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紅包」文化

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迎接農曆春節的習俗中,都有派發紅包的傳統,但是其中又各有千秋。

  澳門同廣東和香港一樣,管紅包叫「利是」,在春節,發「利是」是很多年來的傳統。一般來說,長輩給晚輩,已婚給未婚的後輩會發紅包。除了親戚朋友,街坊鄰居看到對方家裡的小朋友也都會給個紅包,裡面一般是10元或者20元這樣的小數目,因此紅包數量雖然眾多,但不會造成負擔,不過,倒是給銀行造成了負擔。在每年春節之前半個月左右,由於大量澳門市民到銀行兌換10元及20元小面值的新鈔以備春節使用,導致銀行大排長龍,小面值鈔票一度供應緊張。

  除了市民互送紅包,如果遊客在大年初一剛好來到澳門,還有機會得到澳門旅遊局派出的財神爺為遊客送出的「利是」,有時裡面只是祝福的一句話。應該說,在澳門,紅包不重數量,重要的是討個吉利。

  在韓國,民眾特別重視農曆新年年初一的「祭禮和歲拜」傳統。一大早起來祭拜祖先後,晚輩要向父母和其他長輩磕頭拜年,而此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

  據韓國一項"壓歲錢給多少最合適"的調查顯示,給小學生1萬韓元(約合58元人民幣)、中學生3萬韓元、高中生5萬韓元最為合適。雖然跟韓國人的收入水平相比,這些壓歲錢並不算多,但對於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除了自己的兒孫外,加上侄子,侄女等要付出壓歲錢的家族成員很多,每年春節的壓歲錢負擔並不小。另據一份調查顯示,今年韓國六十歲以上老年人平均準備了26萬5000韓元的壓歲錢。

  在韓國,對於收壓歲錢的年齡並沒有特定標準。一般來說,從小孩到沒有結婚或沒有固定工作的年輕人都可以收大人給的壓歲錢。

  據報道,每年韓國的壓歲錢花銷達到近2萬億韓元。韓國各大金融機構也針對這塊龐大市場開發出壓歲錢理財項目,比如銀行開設利息相對高一些的兒童壓歲錢存款項目及證券公司開發有關學生自由基金等等。

  韓國媒體指出,如今春節成為了孩子們期盼收取壓歲錢的節日,孩子們對長輩行「歲拜」只是為了收壓歲錢,並不知道歲拜文化所包含的傳統禮節,這是父母和社會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新加坡過春節,發紅包和領紅包也是個很有意思的習俗。新年時,當地人保持著上門拜年的習俗,也發壓歲錢,但是新加坡家長給孩子派發的「紅包」,數量雖多但分量很輕。儘管新加坡的經濟發達,但在發紅包這個習俗上反而很樸實,很純粹,不會一擲千金,更不會包含維護關係等複雜的因素,純粹圖個高興,討個好彩頭。他們給的對象是孩子和未婚的男女青年,只要對方來拜年,都有「紅包」拿。

  結了婚的人要給沒有結婚的人送紅包,而沒有結婚的人無論多大都算小孩。這樣就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些一直未婚的人無論年齡多大,仍然可以向比他們年輕但是已經結婚的人討紅包。紅包裡面裝多少錢並不重要,主要是討個好兆頭。但是在分派紅包的長輩面前打開紅包,是不禮貌的做法。紅包里的數額並不多,通常打開紅包就是幾新元或者十幾新元,換成人民幣大多不超過一百元。孩子們也並不介意,因為他們互相「攀比」的是誰拿紅包數量多,而不是誰拿的壓歲錢多。

  在新加坡人看來,「紅包」的作用只在於給孩子一種節日的氣氛,增加家庭的溫馨,不會帶著人情世故,辦事還禮等其它複雜因素,大家的紅包數額都差不多,因此給起來也沒有心理和經濟上的負擔。


推薦閱讀:

【週遊世界】奧巴馬與美國白宮B
風靡世界500強的心理測試題
世界上有名有號的蛇
明天時間多1秒,會給世界帶來什麼麻煩?

TAG:文化 | 世界 | 紅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