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發現結直腸癌
46歲的張女士經常便血,她以為是長「痔瘡」了,就在藥店買些痔瘡葯治治了事,用藥後,便血有時也會停止。一晃兩年過去了。最近,張女士面色不好,明顯消瘦,還老是覺得沒力氣,家人勸她快點去看醫生。
張女士來到北京友誼醫院,醫生診斷為低位直腸癌。普外科張忠濤大夫向她做了詳細解釋:
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消化道腫瘤中,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僅次於胃癌和食管癌而位居第三。
在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目前居惡性腫瘤發病率第4位。經濟發展越快的地區,結直腸癌的發病率越高,例如結直腸癌發病率已居北京、上海癌症發病的第3位。
結直腸癌多見於40歲以上人群,男性多於女性,但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與其他年齡段相比,青年型結直腸癌中晚期癌多見,約70%的青年型結直腸癌病人在確診時已有淋巴結轉移,這是因為青年型結直腸癌中,惡性程度較高的黏液腺癌所佔比例大。這種病理形態的癌細胞生長活躍,不但易在腸管上侵犯蔓延,而且較早出現轉移病灶。因此,青年人更應當注意結直腸癌的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
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
·30~40歲以上有消化道癥狀者;
·有結直腸癌病史者;
·有結直腸癌癌前病變如腺瘤、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者;
·有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遺傳性結腸病者;
·有盆腔放療史者;
特別是對於40歲以上人群,具有下述4項中1項者,即可作為結腸鏡定期篩查的高危對象:
1. 免疫法糞隱血試驗(FOBT)陽性;
2. 1級親屬中有結直腸癌病史;
3. 既往有癌症史或腸息肉病史;
4. 具有以下2項或2項以上者: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和精神刺激史。
結直腸癌的發病因素
遺傳因素:在結直腸癌發病中的作用正在不斷被證實。
膳食結構不合理:
·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飲食。
·飲食中低鈣和低維生素D。
·維生素A、C、E缺乏。
·煙熏、腌制、油炸食品攝入較多。
·食物中的農藥污染、不合理的食品添加劑。
不良生活習慣:
·活動量相對較少,以車代步。
·長時間的坐在辦公桌或者電腦前等。
·大量吸煙喝酒。
·長期不按時進餐、經常熬夜。
結直腸癌的前期癥狀
便血:便血往往是結直腸癌患者的第一個癥狀。
大便習慣改變,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出現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直腸癌患者大便次數會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有時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部分患者可在便秘後出現腹瀉,或者大便開始時乾燥而末端變稀,或便秘與腹瀉反覆交替出現。
腹瀉:部分病人以腹瀉為首發癥狀。病人每日排便次數增多,可為黏液血便、黏液濃血便或為溏薄的稀便,可伴有內急後加重感,此時應與細菌性痢疾加以區別。
排便疼痛:約50%的直腸癌患者排便時有疼痛感,程度有輕有重;部分病人以腹部隱痛為首發或突出的癥狀,還有一些病人表現為典型的不完全性腸梗阻性腹痛,即疼痛為陣發性絞痛,並伴有腹脹。
乏力、貧血等。
當出現上述癥狀時,需要去醫院診治。
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
大便潛血檢查和肛門指診:
這兩項檢查是目前發現早期結直腸癌最簡便易行的手段。年齡超過35歲者建議每年做一次大便潛血檢查和肛門指診。結直腸癌中約70%是直腸癌,而直腸癌中的70%是可以通過肛門指診觸摸到的。
纖維結腸鏡檢查:
針對有家族史、結腸炎、克隆氏病、長過結腸腺瘤和息肉以及便血、便秘、腹脹等高危人群,建議每2~3年再做一次纖維結腸鏡檢查,以便更準確地發現早期癌腫。
據統計,80%的大腸癌是腸上的息肉轉變而來,轉變過程大約5~10年。早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80%以上,中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70%,而晚期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只有少於50%,因此,早期發現大腸癌非常重要。
張忠濤,醫學博士,首都醫科大學普通外科學系主任、教授,北京友誼醫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普通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聲明:大眾健康雜誌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版權必究。
微信號:dazhongjiankangzazhi
推薦閱讀:
※一不小心,腸子掉出來了
※遠離直腸癌 或許這類食物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1052】重磅!2016年中國《結直腸癌肝轉移診斷和綜合治療指南》震撼發布!(附指南全文)
※年過40直腸癌離你可能更近
※預防結直腸癌:請管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