詩的不同之處
體裁。古體詩有「歌」、「行」、「吟」三種體裁,句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三言就是句子只有三個字,以此類推),也有雜言詩,即句式不定可通用,句數也不定;近體詩分為「絕句」和「律詩」兩種,一般常用五言或七言,故稱,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絕句只有四句,律詩一般是八句,十句以上可以稱為排律。
形式。古體詩一般在創作條件下是比較自由的,需注意的是韻腳(句末押韻的字),也叫「押韻」,而近體詩相對來說規則多一些,需要注意平仄,押韻,以及律詩的對仗,統稱「格律」。由於古代官方科舉的需要,近體詩自唐朝以來,一直備受文人推崇,所以較為常用。而乍一看之下,近體詩的門檻比較高,容易讓人望而卻步,實際上學習起來也不是很難的,關鍵是有耐心去思考和發現其中的奧秘,在隨後的文章中,我會用告訴格律速成的方法。
說回詩與詞的區別
詩與詞的本質區別上在於是否入樂,不可否認的是詩詞的起源都與音樂有關。在之後的發展之中,詩逐漸與音樂分離,但卻保留了音樂中旋律起伏變化的原理而形成獨特的形式,而詞則是直接與音樂掛鉤。詞有詞譜,相當於如今歌曲的旋律,填詞是在詞譜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哪些字得用平聲,哪些字只能用仄聲,哪些字可以平仄通用,以及最基本的押韻。(註:古代的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聲,除平聲外,其餘都稱為仄聲;現代普通話則是將一、二聲分為平聲,三、四聲分為仄聲)寫詩用「平水韻」或「新韻」,寫詞則用「詞韻」或「新韻」。現今常用的詞韻有《欽定詞譜》、《詞林正韻》、《白香詞譜》等。
三·詩詞的押韻
眾所周知,寫詩講究押韻,那麼作為韻腳的字是怎麼分韻部的呢?在古代的時候就有人將日常語言中發音相近的字分類歸納編撰成韻書,隋朝的時候出現了第一本韻書《切韻》,隨著時間的推進,官方語言也發生了變化,所以北宋官方在《切韻》的基礎上重修了《廣韻》,南宋末則在前者的基礎上簡化成《平水韻》(因作者劉平是山西平水人而得名),到了清代又編著了《佩文韻府》,這才是後來人們寫詩常用的平水韻,巧合的是,編著之人也是山西平水籍貫。所謂「韻」其實就是文字的發音,古代語言的發音跟現代不同,此稱「古韻」,與此對應的是以普通話為標準的「新韻」。相對古韻來說,新韻則更加貼近現代人的語言習慣,更易於體會朗誦時的美感,以方言入詩,則用平水韻。平水韻上手比較困難,需要多記多寫,新韻則十分簡單,比如:ing、ong、eng可以通押等等,接下來的文章里筆者也會將押韻表給大家作分享。在詩詞圈中,常常有爭論平水韻和新韻孰高孰低,其實在筆者看來,兩種用韻沒有優劣之分,畢竟對詩詞來說,意境才是主要表達的內容,語言只是手段。
以上就是筆者為大家簡單介紹的詩詞基本知識,往後的文章中,我會詳細地為大家介紹詩詞格律的內容以及在詩詞創作技巧上的一些心得。詩詞作為傳統文化的符號,千百年來傳承不息一定有它的魅力所在,筆者希望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不要有文化的斷層。而且,詩詞不是少數人殿堂式的學問,更不是拿來炫耀的資本,只要尚存詩心,每個人都可以用文字詩意地生活著。在這條路上,會有很多志同道合的知音,包括我,會與你們共同進步。
(以上文字純屬手打,如有疏誤,還望見諒)
最後,附上一篇筆者拙作,水平有限,大家見笑也罷。
七絕·陳橋夜色
野渡催潮柳近舟, 孤蟬唱晚月征樓。
蟾宮今夜無人守, 冷落橫塘一片秋。
推薦閱讀:
※古人得了痔瘡怎麼治?
※李亞:用畫筆與人交,與世處,與古人會,與自己溝通
※向古人學呼吸
※古人桌子上為什麼放香爐?不刺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