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達法師持誦金剛經之神效(附夢參長老開示)

仁達自1992年初夏學佛以來,每日持誦《金剛經》,堅持不綴,得到了很大的收益。1996年陽曆十一月二十二日,我在煙台海防營,騎著一輛二六的自行車從東往西過五叉路口,由於正趕上幾輛汽車從北往南駛過,我便左腳著地,右腳蹬在自行車腳蹬上,臀部坐在車座上,兩手把著車把,停在路口上等車過去。這時從我的左後方駛過一輛摩托車來,響聲很大,開得很快,當時我想:前面過車,這個人怎麼開得這麼快?我剛想到這裡,那輛摩托車的右腳蹬子就撞到我左小腿上了,只聽「砰」地一聲,摩托車連人帶車就飛了出去,摔出去七八米遠,摩托車的幾個零件也摔飛了,包括撞我腳的腳蹬子,都撞掉了。碰撞的聲音就象摩托車撞到了一根鐵柱子上一樣,而我的腿卻絲毫沒有感到疼痛,我身體也沒有晃動,當時踏在地上的左腳也沒有動窩。等最後一輛小轎車過完後,那人還倒在地上,沒有趴起來,我蹬著自行車走到那人跟前,笑了笑說:「你這個人摩托車怎麼開得這麼快?!幸虧撞到我腿上,你要撞到別人,你給人家看病去吧。」1993年陽曆十月十二日早上,我一如往常繼續誦讀《金剛經》,誦到第十四品「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時,突然停頓,眼前一片空明,一切都不存在了,在沒有任何思維活動的情況下說出六句話來:無風無火無山河無神無鬼無有魔無人無你亦無我無僧無法也無佛法界藏身無一物君且聽此自在歌說此《自在偈》時,涕淚悲泣。過了一段時間,我恢復了常態,接著繼續把《金剛經》誦完。早課做完後,我把《自在偈》記錄了下來。幾天後,我到北京法源寺,拿著《自在偈》去見我師父上能下行大和尚,當時在場的還有七八位居士,大家都爭相閱讀,但不解其意,於是請我師父給予講解。我師父非常高興,一邊講一邊在那張寫著《自在偈》的稿紙的右上方寫下了:理可頓悟事須漸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並簽上了他老人家的法名「能行」二字,又蓋上了三寶印。我師父能行法師當時跟大家講:「這種狀態是許多出家人一輩子追求都得不到的。」2005年仁達三步一叩千里朝拜五台山過程中,非常勞累,非常辛苦,由於體力消耗超過了極限,晚上入睡前身體會不由自主地顫抖二三十分鐘。在這種情況下,仁達還是堅持每天持誦《金剛經》,從來沒有間斷過,其原因就在於通過持誦《金剛經》得到了智慧和自在。這種法喜不是常人所能體會和猜測的,希望我佛弟子都要每天持誦《金剛經》。(文/仁達法師)

夢參長老開示:我讀誦十年《金剛經》後悟到了什麼

將佛法與日常生活結合,來驗證這個心,無非是訓練心的一個方法,我拉拉雜雜的說了這麼多,都是在說明「煉心」。

「煉心」應該在什麼地方練習呢?就在生活當中!就在你面對一切的人、事!處理之後,你就會知道,你的心境是心如止水,還是波濤洶湧?是有功力,還是沒有功力?只有自己最清楚。

我舉自己讀《金剛經》的例子。

我平反之後,再次回到中國佛學院教書,開始讀《金剛經》,那個時候我讀起來,跟我以前所學的、聽的、講的完全不一樣,好像很生疏。

以前慈舟老法師、倓虛老法師也講過,但是回憶他們講過的話,感覺自己不甚理解,反而從那個時候開始讀《金剛經》從不間斷。十年之後,所有的問題自己突然有了解答,這是怎麼來的呢?是讀了十年《金剛經》所換來的。在這個時候,你說有悟境嗎?沒有。只是以前的疑惑自己已經能夠解答了。

在理解《金剛經》之後,再來看《阿彌陀經》等其它的經典,它們都是相通的,相同的疑問,也都能夠理解的。如果再繼續讀上十年,我想情況就會有變化了。讀經的時候,心裡遊盪,思緒紛亂,雖然不是遊山玩水,但又回到以前的境界,這就是錯誤的。

讀經,心沒有住到經上,換句話說,你吃飯沒有住到吃飯上,喝水沒有住到喝水上,心跑了,這就沒有辦法了,這樣讀誦經典所得的利益很少。雖然每部經上都說,你讀此經會得到什麼福德,那些都是鏡花水月,不可靠的。

功德是因為你讀經的時候,心理產生般若的「明」,有一種「照慧」,這是在解上來論功德。

如果你只念到文字,以為就能有好大的功德,有沒有功德呢?有,但跟你這個智慧的功德是不能相互替換的。

我再舉個念經的例子,大家有沒有念經念到心神遊盪,晃到哪兒去了都不曉得?

還有,你在誦經時電話正好來了,不管你誦經是否完成了就去接電話,你這部經算不算圓滿呢?

如果你去接電話,你就不能繼續剛才未完成的部份繼續念下去,必須從頭開始誦經。

讀誦大乘經偶爾會有入定的情形,好像很快就念完了,平常讀《金剛經》需要二十分鐘的時間,可是今天突然只要十分鐘就可以持誦完畢,仔細回想,我並沒有遺漏哪一段經文!那是因為你的精神今天特別集中,所以有此收穫,但這要你自己認定,一點也滲不得假的。

念佛也是如此!

先是計數,計一計連數字都沒有了,我們念經、念佛都有這種情況,能念的人,所念的經,好像都沒有了,還在念嗎?沒有念嗎?四十多分鐘一下子過去了,這也是好現象,這是你的心明白了,漸漸趨於寂靜。

不論修哪一法,裡頭都會有很多的體會,每個人都會有的,只是深淺不同,時間的長短不一,每個人下的工夫如何?只能自己領受了,並不適用其他人,你是你,他是他,不是嗎?

我們看別人的境界,不能把它搬到我們自己身上來,那是不適用的,因為有時候只是心裡出現短暫的寂靜而已,你還沒有得到,要真正的入定,我今生恐怕做不到了。

我們初信佛的人有什麼毛病呢?太貪心。貪大,貪多;看著《普門品》,你就念《普門品》了;一看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這也好,也念;《金剛經》也好;我要生極樂世界,又念《彌陀經》。增加得太多了,到最後,什麼都不念了,負擔不了。

要一門深入,念經的,我就念一部經;稱聖號的,就一個聖號,免得念了「地藏菩薩」,又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又念「地藏菩薩」。正在念當中,一會兒「阿彌陀佛」,念得很浮。

你念一個就好了,功德都是一樣的,就是修你的心而已,這是修心的方法。

要這樣子堅定不移的,不要退,要少,要精,不要斷。多了斷了,斷了就沒功德。而且,你修哪一法在你斷的時候,會有魔障的,那不是邪魔,是正魔,是護法來對你不客氣了,不該斷的。你要是再學起來,再懺悔,再繼續念,還可以得到加持,一樣的。(文/夢參長老)

【轉帖即為法布施,功德無量】出處參考之一: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2035247/


推薦閱讀:

陳氏太極拳四大金剛有真功夫嗎?
【重磅觀察】佛護法師: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釋》獻疑 (二五) —— 「解我所說」與...
《金剛:骷髏島》好壞參半,但與她無關
大力金剛指
閑說《金剛經》

TAG:金剛經 | 法師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