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若有能力 近九成家長會追蹤孩子網上活動
一項關於本地少年孩童網路和社交媒體行為的調查顯示,近九成家長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會追蹤孩子在網上的所有活動,然而近六成少年孩童會屏蔽網上資料,以免家長追查。另外,多達三成的少年孩童承認自己曾對他人進行網路霸凌。
這項由電腦軟體公司Intel Security公布的調查報告,今年首次將8歲至12歲的孩童及父母列為調查對象。調查在今年4月至5月間展開,超過1000人完成網路問卷,半數是家長,另一半則是介於8歲至16歲的孩童與少年。
調查顯示,約七成的家長在網上關注或參與孩子的社交媒體世界,是為了探知孩子與「追隨者」(follower)和朋友之間的互動交流,並掌握孩子更新的個人資料。然而,不少孩子在得知父母上網關注他們後,會立刻改變在線行為。
網上霸凌增長趨勢令人擔憂
參與調查的孩子們不願意讓家長掌握自己的行蹤和網上活動,但調查發現,他們對網上存在的安全隱患疏於防範。近半數接受調查並活躍於社交媒體的少年孩童就承認在網上公開自己就讀的學校,有19%更曾把電話號碼放上網。
另一方面,調查也顯示,有近三成活躍於社交媒體的少年孩童承認對他人進行網路霸凌,其中五成指他們這麼做是因為不喜歡受害者,26%是為了報復他人的刻薄言行。
相較下,去年一份類似的網路調查中,僅有約一成的受訪少年承認自己曾在網上霸凌他人。這一增長趨勢令人擔憂。
非盈利組織觸愛網路健全服務(TOUCH Cyber Wellness)經理庄貽傑(36歲)受訪時說,該組織所處理的少年霸凌問題確實有增加以及幼齡化的趨勢。此外,少年孩童進行霸凌的平台,也從面簿擴增至通訊軟體WhatsApp和其他社交媒體如Instagram等。
觸愛網路健全服務主要是為面對網路相關問題的青少年和家庭提供協助,通過電話輔導或者到校協助輔導員。
庄貽傑透露,家長一般是因孩子沉溺網路遊戲才聯繫他們求助,而網路霸凌事件一般發生在校園,因此多數是由校方聯繫他們到校輔導。
他說,該組織目前約三成的個案涉及小學網路霸凌,大部分是小五和小六學生。去年,涉及小學網路霸凌的事件,僅占組織接手個案的15%。
庄貽傑認為,學生網路霸凌事件增加,部分原因是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類似事件的起因通常微不足道,可能是同學之間意見分歧或有摩擦,但由於他們無法成熟地處理自己的情緒,因此往往意氣用事,利用隨手可得的社交媒體攻擊對方。
庄貽傑說:「我們所接觸到的父母大部分不了解網路平台或者網路霸凌的影響力,父母應該多留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況。」
他指出,少年孩童所面對的壓力,並不如一些父母所認為的無關緊要或只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在現今網路社會中,信息的傳播速度和範圍不可同日而語,不同於過往學生面對面的相處模式,社交媒體時代的孩子可能在一夜間「成名」。「現在青少年所要面對的,不只是幾個人之間的霸凌,可能是整所學校或更大範圍的影響。」
對於孩子希望保有個人空間而不讓父母參與他們的網上活動,庄貽傑鼓勵父母不要因此沮喪。
他說:「青少年的成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許多情感或情緒上的掙扎都不想和家長分享,因為處於叛逆期的少年認為向父母傾訴並不『酷』。」他建議父母應該在現實生活中多和孩子溝通,與他們建立正常的親子關係,或者尋找其他家人或朋友成為孩子生活中的導師或榜樣,藉此傾訴或分擔難題。
非盈利組織觸愛網路健全服務經理庄貽傑說,他們所處理的少年霸凌問題確實有增加以及幼齡化的趨勢。此外,少年孩童進行霸凌的平台,也從面簿擴增至通訊軟體WhatsApp和其他社交媒體如Instagram等。(聯合早報)
推薦閱讀:
※《學會提問》——移動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能力
※關於愛的五種能力
※瓊瑤劇淚眼皇后,是范冰冰第一個貴人,曾被渣男傷害失去生育能力
※怎樣提高孩子的鋼琴視奏能力
※EICO智能設備解構第二篇:能力與場景模型(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