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朝總督6:閩浙總督

清朝總督6:閩浙總督

閩浙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閩浙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總督疆臣之一,總管閩浙(今浙江省、福建省與台灣,台灣於1895年被割讓給日本)的軍政、民務。

目錄——1沿革1.1歷任總督2參考文獻2.1出處2.2書目

沿革——

·順治二年(1645年),設立浙閩總督,總督府駐福州,兼管浙江。

·順治五年(1648年),總督府遷往衢州,仍兼管福建。

·順治十五年(1658年),兩省各設總督,福建總督府駐漳州,浙江總督府駐溫州。

·康熙十一年(1672年),將福建總督府遷往福州。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福建總督更名閩浙總督。

·雍正五年(1727年),特授李衛總督浙江,整飭軍政吏治,併兼巡撫事;閩浙總督專轄福建。

·雍正十二年(1734年),撤銷浙江總督,仍合為一。

·乾隆元年(1736年),詔依李衛例,特授嵇曾筠為浙江總督,閩浙總督郝玉麟仍專轄福建。

·乾隆三年(1738年),嵇曾筠入閣,郝玉麟仍總督閩浙如故。

·光緒十一年(1885年)起,取消福建巡撫,由閩浙總督兼任。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末任總督因閩軍舉事,而兵敗,吞金殉國。

歷任總督——

·張存仁(浙閩1645年—1647年)

·陳錦(浙閩1647年—1652年)

·劉清泰(浙閩1652年—1654年)

·屯泰(浙閩1654年—1656年)

·李率泰(浙閩1656年—1658年,福建1658年—1664年)

·趙國祚(浙江1658年—1661年)

·趙廷臣(浙江1661年—1669年)

·朱昌祚(福建1664年—1665年)

·張朝璘(福建1666年—1667年)

·祖澤溥(福建1667年—1669年)

·劉兆麒順天寶坻(今天津寧河)隸漢軍康熙九年(1669年—1673年)

·劉斗(福建1670年—1672年)

·范承謨盛京(今遼寧瀋陽)隸漢軍鑲黃旗康熙十一年(福建1672年—1674年)

·李之芳山東武定康熙十二年(浙江1673年—1682年)

·郎廷佐(福建1674年—1676年)

·郎廷相(福建1676年—1678年)

·姚啟聖(福建1678年—1683年)

·施維翰(浙江1682年—1683年,福建1683年—1684年)

·王國安(浙江1684年,福建1684年—1687年)

·王新命(1687年—1688年)改為閩浙總督

·王騭山東福山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1689年)

·興永朝(1689年—1692年)

·朱宏祚(1692年—1695年)

·郭世隆(1695年—1702年)

·金世榮(1702年—1706年)

·梁鼐(1706年—1710年)

·范時崇(1710年—1715年)

·覺羅滿保(1715年—1725年)

·高其倬遼寧鐵嶺雍正三年(1725年—1729年,1730年)

·史貽直(1729年—1730年)

·劉世明(1730年—1732年)

·李衛江蘇碭山(今屬安徽)雍正五年(浙江總督,1727年—1732年)

·性桂(浙江總督,1729年)

·程元章河南上蔡雍正十年(浙江總督,1732年—1734年)

·郝玉麟漢軍鑲白旗雍正十二年(1732年—1739年)

·嵇曾筠江蘇無錫乾隆元年(浙江總督,1736年—1738年)

·德沛乾隆四年(1739年—1744年)

·那蘇圖(1742年—1744年)

·馬爾泰(1744年—1746年)

·喀爾吉善滿洲正黃旗乾隆十一年(1746年—1757年)

·楊應琚(1757年—1759年)

·楊廷璋漢軍鑲黃旗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1764年)

·蘇昌滿洲正藍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1768年)

·崔應階湖北江夏(今武漢)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1770年)

·鍾音順天大興(今北京)隸滿州鑲藍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1778年)

·富明安(1771年)

·楊景素(1778年—1779年)

·三寶(1779年—1780年)

·富明安滿洲鑲紅旗乾隆三十八年(1780年—1781年)

·陳輝祖(1781年—1782年)

·富勒渾蒙古鑲白旗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1785年)

·雅德(1785年—1786年)

·富綱(1786年)

·常青滿洲正藍旗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1787年)

·李侍堯漢軍鑲黃旗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1788年)

·福康安(1788年—1789年)

·魁倫(1796年—1799年)

·伍拉納(1789年—1795年)

·福康安(1795年—1796年)

·魁倫(1796年—1799年)

·書麟(1799年)

·覺羅長麟滿洲正藍旗乾隆六十年(1799年—1800年)

·玉德(1800年—1806年)

·阿林保(1806年—1809年)

·方維甸安徽桐城嘉慶十四年(1809年—1810年)

·汪志伊安徽桐城嘉慶十六年(1810年—1817年)

·董教增(1817年—1820年)

·慶保(1820年—1822年)

·趙慎畛(1822年—1825年)

·孫爾准(1825年—1832年)

·程祖洛安徽歙縣道光十二年(1832年—1836年)

·鍾祥(1836年—1839年)

·周天爵(1839年)

·桂良(1839年)

·鄧廷楨(1839年—1840年)

·顏伯燾(1840年—1841年)

·楊國楨(1841年—1842年)

·怡良(1842年—1843年)

·劉韻珂(1843年—1850年)

·裕泰(1850年—1851年)

·季芝昌(1851年—1852年)

·吳文鎔(1852年—1853年)

·慧成(1853年)

·王懿德河南祥符(今開封)咸豐二年(1854年—1859年)

·慶端咸豐八年(1859年—1862年)

·耆齡滿洲正黃旗同治元年(1862年—1863年)

·左宗棠湖南湘陰同治二年(1863年—1866年)

·吳棠安徽盱眙(今安徽明光)同治五年(1866年—1867年)

·馬新貽山東菏澤同治六年(1867年—1868年)

·英桂(1868年—1871年)

·張之萬(1871年)

·李鶴年奉天義州(今遼寧義縣)同治十年(1871年—1876年)

·文煜滿洲正藍旗光緒二年(1876年)

·何璟廣東香山(今中山)光緒二年(1876年—1884年)

·楊昌浚湖南湘鄉光緒十年(1884年—1888年)

·卞寶第江蘇儀征光緒十四年(1888年—1892年)

·譚鍾麟湖南茶陵光緒十八年(1892年—1894年)

·邊寶泉奉天遼陽(今屬遼寧)隸漢軍鑲紅旗光緒二十年(1894年—1898年)

·許應騤廣東番禺(今廣州)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1903年)

·錫良蒙古鑲藍旗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李興銳湖南瀏陽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1904年)

·魏光燾湖南隆回光緒三十年(1904年—1905年)

·升允蒙古鑲藍旗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嵩蕃滿洲鑲藍旗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端方滿洲正白旗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1906年)

·周馥安徽建德(今東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丁振鐸河南羅山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907年)

·松壽滿洲正白旗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1911年)


推薦閱讀:

清朝世襲親王 和碩豫親王
了解清代歷史,可以閱讀那幾本書籍?
清代阿哥的級別都是什麼?
康熙八阿哥胤禩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如果和珅被嘉慶重用,歷史會改寫嗎?

TAG: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