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個坑(7)
06-27
第七章 人在江湖 一、少年勞改犯的成長日記 老子的隊伍剛開張 經過十年寒窗,悟空終於從方寸山三星洞學成歸來。 正如我們在前一章中說講到的,二十年前的花果山還是一個世外桃源式的蠻荒時代,那麼經過了二十年之後的花果山,還是原來的那副樣子嗎? 二十年之後的花果山已經脫離原始狀態,正在經歷一個奴隸制的時代,嚴格的來說是猴子們被奴隸的時代。 孫悟空「丟個連扯,縱起筋斗雲」,一個時辰不到,已看見花果山水簾洞,一種恍如隔世的溫馨感覺浮上心頭。可是,等待他的卻不是眾猴的列隊歡迎,而是鶴在悲鳴,猿在哀啼。但見那「鶴唳聲沖霄漢外,猿啼悲切甚傷情」,這鶴唳猿啼還不是一般的傷心。 到了水簾洞門口才知道,原來自家的猴子猴孫們被人欺負了。這些猴子們見到猴王,紛紛訴說起自己的悲慘遭遇:「大王!我們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您盼回來了。要是一年半載您還不回來,恐怕連山洞都要全被人家佔了。」 花果山的變故給了孫猴子當頭一棒,可謂上了一堂意味深長的政治課。回復樓主:月天正 時間:2014-02-17 13:16:03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孫悟空學成歸來後,花果山還是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祥和,如洞天福地一般的浪漫,眾猴仍然與猴王一起,其樂融融,享樂天真,猴王和群猴們繼續過著自由自在的日子,生活估計不會和以前有什麼太大的區別。現在不同了,有敵人入侵了,混世魔王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局面。 它向世間表明了一個血淋淋的事實: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真正的世外桃源是不可能一直存在的,寧靜的生活一定會被人打破。你想一個人與世無爭、自由自在,可是別人不允許你這麼做。面對他人的暴力,你一定要有措施,要有切實有力的手段,即使不想去欺負別人,也一定要有防止被人欺負的準備。否則,禍事就會隨時上門。 在這個世界上,光會講道理,光有好脾氣是不夠的,碰到像混世魔王這樣的主,還得要有暴力手段,至少是能夠保護自己的防禦手段。否則,難免成為別人砧板上的肉。有人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那是針對「可避免」狀態來說的,對於侵犯上門的不可避免狀態,這一套就行不通。如果說,這時候孫猴子再跟混世魔王講什麼「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再講大道理,不但不會有什麼用處,反而還會惹來一陣嘲笑。只有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才能「止戈為武」,化解不必要的禍事。 可以說,孫悟空的出門學藝是行的非常及時的,要是再晚它幾年,花果山的擁有者可能就要換了主人。如果這個時候猴王沒有出去學藝,還在花果山繼續做他的逍遙王,說不定混世魔王擒賊先擒王,第一個要對付的就是他,也許現在他正成為混世魔王的手下,或者早已身首異處了。到那時候,孫猴子即使再想放棄王位,出去學藝估計也沒機會了。從這個角度上說,學習本領,壯大自己,不僅是一項終身的事業,更是要注意抓住機會,趁早及時。 混世魔王的出現給了美猴王一個訊息:花果山不再寧靜了。當年在猴子中稱王,靠的是互相之間的信用,現在碰到像混世魔王這樣的,就必須得靠武力來解決。這件事情激起了孫悟空的斗心,加上自己學成之後的一番本事,孫悟空的雄心開始膨脹起來。 為了避免自己和猴子們不再被別人欺負,孫悟空開始拉起了軍備戰。他教小猴們「砍竹為標,削木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進一退,安營下寨」,儼然擔起了教頭和地區司令的重擔,在花果山上熱熱鬧鬧地操練了起來。 這個世界確實太複雜,很多事只要起了個頭,就會牽出後面的一連串反應,多米諾骨牌效應再次生效。 以猴王的考慮來說,他教眾猴操演武藝,是為了讓眾猴具有自我保護能力,不再受人欺負。但這一舉動卻引出一個「安全困境」的新問題來。 本來嘛,你增強「軍事」能力,只是出於自我保護的防禦性目的,但在別人眼裡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人家看你練得這麼起勁,整天叮叮噹噹的,又是造兵器、又是搞演習,這是想要幹什麼呀?就算你告訴人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這樣做只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被侵犯。可是誰信啊?比如現在朝鮮想要研發核武器,其他國家馬上不同意了,各國對朝的溫度逐日升華。 其結果是什麼呢?花果山的猴子通過操練,倒是感覺比以前安全了,可是其他地方的妖怪卻感覺不安全了。那麼這些妖怪怎麼辦呢?當然是如法炮製,也跟著增強軍備,其結果,猴子們還是覺得不夠安全。 孫悟空畢竟是在人間生活里混過來的,想的問題比以前要深刻的多,他靜坐處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驚動人王,或有禽王、獸王認此犯頭,說我們操兵造反,興師來相殺,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對敵?須得鋒利劍戟方可。如今奈何?」 本來這樣的操練,是想讓自己覺得更安全,但仔細往深了一想,隱患更大。自己這麼一弄,很容易引起別人關注,如果他們興兵來剿怎麼辦?猴王的辦法是:繼續擴充自身的實力,反正幹上了,乾脆玩命玩到底,去搞一套真傢伙來。 為此,孫悟空縱起筋斗雲,跑到二百里外的傲來國,想去武器鋪購點軍火回來。轉念一想,自己手上就那點零花錢,才夠買幾件啊?再說了,自己那麼大本事,還需要花錢買嗎?於是,使個咒語,颳起一陣大風,直接跑到國家軍備庫,抄了一批回來。(跟了祖師這麼多年,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搶劫,菩提老人家的心都要碎了。) 有了軍火,孫悟空就索性放開架子大幹起來。他把猴子的現存數量統計了一下,然後分隊伍,排編製,儼然當起了土匪頭子。 他這麼一折騰不要緊,把周圍的其他動物嚇了個半死。原來,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不僅花果山上的猴子進化成妖了,周圍的那些狼蟲虎豹也進化成妖了,共有七十二洞妖王。 這些妖王聽說孫猴子正在水簾洞招兵買馬,他們早已看清了形勢,知道自己力量不夠,乾脆,把自己的主權讓出來,紛紛向猴王投靠。 猴王也不拒絕,對他們實行「每年獻貢,四時點卯」的制度,有隨班操演的,也有隨節征糧的,只要是投降稱臣的,一概納入自己的軍隊編製。 經過一番整頓,花果山被弄成了「鐵桶金城」。各路妖王,有的進金鼓,有的納盔甲,整日紛紛攘攘,直把花果山變成了一座鐵打的戰鬥堡壘。 龍宮裡來了個無賴 美猴王正在帶領眾猴加緊操練,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汝等弓弩熟諳,兵器精通,奈我這口刀著實榔槺,不遂我意,奈何?」你們手上都有傢伙了,奈何我這個做大王的卻沒有一件趁手的兵器,總不能叫我耍一口破刀吧。 正在這時,四個老猴上前奏道:「大王乃是仙聖,凡兵是不堪用,但不知大王水裡可能去得?」 四老猴一想也對,以猴王的身份,哪能跟我們一樣用普通的兵器呢?怎麼說也得搞一副方天畫戟什麼的,於是就提出了建議:「大王若能去得東海,便可尋著那龍王,討件上好的兵器。」 孫悟空一想,對啊,龍宮裡面有的是好寶貝,行,你們等著,我去去就來。 於是「撲通」一聲跳入水中,徑入東洋海底。 東海龍王敖廣聽說門外來了個「鄰居」,甚是詫異,這東海附近幾百里地都渺無人煙,啥時候搬來個新住戶了?不行,這傢伙定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我得出去看看。 龍王顯然是個老江湖,一聽說有客人拜訪,即忙起身,與龍子龍孫、蝦兵蟹將出宮迎道:「上仙請進,請進!」不僅請了猴子上坐,還陪在邊上獻禮奉茶。 你看他的頭一句話便是:「上仙幾時得道,授何仙術?」 一上來,不是問你啥時候搬來的,來這裡有什麼事,而是問你學過什麼仙術,法力如何。這話問得多麼赤裸裸啊! 龍王大概也不是第一次碰見孫悟空這樣的不速之客。正所謂「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先摸清了這傢伙底細再說。 龍王是老江湖,猴子也不賴,他的回答令龍王摸不著頭腦:「我自生身之後,出家修行,得一個無生無滅之體」。你想知道我的底細,老子就偏不告訴你。 孫悟空對自己的師承來歷守口如瓶,顯然是謹遵了師父的教訓。當然了,他不敢透露菩提祖師的身份,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給對方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倒不見得是真的害怕菩提所說的,會萬劫不復。 比如,在第十七回遇見黑熊怪的時候,他就這樣說出了自己的師承來歷:「一點誠心曾訪道,靈台山上採藥苗。那山有個老仙長,壽年十萬八千高。老孫拜他為師父,指我長生路一條。」還不止這一次,在第我五十二回中與那兕怪自報家門時,又說道:「立志拜投方寸地,虔心參見聖人鄉。學成變化無量法,宇宙長空任我狂。」到了第六十七回駝羅莊上的時候,猴子又自豪的跟人提起說:「我祖居東勝大神洲,花果山前自幼修。身拜靈台方寸祖,學成武藝甚全周。」 顯然,猴子並不懼怕菩提祖師的毒咒,他也深知菩提不讓自己說出師承名號的用意。猴子並不是膽小怕事之人,不過,為了表示自己的神秘,他此時不得不裝聾作啞,迴避龍王的問題。畢竟,這時候的方寸靈台山還沒有什麼名氣。 孫悟空故意隱瞞自己的師從身世,就是為了給龍王造成一種莫名其妙的的恐懼,使他不敢對自己怠慢無禮。這樣,龍王就不敢隨便送他個兵器,打發走人了。 龍王見說,不好推辭,於是就叫手下人一一拿出宮裡的各種武器裝備。 一個「不好推辭」,恰如其分地表述了龍王當時的心情。 其實嘛,有什麼不好推辭的,不過是還沒摸清來人的底細罷了。他命手下人依次奉上大捍刀、九股叉和方天戟,一次比一次更重,一次比一次翻倍,一方面應付場面,一方面也藉此摸摸猴子的底細,掂掂這來人到底有幾斤幾兩。只要你拿不動其中的某件兵器,那就休怪我翻臉不認人,動手拿人了。 龍王也算是正兒八經的封疆大神,在水中世界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一畝三分地說話還是挺管用的,不過,他對於來歷不明的「新鄰居」,由於摸不清底細,為了避免犯錯誤,一直表現得很恭敬。這一招叫做「先禮後兵」,別看老子對你這麼客氣,任何忍耐都是有限度的。 為了先禮後兵,龍王一直很努力地剋制著自己,直到孫悟空把最後一件兵器也耍完了,這才心中感到恐懼:媽呀,這回來的,可真他娘是個煞星! 正在龍王四處為難的時候,後面閃出龍婆、龍女,提了個建議:「大王,觀看此聖,決非小可。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艷艷,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龍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 注意,這個神珍鐵並不像86版電視劇演的那樣,是什麼定海神針,拿掉後會龍宮不穩!它的主要功能是測定江海淺深,就象我們看到水庫里的水標是一樣,是個測量工具。 因此,才有了龍王口中的:一塊神鐵,能中何用? 看來,這塊神珍鐵在龍王的眼裡,也不過是塊臭銅爛鐵而已。 接著,龍婆回答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與他,憑他怎麼改造,送出宮門便了。」管他有用沒用,把他打發走就是了。 龍王聽了龍婆的話,引著孫悟空走到海藏中間,果然見到那鐵棒發出萬道金光。想來這龍婆、龍女的話原也沒錯,這金箍棒原先死氣沉沉的扔在這裡,也沒見它有過什麼神奇的地方,如今見了孫悟空,卻是霞光艷艷,瑞氣騰騰,這定是受到物件主人的召喚了。再仔細一看,那孫悟空也不需要什麼口訣,隨隨便便就讓它要大變大,要小變小,這就更加增加了龍王對此的認定態度。 好吧,既然這金箍棒與你這麼有緣,我想留也留不住,就當賣個人情,送予你吧。 悟空將寶貝執在手中,連聲感激:「多謝賢鄰厚意。」 龍王道:「不敢,不敢!」 本來這事情已經告一段落,猴王索取了兵器,龍王也沒見怎麼的珍惜,兩者相安無事。無奈這猴子胃口太大,拿了如意金箍棒還不肯走,竟說出了一番超級無賴的話:「當時若無此鐵,倒也罷了,如今手中既拿著他,身上更無衣服相趁,奈何?你這裡若有披掛,索性送我一副。」乾脆,你再給我整副好點的披掛吧。 這是什麼話?我給你金箍棒還是我的錯了? 於是,龍王一口咬定說沒有。 孫悟空狡辯道:「實在沒有也沒關係,那我就陪你練習練習武功,活動活動筋骨,看看這棒子到底好不好使。」 靠!你他娘的,打劫也沒你這樣啊! 這下子真把龍王給激怒了。 不過,怒歸怒,東海龍王畢竟是官場老手,老謀深算。他擂鼓鳴鐘,招來其他三位龍王,並安撫孫悟空,說:「上仙息怒,待我問問幾個舍弟,如若真有,當送一副」。 龍王這一招使得頗為老練。明著說是替孫猴子找披掛,實際上誰都明白,他這是召集大伙兒一起想法子怎麼整死猴子呢。 果然,南海龍王第一個忍不住了,大怒道:「我等兄弟們點起兵,拿他不是!」 龍王道:「莫說拿,莫說拿!那塊鐵,挽著些兒就死,磕著些兒就亡……」(你別太衝動,這小子邪乎的很,我們幾個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這時候,以沉著穩健著稱的西海龍王站了出來,想了一個萬全之策:「二哥不可與他動手,且只湊副披掛與他,打發他出了門,啟表奏上上天,天自誅也。」 放心吧,我們殺不了他,還有上頭的人呢! 於是,大伙兒紛紛解開褲腰帶,每人脫下一件身上的裝備,給猴王湊了一副披掛,引入水晶宮,雙手奉上。一轉身,就將御狀告到了天庭。(四個人湊起來的披掛,不知道猴子穿上後,合不合身?) 人心不足蛇吞象 自打孫悟空從菩提祖師那裡學藝回來後,他整個人的性格都變了,再也不是那個「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賠個禮兒就罷了」的野猴子了。 特別是在收服了七十二洞妖王之後,他拉幫結派,結交匪類,儼然在傲來國當起了地方軍閥。 人一旦有了暴力,就會尋求相應的報酬。 這時候的美猴王就像一個地痞無賴一樣,到處跟人敲詐勒索。 他先是闖龍宮,向龍王索取了一套兵器裝甲,然後又一路打進幽冥府,強消了死籍,硬把一個好端端的國家戶籍機關搞得面目全非。 孫猴子如此放肆,做玉帝的當然不能坐視不管。 按照《大清律例》:「如鬨堂塞署,逞凶毆官,為首者斬梟示。」斬梟示就是斬首了還得示眾,不管在天上還是人間,大鬧國家機關就是重罪。因此,龍王與閻王兩個聯名啟奏,懇乞調遣天兵,收伏這個妖孽。 玉帝的反應是:「著龍神和冥君回府,朕即遣將擒拿。」 「即遣將擒拿」就是還沒有擒拿,翻譯過來就是:朕已經知道這件事了,你們放心,一定會給你們一個交代。 既然有交代,為什麼不馬上擒拿呢?因為還需要再議。 此時,班中立馬閃出一個太白金星,俯伏啟奏道:「上聖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體,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頂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龍伏虎之能,與人何以異哉?臣啟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聖旨,把他宣來上界,授他一個大小官職,與他籍名在籙,拘束此間。若受天命,後再升賞;若違天命,就此擒拿。一則不動眾勞師,二則收仙有道也。」 玉帝聞言甚喜,道:「依卿所奏。」 瞧見沒有,這,才是玉帝要給的交代。 那麼,猴子被招安後,玉帝給的是個什麼官職呢? 當然是御馬監正堂管事——弼馬溫。 為什麼不給一個更大的官呢? 因為,玉帝知道,無論給孫悟空一個什麼樣的官,其結果都是一樣的。 這正是一個「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問題。 你以為給猴子安排一個大一點的官就沒事了嗎?照樣造反。 猴子的狂傲源於對自身的評價過高,這個時候,如果沒有一個阻力,他永遠不可能靜下心來正視自己,也永遠不可能安安分分做他的官。正像人們所說的:當了縣官就想當市長,當了市長就想當省長,當了省長,最後只有一個國家主席的位置能給他了。 恩,好,你想滿足他。滿足之後,他就不會亂來了嗎? 比如,讓他做齊天大聖。 做了齊天大聖,他就會滿足了嗎?照樣給你鬧。 就好像一個小孩子。 小孩子應該很容易滿足吧!他可能只是需要一些好吃的或者好玩的,從來不會跟你爭權奪利。 但,也會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 比如說,你買了個iphone,(現在的小孩子特別喜歡玩手機)他覺得好玩,要求你送給他,但是你自己也就一個iphone,花幾千塊大洋買回來的,自然不能送他。這不是小氣,而是你還沒有富裕到那種地步。 但他卻不這麼想,因為你沒有滿足他,他很可能就會來偷你、搶你,這就是「少年犯罪心理」。如果這個時候你沒有給他很好的教育,他很可能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為他這個時候已經完全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他看到你有iphone,他也想要一個。雖然他並不知道要這個東西的根本目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必須該擁有它,但他就是想要,覺得你應該給他,就這麼簡單! 好,你大氣點,你滿足他!你把iphone送給他。 送給他之後呢? 他不會感激你的,他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頂多只能笑嘻嘻地跟你說一句:「謝了」,然後就走人了。 就好像龍王對待孫悟空一樣。龍王答應把神針鐵送給他,又給他準備了一副披掛。然而,孫悟空是怎麼回報的呢?是:使動如意棒,一路打出去,邊打還邊對眾龍吼著道:「聒噪,聒噪!」拿了人家東西還耍橫,簡直無禮之極。 將一個連起碼的禮貌和尊重都不知道的人招上天庭,其結果會是如何呢?自然是禍患四起。 到最後,不但沒有起到招安的效果,反而還一次更比一次熱鬧。蟠桃被偷,瑤池宴會被毀,九轉仙丹被盜,甚至連凌霄寶殿的金字招牌也差點給打下來了。 在這裡,孫悟空就像一個沒有長大的小孩,面對天庭這塊充滿誘惑的蛋糕,他總是尋思著:我是不是可以再偷吃一點! 其結果是,這邊挖一點,那邊挖一點,最後弄得整個蛋糕都面目全非。直到闖了禍,才想起躲起來,別人問他就佯裝跟個沒事人一樣。 就如同剛才舉例的那個小孩,你今天拿了iphone送給他,明天又拿了平板手提送給他,那麼後天呢?他又想要你的東西,你怎麼辦?給還是不給? 一個人永遠不知道滿足,矛盾的到來只是遲早的問題。玉帝知道,對於這樣一個人,也許,五行山的鐵窗生涯才是他最好的結局。 在這裡,我還想利用一個有趣的比喻。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一篇關於「貓和鴨子」的故事。 故事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 有三隻鴨子,先後來的。 第一隻鴨子到來時,院子里沒有其他家禽,這隻鴨子的行為很正常; 當第二隻鴨子到來時,第一隻鴨子表現出非常霸道的樣子,狠命地啄第二隻鴨子,那意思很明顯:你是新來的,小樣,我才是這裡的老大! 當第三隻鴨子到來時,情況又不同了,第一隻鴨子和第二隻鴨子很快聯合起來,成為盟友,欺負第三隻鴨子。 數天之後,第一隻鴨子生了蛋,非常得意,更加霸道,到處扇翅膀,每次吃飯都是它先吃。 , 一個禮拜之後,院子里多了一隻貓。 本來嘛,貓碗里有米飯和魚骨頭,鴨子碗里有剩飯剩菜和糠,它們兩不相干。 誰知,作者看到了驚人的一幕: 第二天的剩飯,雙方都不願意吃。 貓不吃自己碗里的剩下的魚骨頭,而是偷偷跑去吃鴨子碗里的剩飯,並且——需要冒著一定風險(貓對鴨子充滿了莫名的怪異感覺),儘管鴨子碗里的飯也是剩的,而且還有很多糠,但貓竟然吃得津津有味,遠比自己碗里的魚骨頭還香! 同樣,三隻鴨子也不願意吃自己碗里的剩飯,拼了命扇動翅膀,折騰地爬出柵欄,在無人情況下,走上台階去吃貓碗里的剩飯。三隻鴨子如同撿到寶貝一樣,互相搶著,很快把貓碗里的剩飯吃得一乾二淨! 此類情景,令我看了啞然失笑…… 嗚呼,動物們尚且如此,何況人乎? 是誰寵壞了這孩子 孫悟空從一個「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賠個禮兒就罷了」的乖孩子,變成了一個為社會所不能容納的妖猴,固然有其自身本性暴露的一面,但卻也不容忽視周圍環境對他造成的結果。 一般來說,猴子闖龍宮,鬧地府,破壞國家機關正常秩序,已經犯了死罪。玉帝還能給他一個弼馬溫噹噹,這個條件已經是很不錯了。如果孫悟空有良知,能夠知恩圖報的話,他這個時候早應該感恩帶涕,跪拜謝恩了。因為,就他的罪名來說,早已是必死之罪。一個戴罪之人,還能夠享受天庭給他的如此厚遇,他又有什麼資格向玉帝提出更高的要求呢? 但在這裡,我們卻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因為,無論是玉帝還是太白金星,他們在將猴子招安的時候,都沒有告訴他,你之前的所做所為已經犯了死罪。也就是說,在招安這一環節中,天庭的決策似乎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漏洞——沒有對猴子進行必要的正面教育。 比如在第一次招安過程中,太白金星一到花果山就跟猴子這樣說道:「我乃西方太白金星,奉玉帝招安聖旨下界,請你上天,拜受仙籙。」猴子想請他吃頓筵宴表示感謝,金星道:「聖旨在身,不敢久留,就請大王同往,待榮遷之後,再從容敘也。」 到了凌霄寶殿之後,眾仙卿見到孫悟空,都大驚失色道:「這個野猴!怎麼不拜伏參見,輒敢這等答應道"老孫便是』,卻該死了,該死了!」 眾仙卿為什麼會「大驚失色」?顯然是覺得孫悟空本就該死之人,玉帝沒有下旨將他凌遲處死已經是萬幸,怎麼還這麼不知天高地厚。這不是:自作孽,不可活嗎? 沒想到,玉帝非但沒降罪,還想方設法地替他解圍:「那孫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禮,且姑恕罪。」並且宣召文選武選仙卿,問他們有何官職可以讓孫悟空擔任。 從頭至尾,壓根就沒提及猴子的犯案之事。 到了第二次招安,太白金星更是信誓旦旦地表示:「老漢以齊天大聖之銜奏准,方敢領旨而來。如有不遂,只坐罪老漢便是。」 而玉帝也只是關照性地囑咐了一句:「今宣你做個齊天大聖,官品極矣,但切不可胡為。」並命令工干官張、魯二班兩位神差,破例為他建了一座齊天大聖府。 簡直是把孫猴子供上了天。 事實表明,一個人長期處在被批評和怒斥的環境下是很難成長的,而只有表揚,沒有批評的環境,也同樣很容易造成心靈上的扭曲。 其結果,孫悟空非但沒有感激玉帝,還變本加厲地回報玉帝,跟他索求這個,索求那個,簡直無法無天。 也就是說,猴子之所以會大鬧天宮,從某種角度上講,是玉帝自己姑息縱容的結果。 就好像《左傳》中描述的「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 春秋初期,鄭國的諸侯王鄭武公娶了申國國君的女兒武姜為妻,生下了兩個嫡子,大公子寤生和二公子段。鄭母非常寵愛自己的幼子,多次向武公請求立段為太子,武公沒有答應。武公死後,寤生就當上了鄭國國君,也就是鄭莊公。此時,鄭母為公叔段請求把制這個地方作為段的封邑。庄公認為制是個險要的關隘,國家軍事重地,就沒有答應。反而把京邑這個繁華的都城封給了他。 段得到了京邑這塊土地後,就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 大臣蔡仲舉薦說:「都城超過了三百丈,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按照先王的規定,大的都城面積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而現在的京邑,顯然已經超過了這個限度,這是很危險的,不如早些對公叔段進行處置,不讓他的勢力蔓延。」庄公回答道:「多行不義,必自斃,你就等著看好吧。」 不久以後,段在那裡繼續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並且命令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歸他管轄。庄公的兒子實在看不過去了,說:「一個國家不能容納兩個國君,您打算怎麼辦?如果您想把國家大權交給段,就請允許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給,就請除掉他,以免產生禍亂。」 庄公說:「用不著,他會自食其果的。」結果,段的邑地越擴越大,連雙方共管的邊邑也被段收歸己有了。 沒過幾年,公叔段修造城池,聚集百姓,造鎧甲,備武器,真的準備偷襲鄭國國都。庄公早有準備,很快得知了公叔段偷襲的日期,於是命令公子呂率領軍隊攻打京邑。京城的百姓聽到攻城的消息,就背叛了公叔段,段只好逃到了鄭國的邊邑小城鄢。最後,庄公在鄢屠殺了段的軍隊,並把段定論為謀反之罪,耗光了他的最後一個政治資本。 欲擒之,必先縱之。 古往今來,皆是如此。 玉帝的行為就如同故事裡的鄭莊公,雖然明知孫悟空會屢犯不止,卻從不出面阻止,直到最後,雙方的局面再也無法控制,於是就一個巴掌扇到底,徹底將對方打翻在地。 大鬧天宮的結局,表面上看起來由於孫悟空的貪婪狂妄,愚昧無知所致,但歸根結底,實質卻是玉帝姑息養奸,一手造成的結果。 雖然說,「多行不義,必自斃」,這看起來是一條普遍的真理,正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樣,凡是違法亂紀,作惡多端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但是,如果坐等著結果的到來,等待作惡者「自斃」,這顯然是愚蠢的,也是不現實的。真理、道義總得以某種方式來加以捍衛,光等是等不來的。所以,毛爺爺教導大家:「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只有主動出擊,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而我們的玉帝卻是反其道而為之。 玉帝表面上不動聲色,好像也在尊奉「多行不義,必自斃」的信條,實際上卻是早已布置好了周全的計劃。按照他的話講:所有的一切,盡在我鼓掌中…… 不過,玉帝為了謀劃自己的政治權利,如此精心的算計孫猴子,工於心計,也未免被戴上偽善者與陰謀家的高帽,從此一腳踏進統治者擁有陰暗一面的那條溝。 一入侯門深似海。 政治這遊戲,猴子,你玩不起。 二、英雄是怎樣煉成的 貧僧的法號叫不戒 孫悟空被勞改了,壓在了五行山下。 不過,總有他刑滿出獄的那一天。 因為,不管是在天庭的眾仙卿看來,還是在西天的佛教徒看來,他都不是一個十惡不赦之人。 孫悟空雖然攪得天宮亂七八糟,但畢竟沒有什麼政治目的,也絲毫沒有動搖天庭的統治基礎,他口中的「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也不過是嘴皮子上說說而已,並沒有具體的安排和計劃。 玉帝最後也看明白了,這傢伙對天庭的統治並沒有什麼殺傷力,有的只是缺了點父母的管教,老愛胡鬧。既如此,佛祖要拿去讓唐僧管教管教,那也是好的。 有人說,把猴子扔給西天,這是天庭政府的最大失策,因為從此以後,孫悟空皈依佛門,永遠地淹沒在佛祖的陰影之下了。 但這也得分具體情況看,玉帝本人就不相信這一點。 對於孫悟空來說,這些佛教的因素很可能都是外在的,他並沒有因為自己遁入了空門,從此洗心革面,改變內心的驅動。也就是說,保護唐僧西去的過程只是屬於那個沿襲取經而來的內容框架,並不能夠直接影響孫悟空本人的性格以及他的行為方式,更沒有滲透到他的精神世界中去。 他的使命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護送唐僧到達西天。 在這個過程中,他過五關斬六將,降妖伏魔,見義勇為,完全把它當做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去完成,而不是為了佛祖口中所謂的什麼功果。 有的人注重結果,有的人注重經過。 跟沙僧、小白龍他們不一樣,孫悟空完全是把西行過程當做人生中的頭等大事來做的。而一旦唐僧取得了真經,他的西行之旅的意義也就全部結束了。 事實上,孫悟空本人並沒有任何佛教信仰,也沒有絲毫崇拜佛經權威的意識。他放言無忌,嘲弄一切,甚至對於佛教中的某些戒律及佛教重要人士常常嬉笑怒罵,隨意戲虐。 他詛咒觀世音「該她一世無夫」,嘲笑唐僧是個無能的膿包,對於佛教中的許多教義,他也是經常提出質問,頗多非議。 比如,在三十九回中,當文殊菩薩收服了青毛獅子後,孫悟空跟菩薩便有過這樣一番對話: 行者道:「菩薩,這是你坐下的一個青毛獅子,卻怎麼走將來成精,你就不收服他?」菩薩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來的。」行者道:「這畜類成精,侵奪帝位,還奉佛旨差來。似老孫保唐僧受苦,就該領幾道敕書!」菩薩道:「你不知道;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虧六甲金身救我歸西,奏與如來,如來將此怪令到此處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報吾三日水災之恨。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來此,成了功績。」行者道:「你雖報了什麼一飲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 由此可見,孫悟空根本就不承認什麼「一飲一啄」的前定,也不相信佛教教義中的因果報應。在他看來,文殊菩薩的此行此為,不過是公報私仇的借口而已。 他在言語上、行為上,我行我素,從不顧及自己是佛家子弟。也就是說,皈依佛教並沒有改變或者限制他的思想以及行為方式,而他的性格更是與佛教的精神大相徑庭。 佛家的歸宿在於靜,孫悟空卻一刻都靜不下來,更談不上打坐念經,當然也就不能定性存神,參悟佛家的真諦了。身為僧徒,孫悟空的心性並沒有比他在花果山為王時好到哪裡去。 比如,在四十六回中的車遲國鬥法中,虎力大仙要與孫悟空比「雲梯顯聖」,孫悟空聽到後,沉吟不語。八戒問他,猴哥你怎麼不言語啊。你看孫悟空說的回答:「兄弟,實不瞞你說,若是踢天弄井,攪海翻江,擔山趕月,換斗移星,諸般巧事,我都幹得;就是砍頭剁腦,剖腹剜心,異樣騰那,卻也不怕。但說坐禪我就輸了,我那裡有這坐性?你就把我鎖在鐵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獫,莫想坐得住。」 所以,孫悟空雖然做了唐僧的徒弟,剃度入了沙門,卻從來沒有做過一件與佛事相關的舉動。(除了吃齋)《西遊記》中所有佛教徒的性格特徵,可以說都集中在唐僧一個人物身上,孫悟空並不曾分得一星半點。這也正是他與唐僧的最大區別。 同時,孫悟空嫉惡如仇,每次打死了強盜、妖怪之後,都會拍手大笑,連稱「造化」。這些現象都在不斷說明,孫悟空皈依佛教不過是他西天之行的一個緣由而已,他並沒有因此從內心上崇尚佛教,改變自己的信仰。 佛教徒認為不可殺生,而孫悟空自始至終,都是大開殺戒,以至於最後如來實在拿他沒轍,不得不封他一個「斗戰勝佛」。 要我說嘛,這個所謂的「斗戰勝佛」,說不定就是如來自己杜撰出來的,世界上哪有什麼以戰鬥命名的佛啊!明著說是「斗戰勝佛」,實際上卻是「戰神」,雖然是同樣被叫做佛,但這個名號的本身其實已經背離了佛教寬恕忍讓的一貫原則。佛,怎麼可以當做戰神一樣來崇拜呢? 佛不是用來除惡的,除惡是英雄才做的事情。印度的佛經里也沒有「除惡」這個概念。(唉,都怪我們李連杰演的《少林寺》看多了!) 那麼,佛都幹些什麼呢? 佛的任務就是用來——點化世人。 正像唐僧口中說的:世人有劫難,我西去的目的就是要化解這些災難。 是要化解災難,而不是懲惡揚善。 在甘肅的敦煌莫高窟,至今還保留著一幅關於釋迦摩尼「以身飼虎」的壁畫。碰到老虎這樣的猛獸,釋迦摩尼不是馬上拿起棍子將它打死,而是敞開胸膛,將自己身上的肉一塊一塊割下來,去喂,去供奉。這才是佛陀的境界。 而孫悟空卻是一見老虎,舉棒就打,殺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不說,還扒皮抽筋,一邊縫製虎皮裙,一邊用來系腰帶。兇殘之極! 這樣的人,哪裡做得了和尚! 所以說,任何事情都是不能光看表面現象的。孫悟空雖然接受了唐僧的佛禮受戒,並且最終也在佛祖那裡取得了「正果」,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但,這個人至始至終都是自我獨立的。 既沒有念經誦過佛,也沒有跟佛事擦過邊。 從這個意義上說,孫悟空,既是西天的,同時又不僅僅是屬於西天的。 哥只想爭個面子 孫悟空是從天庭走出去的,玉帝知道他走不了太遠。 和如來的做法不一樣,玉帝對孫悟空的控制,是進行「開放式」管理的。 按句俗套的話來講:想得到她,不一定要擁有她的身體;擁有她的身體,並不一定說明你已經得到了她。 玉帝知道該如何擁有「她」,因為他首先知道,孫悟空最想要的是什麼。 對於孫悟空來說,他並不想了解成佛之後帶給他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他的出發點其實很簡單,你只要給我個「佛」噹噹,承認我的實力以及在西天路上的做出的卓越貢獻就行了。至於當了佛之後幹什麼,那不是我需要考慮的事情。 實質上,無論是做斗戰勝佛還是做齊天大聖,對孫悟空都是一樣的,這兩個稱號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無非是加了個名號,多了一重身份而已。 別人當官都是為了經濟利益,為了政治目的,孫悟空當官純粹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面子,為以後的行俠江湖鋪設更順暢的道路。你可以不給我政權,不給我封地,甚至「有官無祿」我都可以接受,但你一定要給足我面子,承認我是齊天大聖,我與天比齊,這就是他的全部訴求。 取經也是一樣,他並不奢求成佛之後能給他帶來什麼,只要能給個佛的名分,承認我比菩薩大,這就足夠了。 玉帝很了解他的精神領域,也知道他最想要的是什麼,孫悟空的世界裡沒有宗教觀念,有的只是俠客精神。 正像劉歡在《好漢歌》中所唱的: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 這就是他大鬧天宮的全部含義。 因為孫悟空追求的是俠客精神,所以他最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 為了說明他追求俠客精神的原動力,我在伊·卡爾娜烏霍瓦編寫的《俄羅斯勇士》里,找了一篇與《大鬧天宮》情節非常相似的俄羅斯古代神話故事。 故事的大致情節是這樣的: 在俄羅斯的穆羅姆,有個叫伊里亞的英雄,出身貧寒,由於受到上天的眷顧,傳給了他一身的神力。藉助神力,伊里亞長大後殺死了夜鶯強盜,打死了巨人,成為基輔最英雄的年輕勇士。 之後,為了繼續發揚勇士精神,伊里亞騎著高頭大馬,離開自己的家鄉,在俄羅斯的曠野上到處巡邏。 許多年之後,伊里亞回來了,不過這個時候他已經鬍子一大把了,錢也花得差不多了,身上的衣服變得破舊不堪。 回到基輔後,伊里亞想去拜見新的國王,於是就朝著宮殿走去。這時的國王是俄羅斯建國第四世,被稱為「可愛的太陽」的佛拉基米爾大公。伊里亞到來時,大公正在宮中舉行歡盛的酒宴,桌子旁邊坐著貴族大臣和俄羅斯的勇士們。 伊里亞走了進去,可是,所有人都不認得他了。大公便把他作為一名普通的騎士,安排在筵席的末位上。 伊里亞發怒了,他高聲喊道:「你們對我的尊敬是跟我的力量不相稱的!」 大公自然也生氣起來,命令宮中的侍衛將他驅趕出去。 於是,憤怒的伊里亞把宮中的侍衛們打得落花流水,最後把宮殿的門也給打飛了,宮殿上的金屋頂也給射了下來,嚇得大公和宮裡的所有人都躲了起來。 之後,伊里亞把宮殿外面的窮人們都招進來,站在高處對他們說:「窮朋友們,吃吧,喝吧,用不著害怕佛拉基米爾大公,因為,也許我明天自己就要在基輔做大公了。到那時候,我就讓你們做我的助手。」他就這樣大鬧了基輔宮。 鬧完之後,伊里亞就獨自跑到宮內的地窖裡面去搬酒喝,結果被大公的人發現,大公趁勢叫人堵死了地窖的門,把伊里亞囚禁在地窖里。就這樣,英雄伊里亞在地窖里被整整困了三年。 終於有一天,大公得到軍報,東南邊的韃靼人來侵犯俄羅斯,大公因手下無一人可征,無奈之下的佛拉基米爾大公只好跑到地窖前向伊里亞懇求,請他出來保衛俄羅斯。 為了這光榮的事業,伊里亞跟大公和解了。伊里亞打退敵人之後,再次被奉為英雄,繼續過著他的勇士生涯。 通過這樣一個故事,我們將不難看出伊里亞的大鬧基輔宮與孫悟空的大鬧天宮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 伊里亞之所以大鬧基輔宮,是因為大公輕視了他。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你們對我的尊敬是跟我的力量不相稱的。」同伊里亞一樣,孫悟空的大鬧天宮也是因為覺得自己在天宮裡收到了冷落。 孫悟空在大鬧天宮的時候曾經說過:「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意思是叫玉帝搬出天宮讓他來住,而伊里亞也喊出了:「也許我明天自己就要在基輔做大公了」這樣的大話。可是,無論伊里亞或是孫悟空,他們其實並沒有真的打算要做大公或玉帝。這兩個單幹戶,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只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膜拜而已。 孫悟空想要當大官,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個面子問題,沒有任何的政治目的,也不知道當了大官之後意味著什麼。就是在他當上了「齊天大聖」之後,也不過是遊手好閒,跟神仙們稱兄道弟而已,以至於即使讓他在蟠桃園看管桃子這樣跟官位完全不符的工作,他也自得其樂。 只是,如果誰小看了他,或輕視了他,那他就忍不住要顯顯手段,大鬧一番,僅此而已。 如同《七俠五義》中的白玉堂鬧東京。白玉堂是陷空島上的五鼠之一,本來住在島上自得其樂。沒想到當朝皇帝賞識展昭的武藝,賜予他「御貓」的稱號,這下可惹惱了他。 「我是鼠,你是貓,我倒要看看,是你貓厲害呢,還是老鼠厲害。」 於是,白玉堂翻進皇家內苑,殺死太監總管,然後留詩題句,又盜取了黃金,鬧得皇宮內外一片慌亂和恐慌。 和孫悟空一樣,白玉堂大鬧京都也並沒有什麼政治上的目的,無非是到京城去施展點本事,擾亂官府,贏得一個好漢的名頭罷了。 你看他初到開封府時說的話: 「我既到了東京,何不到皇宮內走走,倘有機緣,略略施展施展。一來使當今聖上知道我白玉堂;二來也顯顯我們陷空島的人物;三來我做的事聖上知道,必交開封府。既交開封府,再沒有不叫南俠出頭的。那時我再設個計策,將他誆入陷空島,奚落他一場:是貓兒捕了耗子,還是耗子咬了貓?縱然罪犯天條,斧鉞加身,也不枉我白玉堂虛生一世。哪怕從此傾生,也可以名傳天下。」 「縱然罪犯天條,斧鉞加身,也不枉我白玉堂虛生一世」。而孫悟空大鬧天宮,最後被壓在五行山下,險些傾生,也同樣是為了鬧出一個響噹噹的名聲。 看來,在江湖人的眼裡,面子是比命還要重要的。 為了面子,為了博取一個好漢的名聲,孫悟空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他闖龍宮,鬧地府,大戰十萬天兵天將,踢到了老君的煉丹爐,最後還差點把凌霄寶店的店門招牌給砸了。 大鬧天宮雖然只是鬧,但這次鬧的動靜足夠大,影響深遠。從此以後,天庭內外的上上下下,一談及孫悟空,便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當然了,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大鬧天宮的直接代價都是:猴子被判處有期徒刑500年。 鐵窗生涯是痛苦的,刑滿釋放是幸福的。500年的日月滄桑不僅為猴子爭取到一個取經成佛的名額,更為他掙下了一個鼎鼎大名的好漢頭銜,成為他日後西行過程中,行走江湖的本錢。 那麼,這個好漢的名頭在江湖中具有什麼作用呢? 好漢的名頭是江湖人士的安身立命之本。 比如說《水滸傳》里的宋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說起及時雨宋江,他在江湖上的知名普及率,一點都不亞於大鬧天宮的影響規模。大到行俠仗義的豪傑,小到山溝里爬出來的毛賊,幾乎無人不識宋公明的義舉。 這麼說吧,從宋江夜奔清風寨為燕順打劫到梁山伯好漢聚義,幾經劫難,最終死裡逃生,並坐上聚義堂的第一把交椅,全仗著他在江湖上享有的名望。 小說中寫錦毛虎燕順抓了宋江準備砍頭祭酒,忽聽得宋公明大名,立刻為他鬆了綁,並讓他坐在中間的虎皮交椅上,連聲跪拜說:「小弟只要把尖刀剜了自己的眼睛,原來不識好人,一時間見不到處,少問個緣由,爭些兒壞了義士。若非天幸,使令仁兄自說出大名來,我等如何得知仔細。小弟在江湖上綠林叢中,走了數十年。聞得賢兄仗義疏財,濟困扶危的大名;只恨緣分淺薄,不能拜識尊顏。今日天使相會,真乃稱心滿意。」 然後又說他:「仁兄禮賢下士,結納豪傑,名聞寰海,誰不欽敬!」 宋江到了清風寨後,小李廣花榮更是一出門便拖住宋江而拜。到了屋裡,又是納頭拜了四拜。 一個人能夠在江湖上具有如此的親和力和號召力,憑的竟然就是一個名聲! 一個籬笆三個樁 孫悟空也想要給自己掙下這麼一個好名聲。有了名聲,就不怕出門下雨的時候忘記帶傘,就不怕露宿街頭的時候無人問暖。當然了,最重要的就是,當有需要兄弟們幫忙時,只要振臂一揮,即刻一呼百應。 不過,名聲卻不是那麼好掙的。 孫悟空單槍匹馬,如何才能給自己贏得一個好漢的名聲呢? 他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花果山的優勢。 別看花果山地處偏僻,這可是個少有的風水寶地。光是一年盛產的水果和獵取的珍禽猛獸,就不計其數。特別是經過了猴王三百多年的妥善管理,如今的花果山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得天獨厚的農業經濟大國。 有了經濟就等於擁有了國力,有了國力,招商引資就不成問題。 為了招商引資,孫悟空一舉兼并七十二洞主,廣設珍饈百味,滿斟椰液萄漿,利用花果山的特產熱情招待他們。 完了之後,他又日逐騰雲駕霧,遨遊四海,遍訪英豪。 遍訪英豪的過程其實也很簡單,無非是把他們請到家裡來,利用對付七十二洞住的方式一樣,盛情款待。 你還別說,吃飯這東西還真有講究。但凡認識的,不認識的,只要一上了酒桌,以後大家就是朋友了。一些平時很難相處的人,也容易走上和藹可親的道路。 這不,自從猴王擺開了家宴,花果山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來往的客人絡繹不絕,紛紛向猴王投懷送抱。 一時間,猴王不再是孤單一個人了,而是匯成了七個兄弟。這幾個兄弟來頭都不小,以牛魔王為首,都是地面上響噹噹的人物。孫悟空入主水簾洞,以東道主的身份請弟兄們講文論武,走摐傳觴;日來弦歌,夜來吹舞;說不盡地快活。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一個立足江湖的好漢不僅需要響噹噹的名聲,更需要擁有一幫貼心的兄弟。 有了兄弟們的結拜,就等於邁出了江湖中的第一步。 你還別說,經過孫悟空的這麼一折騰,花果山的名氣指數果然迅速飆升了,一下子爬到了東勝神洲各地名勝的排行榜首位。正是:點頭徑過三千里,扭腰八百有餘程。方圓幾千里之外,都知道花果山是東勝神洲的政治文化中心。 不過,這還不夠,孫悟空自打響了東勝神洲的第一炮以後,決定把結交的範圍從地面轉向天上,因為,太白金星要來了。 太白金星領了旨,出南天門外,按下祥雲,來到了水簾洞口。 孫悟空正在為如何上天的事情發愁,不想今日就有貴客上門,所以顯得格外熱情:「我這兩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卻就有天使來請。」於是,急整衣冠,出門迎接。並吩咐小猴安排筵宴款待,無論如何也要把這位上天來的信使招待周全。 金星道:「聖旨在身,不敢久留,就請大王同往,待榮遷之後,再從容敘也。」 孫悟空連忙鞠躬:「承蒙上仙照顧,多謝,多謝。」一時性急,直把筋斗雲縱起,升在空霄之上。竟然忘了金星還在花果山裡。 按說孫悟空第一次來到天庭,毫無建樹,無論玉帝封他什麼官職,他都應該欣然接受,為什麼孫悟空就非要嫌官小呢? 其實,孫悟空初任弼馬溫時,不見得就嫌官小,從他那「晝夜不睡,滋養馬匹。日間舞弄猶可,夜間看管殷勤」的工作態度來看,他其實還是挺滿意天庭對他的禮遇之恩的。 但是,這卻有個問題。 因為,孫悟空的此行上天,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結交天庭里的神仙而來的。而弼馬溫這個官職,卻是小之又小,那些神仙們直把他當做低等下屬看待,少則動罵,多則問罪,完全不考慮私交結拜的問題,這就與他的初衷相違背了。 所以,為了完成同神仙朋友稱兄道弟的這一宏願,他必須要求玉帝給他一個「至高無上」的虛銜,以便利用高官的便利條件,會友游宮,交朋結義,創造一個立足江湖的機會。 你看他當上了「齊天大聖」之後,也不問朝廷給不給俸祿,每天只是東遊西盪,雲去雲來,直把所有的時間盡花在了哥們義氣里。 不過,你別看他做官的時候頭腦單純,他結交朋友的水平可是一點都不含糊。 見三清就稱個「老」字,逢四帝就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 一時之間,所有的神仙都認識了齊天大聖孫悟空。 什麼叫做「有官無祿」啊,老子在花果山有的吃有的喝,才不稀罕你那點俸祿。你以為我真是來當官的?結交社會名流才是我此行的目的。 一來一去,竟然在天庭里呆了半年之久。 我是鄧小平 孫悟空利用齊天大聖的虛銜,在天上天下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關係網,使得他在江湖上行走從此如魚得水。大鬧天宮之後,不僅所有在編的土地山神都認識他,就連那些平時不上班,節假日也從不露面的神仙們也聽說過他。 不過,孫悟空雖然在天庭內外打下了名望,卻沒能打下西牛賀洲這片疆土,大鬧天宮給他帶來的威望,並不一定就能保證他以後的日子便一帆風順了。 挑戰者隨時都可能會出現。 比如,每次遇到妖怪頭目,孫悟空都會首先報上自己的姓名來歷,告訴那些妖怪,我是不好惹的,當年的大鬧天宮就是我的傑作。 孫悟空屢次想憑藉他的名聲來震懾對手,這或許是江湖上的一貫作風。然而那些妖怪們聽了他的話後,依然我行我素,並不把它真當一回事。 是妖怪們孤陋寡聞,還是過度自信?為什麼面對這麼一個鬧過天宮的人,妖怪們見了都不迴避呢。 原因其實也簡單。因為,孫悟空的個頭長得實在太不起眼了。 孫悟空雖然一身武藝,無奈身材幹癟瘦小。《西遊記》描寫沙僧約有兩米四左右,豬八戒更有兩米八幾,而猴子就算踮起腳尖,他的海拔高度也不過才一米二左右。(數據只是個參考,不一定準確。有的人說八戒、沙僧高達四米左右,我覺得不太合理,四米高的個子,那得什麼樣啊!普通百姓人家的房子只有兩三米高,那麼大的個子,他們是怎麼進去的呢?) 難怪大家都不以為然,原來這小子長得跟一年級的小朋友一般高。 所以,西行途中,妖怪與他首次交手,都不曾把他放在眼裡。小說中寫黃風怪出來應戰的場面: 那老妖出得門來,厲聲高叫道:「哪個是孫行者?」這行者腳翙著虎怪的皮囊,手執著如意的鐵棒,答道:「你孫外公在此,送出我師父來!」那怪仔細觀看,見行者身軀鄙猥,面容羸瘦,不滿四尺,笑道:「可憐,可憐!我只道是怎麼樣扳翻不倒的好漢,原來是這般一個骷髏的病鬼!」 黃風怪本以為孫悟空應該是個彪形大漢,沒想到這小子長得那麼不入法眼,前後上下一對比,霎時就把恐懼心理吹得煙消雲散。 其實,唐僧第一次見到孫悟空時,也曾經對他的個頭有過一絲懷疑,不過看他一棍子打死猛虎的樣子,實在覺得好奇:「那隻虎見了你,怎麼就一點反抗之力都沒有呢?」 言下之意就是說,你的個頭都沒我腰高,打起架來怎麼會這麼厲害呢? 對此,孫悟空的回答是:「不瞞師父說,莫道是只虎,就是一條龍,見了我也不敢無禮。我老孫,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攪海的神通,見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則量於宇宙,小之則攝於毫毛!變化無端,隱顯莫測。剝這個虎皮,何為稀罕?見到那疑難處,看展本事么!」 三藏聞得此言,愈加放懷無慮,策馬前行。 唐僧能夠相信孫悟空,是因為他親眼看到了猴子的實力,而對於那些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來說,聽到孫悟空這樣自我誇耀,顯然是覺得他託大了。所以,當這些人一聽說當年大鬧天宮的竟然是一隻瘦猴子時,馬上一團疑雲飄到頭頂:這小子不會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吧? 比如在三十一回中,孫悟空見到黃袍怪搶來的公主,說要拿住黃袍怪,替她護送回國,那公主表示打死也不相信,說:「和尚啊,你莫要尋死。昨者你兩個師弟,那樣好漢,也不曾打得過我黃袍郎。你這般一個筋多骨少的瘦鬼,一似個螃蟹模樣,骨頭都長在外面,有甚本事,你敢說拿妖魔之話?」 沙僧跟八戒那麼大的個子都不是奎木狼的對手,你一個瘦猴子,能有多大能耐? 孫悟空生氣地回答:「你別看我個子小,濃縮的可都是精華啊。」 然而,不管孫悟空怎樣地跟人解釋,說我的本領有如何如何之大,可畢竟耳聞不如見面,大家實在想不出,這麼一個小猴子能夠厲害到哪裡去? 心問口,口問心,我猴王哪裡就比不得人? 一時之間,個頭矮小成了孫悟空心中巨大的痛。 對此,猴王在七十四回的獅駝林中,竟然做出了這樣一番舉動。 猴王思量過後,化作小鑽風的模樣,徑直闖到獅駝洞口,被那營里的小妖扯住道:「你今早巡風去,可曾撞見什麼孫行者么?」 行者道:「撞見的,正在那裡磨扛子哩。」 眾妖又問道:「他怎麼個模樣?磨什麼扛子?」 行者道:「他蹲在那澗邊,還似個開路神;若站起來,好道有十數丈長!手裡拿著一條鐵棒,就似碗來粗細的一根大扛子,在那石崖上抄一把水,磨一磨,口裡又念著:"扛子啊!這一向不曾拿你出來顯顯神通,這一去就有十萬妖精,也都替我打死!等我殺了那三個魔頭祭你!』他要磨得明了,先打死你門前一萬精哩!」 編了段瞎話,讓自己都覺得難為情。 俠盜孫悟空 人是需要被認同的。 尤其是像孫悟空這樣自命不凡的人。 孫悟空不停地結交江湖朋友,不停地鬧,為的就是想要給自己打下一個無比碩大的豪傑形象,博得一個響噹噹的名聲,使得天庭諸神以及各路妖魔都不能不懼怕他幾分。無奈自己身材矮小,總是不能在第一時間裡給人一種震懾的壓迫感,不能以氣勢嚇倒對方。 正因為如此,他才需要改變策略,謀求一條新的出路。 那麼,這是一條什麼樣的出路呢? 我們且看第二次天庭圍剿花果山時,奉命捉拿猴子的九曜星是如何宣布他的罪狀的: 「你這不知死活的弼馬溫,你犯了十惡之罪,先偷桃,後偷酒,攪亂了蟠桃大會,又竊了老君仙丹,又將御酒偷來此處享樂,你罪上加罪,豈不知之。」 九曜星稀里嘩啦地說了半天,一連數落的幾條罪狀竟然都離不開一個「偷」字。 看來,天庭真正惱怒的,並非是他聚眾造反,威脅了朝廷,而是因為他攪亂了天宮的正常運作。而孫悟空所倚仗的,也不過是以武力為後盾,真正大顯身手的是他神偷的伎倆和靈巧善變的手段。 那麼,孫悟空為什麼要學做「神偷」呢? 學做神偷其實並非孫悟空本願,而是不得已為之。 誠然,如果孫悟空高大英武,眾人見了他更是客客氣氣、禮數有加,他又何必學這些市井偷盜之術呢?他大可以豪爽地對此不屑一顧,畢竟,正人君子的名頭可要比市井神偷來得好聽多了。 然而事實總是與之願反,自從孫悟空學藝歸來後,幾乎無時不刻都在受到別人的冷落。不但天庭中的上下官員看不起他,就連山野中的地痞流氓也不把他放在眼裡。 孫悟空從方寸山學藝歸來,回到花果山,本想著自己外面流浪了這麼多年,受盡凌辱,這回終於可以揚眉吐氣,安安心心過上長生不老的日子。沒想到一上來就碰到家族事變,混世魔王霸佔了他的土地。 要說這混世魔王其實也不咋地,孫悟空三下兩下就把他解決了,不過,他從混世魔王的口氣中卻得到了一個訊息:由於自己的身型過於矮小,那些虎豹才狼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 混世魔王見了猴子之後的第一個反應便是:「你身不滿四尺,年不過三旬,手內又無兵器,怎麼大膽猖狂,要尋我見什麼上下?」 見過欺負人的,沒見過這麼欺負人的。 孫悟空出離憤怒了,指著魔王當頭罵道:「你這潑魔,原來沒眼!你量我小,要大卻也不難。你量我無兵器,我兩隻手彀著天邊月哩!你不要怕,只吃老孫一拳!」縱一縱跳上去,劈臉就打。 魔王也是個好漢,見他這架勢,不敢以大欺小,收住了鋼刀,回應道:「你這般矬矮,我這般高長,你要使拳,我要使刀,我要是一刀殺了你,未免讓人恥笑。不如這樣吧,我也放下刀,咱兩拳腳上見高低。」 混世魔王的幾句話帶給猴王兩個訊息:一是猴王身材矮小,二是猴王手無兵器。身材矮小是石胎裡帶出來的,先天之命,無法改變,手無兵器卻是後天可以改變的,所以,猴子處理完混世魔王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先弄到自己趁手的兵器。 有了兵器,時局就有了相應的變化,不但七十二洞主俱服來降,就連十代閻王也都對他畢恭畢敬,孫猴子第一次嘗到了武器裝備帶來的甜頭。 那麼,有了武器裝備是不是就不會被人瞧不起了呢? 當然不是。只要你的身型一天未改變,就一定會有人瞧不起你。 七個結拜兄弟中,他的排位是最小的,上了天庭之後,他被任命的官職又是最小的。 天庭第一次圍剿花果山,巨靈神任然毫無遮掩地表達出了對猴王的蔑視。 那巨靈神高聲叫道:「我把你那欺心的猢猻!你是認不得我!我乃高上神霄托塔李天王部下先鋒,巨靈天將!今奉玉帝聖旨,到此收降你。你快卸了裝束,歸順天恩,免得這滿山諸畜遭誅。若道半個不字,教你頃刻化為鳷粉!」 一句話,就憑咱兩的肌肉對比,我一隻手就能把你捏死。 將猴王氣了個半死。 一個聰明的人不是要時刻掩蓋自己的短處,而是要學會如何把短處發揮成自己的長處。 孫悟空因為身材矮小屢屢受挫,但他並沒有利用七十二變自己的身材撐得非常高大,而是恰如其分地利用矮小身材的靈活多變,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轉型。 這正是孫悟空的可愛之處。 正如時遷的師父對他的定位一樣:「你身材小巧,雖不威武,卻也膽氣壯猛,心機靈變,正好做個鼓上蚤。」 從此以後,孫悟空極盡靈巧變化之能,一會兒使用隱身術,一會兒又變成蒼蠅、蛾子,往來倏忽,難以察覺。書中幾次描寫他變作小人,鑽人肚子,又化裝成對方的模樣,令人防不勝防。 八十四回中,孫悟空為了讓取經團隊假扮成商旅,混進城去,於是起了不良之心,夜間飛進王小二的客棧,準備偷些衣服頭巾出來,你看那當時的描寫: 那王小二有個婆子,帶了兩個孩子,哇哇聒噪,急忙不睡。那婆子又拿了一件破衣,補補納納,也不見睡。行者暗想道:「若等這婆子睡下下手,卻不誤了師父?」又恐更深,城門閉了,他就忍不住,飛下去,望燈上一撲,真是捨身投火焰,焦額探殘生,那盞燈早已息了。他又搖身一變,變作個老鼠,噴噴哇哇的叫了兩聲,跳下來,拿著衣服頭巾,往外就走。那婆子慌慌張張的道:「老頭子,不好了!夜耗子成精也!」 明明人家還沒有睡,孫悟空硬是撲滅了燈火,製造混亂,還學著老鼠的叫聲,以攪亂視聽。就憑這樣的頭腦和膽識,神偷之名,孫悟空當之無愧。 就連李靖帳下的鄧張二公也不禁稱頌道:「若要行偷禮,除大聖再無能者」。 作為一名合格的神偷,孫悟空是做好了充分準備的。俗話說的好,常在江湖走,哪有不挨刀。所以,光是有靈活的頭腦還是不夠的,關鍵時候還得準備一些闖蕩江湖的必備良藥。 有了這些必備良藥,就可以替自己解決很多後顧之憂。 比如,在「亂蟠桃大聖偷丹」一回中,孫悟空就利用地煞七十二變之一的定身法對七仙女實行了禁錮術。 那大聖捻著訣,念聲咒語,對眾仙女道:「住,住,住。」把那七衣仙女,一個個曌曌睜睜,白著眼,都站在桃樹之下」。使她們一周天內無法向王母娘娘報告。 到了五庄觀一回,他又「把金箍棒捻在手中,使一個"解鎖法』,往門上一指,只聽得突槁的一聲響,幾層門雙簧俱落,唿喇的開了門扇」。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個門兒,有甚稀罕!就是南天門,指一指也開了。」 而在車遲國中,孫悟空為了與三位道士鬥法,更是利用了地煞七十二之術中的分身、假形、續頭等眾多名目,討得唐僧終於脫身。 除此之外,孫悟空還時常把金箍棒變成鋼銼鋼鑽等作案工具,甚至還隨身攜帶瞌睡蟲。 大鬧蟠桃宴會時,他正是利用了瞌睡蟲,將一幫造酒的仙官,盤糟的力士,都弄得一個個手軟頭低,閉眉合眼,丟了執事,掀翻在地。然後才偷吃了百味八珍,佳肴異品,就著缸,挨著瓮,痛飲了一番。 這個瞌睡蟲其實就是慣竊犯常用的熏香和蒙汗藥的升級版,它就像一個符號,成為日後孫悟空偷盜行騙的重要標誌。 從此以後,孫悟空就以善偷出名。天上天下人人都曉得,孫悟空是個曠世難尋的神偷。 二十六回中,孫悟空為了求得醫樹仙方跑到帝君處,東方朔就直接以「老賊」相喚:「老賊,你來這裡怎的?我師父沒有仙丹你偷吃。」而三十九回中,太上老君更是對他的竊術忌畏萬分,一見行者來了,即吩咐看丹的童兒:「各要仔細,那偷丹的賊又來也。」當猴子求借九轉還魂丹遭到拒絕扭頭就走時,他又忽的尋思道:「這猴子憊懶哩,說去就去,只怕溜進來就偷。」 一想起猴子偷東西的那些事兒,大家都心有餘悸。 就連豬八戒這個一直唱反調的傢伙也不禁誇耀起他的師兄是個「開鎖的積年」。 看來,在別人的心目中,孫悟空早已是一個積年的慣偷了。 不同處境,不同的命運 孫悟空成功地實現了自我形象的轉型,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無所不能的曠世神偷,使得天上天下一聽起他的名頭,都不能不懼怕他幾分。 當然了,幫助他晉陞神偷的重要條件,還屬他從菩提老祖那裡學來的七十二變。這七十二變集齊了江湖道術中的無上精華,雖然及不上三十六天罡來得光明正道,卻是讓猴子一等一的受用。 從此以後,左一個孫大聖,右一個孫大聖,聞名之聲不絕於耳。 猴子展現了地煞七十二變化的威力,地煞七十二變化也促成了猴子的威名。 然而,這七十二變化卻從來不是為「偷」而生的。 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同樣是魔教的功夫,在任我行的手上會成為殺人的工具,到了令狐沖的手上就有可能成為路見不平的正義武器。 道理很簡單,整個《西遊記》里,擁有地煞七十二變的不止孫猴子一個,哪吒、二郎神、牛魔王,他們學的都是地煞數,然而卻只有猴子一人變成了神偷。 為什麼大家都擁有「偷」的技能,卻只有猴子變成了神偷呢? 因為只有猴子才充分具備「偷者」的心理條件。 為了說明猴子符合偷者所需具備的心理條件,我們將有必要對行竊者的動機作一個全面的心理分析。 一般來講,偷竊只是橋樑,而不是一種職業,任何一個思維正常的人都不會以偷竊作為人生的最終目的。第一次行偷竊的人,他的行為通常都是很茫然的,沒有具體的計劃和步驟,也從來不考慮後果是什麼。僥倖成功後,他的情緒會一度緊張,甚至會因為想到如果當時被人發現會怎樣而後怕。 比如,孫悟空在蟠桃會上偷吃了奇珍百味之後,就自揣自摸道:「不好,不好!再過會,請的客來,卻不怪我?一時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當他誤入兜率宮,丹滿酒醒後,又自我揣度道:「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走,走,走!不如下界為王去也!」嗖的一聲跑出兜率宮,還不敢尋舊路,從西天門,使個隱身法逃回了花果山。 當然了,時間一長,這種緊張的情緒就會慢慢消除,代替而之的乃是進一步的貪慾妄念。於是,繼續偷。 也就是說,偷竊的意識從根本上說,它是一種不成熟的心理,是孩童心理無端延長的具體反映。一個對世界和自我價值有了足夠認識的人是不會有如此下策的。所以,偷竊犯一般都是比較年輕的,很少有六七十歲的老人。而像孔子,老子,或者慧能大師這樣,對於世界和人生有了一個徹底認識的人,他們就更不可能去偷了,即便是餓死,這些人也不會有任何偷竊之舉。 說白了,偷竊,其實就是一種兒童的犯罪心理。 為了方便了解行竊者是如何產生偷竊意識的,我這裡舉例了幾個兒童產生盜竊意識的主要心理成因。 1、強烈的佔有慾。 當一個孩子對某一物品產生了強烈的慾望,但是通過正當的手段又滿足不了這種強烈的心理需要時,他就會產生偷竊心理。比如,看到別人有令人羨慕的新玩具或其他物品,自己向對方索取又遭到拒絕,而家長又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時,就很容易導致這種極端想法的產生。 換取感情或注意。 一些孩子會因為平時缺乏別人的關注和感情,而需要引起他人的注意。於是,便拿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以此向他人炫耀、吹噓,以換取感情或注意。例如,許多家庭經濟條件或社會地位相當好的孩子,也會出現一些偷竊行為,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家長普遍對孩子的感情投入太少,促使孩子有意無意地通過偷竊行為來獲取父母的感情關注。 這種換取感情和注意的方式還表現在,一些孩子會常常因不能以正當途徑滿足其自尊心而選擇偷竊。這些孩子常常是把偷竊看做成「英雄」行為或「勇敢」的表現,把拿了別人的東西而沒有被抓住視為「有本事」。因此,這種孩子會常常將偷來的贓款、贓物拿出來,當眾炫耀;或分給其他小朋友,以換取當「頭頭」的機會,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友好和親近。 發泄內心中的不滿。 有些孩子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遭遇內心挫折時,常常會用偷竊來發泄內心的不滿,或用偷竊來表示反抗。例如,在學校里,有的老師往往偏愛一些孩子,而另一些孩子則相對受到冷遇;在處理糾紛事件時,往往袒護一個孩子,而批評另一個孩子,這就會使受批評的孩子產生不公平的感覺,從而偷走老師或對方孩子的東西以表示反抗。 對於猴子來說,蟠桃、御酒那都是天上的極品貨,誰見了都會垂涎三尺,而他又無法通過正常的渠道獲得;雖然得了一個「齊天大聖」的稱號,畢竟是「有官無祿」,仙卿們看不起他,玉帝又對他不冷不熱;特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宴會,偌大一個歡慶場合,居然還沒有自己的份,你說猴子能沒有怨氣嘛。 從以上例舉的幾個心理成因來看,孫猴子是條條都符合的,既具有強烈的佔有慾,又想換取別人的感情和注意,同時還對天庭中的冷遇表示強烈的憤恨和不滿。 他這輩子,註定了就是要去偷。 藉助七十二變化的能力,孫悟空很快成了舉世聞名的江洋大盜,但從哪吒等幾個同樣擁有七十二變的結局來看,七十二變又不是構成偷盜的決定性因素。 為什麼這幾個人同樣擁有「偷」的技能,卻沒有變成偷盜者呢? 因為他們都不構成以上心理成因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說,一個人具備了某個方面的能力,並不意味著他必須從事這個方面的事業。 比如說,你有經商的能力,但並不表明你就是個商人;你已經年滿十六周歲了,你具有談戀愛的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可以肆無忌憚地談戀愛了;每個四肢健全的人都有能力拿刀捅死人,難道你就非去殺人不可了? 所以說,能力是能力,事業是事業,它們兩者並不存在必然聯繫,真正決定你往某個方向發展的,還是你自己。 比如說哪吒吧。 哪吒雖然學的同樣是七十二變地煞數,但畢竟師出名門,畢業文憑受國家機關認證,總比那方寸山民辦學校出來的要好的多了。(民辦出來的,工作很難找啊!相比之下,雖說八戒本領不咋的,畢竟學的是天罡數,清華大學畢業的,一出來就混了個天蓬元帥。神仙尚且如此,況人乎?) 哪吒擁有了重點大學的文憑,再加上自己是托塔李天王的三公子,玉帝欽賜的「乾兒子」,其身份地位我們就不消說了,高材生加上高幹子弟,用兩個字概括,簡直就是逆天。什麼前途、什麼地位,統統不在話下。用句難聽的話來說,那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什麼,就會有什麼。 如果這樣的人都去學人去偷,那真是沒天理了。 再來看牛魔王。 牛魔王雖然只是一方土霸,卻是犀牛賀洲鼎鼎有名的地頭蛇。不僅擁有該地最廣闊的房地產,人脈關係也是盤根錯節,說不完的複雜。特別是結了婚以後,成了太上老君的乾女婿,其身份地位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天天有吃不完的飯局,時時有享不盡的人事,一眼望去,到處都是來邀他做客上賓的朋友。 孫悟空擁有花果山,想跟他攀交情,一結拜,就被擁上了大哥的位置;玉面狐狸擁有家產萬貫,想跟他攀上親,一上來,還是個倒貼的。 人一旦在江湖上吃開了以後,考慮的事情就跟普通人不一樣。他們會更加註自己的形象,標榜自己是個豪俠,自然就不願意去做那些偷雞摸狗的事情。 再說,以牛魔王那大老粗的身材,要學人去偷東西,也實在不像話。如果他真要有什麼不良之舉的話,那也決計不會是去偷,他頂多就站在山頭喊一句話:「兄弟們,給我搶了」。 最後來詳細說說二郎神。 三個人當中,其實要數二郎神的心理元素是最接近孫悟空的。 一說起大鬧天宮,二郎神心中就會泛起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由於他的生身父親是個普通的凡人,母親又因為觸犯天條被強行冰凍在黑暗的桃花山洞裡,那些正宗的神仙都或多或少覺得他有些異類。特別是,失去了雙親的二郎神,就如同無家可歸的孤兒,童年的辛酸加上內心的仇恨,使他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滋生叛逆的衝動。為了救出母親,二郎神登山學法,師承玉鼎真人,最後為了斧劈桃山,終於向玉帝發出挑戰,開始了大鬧天宮。(數來數去還是牛魔王最乖,其他幾個擁有七十二變的人都喜歡鬧。) 當然了,鬧天宮的結局可想而知,就如同猴子被壓在五行山下一樣,註定是個悲劇。母親剛被救出來,就落了個魂消魄散的下場,為十日所曬化。於是,憤怒的二郎神擔山逐日,與天庭戰鬥到底。無奈自己單槍匹馬,最後力竭於西海。大鬧天宮終究以失敗告終。 不過,二郎神雖然人神混血,也有過大鬧天宮的劣跡,卻是如假包換的皇親國戚,元始天尊的徒孫,玉帝的親外甥。因助武王伐紂有功,深得王母喜愛,被敕封為「昭惠靈顯王」,人稱「清源妙道真君」。 一個人有了這樣的家譜,其他的天庭官員多多少少都得賣他點面子。 這不,就在那天庭二次圍剿花果山的過程中,二郎神應邀加入,見那天羅地網,密密層層,不能前進,因叫道:「把天羅地網的神將聽著:吾乃二郎顯聖真君,蒙玉帝調來,擒拿妖猴者,快開營門放行。」一時,各神一層層傳入。四大天王與李天王俱出轅門迎接。 天將們一聽說玉帝的親外甥也來了,趕緊傳話,就連四大天王與托塔李天王聽到後,也不敢怠慢。都紛紛出門來迎接。 瞧瞧這氣派就夠讓猴子噴一壺鼻血。 二郎神救母失敗後,就等於跟玉帝的感情徹底決裂了。不管你是不是執法如山,反正殺害自己的親妹妹就是不對。從此以後,二郎神拒絕娘舅玉帝的饋贈,再不願到天庭皇家機關任職,獨自一人下海創業去了。 本來嘛,小夥子年輕氣盛,又自小失去了雙親,這做舅老的也應該體諒體諒,畢竟自己好歹也是個法定監護人。 但這卻引起了二郎神跟玉帝之間的「二度危機」。 下了凡間的二郎神並沒有老老實實的在自己廟宇里呆著。他不僅沒有按玉帝的旨意好好工作,為國家創造稅收,還整天曠工逃役,跟一幫社會不良青年廝混在一起,喝酒猜拳,稱兄道弟。 也虧得他一身本領,在經過了一段艱難的跌摸滾打之後,很快在兄弟們中眾望所歸,樹立了大哥的形象。最後大家也知道要發生的事情了,那就是拜把子,舉投名狀。 沒過多久,二郎神就拉起了一支自己的隊伍。他率領梅山七傑六位結義兄弟(他是其中一傑)和麾下一千兩百個草頭神仙,(就是神仙中的無業游民)共同組建了一座鐵打的水泊梁山。 有了水泊梁山這個基業,二郎神的底氣就更足了,他在灌江口安營紮寨,公然與玉帝立下誓約: 「聽調不聽宣」。 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可以服從你的調譴,但是要以君主或者舅舅的身份叫我給你行參拜行禮,那就免開尊口。 大家可以注意這句話的分量。三分請求,七分脅迫。 二郎神說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白:我已經不再是當年的毛頭楞二青了,我現在手中掌握著一支足俱威脅的武裝力量。這支武裝力量即便不能完全與天庭抗衡,至少也能讓你小子掂量掂量。 玉帝一邊無奈地在《灌江口條約》上簽字,一邊在心裡狠狠地發誓:小兔崽子,早晚老子收拾你。 我們再回過頭來比較一下二郎神與孫悟空的現狀。 二郎神既然在灌江口拉起了自己的隊伍,那麼他對其他六個兄弟及一千兩百個草頭神仙是具有絕對的領導能力的。 而相比之下,孫猴子在花果山時雖然也有六個結義兄弟,但他在七兄弟中的位置卻是最沒有地位的老七,當然,也就談不上什麼領導能力。 打個比較,天庭二次圍剿花果山時,二郎神將梅山六兄弟聚集到殿前,振臂一呼:「適才玉帝調遣我等往花果山收降妖猴,同去去來。」眾兄弟忻然聽命。那說話的口氣,真箇叫呼風喚雨。而孫悟空在大鬧天宮時,別說是對六個兄弟指揮了,就連幫忙坐個鎮,鬼影都找不到一個。 再看看第六十三回中,二郎神路遇孫悟空,助他除九頭蟲前的情景: 康、張、姚、李(梅山六傑)道:「大哥莫忙。那廝家眷在此,料無去處。孫二哥也是貴客,豬剛鬣又歸了正果,我們營內,有隨帶的酒肴。教小的們取火,就此鋪設,一則與二位賀喜,二來也當敘情。且歡會這一夜,待天明索戰何遲?」 你看那梅山兄弟的口氣多牛X,他們直接稱呼孫悟空為「孫二哥」,而不是「孫大聖」,言外之意就是:二郎真君才是我們的老大,和他相比,你也就只能排個老二,至於豬八戒嘛,就什麼都不是了,被直呼為「豬剛鬣」。 梅山眾兄弟如此維護他們的老大,而孫悟空的結拜兄弟卻是一有困難就不見蹤影,可見這兩人的實力懸殊之比。 實際上,孫悟空雖然在花果山獨佔鰲頭,又籠絡了天上天下這麼多神仙魔頭,畢竟人格魅力有限,充其量還是個單幹戶。一個單幹戶,想要鬧出點名堂,除了偷,他還能幹什麼? 而二郎神則不同了。 二郎神雖然對天庭表示不滿,也從小缺少父母親友的感情和關注,甚至還可能有強烈的佔有慾望,但畢竟自己獲得了兄弟們的尊重,從失衡的槓桿里找到了平衡的支點。在心理上,要比孫悟空好過很多。 況且,二郎神人神混血,血統不正,他要出人頭地,證明自己,首先需要的是如何得到天庭眾神們的認可,而這種認可絕不是通過偷雞摸狗等苟且之事能夠實現的。 再者,二郎神是有武裝、有隊伍的人。一個人有了自己的武裝,就等於給自己平添了一個領導的身份。有了領導這個身份的標榜,就不能再任意妄為了,他必須時刻考慮著團隊的整體力量,而不是個人。一個擁有整體團隊力量的人,怎麼還可能舍大而望小,脫離群眾,去干那些雞鳴狗盜之事呢? 就算是要行偷,那也不能光偷這些個毛玩樣啊。有句話不是說嘛:竊鉤者誅,竊國者王。即便老子要行偷,那偷的至少也是政權。 【豬八戒的對白錄】 梅山六傑:孫二哥。 孫悟空:不懂規矩!叫我大聖。 梅山六傑:大……大什麼? 孫悟空:叫我大聖! 梅山六傑:大……大你個便吧,叫你孫二哥,已經夠抬舉你了。 孫悟空:…… 豬八戒:猴哥啊,你還算幸運的,他們都直接叫我「豬剛鬣」。 英雄再現 孫悟空成功當上神偷之後,自然不能辱沒了這個盛名。他偷吃了蟠桃,盜取了金丹,又大肆搗毀王母娘娘的生日派對,完後一溜煙,跑回了花果山。 此時,王母娘娘正在為籌備她的生日宴會忙得熱火朝天。 客人們陸續到來,送分子,接禮包,三個一群,五個一堆,圍在一起挨個問寒問暖。那些平時很少露面的老同志這時候也跟著出來湊湊熱鬧,見面時上前打個招呼,鞠個躬,哈個腰,偶爾也開個玩笑什麼的,算是提前給對方拜了個早年。王母娘娘一邊站在門口迎客,一邊吩咐下人趕緊看座,整個玉清宮內其樂融融。 只是,大家坐了這麼久,都發現有個問題:這茶都喝了三壺了,正餐怎麼還沒開始啊? 太白金星隻身來得早,捂著肚子表現得最難為情:「為了參加這個生日派對,我連早飯都沒吃,這會兒餓得實在不行了……往年都是提前入座,今個怎麼要人等這麼久啊?」 王母娘娘慌忙解釋道:「大伙兒稍安勿躁,七個女兒一早出門就去採摘桃子了,也不知出了什麼事,耽誤時辰了。請大伙兒再等等。」 原來問題都出在這主食上。都說蟠桃盛會,蟠桃盛會,沒有了蟠桃,那還叫什麼蟠桃盛會啊!客人們只好再等等。 大伙兒等啊等,等啊等,等了上午,又等下午,等了下午,又等上午,終於盼來了七姐妹。眼看著不遠處放出一道彩虹,乃是紅、皂、黃、綠,青、素、紫七色綵衣,七仙女姍姍來遲,每個人的頭上都頂著個花籃。 花籃是花籃,可卻是個空花籃。 王母娘娘發怒了:「你們幾個死哪去了,一個周天都不見人影,知不知道這裡有這麼多客人在等著?」 仙女們忙著解釋道:「娘啊,不是我們有意不想回來,是我們被人給定住了。」 「那桃子呢?」 「都被那孫猴子給吃了。」 「你們難道就沒告訴他,這些桃子,我是要派大用場的嗎?」 「娘,這不說還好,一說起蟠桃會,那猴兒真跟死了爹娘一樣,差點兒沒把我們當妖怪打死。」 王母生氣了,她趕緊撥通了110,向玉帝反映蟠桃被盜一事。 還沒等王母把話說完,前面又跑來一班造酒的酒肆老闆,沖著王母直叫喚:「娘娘!娘娘!不好了,瑤池裡也不知什麼時候進了賊,那些玉液瓊漿,八珍百味,都被那賊人偷吃了。」 緊接著,太上老君也跟了進來:「干!他奶奶的,老子的丹藥全讓那毛賊給偷吃了。」 「嚴重嗎?」玉帝問。 「都是為你做丹元大會而準備的,現在大會要取消了,你說嚴不嚴重?」老君怒火朝天,發誓掘地三尺,也要把犯罪嫌疑人給揪出來。 「揪出來還不夠,一定要教他碎屍萬段。」王母補充說。 玉帝只好清了清嗓子,安慰他們兩個:「放心吧,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事情定是那花果山的孫猴子乾的,你們等著,我現在就叫糾察科的人去把他緝拿歸案。」 玉帝一聲令下,以保安司令的身份迅速下達了緊急通牒,發動全城所有的刑警,開著警車,鳴著警笛,務必將孫悟空逮捕歸案。 但見那:黃風滾滾遮天暗,紫霧騰騰罩地昏。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並哪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嶽四瀆、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羅地網,密層層的,將花果山圍了個裡三圈外三圈。 不過,圍歸圍,說句實在話,誰也不會把孫猴子怎麼樣。有了第一次圍剿的經驗,這會兒大夥都看得更清楚了:天庭的上層組織在玩貓膩,剿滅花果山不過是一場兒戲。反正,糾察隊長李靖不表態,咱也不能太賣命了。 天將們一邊象徵性地配合著領導們演戲,一邊心裡犯嘀咕:這年頭,當警察的都比當土匪窩囊,別看公職人員平時很神奇,關鍵時候都得憋著! 就在他們一個個垂頭喪氣、想戰不敢戰的時候,二郎神來了。 二郎神來的時候不是一個人來的,而是帶了梅山眾弟兄,駕鷹牽犬,搭弩張弓,開著軍隊一起來的。天兵天將們眼睛一亮:難怪領導要我們裝窩囊了,等了這麼久,原來都是為這小子準備的。 他們一個個扯開嗓子,將二郎神奉旨擒妖的來意一層層傳入裡面,很快就傳到了李天王的耳朵里。 李天王一聽說二郎神來了,心中一頓,犯起了糊塗:玉帝哥哥不是不讓打猴子嗎?這會兒怎麼派三隻眼來了?要知道,這三隻眼的還有一個別號叫「拚命郎君」,玉帝這會兒派他來,這不是純粹過來補刀的嘛……噢,對了,想是玉帝念及了親情要扶持他,故意給他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畢竟血濃於水嘛! 皇帝的侍從是乾爹,皇帝的紅人是親娘。 托塔天王哪裡敢怠慢,領著四大天王,俱出轅門迎接。 李天王降著身份給二郎神接風洗塵,算是給足了他的面子。不過,二郎神卻是毫不領情,口中嚷嚷著道:「 列公將天羅地網,不要幔了頂上,只四圍緊密,讓我賭鬥。若我輸與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贏了他,也不必列公綁縛,我自有兄弟動手。」一句話,這事只管交給我了,你們都一邊涼快涼快去吧。 二郎神吵吵嚷嚷要跟孫悟空賭鬥,只把十萬天兵晾在一邊,豪氣是豪氣,就怕這話得罪人。托塔天王跺著腳,忍了又忍,就怕一時半刻泄了火:狗日的!神氣什麼?要不是仗著你那點皇家血脈,老子一巴掌扇你去西天。 二郎神也不避諱,心中暗暗地道:小子,還是省省吧,當年在灌江口,玉帝都不能把我怎麼樣,你小子又能幹什麼。我敢跟玉帝提出「聽調不聽宣」,你敢嗎?你也只有羨慕嫉妒恨的命。 領著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撇開李天王,直接找猴子叫戰去了。 要說這二郎神,原也是條英雄好漢,他跟玉帝提出「聽調不聽宣」,正是要維護那好漢的形象。 為什麼要聽調不聽宣呢?既然甥舅兩個關係鬧翻了,你完全可以拒絕人家的調遣啊,為什麼還要聽調呢? 因為聽調有助於維護自己的英雄形象。 前面說過,二郎神血統不正,小時候經常不受神仙們待見,這樣的童年生活在他心裡埋下了一個很深的種子:我要出人頭地,我要證明自己比你們所有的神仙都要強!這就是他活著的全部意義。 所以,宣可以不聽,政府官員可以不當,但功成名就的事,不可以不做。 就比如說這次剿滅花果山吧,孫悟空在天庭里犯下滔天大罪,所有的天兵天將都要緝拿他。偏偏這個時候官府的軍隊骨頭犯軟肋,動用十萬天兵,布下一十八架天羅地網,都拿一個猴子沒辦法。這個時候請他出山,這不是撞上來的買賣?白送的功業? 恩怨歸恩怨,事業是事業,剿滅花果山這種事怎麼算都划得來。 一句話:機會啊! 觀音菩薩瞅准二郎神的心態,料定他必會出戰,於是叫徒弟惠岸去摸清猴子的底細,上凌霄寶殿正式啟奏道:「陛下寬心,貧僧舉一人,可擒此猴。」 玉帝問:「誰啊?」 「乃是那二郎顯聖真君。此人神通廣大,正是那猴子的剋星。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彈打鳳凰,手下又有梅山六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陛下只要降一道調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拿妖猴。」 玉帝一聽,差點沒哭出來:二郎神是我的親外甥,他有多少水平還用得著你提醒?菩薩啊,菩薩,你在這個時候舉薦他,你可真行啊! 沒辦法,計劃趕不上變化,當著這麼多人的面,想不發詔都不行了。玉帝即下一道聖旨,傳大力鬼王前去齎調。 鬼王領了旨,即駕起雲,徑至灌江口,不消半個時辰,直至真君之廟。早有把門的鬼判,傳報至里道:「外有天使,捧旨而至。」二郎即與眾弟兄,出門迎接旨意,焚香開讀。(等了很久了吧?) 還沒等鬼王將聖旨讀完,二郎真君大喜道:「天使請回,吾當就去拔刀相助也。」 將早已點好的本部兵馬,浩浩蕩蕩地開往花果山。 主角與配角 二郎神通過花果山一戰,大顯神威,逼得孫猴子只有招架,全無還手之力。太上老君及時趕到,用暗器打中孫悟空的天靈蓋,砸得猴子眼冒金花,還沒等他緩過來,又被哮天犬一口咬住了腿肚子,從此狂犬病毒攜帶一生。梅山弟兄們一擁而上,將他按住,穿了琵琶骨,讓猴子再不能有變化。 穿了琵琶骨,就再不能有變化,這大概就是七十二變的致命弱點了。可惜,二郎神知道,猴子不知道。否則,打死他也要先把鎖骨護起來。 托塔李天王拿著照妖鏡看戲,沒想到二郎神這麼快就搞定了孫猴子,心下不免佩服。雖然從感情上不怎麼喜歡這傢伙,畢竟人家是皇親國戚,上前來拍個馬屁還是要的。領著四大天王一起上來賀喜,都道:「此小聖之功也!」 二郎神也象徵性地回回禮:「此乃天尊洪福,眾神威權,我何功之有?」 二郎神成功地收服了孫悟空,在天庭里樹立了一個大大的英雄形象。特別是經過包裝後的孫悟空,力可抵擋十萬天兵,現在連孫悟空都被他制服了,這不就等於間接說明他的實力遠遠在十萬天兵之上嗎? 從此以後,二郎神威名遠播,知名度享譽海內外。 從這個角度看,二郎神勝了,孫悟空敗了。 不過,如果你從整個《西遊記》的角度看,你就會發現,這本書中的最大勝利者其實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 不管孫悟空的能力是不是有限,也不管他曾是誰的手下敗將,最後能夠引起讀者一起共鳴,成為真正英雄的,只有孫悟空一個人。 從實力分析上來說,孫悟空並不具備能夠翻天覆地的強大法術,也不存在令人生畏的謀略心術,甚至連一個天尊的三代弟子乃至菩薩們的坐騎都比孫悟空更能勝任成為英雄的資格。然而,在我們的心目中,英雄卻只有一個。 為什麼孫悟空能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呢?是他學雷鋒做了好事?還是勇斗歹徒,打垮了地主惡霸? 都不是。 孫悟空能成為英雄的緣由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他是這個故事中的主角。 從正常的角度來講,孫悟空在取經之前,並沒有做過什麼值得讓人稱道的事,他鬧天宮的那一會兒,除了耍性子,還是耍性子。雖然為自己樹立了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漢子形象,但從社會角度來講,這樣的英雄好漢是絕對要不得的。 就像古惑仔,古惑仔其實是很講哥們義氣的,但這種義氣並不有益公共健康,甚至是非常有危害的。我小時候就經常碰到這種人,那些不良的糊塗少年,被村裡人稱為「社會混混」,經常不讀書,一講起哥們義氣就群毆,還時常詐騙,整天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孫悟空的大鬧天宮就幾近如此。 你別看孫悟空耍起棍子來很威風,其實除了打架鬥毆,破壞社會公共事物外,從來沒幹過一件正兒八經對社會有益的事。 就拿花果山來說吧。 孫悟空在花果山上稱王稱霸,大搞軍閥主義,其實並沒有給花果山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 為了拉攏那些幫派里的龍頭老大,有權有勢的大人物,孫悟空經常大擺筵席,請客吃飯,還得時不時地準備些弦歌吹舞之類的娛樂節目,實際上是平白無故地增加了許多花果山的經濟負擔。 孫悟空幾次上天,都說要帶猴子猴孫們一起享福,但實際上,真正享福的只有孫悟空一個人。特別是,孫悟空在天庭里做了半年之久的齊天大聖,竟然不曾想到,天上一日,人間一年,花果山的猴子為了他的一句「上天同住」的諾言,傻傻地等了他180年。唉,真是娶了媳婦忘了娘! 不僅如此,自從孫悟空舉起反抗天庭的革命武裝之後,簡直給花果山帶來了滅頂之災。500年後,孫悟空因被唐僧驅逐回到家中,見到「北溪狐兔無蹤跡,南谷獐簹沒影遺」,花果山上一片狼藉,心中凄慘,便問道:「你們還有多少在此山上?」群猴回答:「老者小者,只有千把。」大聖又道:「我當時共有四萬七千群妖,如今都往哪裡去了?」群猴道:「自從爺爺去後,這山被二郎菩薩點上火,燒殺了大半。我們蹲在井裡,鑽在澗內,藏於鐵板橋下,得了性命。及至火滅煙消,出來時,又沒花果養贍,難以存活,別處又去了一半。我們這一半,捱苦的住在山中……」 花果山是孫悟空的老巢,尚且落得如此的結果,其他方面就更不消說了。 孫悟空來到這個社會上,整個就是一個十足的破壞分子。 所以說,英雄從來都不是救世主。一個人能不能成為英雄,不在於他的本領有多厲害,也不在於他的事迹值不值得別人稱頌,而是在於他的故事有多感人,有沒有成為人們心目中的主角。 正氣凜然的喬峰可以成為英雄,貪財好色的韋小寶一樣可以成為英雄。 一旦某個人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主角,我們就會繞開一切不利因素,以圍繞主角為中心的簡單模式去思考。在這種情況下,凡是對主角有幫助的,他們都是好人,凡是對主角產生危害的,他們都是壞人。所有的思考模式都以主角為出發點,所有的人都被簡單地劃分成了正和邪。 比如,在《楊家將演義》中,作者為了突出楊業一家人的錚錚血氣,就把與曹彬齊名的潘美醜化為姦邪疾功的大惡人,不斷搶楊家人的功勞。其實,歷史上真正的潘美是個有名的功臣,他對宋朝做出的貢獻也要遠遠超過楊業。身為楊業的直屬領導,又何來搶功勞一說呢?只因為陳家谷一役中,因指揮不當,導致楊業孤軍深入,被俘致死,遂被民間藝術家越描越黑,最後成了筆下的冤魂。 《隋唐演義》里也是如此,為了證明李世民的皇位來得正統,必須得把太子李建成描述成為惡貫滿盈的紈絝子弟。同時,還得把李淵的所有功績歸在李世民的名下。 這些情節內容都在告訴我們一個相同的道理:故事裡只有好人和壞人,千萬不要站錯了隊伍,否則,沒一個能落得好的下場。 潘美的失敗不是敗在自己的嘴臉有多麼陰險醜惡,李建成的失敗也不是敗在自己曾經做過多大的壞事,他們的根本問題都只出在一個點上——自己沒能成為故事中的主角。 同樣道理,楊家將成員和李世民能夠被世人美化,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豪傑,全仗著他那點主人公的地位。 有了主人公的地位,再大的錯誤也能被人視而不見,再平凡的事迹也能被人津津樂道,古往今來,大都如此。 《西遊記》原本是以西天取經為主要內容的,孫悟空並不是西天取經的主體,大鬧天宮的故事情節不過是全書的一個序幕和前奏曲,為什麼卻能給猴子帶來這麼大的名譽效益呢? 原因很簡單,孫悟空被描寫的位置實在太重要了。 《西遊記》總共一百回,而光是描寫孫悟空的內容就足足佔了共七回。特別是,全書一開始就描寫花果山,等於直接將孫悟空個推到了一個突出的位置而成為無可爭辯的主角。 都說第一印象很重要,孫悟空一出來就有了一個精彩的亮相。 相比之下,二郎神出來時,也有過一個精彩的亮相,但畢竟出鏡太晚,被人奪取了先機,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展現機會。加上對二郎神的描寫篇幅太短,很多人過後就忘,之後基本就很難再回想起來。 而孫悟空就不同了,由於大鬧天宮的情節篇幅巨大,閱讀者時不時地就要拿它出來,跟後面的取經過程作比較,實際上已經成為《西遊記》永恆不滅的話題。 大鬧天宮的意義,不在於孫悟空具體能有多強大的實力,而是在於他在全書中所佔有的地位。 說起大鬧天宮,其實也不見得是什麼稀罕事,二郎神當年就鬧過一次,除此之外,《西遊記》里還專門提到了獅駝嶺的獅子精也曾有過一次「大鬧天宮」。 在第七十四回的「長庚傳報魔頭狠」里,孫悟空扮成總鑽風,與當地的小鑽風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行者道:「大王要吃唐僧,只怕孫行者神通廣大,說他會變化,只恐他變作小鑽風,來這裡探著路徑,打探消息,把我升作總鑽風,來查勘你們這一班可有假的。」小鑽風連聲應道:「長官,我們俱是真的。」行者道:「你既是真的,大王有甚本事,你可曉得?」小鑽風道:「我曉得……我大王神通廣大,本事高強,一口曾吞了十萬天兵。」行者聞說,吐出一聲道:「你是假的!」小鑽風慌了道:「長官老爺,我是真的,怎麼說是假的?」行者道:「你既是真的,如何胡說!大王身子能有多大,一口都吞了十萬天兵?」小鑽風道:「長官原來不知,我大王會變化:要大能撐天堂,要小就如菜子。因那年王母娘娘設蟠桃大會,邀請諸仙,他不曾具柬來請,我大王意欲爭天,被玉皇差十萬天兵來降我大王,是我大王變化法身,張開大口,似城門一般,用力吞將去,唬得眾天兵不敢交鋒,關了南天門,故此是一口曾吞十萬兵。」 行者聞言暗笑道:「若是講手頭之話,老孫也曾干過。」 由此可見,因為不曾被邀請參加蟠桃會而大鬧天宮的原不止孫悟空一人。獅子精只是文殊菩薩的一名坐騎,又如何可以得到王母娘娘的請柬去參加蟠桃大會呢?他卻也因此大鬧了一場。類似的傳說或許還有很多。 孫悟空號稱「齊天大聖」,而獅子精竟也想要「意欲爭天」,他們倆人如出一轍地大鬧天宮,幾乎是出於同樣的原因,採取了同樣的方式,可想這情節原也常見,而且也往往成為日後誇口的憑藉。 所以說,孫悟空之所以能夠如此引得大家的青睞,問題不在於大鬧天宮的行為本身,而是在於《西遊記》通過了長達七個章回的描寫,誇大了孫悟空的英雄形象。 獅子精的大鬧天宮之所以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正如同二郎神的「聽調不聽宣」一樣,也不曾給我沒留下什麼印象。而對於孫悟空,《西遊記》卻是放手寫來,通過花果山出世、方寸山學藝,以及大鬧天宮的一連串好戲,全面展示了孫悟空非凡的遭遇以及敢打敢闖的英雄事迹,給我們留下了一個難以忘懷的硬漢子形象。 人都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其實嘛!是金子不一定會發光,埋在地下的金子還不如一塊爛銅廢鐵。豬八戒的出鏡率就比二郎神要高很多嘛! 你是不是金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全國人民都關注你嗎?(想起了芙蓉姐姐) 三、衙門裡的世界 「鬧」是一種政治需要 從二郎神的「聽調不聽宣」和獅子精的「意欲爭天」,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有趣的現象:孫悟空的大鬧天宮並不是唯一的,不但不是唯一,而且這樣的例子還尋常可見。 也就是說,每隔幾百年或幾千年,天庭里總會出來一些叛逆的不法分子,他們上來的目的也很簡單,無非是不滿在天庭的各種遭遇,一氣之下,搗蛋鬧事。順便順口溜地喊一句:「玉帝太窩囊,早該挪挪位子了」。 神仙們大概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畢竟,天庭的生活太平靜了,偶爾有人出來鬧一鬧,反而可以增添不少喜慶的氣氛。要不怎麼說,有了工作要嫌累,沒了工作更麻煩呢!整天無所事事地閑在家裡,不被悶死也被憋死。 對於玉帝來說,大鬧天宮這種事情更是讓他無動於衷。反正,不管每次鬧得有多凶,結果都是一樣的:鬧天宮的人不會取得勝利的果實,更不可能動搖天庭的基礎,他們最後都會以失敗的結局告終。 再說,天庭里還養著十萬天兵呢。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天庭里平時又不會發生規模龐大的外敵入侵,這個時候不用用他們,難道就為了讓他們去抗洪救災嗎? 不過,這也難說。因為,從社會需求角度的層面來講,當用則用,不當用則棄,天庭既然並不需要這麼龐大的軍隊,他們完全有理由可以自行解散。畢竟,養著這麼一支龐大的軍隊,光每年的花費開銷就是一筆驚人的數字。 於是,就有了下面問題:玉帝可不可以把事情處理得更妥當一點?可不可以不讓那些人來鬧?如果沒有人來鬧,這筆軍費開支不就省了嗎?為什麼一定要養著軍隊呢? 那麼,我們仔細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鬧」,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政治遊戲? 從社會層面來講,不鬧事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有利於安定團結,促進社會的和諧。大家生活在一起,和和氣氣的,每天都過著快樂逍遙的日子。 但事實上,這種局面很難維持。 如果沒有人出來大鬧天宮,很可能引發一系列更大的矛盾。諸如集團內部利益不均啦,部分成員離心離德啦,導致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原因很簡單,天庭不像我們現實中的國家,他沒有列強的外患。一個國家沒有外來的敵人,這對於領導者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沒有外患,必有內憂。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憂患意識,是很容易走向滅亡的。同樣,天庭政府如果沒有憂患意識,那麼他的成員就不會有「國家」的概念,也就形成不了「民族」意識。一個沒有共同意識的「民族」,是很容易導致內部分裂的。 所以,為了能夠讓所有的成員形成一個共同的意識,讓他們同心同德,也為了一個更大的安定團結,就必須製造出一個假想的敵人,讓別人時常地來鬧鬧。 就像布希同志預見國內將會發生不可解決的內部危機時,就把矛頭指向阿富汗,派著飛機大炮替人家去消滅那些受壓迫的非政府激進組織一樣。(美國政府稱之為「恐怖組織」)於是,國人沸騰了,內部矛盾緩解了。 沒事鬧一鬧,能夠為天庭樹立一個大家共同需要面對的敵人,從一定程度上,不但無礙社會的安定團結,反而更有助於加強天庭集團的凝聚力,造成大家的憂患意識,眾志成城。 天庭不但要養兵,而且還要有軍備,天馬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物資。有一個象徵性的國防措施比什麼都重要,這些軍備會傳達給集團成員一個重要的信息:我們並不很安全,我們還有敵人,如果你稍不留神,政權就會落入別人的手中。 其實嘛,對付幾個破壞分子而已,有必要養這麼多天兵嗎?要收服這些個搗蛋的傢伙,只要派幾個厲害一點的神仙處理一下就完事了,有必要大動干戈嗎? 但是不行。玉帝說了,不求一萬,但求萬一,我們必須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所以,每次大鬧天宮,玉帝的做法是,動不動就來個十萬天兵,如臨大敵。 把十萬天兵浩浩蕩蕩地開出去,是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年羹堯帶了二十萬軍隊,在羅卜藏丹津駐紮了僅半年,就把雍正朝的財政差點拖垮,這十萬天兵的軍餉估計也沒讓玉帝好好消停。不過,為了製造氣氛,這點花銷還是值得的。每次出兵圍剿,可以說「只算政治帳,不算經濟帳」,而至於損失多少人馬財力,是否划得來,都不在考慮之內。 玉帝利用「大鬧天宮」,不斷地製造這種局面,從而把天庭集團的內部矛盾減少到最小化,有力地保證了政府部門的安定團結。 當然了,除此之外,還給他的小算盤帶來了一個新的契機。 玉帝終於明白,天庭里其實並不是一直風平浪靜的,每過一段時間後,就會有人上來鬧。而且,這些敢鬧天宮的人一定不是等閑之輩,膽大妄為的背後通常都有一個過硬的武力作為後盾。那麼,只要他敢等,就一定能夠等到像孫悟空這樣,來歷不明,適合被包裝的那一天。(雖然他等的不一定就是猴子) 初來乍到 功夫不負有心人,玉帝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孫悟空連犯兩案,御狀直接告到了最高人民法院。 玉帝來勁了,急宣眾文武仙卿到大殿前,問道:「這妖猴是幾年產育,何代出身,卻就這般有道?」 一言未已,班中閃出千里眼、順風耳道:「這猴乃三百年前天產石猴。當時不以為然,不知這幾年在何方修鍊成仙,降龍伏虎,強銷死籍也。」 不知在何方修鍊成仙?喲,這不正是我想要的嘛。趕緊地,鋪墊鋪墊,大鬧天宮又要開始了。 眼睛一擠,示意太白金星趕緊出來。 太白金星早有準備,知道玉帝的眼色代表著什麼意思,連忙站出來:「此猴乃天地育成之體,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頂天履地,服露餐霞……」說了一大堆猴子出生非凡的好話,並要求自己受命招安。 太白金星一口氣將猴子的來歷抖了個底,正好與玉帝的「這妖猴是幾年產育,何代出身」形成了對比和呼應。細心的跟班小嘴一張,急得在後面直拉他的袖子:「大哥,您說漏嘴了。」 「怎麼說漏嘴了?」 「您是搞文化建設工作的,怎麼能對比搞偵查工作的千里眼、順風耳還熟悉猴子呢?您老意思意思就行了,別話多了,省得讓人覺得你跟猴子有牽連。」 「對,對,對,多謝文曲星官提醒。」老金星連忙點了點頭,再不多說廢話。領了旨,拿著詔書,下界招安猴子去了。 美猴王得了金箍棒,正在與六個結拜兄弟開懷暢飲,突然聽一個小猴報告說,天上來了位白鬍子神仙,要請他上天做官。猴王開心極了,沒想到隊伍還沒拉起幾天,便有這麼多人關注,真是:好事來了,想躲都躲不過。得,這回咱也去混頂烏紗帽,體驗一下官老爺的生活。 猴王急整衣冠,門外迎接,熱情地接待了政府官員。 美猴王這個時候,日子過得一直都很一帆風順,自從方寸山學藝歸來之後,江湖地位與日俱增,所以也就有了習慣性思維,認為上天有請,必有好事,大喜道:「我這兩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卻就有天使來請。」他還不知道,自己闖龍宮、鬧地府,早已被人一紙御狀告到了天庭,此次得以上天為官,正是他們告狀的結果。 面對天界使者的到來,孫悟空還是挺懂禮節的,他「急整衣冠,門外迎接」,還要請太白金星留下來吃飯,意思是:我得感謝感謝你啊。 太白金星有了文曲星的告誡,自然不敢應承,忙說:「聖旨在身,不敢久留,喝酒之類的事情,待大王榮遷之後,再從容敘吧。」一句話,老子還得避嫌呢,不能跟你搞得太近乎了。 於是,孫悟空打點行李,吩咐手下的得力助手四健將:「我走以後,你們還是要用心教猴子們操演武藝。待我上天去看看路,一有好機會,一定帶你們上去一同居住。」告訴大家,土匪畢竟不是一條好的出路,等我在政府機關里安頓好了,也帶你們一起去做官。 孫悟空大大咧咧地就許下「一同上天居住」的諾言,可見,他對當時的前景還是挺看好的,希望通過努力,將自己的隊伍進化成為朝廷的正規軍。他並沒有清楚地意思到,這件事情其實遠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這句「一同上天居住」的諾言,一直到他保唐僧到西天時都沒有兌現。實際上,自從他被壓在五行山下放出來後,就再也不提這一茬了。 孫悟空興高采烈地駕上雲,由於興奮過度,也沒來得及顧上太白金星有沒有跟上,一個人先跑到了南天門。跑到了南天門還不老老實實呆著,大步流星地就往裡面闖,這一闖,就被增長天王帶人給攔住了,「槍刀劍戟,擋住天門,不肯放進」。這下可折了猴王的面子。 要說太白金星跟不上猴王的速度,那純粹是拿瞎話騙人。菩提祖師曾經說過,一日之內游遍五湖四海,那方叫騰雲。金星既是神仙,不會連騰雲這點小法術都沒學好吧?即便速度沒有猴子來得快,就天上地下那點功夫,哪能說跟不上就跟不上呢?筋斗雲再快,如來一個手掌就搞定了,太白金星如此修行,豈有跟他不上之理。 原因很簡單,這次太白金星是故意放慢腳步,讓猴子跑在前面的。 為什麼要讓猴子跑在前面呢? 就是為了讓猴子長長記性。 說得也是,你土匪當了這麼多年,這衙門長什麼樣,你沒有見過嗎?南天門是什麼地方,那是官府與平民的分界線,豈能隨便容你說進就進? 意思旨在告訴孫悟空,這裡是衙門大院,不是你的花果山土匪窩,門不能隨便進。進去以後,這裡面的規矩也多,你可得放老實一點。 孫悟空心中不快,第一次上天庭就遭受如此挫折,這讓老孫的面子以後往哪擱啊,於是拉著金星要找台階下。 「你這老兒,怎麼哄我?被你說奉玉帝招安旨意來請,卻怎麼教這些人阻住天門,不放老孫進去?」 金星看了看猴子,早已將他的心思摸透,笑嘻嘻地解釋說:「這是因為守門的人不認識你呀,你在天上封官以後,他們就認識你了,以後豈不是隨便由你出入。」 孫悟空明知金星說得在理,但還是感覺自尊心受了嚴重的傷害,臉上不好看,說:「既這等說,也罷,老子不進去了。」 不進去?你當這是三歲小孩過家家呢?上船容易下船難,你想再回花果山,門都沒有。一把扯住猴子,拉了進去。 接著,金星拉開嗓子,高聲叫道:「那天門天將、大小吏兵放開路者。此乃下界仙人,我奉玉帝聖旨,宣他來也。」增長天王與眾天丁聽到金星喊話,紛紛斂兵退避,放他們進入。 其實嘛,太白金星何等身份,帶個人走大門還需要大喊大叫嗎?就憑這張老臉,天庭內外誰敢攔著?很顯然,這是故意表演給猴子看的。 他傳達給猴子兩個信息: 1、做官的好處。只有做了官,衙門內外才可以隨便出入,所以,為了方便你以後進出天庭,你必須跟我進去。 2、顯示自己的威嚴。你猴子再有能耐,也只能是在山野里有能耐,到了天庭這裡,還是我的話比較管用。 猴王第一次上天庭,就被攔在南天門外,這其實是一件非常值得我們去關注的事情。很多人因為看多了電視劇版的西遊記,忽略了這段內容的重要性,從而不能準確把握猴王內心的改變。我們試想一下,假如他沒有聽從金星的勸告,就此退回花果山,那麼,天庭在他心目中很可能永遠都是門禁森嚴,巍巍然高不可攀,他的心中也會自我封閉,自然也就沒有了後來的大鬧天宮。 不過,太白金星的話很管用,當了這麼多年的外交官,想說服一個人還是挺容易的。 於是,猴王吸取了教訓,再不敢到處亂闖,跟著金星,緩步入里觀看。 他第一眼看到的天庭竟是這樣一幅景象: 「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萬道滾紅霓,瑞氣千條噴紫霧。只見那南天門,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寶玉妝成。兩邊擺數十員鎮天元帥,一員員頂梁靠柱,持銑擁旄;四下列十數個金甲神人,一個個執戟懸鞭,持刀仗劍。外廂猶可,入內驚人:里壁廂有幾根大柱,柱上纏繞著金鱗耀日赤須龍;又有幾座長橋,橋上盤旋著彩羽凌空丹頂鳳。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霧蒙蒙遮鬥口。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宮,乃遣雲宮、毗沙宮、五明宮、太陽宮、化樂宮……一宮宮脊吞金穩獸;又有七十二重寶殿,乃朝會殿、凌虛殿、寶光殿、天王殿、靈官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壽星台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煉藥爐邊,有萬萬載常青的瑞草。又至那朝聖樓前,絳紗衣星辰燦爛,芙蓉冠金璧輝煌。玉簪珠履,紫綬金章。金鐘撞動,三曹神表進丹墀;天鼓鳴時,萬聖朝王參玉帝。又至那靈霄寶殿,金釘攢玉戶,彩鳳舞朱門。復道迴廊,處處玲瓏剔透;三檐四簇,層層龍鳳翱翔。上面有個紫巍巍,明幌幌,圓丟丟,亮灼灼,大金葫蘆頂;下面有天妃懸掌扇,玉女捧仙巾。惡狠狠掌朝的天將,氣昂昂護駕的仙卿。正中間,琉璃盤內,放許多重重迭迭太乙丹;瑪瑙瓶中,插幾枝彎彎曲曲珊瑚樹。正是天宮異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無。金闕銀鑾並紫府,琪花瑤草暨瓊葩。朝王玉兔壇邊過,參聖金烏著底飛。」 孫悟空初入天庭,見到這架勢,著實被眼前的景象給鎮住了。「外廂猶可,入內驚人」,光是南天門外的景象就已經夠莊嚴了,再一進入,就更加觸目驚人了。天庭在孫悟空的眼裡不僅星辰燦爛、金碧輝煌,而且莊嚴的讓人可怕,真有點高不可攀的感覺。顯然,此時的孫悟空,對天庭並沒有什麼藐視之心,反倒有一點高深莫測的感覺,完全被當時的威嚴和氣派給震懾住了。 這才是孫悟空初入天宮的心態。 反常心態 猴子初入天宮,看到衙門裡的戒衛森嚴,一時間真的有點被震懾住了。 不過,之後卻出現了非常反常的現象: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禮,但側耳以聽金星啟奏。一個「挺身」、一個「不朝禮」,充分地描述了猴子此時的傲慢程度。 有人說,這是猴子的天性。猴子天生就不知禮節為何物。就連玉帝也親口解釋說:「那孫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禮,且姑恕罪」。 那麼,真的是猴子野性不改,毫無禮節嗎? 非也,非也。 從他剛出生就拜四方的情況看,猴子對禮節的重視程度具有天生的秉性。 他上方寸山學藝之前,一直混在人間十年之久,早已對世間的人情世故耳聞目染、牢記在心。比如,碰到陌生的樵夫,就上前打招呼道:「老神仙,弟子起手。」第一次見到菩提祖師時,更是連忙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師父,師父!我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 一個十幾年前就知道連拜帶磕頭的人,怎麼會不知道禮節是何物呢? 由此可知,孫悟空這一反常的行為是他故意裝出來的。 玉帝恕他不知之罪,他只唱了個大喏;玉帝封他御馬監管事,他也唱了個大喏。 這就奇怪了。一個滿嘴都是禮儀的人,而且剛剛上天庭時還威懾並加挫折,這時候就應該是像林黛玉初進賈府時那樣,是「處處在意,時時小心」,怎麼會是面對玉帝連唱幾個大喏呢? 「喏」通「諾」,雖然也是表示答應的意思,但畢竟上面坐的是三界最大的神仙啊,連太白金星這樣的人物尚且都要行禮參拜,你猴子難道一點看不出來嗎? 說看不出來這是假的。 但猴子卻看到了另外一點,這正是猴子的不同凡響之處。 從主觀因素來說,猴子學藝歸來之後,能力大長,脾氣大增,至今未逢敵手,使得他內心說不出的狂傲。從客觀因素來說,猴王闖龍宮、鬧地府,天庭並沒有採取鎮壓措施,反而好言相請,這是不是就等於說明,天庭方面也拿他沒辦法呢? 猴子剛進天庭時,還有一種敬畏之感,但敬畏之後,他馬上又產生了懷疑:玉帝如此請他上天做官,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呢? 既然目的不明確,那我就得好好試探試探。 就好像這幾年日本人一直在擴充軍備。按照國際條約,日本在二戰結束後,原本是不允許有任何軍備的。不過,美國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他國家又說不上話,日本也就不斷採取試探的態度,最後軍隊的規模越來越大了。 此時,孫悟空採取的做法是,既不是對玉帝過分放肆,又不對玉帝行君臣之禮,而只以尋常之禮待之。連唱幾個大喏,正表明了孫悟空此時刁鑽的複雜心理,以及對天庭的觀察態度。 也就是說,此時,在孫悟空的眼裡,玉帝和他還不是上上下下的君臣關係。 我雖然在你這裡做官,但雙方實力還未正式表明,我不能對你稱臣,你我現在也就是朋友的關係。我在朋友的公司里打工,又怎麼能對人上行下拜呢? 官封弼馬溫 孫悟空運氣不錯,一上任就給安排了一個「御馬監正堂管事」的肥差。比起那些混了幾百年的監工、典簿,以及守門的侍衛,運氣不知要好了多少倍。 玉帝也算夠意思,初次上任,還差了木德星君去送他。注意,這裡不是「領」著去,而是「送」著去,可見這弼馬溫也不見得是什麼「未入流」。 那麼,對於這樣的任命,孫悟空是如何反應的呢? 孫悟空表現得是歡天喜地,很欣然地接受了這一任命。剛送走木德星官,就馬上忙活起來。他會聚了監丞、監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員人等,查明本監事務,並迅速地了解了自己的工作狀況,將馬匹的種類和數量一一點明。 孫悟空一上任就表現出了高度的積極性,緊張地開始了工作。這說明他是比較滿意玉帝給他的任命的,並把養馬的事情當做頭等大事來做。任何一個對自己工作不滿的人,不會有如此高昂的工作熱情。 「凡授官職,皆由卑而尊」,這是一個基本的道理。就算再有本事的人,工作也得從基層干起。說起來,孫悟空不會不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對於這樣的任命,孫悟空應該是能夠認可和接受的。孔子在年輕的時候,不也做過「乘田」,管理過牛羊這樣的家畜嗎?他甚至還常跟人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我年輕時家境不好,所以幹了很多雜七雜八的「鄙事」。既然是「鄙事」,就一定不是孔子所希望的工作,但他仍然幹得很認真,很出色,最後為萬人景仰。 孫悟空也想做孔子。雖然官封弼馬溫並不是出於他的本願,但只要一想到「凡授官職,皆由卑而尊」,他就覺得來勁了,認為只要自己認真干,干出一番成績,日後一定會被領導賞識,加官進爵,最後實現自身的價值。也就是說,孫悟空一開始並沒有嫌棄「弼馬溫」的官職小,他也沒覺得玉帝讓他養馬是看不起他。恰恰相反,他是很樂意的。 那麼,既然孫悟空很樂意御馬監的工作,為什麼又要返下天庭呢? 原因在於,他把事後的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實際上,不管孫悟空如何認真,玉帝根本不會承認他干出什麼「成績」。 因為孫悟空一到御馬監上任就出了個致命的問題。 什麼問題呢? 一般來說,任命一個官員從事某項專業的管理,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即便是時間緊迫,趕馬上任,也必須要有一名專業的人士作為陪同。 然而,孫悟空到任時,卻是誰也沒有提及過此事。既沒有技術性的培訓,也沒有專業人員的陪同。 於是,鬧劇出現了:孫悟空「晝夜不睡,滋養馬匹。日間舞弄猶可,夜間看管殷勤,但是馬睡的,趕起來吃草,走的捉將來靠槽。那些天馬見了他,泯耳攢蹄,都養得肉肥膘滿。」 原來孫悟空到任之後,白天黑夜都不睡覺,二十四小時都在做那「滋養馬匹」的工作,半個月下來,把這些馬養的肉肥膘滿,一個個都成了胖子。 大哥,這是戰馬啊,不是肉馬,你把天馬都養得膘肥體壯,怎麼出去行軍打仗? 這裡的細節集中反映出兩點: 孫悟空對工作確實很上心,每天兢兢業業,以致於為了工作,白天黑夜都不睡覺。 2、孫悟空對基層工作缺乏足夠的經驗,不善於就地學習和自主性管理。 其實,對天馬來說,並不是你越殷勤照料就越好。天馬有天馬的習性,要養好天馬,並不是一件容易事,也要先做調查研究。毛主席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天馬之所以為天馬,定有它不同於普通馬的地方,並不是二十四小時精神飽滿地照料它就夠了,也不是把它養肥養胖了就行了,更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和細微入甚的調查研究。孫悟空不怕苦不怕累,這一點很值得我們肯定,但是,不怕苦不怕累就一定好嗎?毫無經驗地日夜養馬,瞎耽誤了工夫不說,很可能對天馬來說還是一種滅頂災難。 更重要的是,孫悟空雖然吃苦勤干,但底下的員工不這麼想啊,他這種瘋狂性地盲目工作,很可能導致底下的員工整天怨聲載道,只不過敢怒不敢言罷了。 這些員工的工作本來是有明確分工的,「典簿管征備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馬匹、扎草、飲水、煮料;監丞、監副輔佐催辦」。沒想到,來了個領導,竟然是個工作狂,整天整夜的不睡覺。領導不睡覺,這些手下怎麼好意思睡覺,只好也二十四小時不分晝夜的陪在旁邊耗著。 你想啊,孫悟空只管給天馬喂草料,那這些運草料、打草料的事情誰來干,還不是手下那幫人員嗎?只要領導不停地喂,你就得屁顛屁顛地想辦法讓他有東西可以喂。這不是平白無故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嗎? 再說了,耗著就耗著吧,新官上任三把火,畢竟有熄火的時候。關鍵是,你得有工作成效啊,這大熱天的,汗是出了三大缸,全白忙活了?!!! 孫悟空忙了個起勁,底下的員工卻是一肚子怨氣。 「這是個啥領導啊,純粹是外行領導內行,說得難聽點,簡直就是在瞎折騰。」 員工們都對他的工作很不滿。 當然了,光不滿還是不行的,頂撞不是好辦法,畢竟人家是領導嘛。想要切實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熱炕頭上澆冷水——給新來的領導降降溫。 於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 眾監官大排酒席,請猴子喝酒,一則與他接風,一則與他賀喜。 你他娘的,都半個月了,你們才想起來給領導接風,想要灌領導的酒,能不能給一個好點的理由? 不過,這一點你也不用擔心,有人請客喝酒畢竟是件開心的事情,只要是有人買單,誰還會在乎找的是什麼理由啊! 於是,下屬不停地勸酒,孫悟空也喝得特別開心。 一會兒,酒喝高了,孫悟空的話也多了起來,忽然停杯問道:「我這弼馬溫是個什麼官銜?摺合成九品制,算是幾品?」 孫悟空「忽」地停杯,看起來好像是臨時想起來的事,心血來潮地隨口問一句,其實則不然,這裡的一個「忽」字用得甚妙。忽地停杯,正說明這個問題已經在他腦海里想了很久,心裡一直惦記著呢! 孫悟空滿懷期待,然而,得到的回答卻令人大失所望。 「大哥,不瞞您說,這官銜沒有品從。」 「沒有品從,想是大到了極點。」 「還極點呢,」監管伸出一個小指,比划了比劃,「頂多只能算這個……這樣官兒,最低最小,只可與他看馬。」 孫悟空一想,不對啊,這麼小的官,玉帝怎麼還叫木德星君來送我?一定是你們搞錯了。 再說了,御馬監屬於宦官二十四衙門之一,下面又有左右監丞、典簿,以及若干長隨、奉御,從人員編製上看,應該不低了。 猴子開始猶豫起來。 猴子一猶豫,下面的崽子們就緊張起來:咦?這傢伙好像對自己被命名為小官沒什麼觸動嘛!不行,不行,得改變話題。 正是在這個時候,其中一個監管終於說出了一番讓猴子再也不能忍受的話:「上面來檢查工作,就算你百般殷勤,喂得馬肥,也只落得一個"好』字。要是稍有不慎,就得受責受罰。如果再有什麼傷損之處,那就要罰贖問罪了。」 這幫員工也是老油條了,挖空領導的心思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您也別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大小官職暫且不論,以你現在的處境,就算你工作得再辛苦,上面也不會重視你的。 想要升遷,門都沒有。 一句話,正中孫悟空要害。 猴王聞此,不覺心頭火起,咬牙大怒道:「這般藐視老孫!……養馬者,乃後生小輩下賤之役,豈是待我的?」(之前你怎麼沒覺得下賤?) 看來,孫悟空真正惱怒的,不是因為嫌官小,而是因為自己的工作環境根本就沒有什麼升值空間。 既然沒有升值空間,那我呆著還有什麼意思? 誰也不會退休 孫悟空忽喇的一聲,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寶貝,幌一幌,然後一路打出御馬監,朝南天門出去。 看樣子,猴子這回是受刺激了。 猴子受刺激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嫌官小,而是由於自己的努力和得到的待遇不成正比,前後懸殊太大。覺得付出太多、獲得太少,心理極不平衡。 本來好好養馬,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以便日後得到提升,沒想到這個辦法在天庭里行不通,上面根本就沒有要提拔你的意思。這才讓猴子斷絕了繼續做弼馬溫的想法。 屬下們說得不錯,以孫悟空目前的情況,既沒有光明正大的高貴出身,又沒有高人在背後替他撐船,甚至在眾神們的眼裡還有不良的記錄,以這樣的狀況步入仕途,可能真的沒有什麼出頭之日。 然而,值得我們一提的是,孫悟空並不是一個笨蛋,僅憑下屬們的一言片語,他會輕易相信嗎? 畢竟在天庭里找個工作不容易,隨隨便便就辭職不幹,這可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是什麼原因直接導致了孫悟空對下屬們的話如此深信不疑呢? 這還得從天庭的升遷體制講起。 從天庭的體制來講,官職升遷確實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 實際上,天庭的編製體系實行的是由上而下的「金字塔」式。法力越大者職位越高,法力越小者職位越低。 這種編製體制存在著一定的合理性,因為以法力小的統治法力大的,如果被統治的不滿意,很容易就會把體制給掀翻了,這樣的體制當然是不穩定的。如果真是那樣,就會像獅駝嶺的三個妖怪所說的:「我們一齊上前,使槍刀搠倒如來」,那天庭的體系也就坍塌了。讓法力高強的站在天庭權力的最高處,正是穩定天庭秩序的最後支柱。 豈止仙位的高低是按照「金字塔」式,就連生命的長短,也是由上而下進行編排的。法力越高者,地位越高,那麼他能夠得到的壽命指數自然也就越多。 就說吃蟠桃吧。 蟠桃園有蟠桃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後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東西是好東西,吃到的人卻不多。而能夠吃到九千年一成熟的頭等蟠桃的更是寥寥無幾。於是,這些能延年益壽、提升法力的高級補品,基本上就被高級神仙給壟斷了,普通的天兵天將根本吃不到。 別說是普通的神將了,即使是像福祿壽三星這樣的神仙,其地位不可謂不高,仍然不能光靠著高級仙品過日子。他們仍需要養精、鍊氣、存神,調和龍虎,捉坎填離,不知費多少工夫。 因此,這一體制的客觀結果,只能是使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進一步拉大高級神仙與普通神仙之間的差距。 那麼,「強者愈強」為什麼會給孫悟空的官職升遷帶來阻力呢? 這是因為天界里的官僚體系與凡間里的大有不同。 在天界,生命的長短是由法力的高低來決定的。居於高位者一般早已修成了不老不劫之身。既然不會老,那麼他的職位就永遠不會空缺,這就等於連退休也一齊給免了,神仙的職位都成了終身制。這樣下去,別人哪裡還有什麼升遷的指望。 在這樣的體制下,最好不要有什麼新人冒出來,這才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局面。 天庭的編製本來就緊張,玉帝也不好隨意增加編製,以免機構無限制膨脹。在這種情況下,天庭填補空缺的唯一機會就是某個神仙犯了法,蹲了監獄,或者被貶下界去,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所以,玉帝任命猴子的時候,不是問他你有哪些專長,可以從事什麼樣的工作,而是一上來就問有沒有什麼空缺。同樣,武曲星君的回答也是:「天宮裡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只是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也就是說,天庭就剩這麼一個空缺了。一個蘿蔔一個坑,不管孫悟空願不願意,我現在只能給你安排到御馬監工作。我總不能說,某某某(比如天蓬元帥或者捲簾大將),請把你的位置空出來,讓給孫悟空,你去做那個什麼弼馬溫吧! 編製的有限一時間成了天庭人事任命的最大難題。 眾所周知,神仙們是禁止性生活的。 神仙都是由人和動植物修成的,和這些低級生物相比,神仙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壽命要比他們長的多,長的壽命當然好處多多,但也有副作用:禁止一切性生活。 任何一條法律的頒布都是為制約某種行為的產生而產生的。比如,制定交通法規,就是因為有人不能遵守良好的交通秩序;不準隨地吐痰,就是因為有人不講衛生文明;不準偷竊搶劫,就是因為太多的人都喜歡順手牽羊、不勞而獲。天界里之所以會頒布禁慾這樣的法令,正因為神仙們跟人一樣,是有性慾的。否則,也就不會有這樣的禁令,更不會有七仙女、奎木狼等思凡下界來尋找愛情了。 愛情本來是一個神聖而值得歌頌的事情,然而,對於天庭的人員編製來說,卻是一個大大的麻煩。 神仙們一旦有了性生活,就會有孩子。孩子出生後,總不能去做妖怪吧,所以得給他一個編製。可是天庭哪來的這麼多的編製? 老的不肯去,新的又來了。無節制的性生活必然導致神仙的數量急劇膨脹。大量的神仙如何安置? 所以,必須禁止神仙性生活。 這個法制大致上和人類是一樣的。以前人口只有幾千萬,所以十二三歲就可以結婚了。後來人口變多了,就不準這麼早了,非得等到十七八歲。再後來,就是二十一二歲,再後來,就是二十四五歲。可以想像,人的壽命再無限延長的話,說不定哪一天就不准你過性生活啦! 孫悟空在天庭里工作了十五天,耳聞目染了這一信息,對天庭的官職升遷制度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基於這樣的認識,使得猴子開始對「凡授官職,皆由卑而尊」這樣的話題產生了懷疑,並在一個恰當的時間爆發了出來。 他忽然停杯問道:「我這弼馬溫是個什麼官銜啊?」 孫悟空忽然停杯,正說明他的心中已經有了疑慮,想通過下屬們的解答了解具體的信息,以便證實是否真的在天庭里升遷很難。 結果證明,他的憂慮是對的。 以猴子的聰明才智,不管下屬們如何添油加醋,都很難左右他的想法。(西天途中,唐僧跟他絮絮叨叨了這麼多年,都沒改變過他的一絲想法。)正是因為孫悟空先入為主,已經有了這樣的疑慮,才導致了監丞們陰謀得逞,最終讓孫悟空脫去官袍,做出了返下天庭的決定。 有沒有反心 孫悟空通過闖龍宮、鬧地府等流氓手段,以鬧獲得利益,為自己爭取了一個「授天籙」的資格。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孫悟空自從上了天庭之後,錄名在冊,他就不再是自由人了,花果山也再不能回到往日的安寧。 不過,我不認為這個時候猴子是在造反。 在中國古代,因為對工作不滿意而辭官不做的情況並不少見。比如陶淵明辭官、海瑞罷官,我們不能說這些人因辭了官就等於是造反了。楚漢之爭的時候,韓信原先是項羽的手下,曾經多次給項王獻計,都被項羽拒絕了,由於一直不受重用,韓信覺得呆在項王這裡沒什麼意思,於是就投奔了漢王。韓信棄楚奔漢,並不表示他這時候有什麼造反的想法,頂多只能是鬱郁不得志,不想幹了而已。 同樣,孫悟空返回花果山後,他也沒有立即產生想要「反」的想法,不過發發牢騷,嫌玉帝不會用人而已。然後在花果山上繼續當他的山大王。 如果只是這樣,也許孫悟空就像牛魔王一樣,永遠呆在地下當他的地頭蛇了。可是,玉帝卻不幹了。 玉帝這個時候顯出了帝王的霸道:凡不能為我所用者,必剿滅之。 讓你猴子上天庭就是要來大鬧天宮的,怎麼能說不幹就不幹了呢! 就像菩提老祖所預言的:你這去,定生不良。冥冥之中,這一切早已是定數。 於是,第一次圍剿花果山的序幕就這樣被拉開了。 小猴子匆匆忙忙地跑回水簾洞,傳報猴王道:「大王,禍事了,禍事了!」 猴王聽後一頭霧水,忙問:「有甚禍事?」 孫悟空問小猴子「有甚禍事」,可見猴王此時根本沒有預料天庭會突然派大軍前來圍剿。也就是說,他之前並沒有做任何想要「反抗」的準備。 那麼,孫悟空之前為什麼不想反抗呢? 一般來說,天庭屬於官方勢力,花果山屬於民間勢力,民間勢力的傷害能力較弱,而官方的傷害能力較大。也就是說,官方對付民間勢力的成功率很高,而民間勢力反抗官方的成功率幾乎為零。在這種情況下,孫悟空寧願接受官府的壓迫與屈辱,也不願提出公然反抗。 再說,花果山自稱地方一系,從來也沒有天庭對花果山的猴子徵收徭役,重加賦稅,或者其他類似造成花果山民不聊生的情況,花果山遠沒有達到非要造反不可的地步。 這些都導致了孫悟空寧願安於現狀,也不願意公然與天庭為敵。 然而,時局卻突然發生了變化,天庭軍隊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勢,兵臨城下,迅速在平陽處安下了營寨,準備一舉剿滅猴子苦心經營的花果山。 在這種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的情況下,猴王被逼無奈,只能「揭竿而起」。 這個故事有點像戰國時候的「廉頗出趙奔魏」。 《史記·廉頗列傳》中記載:「趙廉頗伐魏之繁陽,拔之。趙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樂乘代廉頗;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奔魏之大梁」。廉頗由於趙悼襄王對他的不夠重視而大怒,他拒抗趙王之命,把派來接替他的樂乘打得抱頭鼠竄,趙王因此要捉拿他,廉頗無奈,只能反出趙國去投奔魏國了。 廉頗的「反」,在一定意義上是因趙王造成的,由於趙王要捉拿他,使得他不得不反。難道,我們就因此說,廉頗一定具有「謀反」之心嗎? 孫悟空雖然反了,但這種「反」實際上是玉帝強加給他的,並非出於內心的慾念。也就是說,孫悟空並不具備謀反者的心理條件。從法律上講,這是屬於一種正當防衛。(只不過,後期的大鬧天宮有點防衛過度罷了。) 而且,這次圍剿花果山的戰爭場面雖然宏大,參與的軍隊數量也非常之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花果山只有防禦的份兒。 因為,從能力來講,天庭的軍隊可以被派到花果山,而花果山的猴子根本就到不了天庭。能夠達到天庭的只有孫猴子一個。這本來就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只能你打我,我卻不能打你。你說,在這樣一種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猴子還可能出現「謀反」之心嗎? 他如果真有謀反之心,還會繼續幻想被天庭再次招安重用嗎? 權宜的變通之策 玉帝知道猴子沒有謀反之心,他可以放心大膽地利用。對於悟空這一次的「反叛」行為,天庭並沒有做出嚴厲的懲罰,他們的做法是:繼續招安。 當然了,招安不是最終目的,招安是為了製造進一步地「反叛」。 這次剿匪活動就像是一種試探,通過巨靈神和哪吒三太子的兩番論戰,玉帝已經基本地了解了孫猴子的能力:此人七十二變化,使一桿如意金箍棒,綜合實力稍在哪吒三太子之上。 「這次偵查任務完成第不錯,接下來就該考慮如何將猴子進行進一步包裝了。」 太白金星聽聞玉帝要繼續包裝猴子,提出了一項變通之策:「萬歲大舍恩慈,還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個齊天大聖。只是加他個空銜,有官無祿便了。」 玉帝道:「怎麼喚做『有官無祿』?」 金星回道:「名是齊天大聖,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且養在天壤之間,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寧也。」 太白金星為什麼要提出這樣的變通之策呢? 前面說過,天庭的人事體制存在著編製緊缺的重大問題,如果真的讓猴子做名副其實的齊天大聖,一方面,眾神的面子過不去;另一方面,隨意增加編製也會引發出後期的一系列負面效果,導致天庭機構無節制地膨脹,直至癱瘓。 太白金星的「有官無祿」就著實地解決了這一系列問題:第一,雖然表面上封孫悟空為齊天大聖,但這個官與其他官不同,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官,眾神反而覺得這似乎是一個笑話,感覺沒那麼傷面子;第二,通過給一個「有官無祿」的虛名,解決了看似困難的編製問題。即便以後有人提出要增添編製,那也只會落得一個虛設的官職。 太白金星提出的「有官無祿」,關鍵在一個「祿」字。祿者,俸祿也,也就是官員的工資福利待遇。按照太白金星的解釋,所謂有官無祿,就是給他一個齊天大聖的空頭名號,卻不讓他管事,也不給他俸祿,暫且養在天庭,收收他的邪心妄念,也好讓大家過上幾天太平日子。這實際上是一個糊弄人的辦法。金星的變通之策,說穿了,就是給佔山為王的強盜頭子戴一個虛名,讓他們自以為是「天庭重臣」,老老實實地呆著,其實,官員的權力和享受一樣都沒有。 看來,天庭這幫人就是準備不拿齊天大聖當「官」的,為的只是騙一騙孫悟空。 那麼,金星的這個辦法管不管用呢? 一般來說,對於一個不懂政府的運作體制、不了解官場運行規則的人,還是有點管用的。但它即使管用,也只限於一段時期,而不能長久。從長遠看,這樣的做法必然會出問題,因為謊言總有要戳穿的一天。(不過,那正是玉帝想要的) 太白金星的變通之策看上去兩全其美,實際上卻是留下了大大的隱患。它最大的隱患在於,把孫悟空這麼一個不是善茬的角色引入天庭,既不給他事干,又不給他像樣的待遇。好像是把他籠絡在天庭,可以收收他的邪心,實際上,卻是一點約束力也沒有。 其結果是,讓孫悟空整天在天上東遊西逛,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不利結果: 悟空在天界整天東遊西逛,使得天庭在他眼中逐漸失去了神秘感。由於久居天宮之內,漸漸習以為常,他對天庭的感受也從最初的震懾變為平淡,從平淡而試圖覬覦,內心的慾望逐漸得到膨脹。 2、悟空到現在為止的經歷是,通過鬧龍宮、闖地府而上天做了弼馬溫;通過不做弼馬溫,反出南天門而做了齊天大聖。這似乎是在說明,越鬧反而官做得越大,既然這樣,我為何不繼續鬧呢? 太白金星的這一辦法一開始運作得還挺好,那「齊天大聖到底是個妖猴,更不知官銜品從,也不計較俸祿高低,但只注名便了。」天上眾位大員此時或許會覺得:猴王到底是個鄉巴佬,沒見過世面,容易打發。不過,沒多久,他們就會發現問題:他這齊天大聖的頭銜別的好處沒有,卻有利於交朋結友,比起實官實祿的弼馬溫,其實要方便多了。 與做弼馬溫的時候相比,孫悟空不僅名份有了提高,而且頭腦也長進了不少。當他做弼馬溫之時,還只知道埋頭幹活;現在有了上次的經驗,知道了拉關係的重要性,所以他在天上抓緊時間,整天到處串門,把天庭各個地方、各個部門挨個串了個遍。 你看他:閑時節會友游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 別看名號是個空的東西,有些時候還是挺管用的。雖說這些朋友感情有多深還不好說,但起碼先混了個臉熟。既然是熟人,他日在花果山裡剿滅猴王時,這九曜星、二十八宿等等眾神礙著面子,就不好意思太賣力了。 天師許旌陽看到了這種情況的危險性,於是啟奏玉帝:「今有齊天大聖日日無事閒遊,結交天上眾星宿,不論高低,俱稱朋友。恐後閑中生事。不若與他一件事管,庶免別生事端。」許旌陽擔心孫悟空整天無所事事,會「閑中生事」,於是向玉帝奏明情況,希望給他安排一件事做,以此來分散他的精力,使他沒有時間閒遊,減小日後生事的可能性。 於是,孫悟空就被安排到了蟠桃園。 到了蟠桃園之後,猴王看著滿桃的園林,說不出的喜歡,自此之後:「三五日一次賞玩,也不交友,也不他游」,真的不再東遊西逛。看樣子,許旌陽的辦法似乎也奏效了。 要是看著一棵棵的桃樹都是青桃子也就罷了。然而,孫悟空到任時,卻是正逢「桃熟大半」,這下可把猴子的食慾給激起來了。想定主意要嘗個新鮮。 其實嘛,我覺得,就算不是猴子,任何一個人進入這樣的蟠桃園裡,都會心裡痒痒的。誰還不希望自己長生不老啊! 只是,我們要奇怪,既然大家都對園子里的蟠桃垂涎欲滴,為什麼只有孫悟空一個人偷到了桃子? 答案只有一個,玉帝在猴子管理蟠桃園的過程中做了手腳。 實際上,這樣的結果正是玉帝所要的。因為,從猴子升任「齊天大聖」起,這齊天府就已經蓋在了蟠桃園的旁邊。許旌陽的建議不過是順水推舟,給玉帝安排猴子進蟠桃園找了一個有理有據的借口。 也就是說,從猴子升任「齊天大聖」那一刻起,玉帝就已經準備好讓猴子去偷蟠桃了。 那麼,玉帝是如何讓猴子偷到桃子的呢? 若說進了蟠桃園就等於能隨便吃到桃子,這話實在不可信。就像開金礦的礦工不允許拿走金子,銀行里的職員不允許帶鈔票回家一樣,蟠桃園裡也一定會有相當嚴格的防範措施。要不然的話,蟠桃園裡那麼多工人,你摘一個,我摘一個,早就把園子里的桃子給摘光了。 在這個蟠桃園裡,除了一個土地之外,另有一班鋤樹力士、運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掃力士,另外還有許多監管人員加上齊天府的一幫天眾。這麼多人都在蟠桃園裡工作,卻不敢偷吃一個桃子,可見,蟠桃園的管理制度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爛。起初,孫悟空每次調查桃園,都會有很多人跟在身邊,這似乎是在說明,猴子想要偷桃子吃,也並非那麼容易。 然而,搞笑的事情出現了。 猴子覺得老被人這樣盯著,實在頗為不便,於是就忽設一計道:「汝等且出門外伺候,讓我在這亭上少憩片時。」假稱要睡午覺,嫌這幫人吵鬧,把他們給支走了。 這裡的「忽設一計」似乎很有意思。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天庭里允許管理者有權吃蟠桃,那麼孫悟空完全可以叫手下的員工去幫他摘一個,或者光明正大地自己摘上一個,叫屬下記錄、上奏便是;而如果管理者沒有這個權利,即便是你把下屬支開了,自己上去偷一個吃,難道就不怕天庭上來降罪嗎?銀行行長也不敢隨便將公款挪回家啊! 孫悟空想吃桃子,又怕被別人發現,於是支開下屬,偷偷地爬到樹上去吃。他覺得,只要自己吃桃子的時候不被他人看見,就可以萬事大吉了。這樣的「計策」實質是個笑話,怎麼能算叫「計」呢?實在是太沒技術含量了。 要知道,蟠桃園裡的桃子可算是世界罕物,哪能隨便就這麼讓你說偷就偷了?再說,你猴子天天巡查桃園,到底在巡查什麼?還不是整天核對那些桃子有沒有少嗎?現在,自己把桃子偷吃了,少了的數量由誰來補?就算是做假賬也不能天天做吧! 然而,我們看到的結果是,孫悟空「遲三二日,又去設法偷桃,盡他享用」隔兩三天就如法炮製,繼續支開員工,上樹偷桃。孫悟空居然將這「一計」就這麼一直用下去了。沒有人來查問桃園裡的狀況如何,也沒有人報告桃子的數量有沒有少了,好像蟠桃園的工作再無人過問了,成了猴子的私人莊園。 真是匪夷所思! 當七衣仙女奉王母娘娘的旨意來摘桃子時,土地說,現在不比以前了,要去摘桃子,先要報告大聖知道,我們才敢開園。仙女說,那行吧,大聖在哪裡?土地說:「大聖在園內,因睏倦,自家在亭上睡哩」。實際上,大聖偷吃了仙桃之後,在樹梢上睡著了。可想而知,大聖的偷桃,在屬下中間早已經是個公開的秘密了。 從天庭的生活方式看,這裡並不流通貨幣,也不搞物物交換、易貨貿易,天庭總體上實行的是一種實物配給制,物品從上而下按照等級進行發放。因此,官員的俸祿並不是工資,而是物資,主要是一些仙酒、仙果、仙丹之類的東西,蟠桃就是其中重要物資之一。 也就是說,蟠桃園管理者所充當的角色,實際是相當於現在的銀行行長,而王母娘娘的蟠桃盛宴,自然也類同於每年一度的發薪大會。 金融財政,國之大器,怎麼能隨隨便便交給一個「有官無祿」、「只注名便了」的編外人員呢? 如果不是玉帝眷顧,孫悟空又怎麼可能有機會偷吃到這些「公款」呢? 報酬與代價 大鬧天宮的起因,在於王母娘娘開蟠桃會,孫悟空卻不在邀請之內。 這蟠桃會請的神仙並不少,包括:西天佛老、菩薩、聖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還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眾、中八洞玉皇、九壘、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宮各殿大小尊神等等。大大小小的神仙都清了,就是沒有孫悟空的名單。 這就奇怪了,孫悟空明明是管蟠桃園的銀行行長,現在大家都要發工資了,偏偏行長自己沒有薪水可領,這事情怎麼看都讓人覺得彆扭。你說,孫悟空能不氣憤嗎? 於是,孫悟空的自尊心大大地受到了傷害。在他看來,「我乃齊天大聖,就請我老孫做個席尊,有何不可?」我都當上銀行行長了,這發工資的事情怎麼可以沒有我的份呢,打定了鐵心要去查個究竟。 說是去查個究竟,其實猴王的性子,根本沒那個耐性。他這一去,並不是心平氣和的打聽,而是什麼消息都沒有打聽著,就先把蟠桃大會給攪合了。不僅眾神們沒有領到薪金,就連王母的那份公款也給猴子私吞了。就這樣,半是有意,半是陰錯陽差,稀里嘩啦地拉開了大鬧天宮的序幕。 猴王私吞公款,搗毀蟠桃盛宴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玉帝的耳朵。 玉帝故作震驚,龍顏大怒道:「這廝貪贓枉法,攜款潛逃,定要將他捉拿歸案、碎屍萬段。」即命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並哪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嶽四瀆、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羅地網,浩浩蕩蕩地派出軍隊,準備將猴子一網打盡。 然而,官府的軍隊實在腐敗了。李天王將花果山圍了個十天半月,仍是寸功未建。當然了,勝敗乃兵家常事,李天王的理由也很充足,「不是國軍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了」,要求玉帝再助神兵。 為什麼堂堂天國之師,居然還鬥不過一個孫悟空呢? 要說孫悟空偷吃了蟠桃之後,內力大增,倒也說得過去,但要說十萬天兵竟拿不下一個孫悟空,這話實在令人難以信服。五百年後,二十八星宿中隨便拉出一個奎木狼就可以和猴哥大戰五六十回合,太上老君的兜率宮裡隨便派出一兩個燒火的童子就能給猴子製造巨大的麻煩。難道說,500年後,這些人都發奮圖強,變厲害了?還是孫悟空突然變渺小了?就算高層領導姑息養奸,難道底下的人都這麼統一意見嗎? 可以肯定,就算玉帝不想讓自己「輸」,這些人也都會出工不出力,不會那麼賣命地干。 為什麼會出工不出力呢? 因為這涉及到一個報酬和代價的問題。 試想一想,如果有誰奮不顧身,一馬當先,光榮地拿下了孫悟空,其結果會是什麼呢? 實際上並不能夠得到多大的實惠。(有編製問題在,除了西天取經這樣的特殊情況,想陞官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如果你明白事理,還想要在天庭好好地混下去,就應該知道接下去該怎麼做。你應該推謝掉自己的封賞,把功勞借繼給自己的頂頭上司,跟他說:「這些都是在玉帝英明的領導下,在領導的正確指導下才取得的一點成績,真正的功勞應該屬於您」。否則,上頭就會認為你恃才傲物,不懂人事,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給你小鞋穿,你的同僚們也會因此妒忌你。 從二郎神奮力擒拿猴子的結果來看: 二郎神得勝回朝之後,剛來到通明殿外,天師啟奏道:「四大天王等眾已捉了妖猴齊天大聖了,來此聽宣。」看見沒有,二郎神辛苦了半天,功勞全歸到別人頭上了,自己連個名字都沒被提到。 不但如此。二郎神面見玉帝後,天庭並沒有立即封賞他,而是忙著對孫悟空刀砍斧剁,火燒雷劈。直到孫悟空毫髮無損,被太上老君領去,這才想到了他。你說,人家的心情能好受嗎?這就好比有一天你幫別人撿到了錢包,那個失主見到後,只顧忙著檢查自己的錢包,完後才想起你來。你說,這叫什麼事兒? 當然了,二郎神最終還是領了封賞。玉帝賜他的獎品是:金花百朵,御酒百瓶,還丹百粒,還有一些珠寶、錦衣之類。(當初叫二郎神來幫忙的時候,說什麼成功之後,高升重賞,看來這「高升」二字擺明了是糊弄人的。) 由於封賞太輕,眾神仙看了,不免心涼。 因為這些封賞太輕,所以封賞的過程還不能在凌霄寶殿當眾進行,玉帝「一壁廂宣二郎顯聖」,在一間小包廂里,偷偷地就把這事給辦了。那意思好像是在說,抓孫悟空是你的職責,沒抓到,你就罪降一等,即使抓到了,那也是你應該的。 你說,誰還願意拼死拼活地干! 在這種情況下,打得過猴子還好說,要是打不過,猴子那一萬三千多斤的鐵棒招呼在自己身上,就算沒骨折也要傷幾根筋。天庭里又沒有醫療保險,能不能算工傷還另說,別人要笑你個不自量力那是肯定的。 也就是說,你不顧自我,奮勇向前,好處不多,麻煩卻不少。 而容忍孫悟空大鬧天宮對自己有多大損失呢?其實沒有多大。 用吳思先生《血酬定律》里的話說:「在自留地里,苦幹也好,偷懶也罷,好壞都是自己的。在集體的地里則不然。譬如公社有80戶人家,你刨80鎬,才有一鎬是給自己乾的。反過來,你偷懶少刨80鎬,自己才承擔了一鎬的損失,其他79鎬的損失可以轉嫁給其他的同隊社員。激勵公社社員多刨兩鎬或少刨兩鎬的力量,從物質利益的角度計算起來,只有自留地的八十分之一,而領導們的感召力和威懾力又不能長期穩定地補足那79份,這便是大鍋飯讓位給大包乾的道理。」 對於天庭成員來說,捉拿妖猴是大鍋飯,下界做妖是才是大包干,只有完全自負盈虧,積極性才能被調動起來。而現在,大家都捧著這口大鍋飯,多干一點是這樣,少干一點是這樣。既然前後沒有什麼差別,那乾脆還不如不幹。 在這樣一個客觀條件下,李天王要是強制性地要求大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也就算了,而現在,連他老人家都這麼裝神弄鬼,擾亂軍心,底下的人誰還願意全力而出呢? 反正出不出力,年底的工資照樣發。 最後一道防線 神仙們都出工不出力,一定角度上體現了神與神之間賴以生存的不成文法則。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在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讓青牛精、青毛獅子這些神仙的坐騎和手下去對付悟空,它們肯定沒有多大的積極性,不會像做妖怪的時候那麼賣力。因為,就算再怎麼賣命,坐騎永遠都是坐騎,不能改變命運。 就這樣,在天庭的升遷機制限制下,眾神就慢慢斷了建功立業,以求升遷的念想,逐漸養成了得過且過、大家相安無事就好的官僚風氣。 對於他們來說,也許,孫悟空的大鬧天宮根本就不是什麼壞事。不是有一個成語叫做「養寇自重」嗎?有了叛軍才能充分顯示出自己的重要性,袁世凱當年就是這麼上台的。藉此機會,他們可以跟天庭提一點關於福利待遇方面的要求,抬高抬高自己的威望,順便多要點封地或分管權利什麼的。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孫悟空從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逃出來後,「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風幌一幌,碗來粗細,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卻又大亂天宮,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 四大天王雖然拍拍屁股走人了,卻是造就了兩個神奇的人物。 正在孫悟空進入狂暴狀態,打進凌霄寶殿的那一刻,門口裡突然閃出一個王靈官,掣金鞭近前擋住道:「潑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 「我的兒!連四大天王都躲起來了,你一個小小的門衛隊長也敢攔我去路,活膩了吧?」猴子揮揮棒子,示意他離開。 以猴子的理解,四大天王這樣厲害的人物都要退避三舍,像王靈官這樣小小的侍衛頭領,肯定在自己手裡走不過一回合。猴子眯著眼睛看了他一眼,心想著只怕手中的棒子重了點,就會頃刻叫對方的腦袋搬家。 王靈官死活不肯離開。 猴子發怒了。反正已經殺紅了眼,這會兒也不怕多一個亡魂,既然你小子死活不知好歹,就別怪我手下不留情了。 孫悟空咧了咧嘴,不由分說,衝上前去就是朝著對方的天靈蓋劈頭一棒。 按照常理,猴子出了兜率宮之後,對天庭政府已經再沒有什麼避諱之處,打起架來基本上就處於一個狂暴狀態。如果這個時候誰挨了猴子一棍子,那肯定不是殘廢也當做重傷處理。誰願意在這個時候阻攔他呢? 然而,王靈官就這麼迎上來了。 王靈官迎上來後,與猴子兩人就在靈霄殿前廝渾一處。你一棒,我一鞭,殺得是「金鞭鐵棒兩家能,都是神宮仙器械。今日在靈霄寶殿弄威風,各展雄才真可愛。一個欺心要奪鬥牛宮,一個竭力匡扶玄聖界。苦爭不讓顯神通,鞭棒往來無勝敗。」。 孫悟空與王靈官廝鬥了半天,竟然討不得一點好處。 真是咄咄怪事!連四大天王都放炮走人了,這一個小小的王靈官怎麼就如此賣力?不僅牢牢地纏住了孫悟空,還表現得非常強勢,一點也沒有處下風之勢的樣子。 難道他沒有認真領會上頭領導的旨意? 王靈官不過玉帝身邊一個小小的御林帶刀侍衛頭領,身份不高,名氣不大,為何這個時候會突然冒出來,冒天下之大不韙,真刀真槍地與猴子一較高下呢? 王靈官如此賣力其實是有原因的,這涉及到一個天庭警衛機關的設置問題。也就是說,它是跟玉帝身邊的禁軍制度息息相關的。 所謂禁軍,又稱御林軍,一般都是皇帝親自管轄和任命的中央精銳部隊,雖不掌控府兵,卻是佔有極其特殊的重要地位,每次圍繞爭奪最高權力的鬥爭,都是首先從駐守皇城之內的御林軍開始的。因此,歷代統治者為了維護政權,都十分重視京師的宮廷警衛工作。 於是,一些精英的部隊往往被集中到了這裡。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少不了像王靈官這樣一等一的大內高手。 王靈官是佑聖真君的佐使,雖然名氣不怎麼響亮,守護起凌霄寶殿來卻是一點都不含糊,孫猴子任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拿到什麼便宜。之後,佑聖真君也來湊熱鬧,他命人到雷府調了三十六員雷將齊來,把猴子「圍在垓心,各騁兇惡鏖戰」。 此時,面對三十六員雷將,孫悟空「左遮右擋,後架前迎」,雖然全無一毫懼色,但畢竟只能處於守勢,沒有了先前暴力攻擊的威風。而雷將們也不急於拿住猴子,只是控制住眼前的局面,不讓猴子繼續發飆而已。再說了,猴子都成不死金剛了,就算捉住了,又能拿他怎樣,所以乾脆還是圍住了再說。 從圍攻猴子的三十六員雷將來看,大內高手的實力真是了不得,雖然沒能把猴子怎麼樣,但畢竟把局面控制住了。這樣一想,真是讓人驚心:原來皇宮內院還有這麼多深藏不露的高手啊,真是卧虎藏龍,深不可測。也許,玉帝身邊隨便走出一個灰頭土臉、貌不驚人的傢伙,就夠孫悟空喝一壺的。 猴子想想就後怕,難怪這些人500年後都變強大了…… 禁衛軍里人才濟濟,高手如雲,這固然是猴子先前所沒有預料到的,不過,讓他更沒有料到的是,這些人居然一反常態,突然玩起了拚命。 不是說神仙們都喜歡放水的嗎? 神仙們喜歡放水,但放水的容器卻是有限度的。 從報酬和代價的角度來講,王靈官和三十六雷將們的雄起正是因為他們所得的「報酬」要遠遠大於戰鬥所付出的「代價」。 你想啊,警衛人員是用來幹什麼的?不就是用來保護玉帝的嗎!這是職責所在啊。特別是那個王靈官,換了其他的日子還好說,今天正好是他的值班日,你說他能不賣命嗎?萬一玉帝他老人家有個什麼閃失,問你個失職之罪,你還不得吃不了兜著走嗎?你還想不想在天庭上班了? 再說了,保護玉帝是什麼?機會啊。都說「功高莫過於勤王」,封建社會裡把保護皇帝老子的護駕之功列為一等功,這可是比打個大勝仗還要牛氣的,那真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多少人想要還要不到呢。你說,能錯過嗎? 所以,王靈官豁出老命也要守住這凌霄寶殿,不顧一切地纏住孫悟空不讓他進殿。佑聖真君也是急忙調集三十六員雷將,將猴子圍在圈內,不得脫身。 先不說王靈官,就說說這個佑聖真君,這小子的來歷還真有點名堂。 佑聖真君又名「玄武」,本來跟青龍、白虎、朱雀幾個神獸一樣,地位並不怎麼高,儘管也算個神靈,但畢竟沒有個人的模樣。玉帝喜歡它,常常把它帶在身邊,當貓狗一樣的寵物玩。可是,養寵物總得喂它吧,於是玉帝就把最好吃的龍肝鳳髓都當成了飼料。這些飼料都是神界的極品,對於修鍊大有用處,沒過幾年,玄武就脫胎換骨,於四象中脫穎而出,化成了人形。啊,不對,是直接變成天界大神了。再後來,也不知道這傢伙在哪裡拜師學藝,(估計是玉帝介紹過去的)成了玉帝身邊最貼身的護衛,賜名「佑聖真君」,總領禁軍事務。 佑聖真君掌管了禁軍事務後,也沒閑著,跟著把自己的親信王靈官也提拔了起來,做了個佐使,成為玉帝的親信。(估計白虎座下奎木狼被罰到老君那裡燒火,就有這老兒的功勞。) 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果不其然,由於玉帝的寵信,再加上護駕有功,此二人很快成為天庭里唯一的兩個受破格提拔的官員。 幾百年後,王靈官被提拔為500靈官之首,加封「玉樞火府天將」,成為玉帝手下最重要的御林軍總管兼道教護法大神;而佑聖真君更是了不得,到了猴子從五行山爬出來那天,玉帝早已命人在凡間大造真武神廟,賜號:「玄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人稱「真武大帝」,讓他一度成為當時聲勢顯赫、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尊神之一。 猴子在平頂山裝天那會兒就出現了真武大帝的身影,而到了西天小雷音寺時,孫悟空更是上拜武當山,把真武大帝喊成了「師相」。(相當於孫臏在齊人中的地位)此時,佑聖真君早已搖身一變,成為主管一方的諸侯大神了。 這也算是為由寵物走向神仙,再由神仙走向鎮守一方的諸侯王神開闢了一個鮮有的案例。唉!難怪有這麼多神仙的寵物要下界為妖,想想心裡真是不服啊。 此是後話。 以其二人的德天之功,除了深受玉帝寵信之外,四大天王和其他天將們也是功不可沒。要不是這些人借故放水,王靈官和佑聖真君兩人也不會撈到這麼大的好處。 當然了,官場有官場的潛規則,越權的行為萬萬不可做,怎麼說人家也是玉帝身邊的紅人啊!再說了,反正護駕又不是天王們的職責,抓個孫悟空換取那些微薄的酬勞,還不如直接送個天大的人情給別人。畢竟,日後要是有什麼需要的,真武他老人家也不好隨便推辭了。 實踐證明,遵循潛規則有益,違背潛規則有害。帝國體制延續了這麼多年,利害格局大家早已心知肚明。這就好比交易,一個願買一個願賣,不成交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既然是場交易,自然就要選擇利潤最多的了。 孤軍奮戰 讓我們回過頭來,反思猴王這次大鬧天宮的歷程。 自從猴王學了本事以後,已經一改「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的脾氣,開始信奉「強者為尊」的邏輯。 特別是,自從猴王做了齊天大聖之後,他的所作所為,幾乎就遵循了一條「拳頭走遍天下」的法則。換句話說,脾氣越大,結果越好。 這似乎是在冥冥之中告訴他,一個人只要自己有本事,做什麼、怎麼做都能行得通,行不通的也要變成行得通。實在不行就手底下見真章嘛!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這個想法看起來可行,其實並不太可行。 實力在局部的情況下是起作用的,但並不意味著在什麼地方都起作用。任何一個體制都無法通過單一的實力維持和運轉。 即使是最殘酷的暴君,也不能光憑暴力來統治。因為他不能時時拿著武器,每時每刻準備與他人戰鬥,他還要吃飯、睡覺、通過休息來恢復體力,還要享受生活。一個人總不能在睡覺的時候還和人戰鬥吧。所以,即使是暴君,也要在一定的範圍內,對某些人講誠信,要籠絡身邊的人。 強力能夠使人服從,但這個服從僅僅是基於對強力的畏懼。一旦有人打破這種畏懼,或是碰到更大的畏懼,這種服從就要中斷了。 孫悟空深信靠拳頭說話就能實現一切,可他就是沒有想到,世界並不是依靠武力來維持的。就像佛祖介紹玉帝時說的:「那玉帝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玉帝坐這個寶座,憑的可不是什麼武力,光看看他的資歷,就夠嚇死一批人了,要孫猴子打消他的念頭。 此時的孫大聖哪裡聽得進這些,說玉帝既然年紀已經這麼大了,就不能老占著這個位置,還是趕緊把位置騰出來,讓給我這個年輕人吧。不然的話,「定要攪攘,永不清平!」讓他老人家吃吃這拳頭的厲害。 看來悟空對事情想得比較簡單。認為玉帝這個寶座,只要單憑自己的實力就能做上去。其實呢,對於坐上寶座後的意義是什麼,猴子完全沒有思考過。 這個傢伙大概是在花果山的猴群中呆慣了,只知道有人替他摘野果,有人替他捶背,喊他一聲「大王」,就以為是最高統帥者的生活了,殊不知天庭的機構遠比花果山要複雜的多,更不是別人喊他一聲「老大」這麼簡單。對於坐上天庭最高統帥之後,該幹什麼,怎麼樣干,他完全沒有心理準備。 實際上,像孫悟空這樣的,就算玉帝讓出位子來給他坐,他又能幹什麼呢? 有人說,孫悟空這「皇帝輪流做」的說法,代表了一種先進的意識,動搖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根基。這個說法實在有點上綱上線。其實,就孫悟空的這個想法,與《水滸傳》李逵的「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在那裡快活」,基本上也就是一個境界。在自己想做皇帝的說法中,絲毫沒有什麼打倒不公平的等級秩序、解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的意思和追求,其著眼點還是「在那裡快活」,不過是追求些個人的物質享受罷了。 面對孫悟空的暴戾,如來佛祖實在無話可說,既然你這麼相信拳頭就是一切,那我只好用更強硬的拳頭來對付你了。 你不是想皇帝輪流做嗎,先過了我這關再說。 如來佛祖手掌輕輕一翻,無形之中化出一座「五行山」,將猴子壓在了底下。 就這樣,讓猴子最引以為傲的好本事,也在佛祖的談笑之間,化成了泡影,如來用事實告訴他,即便是「強者為尊」,那也輪不到你說話。 一個篤信武力的人,卻被武力打敗,這大概是最有力的挫敗方式了。佛祖當頭棒喝,輕輕一招,讓他認清現實:就你這樣還想當皇帝,好好反省反省吧! 孫悟空敗了,不僅是敗給了佛祖,更是敗給了自己。 因為他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至始至終都不過是孤軍奮戰一個人。 其實嘛,孫悟空雖然造了反,但就造反的名目來說,理由十足地不充足。自古造反,都講究「師出有名」,至少要給自己立一個「順應天意」的旗號,以獲取絕大多認同者的支持。而孫悟空呢,動不動就表示不滿,來不來就跟玉帝要這要那。這樣做,得不到其他神仙們的同情和支持不說,還會遭人嘴眼,這就等於把自己在戰略上陷於了孤立的境地。一個孤軍奮戰的人,又怎麼能獲得成功呢? 在中國歷史上,大臣覺得君王沒有什麼真本事,試圖篡位的情況也不是少見,但成功的卻是少之又少,關鍵在於兩條:首先是皇帝失德,失去了作為君主的權威,人心思動,或者皇帝年幼,權力早已被小人挖空;其次是自己建立了能夠震懾人心的功業,使得人心歸附。 反叛者或者有大德,或者有奇功,最好是兩者兼而有之,在這種情況下,才容易成功。看看孫悟空此時的情形,玉帝表面上似乎很無能,但他仍是眾神尊敬的對象,甚至兢兢業業、從諫如流。天庭體制里也沒有出現什麼難以彌補的漏洞,或者權力被下臣私吞;而孫悟空呢,他既沒有在天界立下大威、樹過奇勛,也沒有讓大家公認的大德情操。 這樣的反叛怎麼可能成功呢?倒讓人覺得是個笑話。 別說是造反成功了,就算是玉帝主動把位子讓給他坐,他也坐不住。 孫悟空一無功業,二來德不能服人,三者又沒有自己的班底,就算是他坐上了玉帝的位子,他又如何對下面的官員展開管理呢? 一個人勢單力薄,語不驚人,言不服眾,但憑著一己之力,又如何讓別人對你臣服呢?既然不臣服,你是不是就準備拿暴力來鎮壓呢? 好吧,就算你厲害,你有天大的本事,能夠鎮壓每一個人。但是光鎮壓就能實行統治了嗎?你可別忘了,巴掌再大,也只能遮住眼前的天;一根柱子撐不起大廈。其結果,你是補了東牆補西牆,補了西牆又回來補東牆,來回的奔波,到最後,得來的江山還是要拱手送給別人。 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就跟未成年人犯罪一樣,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卻看不到利益背後深遠的東西。對於自己的行為,他既沒有制定明確的計劃,也沒有想到達到什麼樣的預期目標,甚至連採用什麼樣的手段和過程這樣的簡單問題他都沒想過。 大鬧天宮的過程,基本上是由他的感情和衝動推動的。在造反之前,他根本就沒來得及對行為的成本和收益進行必須的評估,只是一時想做就去做了。就好像年輕人想創業,想賺錢,但對於創業所需要承擔的風險和義務,他們根本缺乏足夠的了解。 這次的大鬧天宮,從根本上說,是猴子缺乏對社會制度的了解,沒有形成法律意識所造成的。對於自己的違規行為,他絲毫沒有任何概念,也不知道觸犯法律要受到嚴厲制裁的結果。 就在他被如來一掌壓在了五行山的那一刻,還在那裡喊:「如來,你騙我!」 真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 五行山下的反省 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過的日子只能用「慘」字來形容。他在五行山下的活動空間非常小,佛祖為了限制他的活動範圍,拿出一張封條,讓阿儺貼在山頂上,封條上寫著六個金字:「唵、嘛、呢、叭、咪、吽」,用音譯翻譯過來的意思大概是「俺賣你,把你哄」。貼上封條後,五行山就此生根合縫,孫悟空鑽在裡面只能呼吸,或把手爬出來「搖掙搖掙」,至於身體的其他部位,就無法活動了。 在五行山下,猴王的身體雖然難以活動了,但這不影響他心思的活動,他正好可以利用這五百年的時間,反思自己多年來的行為,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悟空並不屬於那種喜歡進行哲學思考和人生反思的類型,不過既然身體沒法活動,又加上無事可干,想想這些問題未嘗不是一個打發時間的好辦法。 他會在這漫長的500年里反思些什麼呢?這一點我們當然無從知曉。不過,我們倒是可以通過一些尋常的人生經驗來做一點基本的推測。 首先,猴王的一個感覺是上當了,被如來給騙了,這個騙局的根由在於那個賭賽。真是他娘的狗屎,為什麼要打賭自己能不能跳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呢?這個賭賽太愚蠢了。如果能與他真刀真槍直接干一仗就好了。然而,即便是這樣,悟空對如來還是止不住有些害怕。不管怎麼說,能讓你上當也是一種本事,何況他既然能哄你一次,就能哄你兩次。如果自己再一次找上門去,說不定如來又會玩出別的花樣來。想想這件事來,心裡真是不甘心,不過不甘心又能怎麼樣呢……如來實在太強大了。 認識到這一點後,孫悟空的狀態就不能再和以前一樣了。如果這個時候讓猴王再回花果山,過一種表面上自由自在的日子,看似無憂無慮,實際上是在自欺欺人。即使真回到花果山,如來佛也將是他心中永遠的痛。 悟空在取經途中就曾回花果山一次,不過這次回到老家,心情卻是和之前的大大不同,因為他再也體會不到「不受麒麟管,不受鳳凰轄」的自由自在了。花果山還是那個花果山,孫悟空卻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孫悟空了,他不再屬於那裡。八戒來請他回去的路上,孫悟空「洗了妖氣」,回到唐僧身邊,一直到取經行動結束,他也再沒有提出過要回去的意思。 那麼,既然回花果山的吸引力降低了,他以後又該去哪裡呢?對這個問題,他此時應該還沒有明確的想法。目前能明確的是:五行山下的生活太悲慘,必須要設法改變;而這樣的前提首先是要想辦法從五行山下走出來。至於未來如何?還是等出去以後再說吧。當然了,類似大鬧天宮之類的事情肯定是不會做了,因為這樣的行為既沒有意思,也看不到前途。 好在上天有好生之德,沒有將孫悟空一直拋棄,猴子他五百年望眼欲穿地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來了光明的一天。 這一天,五行山上佛光閃閃,瑞氣騰升,青天白日中飄來了觀音菩薩和他的隨從弟子木叉。 謝天謝地,組織上終於派人來了。 面對觀音菩薩的突然到來,猴子的心情變得格外喜悅,他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將再一次改變,開啟一個嶄新的人生。於是就出現了下面的一番對話。 菩薩道:「姓孫的,你認得我么?」 大聖睜開火眼金睛,點著頭兒高叫道:「我怎麼不認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無觀世音菩薩。承看顧,承看顧!我在此度日如年,更無一個相知的來看我一看。你從哪裡來也?」 菩薩說「你認得我么」,這是一句標準的廢話。就好像中國人平時見面都喜歡問對方:「你去哪裡啊?」屁話,人家去哪裡關你什麼事。然而,對於中國人來說,對話往往都是從廢話開始的。 孫悟空回答說:我怎麼不認得你,你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無觀世音菩薩啊。 「你是那南海……救苦救難……」,如此長的一串頭銜居然從孫悟空的口裡冒出來,實在是一件令人罕見的事情。這要是擱在以前,悟空頂多說一句:你不就是那南海老尼姑嗎?連男人是什麼樣都不知道,還在這裡裝神氣。 然而,孫悟空今天的這個回答卻讓我們十分意外,這哪裡是在回答啊,簡直比奉承還奉承,比肉麻還肉麻。觀音菩薩這個一連串的稱呼,連座下弟子都沒見哪個這樣叫過。這樣的台詞,別說背出來拗口,就是讀著都覺得舌頭打哆嗦。就好像玉皇大帝同樣被奉稱為「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一樣,能把這種火車一樣的稱謂念出來就覺得是種罪過。 孫悟空為什麼會突發奇想地對觀音菩薩這樣稱呼呢? 道理其實很簡單,都他媽關了500年了,誰碰到這種事還不都得認人叫親爹啊! 從孫悟空的人生經歷來說,在被壓在五行山下的500年前,他的生活狀態基本上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呼之即來,喚之即去。他自幼為王,身邊自然就不會缺少陪伴的人,學藝歸來之後,生活更是如魚得水,一下子大家都來捧他的場,就連天上的神仙,也是「不論高低,俱稱朋友」,過慣了呼朋引伴的日子,簡直可以說是一呼百應。然而,壓在五行山下之後呢?不僅稱兄道弟的朋友消失了蹤影,就連幾個結拜兄弟都沒有一個來看過他。此時的悟空,真是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寒透了心,用句俗話就是:心窩子巴涼巴涼的。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平時從來不走動的觀音菩薩來看他,怎能不令他感動呢? 感動之餘,猴子也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同尋常。 都說精明的人是「猴精猴精」的,孫悟空很快意識到了觀音此次來的目的絕非看看他這麼簡單。菩薩與我非親非故,為什麼要特地跑來看看我呢? 於是,他就斗膽地問了一句:「菩薩,你從哪裡來?」 菩薩回答道:「我奉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從此經過,特留殘步看你。」 特留殘部看我?你那麼一個大忙人,這麼還會有功夫留下腳步來看我?孫猴子敏銳地感覺到了事情的非同尋常。於是,趕緊追著向觀音求道:「萬望菩薩方便一二,救我老孫一救!」 猴子明白,這個時候若再不開嘴巴,機會就沒有了。 觀音繼續說道:「你這廝罪業彌深,救你出來,恐你又生禍害,反為不美。」 猴子一聽,好像有戲,立馬錶態:「我已知悔了,但願大慈悲指條門路,情願修行。」姐姐,我知道錯了,趕緊給我指條明路吧。只要你能救我出來,你想怎麼樣都行。 哇呀呀,這還是當年的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齊天大聖嗎? 要說猴子其實一點兒也不傻,他知道觀音菩薩此次來,決不會只是來散散步、遛遛彎這麼簡單,觀音此來是有目的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考察孫悟空的思想改造情況。對悟空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果抓不住這次機會,下次就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天了,而且有沒有下次都很難說。如果悟空還像以前那樣,大大咧咧的,自以為了不起,一副論天下英雄捨我其誰的架勢,估計觀音早就掉頭走人了,他就難免落個把牢底坐穿的結局。 現在不同了,猴子不僅向觀音拍足了馬屁,還裝得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都說女孩子心底比較軟,尤其是像觀音這樣菩薩心腸的女孩子,你就是有一萬個鐵心腸,你能看著我老孫一個人孤苦伶仃,見死不救嗎? 菩薩當然要救。而且她敢肯定,猴子在這500年里思考了很多東西,應該會明白不少道理。否則如來幹嘛要把你壓起來啊! 猴子四肢都不能動,唯獨腦袋一直都可以動,目的為的是什麼?不就是讓你多想想嘛! 放心,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西遊記》揭秘(轉載)
※為什麼孫悟空成功實現大鬧天宮的動機,取經路上卻仍麻煩天宮裡的人幫助?
※解碼西遊記
※西遊記中計
※86版西遊記為什麼成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