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看透生死、愛情等等?
一直以為自己可以看得透一些東西,最後發現不過因為那些是別人的事情自己不關心。到自己身上的時候,依然是迷茫依然是無助。
期望人生經歷豐富的朋友給予一些指點,謝謝!
我是原提問者。
很多朋友說到了看淡看開,是,這肯定是終極的解決方法。但是,親人病重這種事情,怎麼能淡然看待?
【周曉農的回答(60票)】:
人生一百年,一百年後,不管是今天才出生的,還是已經在社會上生活的,基本上就都過去了。和你這個具體的個人有聯繫的人,以及所有的恩恩怨怨,包括愛情,也都灰飛煙滅了。這是可以看透的,為什麼還會迷茫呢?
是生之迷茫,是對心愿與實現的距離的迷茫,是得失之間心有不甘的迷茫啊。
能否擺脫,得看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一個春種而秋天獲得了豐收的農民,一位因兒子考上好大學而高興的母親,一位領取了退休金含飴弄孫的老人,一對實現了在一起心愿的情侶,他們正處在幸福之中,心愿一旦實現,幸福就來了,沒那麼複雜。
而有些人,靠這個還不夠。他有另外的心事,這種心事,會讓他迷茫,會給人帶來痛苦。巴金老人,希望人人都生活都好,結果發現有種種原因讓人生活得不好,得不到解答。有人在他垂暮之際問他人生的體會,他只說了兩個字:「痛苦」。巴金著作等身,許多人都會羨慕他。為什麼他會痛苦呢,看看他晚年的《隨想錄》就知道了。那是心愿與實現之間距離導致的迷茫而產生的痛苦。他生活得太認真了。
我的想法是,人類所有的精神文明成果,都是伴隨迷茫和痛苦的。巴金如果不再思考,他就不是巴金了。
但不是人人都是巴金,不是人人都會這樣苛求自己。
當人生在途時,消除迷茫與痛苦,我不認為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解決好的問題。但人是分階段的,今天感到很在乎很痛苦的事,過了這個階段,也許就不在意了。
我個人能體會到的最大的愉快是:自在。但這種自在是短暫的,很快又會有新的煩惱、新的問題接踵而至。
我個人能給出的建議是:不要在那些人為什麼會死,死了以後會以什麼方式存在之類的問題糾纏,除非你是作為一個哲學問題在研究,作為一個哲學問題研究,是愛好,作為對自己的追問,那是折磨。
既然人之生死,不由自己決定,既然一百年後,這個軀體包括一切恩恩怨怨都會消失,既然已經生活在這個世上,有點目標、有點心愿,就去努力實現他。努力了,就沒辜負自己,實現了或者說實現了一部分,就是一種釋放,就能享受到那份自在。如果不這樣,又能怎麼樣呢?
補充一點:
看了@OurDearAmy的答題和提問者新增的補充說明,但願提問者的親人能雨過天晴。同時,我還想到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說過,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對於病重的親人,最需要的是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以下是我的另一答題,看能不能對提問者有點參考。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99150/answer/12997245
【OurDearAmy的回答(31票)】:
受提問者邀請,但本來覺得自己還年輕,並沒打算回答這個問題,我邀請@蕭秋水 和@周曉農 回答,是因為我了解他們,知道他們經歷過類似的經歷,他們會給出很誠懇成熟的建議。但剛才看到提問者修改了補充說明,我知道提問者其實還是處於「無法接受」的狀態里,也並沒有認真看大家給出的建議。
親人的生死,是不是就無法看淡呢?
我最愛的爸爸在我大三的時候過世了,當時的我忙著實習,沒有趕上見他最後一面。這應該是我這輩子最遺憾的事情。
但我依然每天很開心地生活著,不是我沒有難過傷心過,我現在也時常夢見我爸爸,但是我依然覺得生命美好,應該熱情洋溢地生活,我應該幸福,這樣他才會安心。
至愛的親人離去,怎麼可能不傷心呢?我也可以給你看我傷心的一面,是的,以下的文字是我淚流滿面寫下的文字,我想你現在需要的,也許是同樣悲傷的情緒,而不是開解。
但我希望你在釋放自己的情緒之後,好好地看看@蕭秋水 和@周曉農 的回答,他們不是空談,他們是經歷之後平靜地跟你分享。
我再緬懷一次我最親愛的爸爸:
My dearest father passed away on 21st July,2006.他是一位偉大的醫生和父親,他離開,我更多的是驕傲和遺憾,而不是難過。他是一位偉大的醫生。
他總是免費給老家的鄉親看病。小時候我跟著他回老家看著很多老人排隊來找他,他總是很耐心,可以把一整天時間花在幫他們看病上。在醫院,他從來沒有請過一天假,還總是熬夜做手術。他自己有很重的病,全身都是沒什麼力氣的,因為他的胃和肝都不好,但是他還總是幫一些女同事幹些力氣活。我高二那年,他肝出血,很多跟他一樣的人都熬不過去了,但是他醒來之後自己開藥醫治自己,終於挺過去了。一般人早該退休靜養了,但是他依然堅持上 班,經常是自 己剛輸完液吃完葯,剛要睡就接到電話趕去做手術,媽媽勸他說讓其他醫生去,他總是說別人處理不了,他一定要去。所以,他總是熬夜,還常常做一天手術沒有吃 過飯……他的病複發了,很嚴重,他一直也知道他活不了多久,可是他卻還一直拚命。在他最後住進醫院前,他還在很努力地學電腦,為了更好地工作……
他是最負責最熱心的醫生!很多人不能想像他是以怎樣的毅力在堅持,帶病工作了五年!!!支持他的,是責任,是道德,是愛!是對大家的博愛,還有對家庭的深愛!整個家族都靠他撐著的。他的一生都在奮鬥。從小家裡窮,他還有四個不上進的弟妹,爺爺不勞動,奶奶也只能種點田,家裡到現在連個象樣的房子都沒有,他到臨終前還在努力賺錢要給爺爺奶奶蓋房子。他從小搬石頭去賣供自己讀書,搬了多少年?!他到過海南插隊,好不容易在當地拼搏出一點事業,又為了照顧爺爺奶奶回到人生地不熟的饒平,重新開始打拚。他給了我最好的學習生活條件,那是他怎樣奮鬥換來的!!!他是最偉大的父親。寵愛卻不溺愛我。從小,是他買最好吃的給我,是他陪我去買新年的新衣服。從小,他永遠都用毛主席童年的艱苦和抗戰的艱辛教育我。生活好了也不能忘記過去,不能忘記奮鬥!從小,他就帶著我看歷史片,從古至今,有三國的英雄,有抗戰的勇士,那一切令人感動和鼓舞的歷史和人物啊,那是我爸要我記住的。爸爸很喜歡西遊記,要我記得那九九八十一難的不易。爸爸喜歡武則天里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我知道爸爸強調的,是前者。爸爸從來不讓我知道他的病很嚴重,為了不給我壓力。寒假,他最後跟我的談話。他還是告訴我——人是要奮鬥的!我明白。他從來都支持我的決定。哪家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公務員,我說我想進外企。他說,只要是好的,有發展機會,那也可以。我這麼多年的大學忙著學習忙著工作忙著朋友,就是沒多少機會給他打電話聊天,但是他永遠理解我的忙碌。我總是可以自己做決定。無論我去青海三下鄉,還是做級長進書屋忙碌辛苦,他總是說多鍛煉是好的。我知道,他是多麼希望可以看到我找到好工作,事業有成,結婚成家,過著幸福的生活,這是他最想看到的。我知道。所以我一定要幸福。然而他病到很嚴重很嚴重,還不願意讓媽媽告訴我,不願意我回去看他,他說要我在外面多鍛煉,為了以後好。他還總是說,他會好起來的,雖然我知道他心裡很清楚他的病情。我最終沒能見到他最後一面,我知道他一定有許多話想對我說。我希望他知道,我會一直為他驕傲,也一直會是他的驕傲的!生命的價值。一個人的生命可以這樣偉大的!我不知道還可以用怎樣的詞形容……
【蕭秋水的回答(25票)】:
其實沒那麼複雜。
只要「懂得」,真正「懂得」。
什麼是生?什麼是死?什麼是愛情?
如果明白了概念、意義、價值、境界,也就看透了,但是看透,並不等於漠視,而是珍惜生、珍惜死、珍惜愛情。
如果只有珍惜,也還不夠,因為可能捨不得。珍惜而又能夠捨得,就可以了。
歸根到底,其實還是價值觀、原則、世界觀起作用。
要做到,可以通過幾個途徑:
1、抱著學習的心態。
沒錯,學習。一切均可經過學習而得。know-what,know-why,know-how,know-who,循序漸進。也不要著急,不要試圖穿越,拔苗助長。
2、經歷。
沒有東西能夠代替經歷,沒有愛過的人不懂得愛,沒有生過的人不懂得生,不過死亡倒未必親身經歷,因為只有一次機會。
但經歷也要適可而止,比如不要為了經歷而去陷入一場一場的戀愛。
3、讀書、電影、音樂和歌、與別人交流等間接經歷。
通過這些東西,了解別人的經歷、感受,代入角色,懂得形形色色的生死愛,與自己的經歷融合,形成自己的生死觀、愛情觀。
推薦書藉和電影:
《你可以不怕死》
《西藏生死書》
《愛的藝術》
《泰坦尼克》
【秦耘的回答(18票)】:
我的一個小經歷:
一位和我很要好的朋友,在她成功的時刻,我卻感到深深的失落。當我弄明白這股失落其實是來自於內心的嫉妒後,又覺得非常羞愧。然後被這兩種情緒所左右。後來想明白,之所以感到難過和焦灼是因為我在抗拒它。當嫉妒的情緒來臨的時候,告訴自己,這是我嫉妒的時刻,我不怕感到嫉妒。當羞愧的時候,告訴自己,這是我羞愧的時刻,我不怕感到羞愧。體會這些情緒,直到衷心地為她取得的成績高興,為有這樣的朋友感到欣喜。讓這些負面情緒自然而然地來,它也會自然而然地走,這樣才能不受它的支配,你就會看淡。因為你不害怕,夠勇敢,因為你可以直面它。
親人的離世也是一樣,他們只是先我們一步離開這個世界,你仍能想起他們的笑容,仍會記起他們的聲音,仍能感受得到我們曾付出和他們曾給予我們的愛。充分體會這些悲傷之後,再讓它走,你會發現留下的都是滿滿的愛意,然後我們再帶著愛意前行。
Don"t be afraid.
We were born to experience the variety of feelings.
【書淺的回答(13票)】:
爲什麽要看透?
你覺得,怎樣才是看透?
六根清淨,無欲無求,看破紅塵?
我一直覺得,生活是要用來經歷,而不是用來看透的。
比如生死,因為知道生的可貴,死的無常,所以會更珍惜生命。這不是看透,是更好地去體驗。
比如愛情,因為知道愛的不易,守的付出,所以會更包容彼此。這不是看透,是更好地去呵護。
你說到你親人的病重,你想要看透。
我知道你很痛苦,但是你現在需要的是給予他或她更多的關心和愛,而不是一味地沉澱於感傷中,甚至不要懊惱曾經的或許關心不夠,因為那沒有任何意義。
你要更珍惜和他或她在一起的日子,你要更珍惜自己的健康,你要更明瞭生的珍貴。
這比神馬看透,都更有意義。
【張正雄的回答(13票)】:
《問佛》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麽美可以抵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她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麽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怎麽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我問佛:你多大
佛說:我就算一歲,我也是佛,你就算100歲如果固守自己的心靈那也是人
我問佛:世事本無常是什麼意思
佛說:無常便是有常,無知所以無畏
我問佛: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
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佛曰: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
佛曰: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佛曰: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門,早已超脫涅磐
我再拜無言,飄落,墜入地獄無間
佛曰: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
冰化了,我才發現緣沒了
我信緣,不信佛
緣信佛,不信我
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
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迴,從中體驗痛苦。
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
鳳凰,涅盤。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
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
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
的剎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本來想摘抄兩句的,但怕看不明白,於是全部摘抄了。
【sunSmile的回答(9票)】:
學佛一定有用。
你若是真的看得進去,就真的能夠身心通達了~
祝幸福~
PS:這並不是傳教。如果你真正研究過佛教,你就不會認為我這樣說毫無道理。
之前的這個回答是簡短了點,但並不是不負責任的回答,而是我並不想從哪個地方摘抄一些有關的句子貼在這裡或者列舉一些自己的經歷,然後給出經驗之談,因為那是遠遠不夠的,治標不治本。大家都知道要看淡要看淡,但是真的遇到了,TM有幾個能看淡。
-------------------------------
一開始,我以為你僅僅是問這個問題而已,後來才發現你是在為此煩惱,希望得到一些安慰。那我之前的回答,實在是有些草率。
作為一個旁觀者,一個尚且年輕,閱歷不算豐富的人。我實在是不好意思叫你面對親人的離去坦然處之,因為那多少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
但是,我希望你明白,有些事情很難避免,也許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
----------------------------------------------------------------------------------
你的問題給出的信息實在不夠清晰完整。比如,你的那位親人,他是你年事已高的長輩?還是還算風華正茂?他是已經離去,還是正在病危之中?
所以,我需要通過分點來假設,給出回答。
--------------------------------------------------------------------------
遇到親人遭遇不幸的事情,覺得難過,其實挺正常的。畢竟是人,是有感情的普通人。
接下來,就是要告訴你,要好好調整自己。
儘快從悲傷中走出來吧,畢竟後人更好得活著,才是對逝者最大的寬慰~
--------------------------------------------------------------------------------------------
揚揚洒洒說了這麼多,不一定比別人說得好,但是我真的希望能夠安慰到你,哪怕只是一點點。另外,如果你有意願的話,留個地址,我可以郵寄本書給你看看。
嗯,祝你心情好起來~
【葉子的回答(8票)】:
我註冊知乎,第一個想要提的問題跟這篇問題類似,是關於親人的離去,可是瀏覽了一圈發現大家關注的問題和回答都不涉及這些,心想可能這不是個合適的場合,於是放棄了。
自從經歷了父親的突然離世,我也時時刻刻在思考這些問題,一個普通人怎樣接受這樣的難以承受之重,怎樣自我療傷,調整心理?
父親離去的非常突然,前一天晚上還跟我們一起去公園,早上就腦出血陷入昏迷,我記得那時慌張的不知道該撥120還是112,也記得醫生跟我說你父親可能保不住了時覺得像在做夢(因為我是長女,醫生怕跟我媽說她受不了),還有正月十五晚上外面到處燈火通明,到處都是震耳欲聾的煙花爆竹,我甚至在想為什麼那些路人那麼開心,同一個世界,我在哭,他們在笑。還有一次次的夢境,每一次夢到他,不管在夢裡他是健康的還是病倒的,我都反反覆復跟他說,爸爸千萬要注意身體,放佛隱約記得有那麼一次他已經跟死亡盡在咫尺了。
把這些說出來,我心裡也釋然一些了。沒有人想要經歷這樣的生離死別,但是當你無法逃避的時候,只好面對。不過有一個建議,就是難過的心情要說出來,最好跟有著相同經歷的人分享,會更有效,我和母親都試過覺得平時關係好的親戚或朋友,這時候反而無法理解我們的心情,有點失望,但這是跟經歷有關的,別人理解不了很正常的,不必強求。我後來跟一個高中時候母親去世的好朋友寫信講最近的心情,發現這樣的溝通是最有助於療傷的,而且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又近了一步。
【cOMMANDO的回答(4票)】:
學什麼都沒用,頓悟畢竟是少數,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再去尋找安慰的話,顯然沒有意義。
從我自身和朋友的經歷而言——最終只有靠時間流逝。說起來,你沒有必要看透它,是否看透也沒什麼太大意義。我相信以下幾點:
1、我們每個人都不特殊,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巨大的痛苦,而這痛苦很難相互比較衡量;
2、無論如何,在人群中,我永遠不會是最幸福的那個人,也不會是最痛苦的那個人;
3、無論是什麼痛苦,都會過去,我最終會恢復快樂,區別只是痛苦的時間長短而已;
4、痛苦和悲傷並不壞,也沒必要刻意壓制,我可以接受、享用它們。
你當然可以思考人類的終極問題,也可以讓自己傷心一會兒,不用去刻意壓抑,我堅信時間可以讓我恢復快樂。而在積累到足夠的時間之前,我沒必要去逼迫自己高興。
但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相信每個人的「運氣值」都是一樣的,沒有人比我更幸運,也沒有人比我更悲慘,我遇到的事情不是個例,所有人都遇到過。我不會覺得命運對我不公,或者我是人群中最慘的主角,我只是一個普通人,遇到了普通人會遇到的事情,我無力也不想也不需要壓抑他們,我會傷心,但時間會幫我搞定其他的事情,在足夠長的時間後,我會遺忘(或哪怕是在大多數時間下)這件事情,恢復成快樂的我。
【陳學安的回答(5票)】:
我們人啊,往往犯的最大的二。
就是喜歡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判斷別人的思想情緒。
我個人一直覺得「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是屁話。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的切身體會到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圍觀群眾知道個屁感受?所以我實在反感電視上那些所謂情感專家,他們分析來分析去,都是瞎忽悠而已。
你說你看透了一些事情,這些事情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時候你就看的透,等到了自己身上你就看不透了,這說到底還是你根本就沒看透這件事。
而且上面的朋友說的對,看透這本身是什麼意思呢?你對一件事的認知達到什麼程度才算「透」了呢?
我覺得對於一件事或者一個問題能否看透不重要,看透是紙上談兵罷了,重要的在於如何用自己最恰當最擅長的方式解決掉它,這件事不會在讓自己困擾糾結了,也就是"看透"了吧。
【陳廣怡的回答(3票)】:
佛學會給你一些啟示。但是因為發展時間久,理論體系過於繁雜,初學者不容易辨真偽。
推薦一本佛學入門書籍:《正覺的道路:智者的足跡和開導》,釋衍空,宗教文化出版社。
要解釋你的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我是誰」的問題。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原本的心是清凈無塵的。這顆清凈無塵的心是具有智慧的,這種智慧不是通常概念里的聰明,而是指與宇宙相通的一種自然的反應。就像水流能夠因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總是與環境一體。這一點可能需要你細細的品味與體會,對這個世界有分別心的聰明與本自具足之智慧的差別。
現有存在於我們大腦的所有觀念,皆來自於後天環境的影響。不同環境的影響,形成了我們每個人不同的思維體系。當然,有時候,這個思維體系也會反過來幫我們創造新的觀點。但是一個人在他的生命中是否能夠積極地把握自己的思維,還是被動地受環境的影響,這是個質的不同。在外在的表現上,你會從一個人的身上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簡單講,是積極與消極。但是這兩種態度,也並不是絕對的。並不是說,一個積極的人,從來不會有消極的想法。可能用一分鐘一分鐘來看,這個人也會消極,但是用一天一天來看,這個人就是積極的,這取決於一個人現有的本質所表現出來的調整時間。所以說,對旁人來說,這種積極是相對而言的。之所以說「現有的本質」,是因為一個人會由於經歷而有所改變。然而一個人因為一個經歷會如何變化,這取決於這個人內心深處最本質的思維方式。有的人會因為一件小事就反思精進,有的人只能在人生重大事件中才學會反省。
這種「最本質的思維方式」往往是最難改變的,需要非常深刻的省思。
所以,這就是兩個我。一個是不受環境污染的清凈的我,這個我與生俱來,與世界一體,是誰也沒法從我們身上奪走的;另一個我是在現實世界中受環境影響的我,受世界上各種因素的紛擾,經歷得失。
第一個我是真實的,第二個我是虛擬的。為什麼說第二個我是虛擬的呢?因為這個我是會變化的。我們所認為的我之所以與別人不同,除了面貌,主要還在於內心對世界認識的差異。雖然很多人執著於自己的認識,但是很可能這個認識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的視界有限,並沒有看到真理。所以,當我們突破現有的視界的時候,我們就會改變我們的看法。這個時候,「我」就發生變化了。生命的整個過程中,「我」是良性發展還是惡性發展,取決於我們內心最本質的思維方式。
這個世界上,變化是常態。當我們能夠認識到這兩個我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站在第一個我的位置,觀察第二個我的變化。我們會發現,這第二個我的一切的變化,都來自於我們與外界環境的信息的交換。
這個時候,我們能夠認識到痛苦與快樂一樣,是我們對環境變化的反應。我們細細體會,把這種感覺納入我們生命的體驗,豐富我們的生命。
生命是一個過程,我們是執著於對過去的痛苦、惋惜、回憶,或者對未來的彷徨、迷茫、恐懼,還是安住當下,細細體味生命中的每一個歷程、每一種感覺,用以豐富我們的生命體驗呢?
總結:
1. 明白「我是誰」這個問題。一個我頂天立地,存在於世,和所有人一樣,是一個自在的生命體;另一個我受環境的影響,有分別心,有各種觀念,經歷、學習、成長。(多說一句,成長的目的呢?金錢?名望?都不是,應該是充分融入第一個我,擺脫環境的左右,以我的價值觀影響環境,有點「內聖外王」的意思。)
2. 明白世界無常的道理。無常才是客觀的規律。(無常是指很多表象,物與人,得與失。這表象的背後其實還是有一個恆常的真理,類似中國文化中的天道,不太容易說明白。)
3. 明白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所在。注重過程的體驗,而不是執著於一事一物,或者一個觀念。
讓我們一起成長。
【陳湘妮的回答(3票)】:
此刻我正扶侍在母親身邊,看到這個問題,沒有比此刻的我更加ing的了。
母親9年前胃癌,42天前胃大出血到現在無法進食,這幾天天天在經歷她一點點的耗盡自己,離我遠去
第一面臨母親器官衰竭,從眼睛到頭腦,人已經糊塗,但是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善意的,人也是安詳的
第二面臨著是否要停止維持性治療的輸液,這個時候真是考驗活著人的心理,看她痛苦不忍但更不忍送她一程
這個時候所有的佛禪都是雲煙,情緒有如潮水,洶湧起來無邊際。平淡下去如鏡面
周遭好友說會過去的,自己也知,這個過程就是在心口刻刀。無力回天啊!人力之於自然永遠是渺小的
【張若龍的回答(2票)】:
任何問題都有癥結所在。而人往往都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困惑。這既是對人的一種考驗,亦是完善人格,成長的必要。需要靠自己去體味,人生的樂趣也多在這種體味的過程。
當一個人還沒有經歷過生與死的磨礪,就不要去談看透生死;當一個人還沒有真正的經歷過愛情,也不要談看透愛情。
人是多麼渺小,對於這個世界,我們從來只有能力去面對當下的事情。未來的事情從來都可能提前預知到,過去的事情,縱然可以彌補,卻從來不能去改變。生死、愛情也是這樣。
當還沒有經歷過生死,以現在的淺薄無知怎知未來不是光明而又美好的?愛情也是如此……
佛家有一詞為「妄執」,人之困苦多來於此。使人的心靈得不到安寧……而世人多這樣,所以人世間充滿的苦楚與悲痛……不過去看莊子,卻發現莊子卻淡然多了。這個世界本是這樣,則不如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那麼,對於一個人而言,縱然總是想著如何看透事情卻不如轉變一種態度,莫要刻意對待人世間的種種,而是淡然處之,會快樂很多。生命的樂趣從來不在結果,而是在於對過程的體味。這個過程可能充滿了不幸,但生命的力量往往就在於此……
【Susie Tsow的回答(3票)】:
建議買一本《西藏生死書》。
物去不留。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金剛經》)
【尹珊珊的回答(2票)】:
高級的辦法:參透「無常」二字。
低級的辦法:請你抬頭仰望星空。
【芋頭的回答(2票)】:
如果是人生,我寧願看不透,看透了我就沒有生活的動力
如果是愛情,我更加願意看不透,看透了,她就離我遠去了。
【李琍的回答(2票)】:
人生,自有自己的命運,如何看透?生死有命唄,但是我們可以努力活得更充實,更深刻,更刻骨銘心,才不至於在生命終點時候感嘆自己沒有活過。。。一句話: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至於愛情呢,我還年紀輕輕,閱歷不足,不過迄今為止一直認為相思之苦和愛情的煩惱是人的心靈受到的最厲害的折磨。縱然如此,也願意。。。
In life we all have an unspeakable secret, an irreversible regret, an unreachable dream and an unforgettable love.
所以,勇敢一點。。。
【劉曉婷Shelley的回答(2票)】:
不用說「看透」,因為有人比你還會說,別人說「看透紅塵愛紅塵」。
不用吧一些抽象的問題想得太複雜!
過好每一天,老用這些好夢幻的詞,想這些夢幻的問題,過好每一天,做好眼前每一件事情,好好對待自己和身邊的人,內心不會壞到哪裡。
【趙默的回答(2票)】:
經歷,也不排除慧根高的人頓悟。
我覺得自己算是基本不在乎生死這回事了。經過了一些事,看得淡了。曾經,戰爭離我只有450米;曾經,看到了太多的戰爭難民無家可歸,曾經,看著至親在自己面前一點點咽氣;曾經,在荒無人煙的深山,一呆就是一年半,幾近失語。
了解的東西越多,知道的東西越多,慾望少了,應該就能越平靜的面對一切吧。不過我覺得感情除外,感情這種事,說不清楚。遇到了真愛,隨時都淡定不了,各種糾結。
【Andy Liu的回答(2票)】: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
我們深愛著彼此,卻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父親被奪走生命。
那一刻,我第一次體會到靈魂深處發出的無奈和無助的感嘆。
從父親走後,自己就沒有真正的快樂過一天。
自己強迫自己不再去看任何和他有關的資料,照片,信件。
為了能做到讓他放心的快樂生活,我試圖盡全力忘記他。
我好像做到了,可是每次在夢中看到他的時候,我都會嚎啕大哭,淚流滿面的抱著他
對他說:「我是真的真的不捨得讓你走啊。」
每次看到好的東西,或者是他喜歡吃的,我的內心就會深深的嘆息,如果他要在就好了。
說實話,我沒有一天忘記過他,無時無刻不會想起他。
曾經年少愛追夢,一心只想往前飛
行遍千山和萬水,一路走來不能回才明白愛恨情仇,最傷最痛是後悔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悲哀深入骨髓。
當我從萬里之外趕回去看他的時候,
握著他的手,他第一句話就是:「兒子,辛苦你了。」
淚如雨下。
癌細胞直接侵犯他的神經,那麼疼的情況下,
疼的實在無法忍受的情況下,他所作的也只是輕輕的哼著。
他所從事的工作與兩彈一星有關,
屬於絕密的工作,對於我也從來沒有談論過什麼。
有時好奇去問他,他只是有點得意和自豪的說是和我有關的。
在他彌留之際,迴光返照的時候,
沒有談及任何家庭的事情,唯一做的就是打電話和同事交接工作。
這也是我最大的遺憾之一,但這的確是他的風格。
他是畢業於清華的老軍工,精忠報國是他身體力行的原則。
雖然這也是我腹誹最多的,
說實話,他對家庭虧欠很多,但是並未妨礙我是那麼的愛他,以他為驕傲。
一直對生死很困惑,直到我看到阿甘里的這句話,才頓悟。
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們註定要去做的一件事。
但因為有愛,死亡也不是那麼可怕了。
儘力去做,別讓自己遺憾。
祝你和家人一切順利!
【陳小樣的回答(2票)】:
怎麼說呢?我年齡不大,陸陸續續好幾位對我生命很重要的人,最重要的人莫過於我的母親,我是看著我的母親一天天的病重,最終離我而去。在這期間,我所能做得就是儘可能陪在她的身邊,盡一切可能滿足她的要求。她喜歡什麼我就滿足什麼。我在她面前盡量保持平靜,儘管我內心非常之難受。如果你想哭,找個地方好好的痛哭一場,哭好了繼續好好扮演你的角色。找一個知心朋友聊聊,或許他不能幫你什麼,但是說出來會釋然多了。
如果有一天,你的親人真的走了, 那也是沒辦法的,這是命,我們是鬥不過命的。你要開心的生活著。我覺得這是對死者最大的尊重,你的親人在天有靈會很寬慰的。好好珍惜眼前人,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另外說一句,滾滾紅塵中,能看開的有幾人?因為看不開,才有那麼多的喜怒哀樂。做一個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你愛的和愛你的人就足夠了
【周建軍的回答(1票)】:
參禪。
讓自己靜止不動保持一個小時以上,不再受到外物的一絲一毫的干擾,心會遊離,思考終極的問題,想通了也就看透了。
【Abbey_Hui的回答(1票)】:
失去過才懂得珍惜。
這個道理是真理,至少我確定。
當你失而復得的時候會格外珍惜。
【李國敬的回答(1票)】:
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平時我們去寬慰別人,讓別人看開點,說找些我們自以為正確的話可是當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時候,我們便不知道如何讓應對啦。起初我以為,是我沒有跳出悲傷的圈子,我變強迫自己走出來 ,沒有想到我竟更加悲傷。痛苦之下,我忽然想到,在那種情況下我們就該悲傷,我們為什麼要強行讓自己看開呢。遇見痛苦,我們起悲傷之情,是人之常情。我們要順其自然。
當然痛苦不能沒有終結,因為我們從沒有見過,永遠的陰霾下還有生命的成長。自然,我們也沒有見過長生不死的事物,哪怕那些所謂的真理,跟何況我們這些脆弱的人類呢。離開才是必然的。不要太執著於自己的完美,我們世界的規律或者說我們常說的道,他們的完美和我們不一樣,我們只能順其完美,也就是順其自然。
【小扣扣子的回答(1票)】:
樓主說的看透其實就是一種心理安慰而已,無論是言語還是行動上,找到一種能夠平復心情的方式就夠了。
我姥姥去世後,我媽有一年多陸續去寺廟給人做往生,照顧將死之人,開始信佛。
我對她這些做法很不理解,但是用她的話說就是「感覺人特別輕鬆」。
看透的理論其實都差不多,方式還是得自己找。
【劉軍鵬的回答(1票)】:
1透,什麼是透,看透又能怎麼樣呢?看透也不能保證你的親人長生不老。
2痛苦,無論你看透與否,親人的離去總會讓你痛苦的,這一點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不管你佛教徒,還是基督徒,不管你是富翁,還是平民。
3宗教與痛苦,人類的死亡現象至少是宗教產生的原因之一,人們無法排除痛苦,就尋找宗教的慰藉。
4痛苦是無法避免的,不要逃避,試著去接納它。時間長了,你就知道怎麼與它相處了。
【蒼斯基的回答(1票)】:
人生即修行,是一個從一無所有慢慢給你一切,然後再慢慢把給你的一切帶走的過程。
所有曾經擁有的東西,最後與你的結局都是分離,沒有什麼會隨你而去,除了一個東西,那就是記憶。人生的本質其實是孤獨的。
所以人生要學會看淡結果,用力體會享受過程。結果都是離去,而大家的過程有所不同。
青春離去了,你有什麼沒做過的,但是羨慕別人做過的事情嗎?
愛情離去了,你有什麼一直想去做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完成的事情在後悔莫及嗎?
生命即將逝去了,你有什麼想對愛你的人你愛的人做的說的沒能完成會覺得死不瞑目嗎?
今天即將過去了,你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嗎,過得愉快嗎?還是不知不覺中時間就過去了呢?
看清人生孤獨的本質,你也許能夠更用力的活著。
【anyeyushu的回答(1票)】:
你需要的不是看淡看透,而是接受這個事實。
這種情況下,妄圖尋求所謂的看淡看透不過是逃避。其他人說的人生感悟之類的也許能給你短暫的安慰,可是到最後,你還是得面對這個問題。正是因為自己不肯接受,想抵制這個事實,所以生起了各種煩惱痛苦,其他人的說法最多只是暫時麻木這個痛苦,最本質的還是要接受這個事實。如果你接受它,就會有平靜生起。因為不管如何,事情就是這樣了。
我知道接受這樣的事很難,也許還會有人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可是那又怎麼樣呢,事情發生了,你不接受,抵制這個現實,帶來的必定會是煩惱。我們除了去接受它,有其他辦法嗎?這樣說並非消極,因為我們要改變的不是事實,而是面對事實的態度。如何去看待是我們所能選擇的。
-------------------------------------------------------------------------------------------------------------------
另外關於生死這個問題,我相信生命是不死的,而且愛是永恆的。不過前面那麼多朋友都說了,我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吧。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似乎是因愛而生,其實是自己的貪著造成的。這是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一段話,希望能給你一點啟發:
「自己是個出家人,不曾品嘗過愛情,但我也曾檢視自己是否真正了解愛和貪著之間的差別。記得到印度求學不久,我至親的外婆過世。外婆以高壽往生,遺容安詳,就佛法的觀點,我應該為外婆的重生而感到開心。因為從許多跡象來看,外婆應該會轉生到一個好的來世。在生前年邁的外婆不能自由行走,耳不聰目不明,身體就像穿了八十多年的舊衣,在生活上帶給她極大的不便。而今她終於可以換上新衣,而我不但沒有給她祝福卻傷心不已。
後來我冷靜下來看外婆的辭世,才發現我傷心是因為我再也不能享有外婆的關愛,我的痛苦完全是出於貪著那份關愛而產生,失去和外婆相處的種種,讓我感到難過。當我分清楚自己傷心的原因時,我的悲痛很快地釋放了。」
全文: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8878683/
-------------------------------------------------------------------------------------------------------------------
額 寫到現在才發現,這已經是去年的問題了。這個回答對提問者也許意義不大了,不過不管怎樣,我覺得我們能來到這裡經歷一切已經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了。祝樓主一切安好吧~
【胡江的回答(1票)】:
當你有了小孩的時候。因為你的生命得到延續,愛情有了結果。
我最怕的就是死。但一想到若是死的時候,自己的孩子仍然像自己那樣,如同奴隸一般活著:
就知道生死、愛情乃至人生的目的,是為自己的孩子去爭取自由,哪怕.....
【言雀的回答(1票)】:
相同的問題,我也問過自己N遍,每一次,我都可以想的明白,但是當我具體加諸於某件事的時候,我真的就非常疑惑了。之前所想全部都被推翻,我甚至不能容忍自己有那些想法。
生
我問過媽媽一個很傻的問題
:「媽,產前,你知道生的是我嗎?」
:「我怎麼知道啊,我連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哪,誰知道呢?」
:「天知道吧。」我媽很無語。
:「那我就是天生的嘍。」
死
爺爺走的那年,我九歲,他已經是耄耋之年。夏,午後,雨,旁邊只有我和一條六個月大的邊境牧羊犬。
:「你···爸···呢?」
:「我爸在醫院看著奶奶呢。」
:「你··以··後要·好··好··讀··書··」
我也不知道爺爺具體是什麼時間走的,我就記得外面下了很大的雨,那條狗在某一刻發瘋似的狂叫著奔出老宅子。那一瞬間我好害怕,我去喊爺爺,他不應我,我上前抓著他的手,好涼。我以為他睡了,跟往常一樣。
後來表哥告訴我,爺爺死了,我問他,爺爺不是還在那呢?不是好好的躺在床上嗎?死了是沒有了,可爺爺還在啊?(我依稀記得這位比我大25歲的表哥很無語的看了我一眼,就走了。)
整個暑假我都在想,他去哪了?
釋家
零八年在武夷山的時候,碰見一位老和尚,地震剛過,聊到生死,他告訴我:緣起緣滅,緣厚緣薄。我們一生會遇見很多人,父母至親、朋友、過客等等,從緣起與父母之緣深厚直到緣滅。人生不滿百歲,夢醒即要回途了。
心學
先看的《焚書》,後來順藤到王陽明這裡。有個關於王陽明的故事。大意:說王陽明20左右歲的時候一次路過某地,聽聞當地一寺廟內有一著名高僧修行。於是找到老和尚徹夜長談
問:「師傅,家中還有何人?」
答:「尚有老母在堂。」
問:「想她嗎?」
答:「怎能不想啊」
結果第二天這個高僧就還俗了。
愛情
該怎麼滴怎麼滴,愛咋地咋地。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蘄畜乎樊中。」——《莊子·養生主》
我想說
人生於天地之間,自有八苦七情六慾;
六欲:色、聲、香、味、觸、法 ;
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
所以他們既然存在就應該是合理的,就是天道。所以你的悲傷也是天道為之,即是天道,就該順之,日換星移,時久天長,你不那麼難過了,這也同樣是天道。如果違心逆之,豈不是有違天道。既不按天道去活著,那就不能稱之為人,那是神或者是**。
所以,你該難過的難過,該哭哭,該笑就敞開肚皮笑。
【趙世海的回答(0票)】: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學會以第三者的角度思考涉及到自己的問題,我覺得可能會更好的解決問題。
【張皞的回答(0票)】:
把你看問題的時間寬度拉長一下,角度多一些,邏輯上多一步
立刻就會看開許多
例如:把眼前的結果看作下一個結果的過程,眼前的事就會看得透徹了
【王曉暉的回答(0票)】:
看透,什麼叫看透。如果指的是無惑,那這個可難。可能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無惑(看透)的。
佛法確實可以幫助人了解很多真相,即便不能馬上做到看透,也會讓你越來越清晰地看到這世界原來的樣子。另外,疑惑是獲取智識的第一步,因此,可能最好不要想簡單地超越疑惑。可能是要像老農民一樣,不斷嘗試一些種子,一些條件,水分陽光,不斷地組合,向人詢問,實驗,慢慢的,你自會從疑惑的土中收穫很多。
推薦一些資料:
隨喜你的疑惑,疑惑是智慧之母,: )
【樓興兵的回答(0票)】:
放下,就已經接近看透了。我們對事物迷茫,是因為我們執著於個人的知見、個人的感受、個人的利益訴求。
很多寺院中都會有這樣的牌匾:」得大自在「,人生的追求就是要達到這樣的自在,最高層次的自在。
慈愛之心是讓人達到自在的最好辦法,因為愛,我們才不會糾纏於個人的得失。《大學》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就是我們人生的追求和人生最高的境界吧。
【郝哲的回答(0票)】:
建議讀一讀了凡四訓,都是凡夫,你我都跳不出去。有生即有死,無生焉有死;愛你身邊的人,當然你說的愛情可能指男女之愛,不要給愛情下定義,佛曰:不可說!
【喬建森的回答(0票)】:
何必苦苦追求看透呢?如果有個人告訴你世界的一切都是你創造的,你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可以問下自己.只有經歷很多才會明白很多 看透很多.給你推薦本書<與神對話>
【曲桃子的回答(0票)】:
親身經歷一些磨難或挫折之後
記得,搏擊俱樂部里Tyler故意開快車,造成一起交通事故,之後會讓人有重生的感覺,這時你會重新感受生死,並且是真切的
推薦: [美]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之書》
【王璇的回答(0票)】:
想要看透生死的話,去趟火葬場就明白了。生前享盡榮華富貴,死後一毛錢也帶不走。沒有對死的恐懼就不會有生的渴望。
【劉欣雨的回答(0票)】:
我覺得很簡單,你在提問中說你總覺得你對於一些事情看得很開是因為那是別人的事情,而到了自己就覺得難以看淡看開了。問題的癥結應該就在這裡。
如果你真的想要看開的話,就把自己當做是別人好了。這應該是禪學中的一種大智慧了,高於生活地去看待生活。品讀你的這些經歷,用慈悲的心腸去感受它。親人的病痛折磨,令你也同樣痛苦,這是一種經歷和修行,它能帶給你的痛是刻骨的卻非恆久的,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心智又得到了成長曆練,思及此,你該有一種勇氣去坦然面對。而坦然處之的態度,本就是一種看開。
話說回來,其實之前我總在想「我們究竟應該做生活的經歷者還是旁觀者」,若是旁觀者,就應如上面所說,也能擁有一種出世的智慧;而那般不溫不涼的生活又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人生百年,能多嘗一點新的滋味、擁有一種別樣的感受也是好的,我願徹骨的寒涼和如火的焦灼都曾感受過,如此才不虛度。
【李玲巧的回答(0票)】:
財上平如水,人中直視衡。
【夏琛妮的回答(0票)】:
經歷過才能領悟! 但是何必看透?看透了,過於淡定,又會渴望激情渴望悲傷渴望受傷
【dkny的回答(0票)】:
實在放不下的時候,去趟重症病房或者墓地,你容易明白,你已經得到太多,再要就是貪婪,時間太少,好玩兒的事兒太多,從尊重生命的角度,不必糾纏。——馮唐
【陳佩佩的回答(0票)】:
是人不是神,誰都不能都看透。
生命本來就是自然定律決定的,想要看的更清楚更明白本來就需要生活給予的沉澱,你還得保證自己每次遇事都有總結都有看的更深沉。
自然定律才是最可怕的,背道相馳的想提前預知實在是得不償失。你會失去很多對生活的熱情以及嘗試各種可能的勇氣。
還是順其自然的好。該冷靜的冷靜,該思考的思考,該拼搏的拼搏。
【盛煜的回答(0票)】:
明明是想看淡,寫的又是看透,真是的。只有在乎才會糾結,患得患失,悲傷難過。不在乎什麼都可以看淡,什麼事都可以不鳥。有些事情,親人的生死、感情分離,我是看不淡,因為我投入了感情。我只能說,所謂看透,無非是儘可能的接受現實,以盡量健康的心態去看待。我喜歡的外婆去世後,我從不介意討論她的故事,想念她的好。這樣,我覺得她就活在我的生活里。生老病死我阻止不了,但我可以做到不去忘記。
【小馬的回答(0票)】:
經歷過
【slen的回答(0票)】:
為什麼一定要看透呢?經歷過了才會懂得
【Instein的回答(0票)】:
看看頭頂的星空,想想心中的道德律,不斷的領會這兩句話
【槍槍的回答(0票)】:
經歷了就能懂~這事兒得自己悟~
說嫩么多沒用。。。
【李家靡的回答(0票)】:
看的太透徹不一定好事,不要忘記人群的大多數還在山底
【熊燭臣的回答(0票)】:
我在想,人若失去了依絆,什麼東西都度之心外,存在有意義嗎?那樣的存在太高深飄渺了,像神一般,只是讓人仰望。
【許蒙蒙的回答(0票)】:
不是主觀,這是一種客觀。須有經歷,從高樓頂處摔下,沒死透的狀態,想的和看的會很透。主觀去製造傷害,或者也能吧
【朱學海的回答(0票)】:
有生就有死,沒有無緣無故的存在,順應歷史和生命的進程。但開始因素的細微變化,會導致一個不確定的運行軌跡。生命和有關生命的事情我們要珍惜、敬畏,慢慢地體會,去感受,而不是玩弄。
【happyli的回答(0票)】:
可以學一學莊子,莊子說人死後就不想再變為人了。看完你就會覺得,說不定莊子說的是對的。也許死後真的也不壞。呵呵。 當然我不是在這提倡死亡。這是一種視角,至少對非常痛苦的無法治癒的疾病纏身的人來說死亡至少沒有了痛苦。
要忘記一種痛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更多的快樂。讓這些快樂填充自己所有的空餘時間。這樣持續一段時間後,那個痛苦在你大腦中的比例就很小了(大腦會對使用率低的事情忘卻)這樣再撿起來痛苦回憶的時候也不會感到特別難受。可以試一試。 心理學上說很多多重人格的,或有精神病的人,就是會完全忘記痛苦,把痛苦暫時隔離,但這樣卻是有害的,一旦這種回憶被激活,會徹底讓人瘋狂,大概是這種記憶沒有完全消化掉的緣故,而刻意去回憶痛苦,也會讓人無法承受。不知道在那本書還是雜誌上我看到過這樣一種觀點,認為每次回憶都是一種忘卻,大概意思是回憶會消耗掉部分記憶。會把我們現在新的理解加入其中。
我想最好的方法也就是暫時用快樂來填充空餘時間,每天偶爾回憶1,2分鐘,這樣每天不至於太痛苦,經歷一段時間後,這個痛苦就被消化掉了。
【Hi-EE的回答(0票)】:
看能夠再做些什麼 然後盡心儘力 不後悔 相信現在是最好的
【Chikeong Yan的回答(0票)】:
沒有經歷沒有成長,沒有困惑哪來智慧啊,不要心急著把你人生數十年該體驗的過程瞬間體驗了,然後達到了悟的地步,有困惑是好事,說明你在成長,你在豐盛地生活著。心理的鬥爭也是人生的一種體驗,而且是很重要的體驗
【畢明的回答(0票)】:
感慨…
不過真正讓我感慨的是人們總是熱衷於在這樣無解的命題上留下自己的答案,因為沒有量化的標準可以檢閱…
我們都有類似的困惑,畢竟我們不是悉達多,去參透生死,去引導眾生,我們只能精神層面上靠在一起相互取暖…
逝者已逝,生者堅強…節哀
【馮舒霖的回答(0票)】:
人才不過100年壽命,好好享受這個可愛脆弱又溫柔的自己不好么╮(╯﹏╰)╭
【frankchen的回答(0票)】:
1.幹嘛要刻意這樣呢,自己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看透什麼的有什麼意義么?
2.個人覺得這跟個人經歷有關,認真感悟過來了,一切都明白。別人的經驗就像是故事聽聽而已。
【LINCOLN的回答(0票)】:
真心的愛一次,你會看到生命的美好.
和此生最愛分開,你會明白生命的慘戚.
到你到了生命的盡頭, 如果有思考的機會, 你會發現生命只是個過程.一個尋找意義的過程...
本來沒有意義, 遇到她我才覺得自己的生命有意義, 失去她, 可她依然是我的意義.
這就是生命, 和愛 的簡單的故事.
【涮太的回答(0票)】:
1,
接受事實,承認事實。
2,
不要強求別人。
3,
不要強求自己(非得要接受事實、非得要承認事實、非得要看透生死)。
能不能看透,憑悟性憑修養憑天意呀。
如果你不想不能或不曾通過「經歷巨大打擊一下子參透」,那麼對你來說要看透這些需要時間的積累。
而所謂「看淡生死」,不是叫你(在親人病痛的時候)不悲傷,而是叫你悲傷有度。
【文謙的回答(0票)】:
悲傷就悲傷吧,有啥大不了,時間能把無比濃的愁緒化開。時間久了,那些看不透的事情,總算有些明白,當年無法釋懷的事情,也總能以平淡如水的口氣說出。
妙悟由心,不在文字,求遍答案,不如反問內心,如何才可解脫,我相信它自己知道答案
【emilieliu的回答(0票)】:
曾經一個人去陌生城市旅行,獨自尋找路線,爬山,站在山上將風光一覽無遺,下山時跌倒,繼續前行,這趟旅行讓我領悟到人生就像這場孤獨的旅行,自從呱呱落地,我們就是獨立的個體了,學會獨立面對這個世界是一門必不可少的人生課程。每個人都是活在走向自己生命終結的旅程中,我們之所以時常感到不孤單是因為身邊有了家人朋友愛人能夠分享生活,但生命的本質是孤獨的,對於親人的病痛和離去感到悲傷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可以做出最大的努力來挽救他們的生命,給予他們愛,但如果能認識到生命的本質也許會感到釋懷一些。
【杜超的回答(0票)】:
.
Charlotte and Bob lie a few feet apart on the bed.
【王鈍的回答(0票)】:
去經歷。去了解生活,了解世界。簡單來說就是要走到外面去,與社會接觸。在別人和自己的經歷中,你就能領悟了。
更簡單的來說就是要增加個體所接受的信息量:看新聞,看書,看人。
【phoebe的回答(0票)】:
歷練
【Wayne的回答(0票)】:
去經歷生死,經歷愛情。
經歷得多了也就看透了。
【RcRc的回答(0票)】:
試一下
【陳六九的回答(0票)】:
接受了也就看破了。
【Echon的回答(0票)】:
說到底就是經歷不夠,只有經歷多了才會看淡看開,
佛說,萬事不可執著。要把握現在,不要執著於那些逝去的
【U-no的回答(0票)】:
無牽無掛後我可離去。
【彭濤的回答(0票)】:
人生是用來體驗的,不是用來看透的。
把握當下,在離去的時候不留遺憾,這就夠了。
【三少的回答(0票)】:
看開看淡。。。更多的對那事或者那人木有慾望了。無欲無求,木有七情六慾,當這樣的時候你會對所有的事情都是旁觀者的態度,不管是自己身上的事情還是別人身上的事情,在你看來都是別人的事情,那和你無關。。木有感情。。木有情。。自然便看得開,因為不在乎。不過這有點強人所難,孰能無情?不能改變的時候就接受哇。。。
【王亞樵的回答(0票)】:
如果樓主想清楚這樣一件事,生命是有新陳代謝的過程的。否則就不是生命。認清這樣的事實,接受這樣的事實,理解這樣的事實,敬畏這樣的事實。。。會不會可以看透生死和愛情呢?
【樊易的回答(0票)】:
看透之後是看不透,愈知之後是愈無知。唯有經歷與體悟,無法替代的親自。
【高玲玲的回答(0票)】:
都是必經之路。生命皆是無常,死是生的一種新態。生伴隨著死,死伴隨著生。
【竇萌萌的回答(0票)】:
其實不用刻意的尋求答案,人都是活在當下,到了那種境況,你自然而然的會知道怎麼做。
【克萊芒絲的回答(0票)】:
你試著讓自己別再提出這種問題,你就看透至少一半了。
【芋頭的回答(0票)】:
呵呵,當你被狠狠的狠狠的傷害多次之後,你會明白的
【陳斌的回答(0票)】:
沒有什麼是重要的
【祁雨奇的回答(0票)】:
最近這種黯然銷魂貼頂著哲學的名頭就上了,請發問的時候注意一下。
你們這種問題請都發去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去。
心智不成熟,讀哲學找智慧。
心智不成熟,你問哲學怎麽讓你成熟,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LifeIsCampus的回答(0票)】:
去請教身邊的基督徒,基督可以改變更新您和您親友的生命. 多去了解下,就知道那生命的平安和喜樂是那麼真實和
吸引人.
希望您的親人和您生活中多遇見好人,親人的病痛能得到緩解,和醫治!
原文地址:知乎
推薦閱讀:
※對話ICU:生死兩茫茫
※《參透生死》系列講座(3)
※念佛一聲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嗎?
※參透生死之道,禪宗公案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別為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