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風雲》之第九回 救衛國 子突死難153

公元前696年冬天,也就是衛國驅逐衛惠公的那一年,北狄首領瞍瞞率部攻打齊國,齊國軍民群情激昂,齊襄公派兵抵抗,齊公子成父俘獲了狄兵大將長狄榮如。衛黔公也派兵參加了這場戰爭,衛人俘虜了瞍瞞的弟弟長狄簡如。狄兵見不能取勝,遂一聲唿哨,潰敗逃散。公元前695年秋,宋國邀請衛國出兵討伐邾國,以報邾國參與鄭國發起的討宋之役。公元前691年春,齊襄公興兵討伐衛國,以泄衛人驅逐衛惠公之憤,並邀請魯庄公派兵參戰,魯國派公子溺率軍出國,協同齊軍向衛國宣戰。

公元前690年,齊襄公率兵討伐紀國,攻取了紀國三城之地。紀侯自料敵不過齊軍,就將城池、妻子等一應事務統統交與其弟贏季,自己大哭一場,拜別了宗廟,夜半出城而去,不知所終。紀君逃亡後,贏季出城投降,將紀國的土地、戶籍、人口、寶器等盡皆納入齊國。齊軍消滅了紀國,齊襄公率軍凱旋而歸。歸國途中,文姜親往道路迎接襄公,兄妹兩人在禚地彼此酬酢一番,又留戀歡宿一場,極盡歡娛而散。《詩經·國風》中的《齊風》諷刺了齊襄公兄妹的荒淫無恥行為,齊國民俗歌謠《敝笱》篇曰:

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雲。

敝笱在梁,其魚魴鱮。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敝笱在梁,其魚唯唯。齊子歸止,其從如水。

齊襄公征服了紀國,又繞道禚地會了妹妹文姜,自是心滿意足,遂率領大隊人馬返回國內。衛侯姬朔聞聽襄公得勝回朝,便早早出城迎接於道,祝賀齊襄公取得討伐紀國的勝利,同時不失時機地向襄公提出了回國複位的問題,齊襄公心情不錯,立刻答應了姬朔的請求。次年,齊國遣使傳檄宋、魯、陳、蔡四國共同出兵討伐衛國,準備納衛侯姬朔歸國複位。其檄曰:

天降不幸,衛國罹難。逆臣泄職,作威作福,擅行廢立,衛君出奔,寓居敝邑,凡七年矣。每思及此事,孤夜不安枕,奈疆場多事,不能即時誅討。今幸有少暇,願與諸侯共討叛逆,至期到衛地取齊,幸賴諸君奮力。

公元前689年冬,齊襄公發車徒500乘,攜了衛侯姬朔先期來到了衛國邊境,等候四國前來會合。隨後,宋閔公捷、魯庄公同、陳宣公杵臼、蔡哀侯獻舞各引兵馬趕來,與齊襄公在衛地會師,史學家把這場戰爭稱為五國伐衛。齊襄公與四國諸侯商議既定,然後揮師西進,大軍挺進衛國腹地,直逼衛都朝歌城下。一時間,衛國境內戰馬嘶鳴,鼓角聲聲,旌旗獵獵,強敵壓境。衛君黔牟看到五國兵馬強盛,一面急召左公子泄、右公子職和文武大臣商議對策,一面派兵援甲登陴堅守城池,一面急遣大夫寧跪疾奔周室,乞求天子發兵救援。

周莊王接到衛國的告急文書後,立即召集文武百官來朝商議,庄王向群臣問道:「今諸侯伐衛,誰能為我救衛者?」滿朝王公大臣面面相覷,啞口無言。周公忌父、西虢公伯兩位老臣也未有良策,他倆一唱一和,對周莊王說道:「今我王室衰微,號令不行於天下。昔我朝伐鄭損威,先王受箭,至今已歷兩世矣,尚未報仇雪恥。今齊侯糾合四國兵馬,以納君為名,討伐衛國,兵強名順,我朝豈可與之匹敵?」諸位大臣屏聲斂氣,不置一詞,朝堂之上,寂然無聲。

忽見左班最下一人挺身而出,朗聲說道:「二位言之差矣,昔黔牟立國,乃秉先王之命。今既立黔牟,理當廢黜姬朔。況衛君黔牟乃我朝之婿,今其受諸侯討伐來求我朝,我朝理應發兵救之,以彰顯我王威武。今四國但只強耳,安得名順哉?二公不以王命為順,而以納諸侯為順,此誠突所不解也。若聽任齊侯誅殺衛君,從此是非將顛倒於天下矣,我周王室威嚴何在?諸位有何面目立於朝廷為卿士哉?」這一番言辭慷慨激昂,眾大臣聽得目瞪口呆,朝堂之上一陣躁動。眾人側目視之,說話者原來是周王室的下士子突。

子突的一番言辭,說得周公忌父和西虢公伯麵皮上青一陣紅一陣,兩位老臣惱羞成怒,又不好當場發作,於是就老了臉皮,隱忍而言,耐著性子反問子突:「倘若出兵救衛,抵禦五國之敵,汝能擔當其任乎?」這子突也毫不怯場,當著周莊王和文武大臣的面,慨然說道:「率兵打仗,本司馬之職,臣位卑才劣,誠非其人也,倘若朝中果無其人,臣雖卑微,若吾王有令,敢不疆場效命乎?」大夫富辰對庄王說道:「子突之言甚壯,可令之一往,亦使天下知我王室有人。」周莊王點頭同意,決定派子突率兵救援衛國,同時吩咐周、虢二公及早為子突準備兵馬糧草,擇吉日出兵救衛。

且說這周、虢二公在朝上被子突駁了麵皮,從此便嫉恨在心,兩人又怕他救衛僥倖立功,受到庄王重用,在朝中的地位超過自己,便在暗地裡給子突挖陷阱使絆腳,只發給子突戎車200乘,出徵士卒盡選老弱病殘者,兵器及糧草供應等一應物品也缺斤短兩參差不齊。這子突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對這突如其來的重任也不推諉,一面讓寧跪速速回國向衛君報信,一面擇日起兵救援衛國。子突從朝廷領了兵符,也顧不得周師兵微將寡,兵馬糧草供應不繼,匆匆選了一個日子,祭告了宗廟,拜別了周王及送行大臣,於公元前688年春,率領王師風塵僕僕趕赴衛國而去。

當時,齊、宋、魯、陳、蔡五國的兵馬已經攻打到了衛都朝歌城下,五國軍隊一齊鼓噪,攻城甚急,左公子泄、右公子職晝夜率兵巡邏,一刻也不敢懈怠,日夜盼望著周王派兵前來搭救。大夫寧跪匆匆返回國內,向黔牟稟明了情況,日夜守候在衛黔公身邊,寸步不離左右。那子突離開雒邑,率兵渡過黃河,急急忙忙趕往衛國。王師到了衛地,安營紮寨尚未完畢,五國軍隊便一擁而上,聯手向王師發起了攻擊。五國軍士鼓角吶喊,亮起兵刃大殺一場,可憐子突兵微將寡,怎抵擋得了五國虎狼之師?他所帶的200乘車徒,也如湯潑雪,頓時被五國聯軍滅了個乾乾淨淨。子突仰天長嘆,說道:「吾奉王命而戰,今身雖死而不失忠義之鬼矣!」於是,他單槍匹馬,奮力搏擊,擊殺聯軍數十人,最後身受重創,力盡筋疲,遂自刎而亡。後人賦詩讚子突曰:

孤身弱旅投群狼,拼得性命博一場。

見義勇為真英雄,豈以勝負論短長!

衛國守城軍士本來就心膽俱怯,聽說王師兵敗,遂一鬨而散,各自奔竄逃命而去。齊國軍士首先登城,四國虎狼之兵緊隨其後,軍士撞開城門,衛侯姬朔遂帶人湧入城內。衛大夫寧跪知道自己力不能敵,大哭了一場,跪別了衛國宗廟,然後出奔秦國逃難而去。泄、職二公子奉了衛君黔牟出宮而走,恰好遇到魯國兵馬,兩人奮力抵抗,然兵力不能制敵,三人俱被魯軍所擒。魯庄公將衛國君臣三人繩捆索綁,交與衛侯姬朔處理。姬朔也不敢自專,又將三人轉獻於齊襄公。襄公說道:「黔牟乃周王之婿,於齊國有連襟之誼,今赦之不誅,放歸於周。泄、職二逆,乃為首惡,斬首號令。」於是,齊襄公就喝令刀斧手,將泄、職二公子綁縛刑場斬訖,並將二人首級懸於城門之上,以儆效尤。黔牟被釋放後,急急奔周室而去,在位凡八年。

諸事完畢,衛惠公姬朔就命人擊鼓鳴鐘,遍召群臣,重新就了君位,其時,惠公姬朔避居齊國已經八年了。即位大禮完畢,姬朔命人打開府庫大門,盡出府庫所藏金錢寶玉,重重地厚賂了舅父襄公一把。齊襄公收了外甥的重禮,心情自然不錯,著實把衛惠公誇讚了一番。最後,襄公又煞有介事地對衛惠公說:「魯侯擒得三公子,其功不在小也,宜勞其軍。」衛侯姬朔倒也聽話,就遵從舅父襄公之意,以賂齊之半的金錢寶物賄賂了魯庄公,魯侯也欣然笑納。齊襄公又讓衛惠公另出金玉寶器,分別贈了與宋國、陳國、蔡國三君。五國諸侯得了衛國的賄賂,自然皆大歡喜,喝了慶功酒後,各自高奏凱歌,引領了本國兵馬得勝回國不提。公元前688年冬天,齊國向衛國交還了在戰爭中俘獲的衛國戰俘,還退回了衛國賄賂的部分財物和寶器,衛惠公派人到魯地接收,對齊國的寬容大度自然又是一番千恩萬謝萬分感激。

齊襄公在位,言行多變,政令不信。齊襄公派遣連稱、管至父戍守葵丘,二人問何時換防,當時襄公正在吃瓜,就隨口說道:「到明年瓜熟季節換防。」這就是成語「及瓜而代」的來歷。二人在葵丘戍守了一年,齊襄公卻沒有派人前來換防,二人只好派人去問,齊襄公非但不允,還把他們嘲笑了一通,要他們再戍守一年。連、管二將和戍守將士都十分憤怒,於是就密謀作亂。公元前686年冬十二月,齊襄公帶人到姑棼田獵,被屬下連稱與管至父派人弒殺。齊襄公死後,連稱與管至父擁立齊國公族公孫無知為君,齊國公子在國內害怕遭到公孫無知的迫害,遂四下逃散,鮑叔牙奉公子小白出奔莒國避難,管夷吾與召忽則奉公子糾投奔到魯國。公孫無知,齊僖公之弟夷仲年之子,其人性情暴躁,曾暴虐於雍廩。次年春,公孫無知巡行雍廩,被雍廩人殺害。齊國一時無君,國內一片混亂。後人賦詩諷齊襄公曰:

國君威望在誠信,背信棄義失眾心。

及瓜不代禍亂起,一朝喪命在姑棼。

公子糾和公子小白聽到消息後,分別從魯國和莒國連夜趕往齊國爭奪君位。魯國發兵護送公子糾回國,並派管仲帶兵攔截從莒國返回的公子小白,管仲一箭射中了小白的帶鉤。公子小白應聲倒下,假裝中箭死亡,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聞小白已被管仲射死,就放慢了行軍速度,慢慢送公子糾回國。六天之後,公子糾才趕到齊國都城臨淄,而公子小白則騙過管仲,星夜兼程趕回齊國,大臣高傒等人乃擁立公子小白為君,是為齊桓公。齊桓公,姜姓,呂氏,名小白,齊僖公的三兒子,齊襄公之弟,其母為衛國人。齊桓公即位後,在鮑叔牙的極力勸諫下,任命管仲為相國,在國內積極推行政治和軍事體制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制度,國力逐漸強盛起來,齊桓公遂漸生稱霸諸侯之意。

公元前682年,宋國發生了內亂。九月,宋大夫猛獲逃奔衛國避難。平息內亂後,宋國欲解押猛獲歸國治罪,遂派使者向衛國交涉此事。衛惠公姬朔愛惜猛獲的勇武,曾一度打算留他在衛國效力,不想把他交給宋國。大夫石祁子向衛惠公勸諫道:「衛宋乃舊交,若因得一夫而失一國,誠非良謀也。」石祁子是衛國賢臣石碏的後人,衛惠公採納了石祁子的建議,遂將猛獲交給宋使帶走。宋人押解猛獲回國,歸而醢之。

公元前681年,主政齊國的齊桓公召集宋、陳、蔡、邾等諸侯國,在齊地北杏召開了諸侯盟會,衛國和曹國沒來赴會。齊桓公意欲稱霸諸侯,並在北杏盟會上微露其意。宋桓公心中不服,遂從北杏不辭而別,擅自返回國內,史稱這次盟會為北杏之盟。是年十月,齊桓公與魯庄公會盟於齊之柯地,魯大夫曹沫在盟壇上劫持了齊桓公,迫使齊桓公答應歸還侵佔的魯國土地,兩國達成盟約,齊國退還了魯國的土地。諸侯聽說了齊、魯在柯地會盟之事,都欽佩齊桓公是一個講信義的人。衛、曹二國先後派使者來齊國謝罪請盟。

公元前680年春,齊桓公發兵進攻宋國,並邀王室、陳國、曹國出兵,共同討伐宋國的背盟之罪,宋桓公謝罪請盟於齊國。是年,衛人寧戚投奔齊國,齊桓公認為寧戚是個人才,連夜拜寧戚為齊國大夫,與管仲同參國政,時人稱寧戚為蠟光大夫。同年冬,齊桓公小白、魯庄公同、宋桓公御說、衛惠公朔、鄭厲公子突會晤於衛國鄄地,不用歃血,揖讓而散,諸侯大悅。

公元前679年春,齊國又奉周王之命約會諸侯於鄄地,齊桓公小白、宋桓公御說、衛惠公朔、鄭厲公子突、陳宣公杵臼歃血為盟,推舉齊國為諸侯盟主,齊國自此始稱霸焉。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政治口號,是春秋時期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是年,齊國出兵討伐鄭國,幫助鄭厲公子突歸國複位,鄭厲公亡奔後十七年復入,其後鄭國倒向齊國。楚國聞訊,遂出兵討伐鄭國,鄭厲公懾於楚國的淫威,遂背叛了齊國而臣事於楚國,齊桓公對此事耿耿於懷。為了牢牢控制鄭國,鞏固齊國在諸侯間的霸主地位,齊桓公決定給鄭國一點教訓。

公元前678年,鄭國發兵侵犯宋國邊界。是年夏,齊桓公派人照會宋國和衛國,共同出兵討伐背盟的鄭國。在三國強大的軍事壓力下,鄭厲公不得不向齊國低頭謝罪,再次向齊國請求結盟講和,齊、宋、衛三國兵馬撤退回國。九月,鄭厲公在國內治亂,誅殺了祭足之黨公子閼,刑刖了大夫強鋤,公父定叔逃奔衛國避難,定叔乃共叔段之孫也。

鄭國平定了內亂,鄭厲公欲召回逃散於各諸侯國的大臣。公元前675年秋九月,鄭厲公派人到衛國迎接公父定叔回國,使者向衛侯姬朔請求道:「今迎定叔回國,不可使共叔無後於鄭。」是年十月,衛惠公派人把公父定叔送回了鄭國。當時,位居北方的戎狄和鮮虞族逐漸強大,中原華夏各諸侯國屢屢受到戎狄部落的攻擊與搶掠,齊桓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受到了周天子的表彰和賞賜。是年十二月,齊桓公再次大合諸侯,邀請魯國、宋國、衛國、鄭國、陳國、許國、滑國、騰國等八國諸侯在幽地會盟,今之河南蘭考縣境,齊國在諸侯間的霸主地位更加鞏固了


推薦閱讀:

17歲統一竹聯幫,曾以八敵百血肉相博,陳楚河之父陳啟禮,一部60年台灣風雲錄!
王室風雲:蒼天饒過誰!原來莊嚴的王室婚禮上也會出亂子
《衛國風雲》之第三十三回 聞妙音 衛制新聲165
崢嶸歲月叱吒風雲《建黨偉業》50大角色群英譜
邵氏電影之武俠風雲——三位武俠電影導演淺析

TAG:風雲 | 國風 | 第九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