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風風雨雨,走過忙忙碌碌,走過激情滿懷,走過躊躇滿志,回首平凡的工作生涯,回頭品味這可貴的人生之旅,耳畔彷彿響起美妙的音樂,眼前驀然浮現浩淼的大海,心頭不由為忙碌搭台、演戲、看戲的人們深思和感嘆。 感悟大海:讀懂寬容的偉大 大海,一個蘊藏人類無數夢幻的地方,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為之放歌,它的韻味、它的沉默、它的激情、它的磅礴,它那博大胸懷和包容萬物的豁達與從容,定格在人的腦海中成為了永恆。 面對大海,所有的侏儒都成了巨人; 面對大海,所有的巨人都成了侏儒。 只有面對大海,才能懂得什麼是浩瀚,什麼是博愛; 只有面對大海,才能感受什麼是風險、什麼是征服; 只有面對大海,才能真正領悟什麼是人生起伏,什麼是潮起潮落……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同樣,胸懷博大,源於一顆寬容之心。 對於社會來說, 寬容是一種文明和進步,它為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和創造提供條件,就像熱帶雨林一樣,遍布各個層次和空間的動植物對太陽能和土壤資源各取所需,互利共生,使得整個群落得到各自最大的效應。 對於個人來說, 寬容是一種高貴的品質、精神的成熟、心靈的豐盈。而對於我們組工幹部來說, 寬容更是一種非權力性影響力中最為重要的素質。它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和胸懷,是對人、對事的包容和接納;它是一種境界,能使人躍上大方磊落的台階。沒有寬容的思想和精神就難以造就偉大的人格。面對浩瀚的大海,面對茫茫人海,我讀懂了寬容的偉大。 寬容是圓融通達的智慧 寬容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藝術,是看透了社會人生以後所獲得的那份從容、自信和超然。 懂得寬容的人,往往洞明世事、練達人情,看得深、想得開、放得下,因為他們狡黠地發現: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是進步;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是利己。」 於是,他們時時心平氣和、寬容大度,處處契機應緣、和諧圓滿。 所以,越是睿智的人,就越胸懷寬廣、大度能容。 寬容是智者深沉而無聲的教育。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遛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 「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禪師寬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 寬容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寬容是智者聚心與融智的技巧。 寬容能得人得心,能獲得發展壯大的機會。領導寬容,就可以使近者悅、遠者來,天下歸心;就可以融四方才、八方智,智慧無窮。 美國總統林肯在別人批評他與敵人做朋友而不是去消滅他們時,林肯十分溫和地說: 「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時,難道我不是在消滅敵人嗎?」 曹操之所以能從僅有幾個子弟兵,到剿滅北方群雄,佔據中原,擁有百萬大軍,與他「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胸懷是分不開的。唐朝諫議大夫魏徵,常常犯顏苦諫,屢逆龍鱗,可唐太宗寬容為懷,把魏徵看作是照見自己得失的「鏡子」,終於開創了史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三國時,諸葛亮初出茅廬,劉備稱之為「如魚得水」,而關、張兄弟卻未然。在曹兵突然來犯時,兄弟倆便「魚」呀「水」呀地對諸葛亮冷嘲熱諷,諸葛亮胸懷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們。結果新野一戰大獲全勝,使關、張兄弟佩服得五體投地。如果諸葛亮當初跟他們一般見識,爭論糾纏,勢必造成將帥不和,人心分離,哪能有新野之戰和以後更多的勝利呢? 寬容是智者成熟與自信的宣言。 大人不計小人過,是一種力量懸殊的寬容。而同行相處,同處一地,同為一級,相輕相對立的卻屢見不鮮。那些善於寬容,能夠寬容,懂得寬容的人總是給人以成熟與自信的力量。躪相如與廉頗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藺相如自薦攜璧赴秦,臨危不懼,斥責秦王,完璧歸趙。在澠池之宴,又智斗秦王,保得趙王安然回國。出身卑微的相如連立大功,被趙王封為上卿。老將廉頗自恃功高,心理不服,在大街上三次有意擋住藺相如人馬的過道,有意羞辱藺相如,藺相如都命左右改道而行,主動避開。 後來,廉頗得知相如以國事為重,不與他爭鬥,深感慚愧,於是負荊請罪,將相和睦。藺相如智勇雙全,才華出眾,拜為上卿理所當然,是眾望所歸。當廉頗輕視和有意為難藺相如時,他沒有以牙還牙,而是以大局為重,寬容為懷,自信而成熟地以退避,並智借傭人傳話,贏得了廉頗的理解,寫就了「將相和睦」的千古佳話,用寬容贏得了自己的尊嚴。 寬容是成就偉業的基石 俗話說得好:有多大的肚量,就能幹成多大的事業。 容言知過,有容已之量,才能自我完善。 只有對自己寬容的人,才有可能對別人也寬容。 寬容地對待自己,就是心平氣和地工作、生活。知雄守雌,淡泊人生是耐住寂寞的良方,轟轟烈烈固然是進取的寫照,但成大器者,絕非熱衷於功名利祿之輩,這種心境是充實自己的良好狀態,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鼓勵自己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把視線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結構和心理素質上,才能在機遇到來之時不留下失之交臂的遺憾。 寬容的過程也是「互補」的過程。別人有過失時,能正視,並以適當的方法給予批評和幫助。自己有了過錯,能聞言自審、聞過而改,不灰心喪氣、不一蹶不振,而是引以為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重新揚起工作和生活的風帆。 容人得人,有容才之量,方能廣納賢才。 容事成事,有容事之量,方有成事之機。 人與人相處,磕磕碰碰總是難免的,如果你一味計較,就會沒完沒了,煩惱不已。如果人人都能胸襟開闊、容得下別人因一時糊塗所做的錯事,那麼我們這個社會無疑會安寧許多。我曾讀過一篇小說,主人公是一位主婦,彌留之際,她讓相濡以沫幾十年的老伴給自己戴上那隻結婚戒指。老伴淚流不已,抱著老妻坦白了自己多少年前的一件錯事:結婚時因為窮,送給她的戒指其實是請銅匠打造的假首飾。在老伴的哭泣聲中,老婦平靜地說「我早就知道了,但這麼多年下來,你待我的心可是真的啊……」話音剛落,老婦安然而去。這篇小說的精妙之處,是向讀者展示了一個能容江河、可載百川的心靈世界。老婦明知丈夫送她的結婚戒指不值幾文,卻不忍戳穿,精心保存,並且在與丈夫生活的幾十年人生旅途中,始終嚴守秘密。臨終之言,不啻為自己生命的天宇抹下了最後亮麗的一筆。為了革命事業,陳毅同志的寬容大度更是我們的典範,在抗戰初期,他奉命去整編游擊隊時,曾被自己的同志誤作特務抓起來捆綁了四天四夜,差點一命嗚呼,晚上押著走了兩百多里路,後來是非弄清了,陳毅並不記恨那個隊伍,整編後成了新四軍了一個主力團,那些同志也和陳毅結成了生死之交,共同為解放戰爭作出了貢獻。 寬容是身心健康的秘訣 心理學家指出:適度寬容對改善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是有益的。 不會寬容別人,會殃及自身。大量事實證明,過於苛求別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處於緊張的心理狀態之中。由於內心的矛盾衝突或情緒危機難於解脫,極易導致機體內分泌功能失調,諸如使兒茶酚胺類物質──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過量分泌,引起體內一系列劣性生理化學改變,造成血壓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功能紊亂等等,並可伴有頭昏腦脹、失眠多夢、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煩意亂等癥候。緊張心理的刺激會影響內分泌功能,而內分泌功能的改變又會反過來增加人的緊張心理,形成惡性循環,貽害身心健康。有的過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釀成禍端,造成嚴重後果。而一旦寬恕別人之後,心理上便會經過一次巨大的轉變和凈化過程,使人際關係出現新的轉機,諸多憂愁煩悶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即是對自己善待。在這個世界裡,我們並非躑躅單行,而是紛紛攘攘,各自走著自己的生命之路,難免會有碰撞,所以即使心地最和善的人也難免要傷別人的心,如果冤冤相報,非但撫平不了心中的創傷,而且只能將傷害者捆綁在無體止的爭吵戰車上。「泛博愛而近仁」,心存恕道,才不苛求於己,不苛求於人,於是與刻薄多忌的人相比,寬容的人必多人緣、多快樂,自然也就心理健康,長壽多福了。清代康熙年間有個叫張英的,官居宰相。家中與鄰居因地界爭論不休,請他出面打招呼。 張英卻給家中寄詩一首說: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英的這種豁達大度教育了家人,家人當即遵命拆牆,退讓三尺,鄰居十分感動,也後退三尺。於是,安徽桐西后街便有了個「六尺巷」,至今猶存。 寬容是有原則的。寬容有度,才不至於縱容,淡泊得體,才不稱為懦弱。一個理想的民主社會就應當具有這樣的群落效應,它管理而非管制、寬容而不縱容。大海遼闊深邃,誠如晉朝人木華在《海賦》中描繪的那樣: 「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在大海的胸懷中,真是包羅萬象,萬類游翔,萬流歸宗,島嶼岩礁,密如繁星,然而卻是「水火不相容」;大海雖寬容,卻容不得一點火星。同樣,當代組織工作者的寬容也是有原則的,離開了原則,離開了正確的批評,這種寬容就會成為無原則的遷就與放縱,就會危害黨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我們必須掌握寬容的度數與尺寸,使寬容成為促進人際關係和諧、事業興旺發達的催化劑。領導幹部的「雅量」,是堅持黨的原則前提下的「雅量」。在涉及重大原則的問題上,決不能含糊和讓步,必須遵循法制和道德規範,「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事關長遠,不可寬容;事關原則,不得寬容;事關重大,不能寬容。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何所不容!」這是何等的氣度與胸懷!面對大海,我們要懂得博愛,面對人生的潮起潮落應有人生的豁達、平和與瀟洒,只有如此,心胸便不再狹窄,大海便沒有了疆界。 感悟音樂:讀懂和諧的美好音樂,是一個美好的精靈,凈化人的品性,洞窺空靈的世界,宇宙間唯一通用的語言。我自小喜歡音樂,之後漸漸喜歡上了美術和書法,很多人曾問我,為什麼你能把這麼多內容統一到自己的愛好之中,我也一直納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讀懂了自己,因為音樂以其起伏有致的節奏和旋律令人陶醉,音樂給我們所展示的不僅是美妙動人的外在形式,而是通過它們所蘊育出的一種永恆,這種永恆其實就是「和諧」。書法無色具有畫圖之燦爛,無聲而具有音樂之和諧;美術作品以其畫面的構圖、線條、色調、對比以及寓意、內含等和諧統一中,也能於有形的畫面里找到無形的音樂語言。藝術相通,這一切不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用和諧抒寫美好! 音樂之美在於和諧 公元前522年,周王朝的國君周景王想造一套名叫「無射」的大型編鐘,其中包括原來沒造過的體積更大、聲音更低的大鐘。為了這件事,周景王先徵求臣單穆公的意見,單穆公說:「不行!做大錢已經耗損民資,又鑄大鐘,會使耗損加重,這樣下去對國家不利。何況先前的國君制鐘,大不出二尺二寸半,重不過一百二十斤。還是不做為好。」周景王不聽,又去問盲樂師伶州鳩。伶州鳩說: 「我聽說,政治像音樂。音樂要和諧,音樂所用的音要服從和諧的需要,音律的調整就是為了達到樂音和諧的目的。音樂中講音高的標準,就是講樂音要有一定的規律。古代的「神瞽」(盲人樂師)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要寫出最好聽的樂音的範圍(從某個音到某個音),提出它的標準,決定某個樂調的標準音有多高,再用這個標準來調鍾。鐘調試準確了,奏出的音樂才和諧,和諧的音樂才說明國家的政治秩序完善,「百官」才能有道有法,各有所施。並給周景王講了一大通音樂的理論,用這些理論去比喻治國的道理。但是,周景王不聽,仍要造「無射」鍾。鍾造好後,樂工們都說鍾是「和諧」的,而伶州鳩則說「不和諧」。他說:「天子大約要由於心痛而死去吧!聲音是音樂的車廂,鍾是發音的器物。和諧的聲音進入耳朵而藏在心裡,心安就快樂。纖細就不能讓四角都聽到,粗獷就不能忍受,內心因此不安,不安就會生病。現在鐘聲粗獷,天子的內心受不住,難道能夠長久嗎?」兩年後,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後來史官對些事所做之結論是:這套鍾果然不和諧。不和諧的聲音成為殺人於無形的兇手。 是的,和諧是音樂的靈魂,沒有和諧,音樂也就不復存在了。出色的音樂都在和諧中產生,音樂本是代表和諧,不和諧的聲音才被稱作噪音,一般來說,傾聽音樂是一種快感,和諧的樂音讓人聽起來心曠神怡,然而,當我們受到噪音干擾時,這些噪音就會使我們產生種種難以忍受的煩惱,甚至給我們的健康帶來極大的損害。中世紀的歐洲有一條懲治異教徒的方法:將異教徒關緊教堂,使十幾口巨鍾猛烈震響,強烈的鐘聲不久之後就會把人折磨致死。在現代的日本,一位大學生進入工廠工作後,被車間里的氣錘聲攪得焦躁難忍,一怒之下竟然將自己的頭伸到氣錘之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團隊之神在於和諧 對於團隊,和諧是它內在文化精神的外在體現,它是單位士氣與神韻所在。不和諧的聲音會對智力工作造成效率上的嚴重影響,而且還會降低幫助行為發生的可能性。馬修斯(G.Matthews)在其1975進行的實驗中發現,被試所處環境的噪音越大,其對周圍的人的幫助的可能性就越小。 一種不和諧的聲音,在一個團隊中出現,就像酒與污水定律產生和效應一樣,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在任何組織里,幾乎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不和諧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他們像果箱里的爛蘋果,如果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里其他蘋果也弄爛。 「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破壞總比建設容易。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製作的陶瓷器,一頭驢子一秒鐘就能毀壞掉。如果一個組織里有這樣的一頭驢子,即使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如果在組織里有這樣的一頭驢子,我們必須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無力這樣做,至少也要把它拴起來。 團隊中和諧的人際關係,在人們的生活、工作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當人們聽到優美動聽的樂曲時,就會感到無比的舒暢愉快,有35的人效率增高; 當人們身處一個和諧友好,互相鼓勵,互相信任,發出同一個聲音的組織時,90的組織便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鬥志,產生十分可觀的工作績效,集體的智慧被放大,系統優化組合速度加快,每一個員工也會感到這個組織的威性所在,個人成就所在。 因此,社會追求和諧,謀求穩步前進;團隊追求和諧,謀求團結奮進; 家庭追求和諧,謀求溫馨幸福;個人追求和諧,謀求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追求和諧,就要求我們樹立「和諧共贏」的思想。在管理中,大家都知道有一個零和遊戲原理。零和遊戲是指一項遊戲中,遊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遊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零和遊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遊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一體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零和遊戲」觀念正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更豐盛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患不足的敵對式競爭。雙贏既非損人利己(贏輸),亦非損己利人(輸贏)。我們的工作夥伴及家庭成員要從互賴式的角度來思考「我們」,而非「我」。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已」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出現的。但從「零和遊戲」走向「雙贏」,要求各方面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在合作中不要小聰明,不要總想占別人的小便宜,要遵守遊戲規則,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最終吃虧的還是合作者自己。因此,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說得體的話語,講究工作倫理,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不可隨便議人長短,妄自尊大,自作聰明。處處謹言慎行,深刻認識到維護集體,就是在維護自己。 追求和諧,就要求我們具有「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是一個很古老的說法,樸素而深契。許多典籍都喜歡論及它。 追求和諧,就要求我們具有「工作倫理」的意識。團隊精神表現為團隊強烈的歸屬感和一體性,每個團隊成員都能強烈感受到自己是團隊當中的一分子,把個人工作和團隊目標聯繫在一起,對團隊的業績表現出一種榮譽感,對團隊的成功表現出一種驕傲,對團隊的困境表現出一種憂慮。要樹立工作的倫理意識,要求每個人都要忠誠於自己的事業,忠誠於自己的崗位,忠誠於自己的團隊,和諧在心,和諧於行,和諧之言。一個組織、一支團隊,只要存在一些不和諧的言行和雜訊,那麼這支隊伍的工作效率必然降低,這個組織中的人必然逐漸冷漠,這個集體的戰鬥力必然減弱。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不難理解:有些人總喜歡有事沒事流長誹短,在一個組織當中所充當的就是噪音,他成了讓人不可理解、距而遠之、讓集體頭痛的角色,他像一個守門員一樣,唯一要做的就是壞他人的好事,阻止別人成功。因此,我們首要的任務是在團隊里注入工作倫理意識,教育大家說一致的話、和諧的話;做維護集體的事、和諧的事,正確定位,各負其責,分工協作,真誠以待,互相尊重,親如一家。 追求和諧,就要求我們培養「積極思考」的品質。工作、學習、生活中,培養自己用積極的心態思考問題至關重要。一張白紙上加一個黑點: 你看到了什麼,如果你的回答是「一個黑點」,那麼多少冤屈將在你的口中證實。如果你的回答是「一張白紙」那麼,你給人的總是振奮,給人的總是激勵,公平公正的你將得到大家的擁戴。而這一切取決於你的心態是否積極。囚禁我們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像亞歷山大解開繩結一樣,跳出思維的禁錮,才能打開心靈的繩結。對他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多一些默默的幫助,多一些鼓勵。對待自己常常在檢討中反思中前進,不斷在態度、忠誠度、能力等必備的素質培養中鞭策自己,做到以勤奮對待學習;以敬業對待工作;以忠誠對待組織,以自信對待自己。遵守規則,遵守秩序,維護和諧。 感悟搭台:讀懂抱團的力量 看戲一直是鄉下小孩的心靈牙祭,大人們匆匆搭台、認真演戲、一股腦兒拆台的鏡頭一直深埋在我的心理,長大了再看這個畫面,不免有了更深的理解。 互相拆台,一齊下台,抱團在於齊心 「互相搭台,好戲連台;邊拆邊搭,永遠白搭;互相拆台,遲早垮台。」 要唱好戲,必須精心搭台,齊心搭台,協作演戲。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抱團奮鬥才是生存和強大的出路。 抱團是以寬大的胸懷,包容的心境,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加強彼此之間的協調、溝通和默契,同心不離心,搭台不拆台,相知不相疑;不搞非組織活動,不搞小動作,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行事,樹立起團隊的良好形象。 歷史的實踐告訴我們,凡是有合力和活力的地方,就是有希望的地方;凡是有合力和活力的事業,就是有希望的事業。溫州人做生意愛抱成團,他們取長補短,合作使他們捏成了拳頭; TCL的企業策略就是「抱團打天下」; 三峽的空前抱團組合,都無不證明合作的威力無窮。 但是,簡單的道理並不是每個人都真正懂得。歷史上有多少人攻於心計,拆壞了對手的台,孫腹的圍魏救趙、宋真宗章獻皇后的偷梁換柱; 多少人辱沒良心,同室操戈;多少同行互相壓價,反目成仇。有一篇報道曾尖銳地指出互相拆台現象的不可忽視。文中談到:任何集團內部都有競爭和合作的兩面,可有些人卻把集團內部的競爭上升成為鬥爭。 據統計,歷史上中國自己人間的鬥爭給中國帶來的傷害,遠遠大於外國侵略中國所造成的傷害。每個人似乎生來就有互相拆台的傾向,這在政治運動中表現得特別明顯。為了自衛,我們從小就接受不信任別人的教育,往往把打敗內部的競爭對手,放在比打敗外部的共同敵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政治運動一來,大家互相懷疑,互相揭發告密,甚至為了自己利益出賣別人。在基層鄉村,我們也同樣可以看到,有些卸任的老幹部,「上得台、下不來」,對新幹部的工作消極對抗,拉幫結派,干擾政務,甚至鬧對立、相抗衡。存心「拆台」,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面。有的青年幹部,秉承年青的浮躁之氣,急功近利,心高氣傲,目中無人,有意無意的拆了大家的台,也拆了自己的台。凡此種種背後使絆子、後腰捅刀子的事件,讓人們不知摔過多少的跟頭,這邊搭台,那邊拆台,焉能牢固?如何不垮? 互相補台,一齊上台,抱團才有力量 你見過激動人心的拔河賽嗎?那數十人攥一條繩奮力拖拽的團結,是我見過最無間的親密;你見過令人血脈噴張的接力跑嗎?那四人交遞傳棒的默契,是我見過最美麗的和諧;你見過場面火暴的灌籃表演嗎?那集體合作最後孤立一蓋的魄力,是我見過最力拔山兮的力量!這小小賽場上的團結一致,恰恰體現了整個人類,乃至宇宙最不可抗拒的精神——抱團合作,力大無窮。團隊抱團意識、合作意識,指的是團隊和團隊成員表現為協作和共為一體的特點。團隊成員間相互依存、同舟共濟,互敬互重、禮貌謙遜;他們彼此寬容、尊重個性的差異;彼此間是一種信任的關係、待人真誠、遵守承諾;相互幫助、互關懷,大家彼此互相提醒,互相補台,共同提高;利益和成就共享、責和風險共擔。 在管理學中,有一個《華盛頓合作規律》, 說的是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 多少有點類似於我們「三個和尚」的故事。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要複雜和微妙得多。在這種合作中,假定每個人的能力都為 1,那麼,10個人的合作結果有時比10大得多,有時,甚至比1還要小。因為人不是靜止物,而更像方向各異的能量,相互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觸時,則一事無成。我們傳統的管理理論中,對合作研究得並不多,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數管理制度和行為都是致力於減少人力的無謂消耗,而非利用組織提高人的效能。換言之,不妨說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讓每個人做得更好,而是避免內耗過多。因此,在各個單位或組織系統中,優化系統,合理配置資源,培養單位人員「抱團」意識十分重要,它直接影響一個集體的戰鬥力。 良好的合作氛圍是高績效團隊的基礎,沒有合作就談不上最終很好的業績。沒有抱團合作,賈園嬌子們焉能研磨蘸筆,出口成章,十二詩才盡灑海棠?沒有抱團合作,西遊四徒焉能披荊斬棘,笑對萬難,駕渡西天? 沒有抱團合作,水滸英雄們焉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安坐梁山水泊? 沒有抱團合作,三國志士們又焉能勇往殺敵,攻城略地,鼎立江山?…… 抱團是一條貫穿整個歷史分明進程的龍髓!我們所處的時代,不僅是競爭時代,更是抱團的時代。今天,沒有人能夠獨自成功。唱獨角戲、當獨行俠,是不能成大事的。 俗話說得好:「雙拳難敵四手」、「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只有運用合力,善於抱團,才有強大的力量,才能把蛋糕做大,把事業做大。競爭與合作,看來是對立的,其實兩者是可以統一的。選擇抱團,不是不競爭,而是為了更好的競爭。抱團力越高,競爭力越強,就越能贏得生存發展最廣闊的空間。 有序固台,廣泛合作,抱團成就輝煌 隨著我國加入WTO,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加速,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合作能力,不是少數當領導、當頭頭的人才需要的,而是人人必需人人必備的基本能力,即使不想自己創業干大事,也必須有合作能力。評價一個企業,不是評價企業中的某個人,而是評價整個團隊的實力。我們今天應當培養的,絕不僅僅是自己單獨做好一件事的能力,還需要跟一群人一塊做好一件事的能力。一位老總說:在企業里,那些幹得很成功的大學生,大多都是合作能力很強的人。今天,我們強調個性、自我,更應當強調合作、團隊。 抱團打天下,是時代的鮮明特徵。哪怕是最講究個性的創新活動,也離不開合作。你的合作能力,直接決定著創新的成效。從諾貝爾獎的獲獎趨勢可明顯看出:合作獲獎者的比率越來越大。沒有哪項大的研究成果不靠大的合作,Windiws2000產品的研發,有超過3000名開發工程師和測試人員的參與,寫出了5000萬行代碼。沒有高度的合作精神,沒有全部參與者的分工合作,就根本不可能完成。沒有合作,就不能做大事,獲大成!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前董事長r·史密斯認為,競爭使人進步最快,合作讓人得到最多。當前,培養廣泛合作意識至關重要。 培養團隊的抱團意識,可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團隊領導者首先要帶頭鼓勵抱團而不是競爭。 肯迪尼總統曾說,前進的最佳方式是與別人一道前進。很多管理者熱衷於競爭,嫉妒他人的業績和才能,恐懼下屬的成就超過自己,而事實上沒有一個領導者會因為自己的下屬做得好、優秀而吃盡苦頭。成功的領導者總是力求通過合作來消除分歧,通過抱團達成共識,建立一種互信的領導模式。 (2)要定規則、定抱團的規範。一個團隊中如果某一個人老是付出而另外一個人老是獲得,這就是鞭打快牛,不公平。這種情形下沒有可能合作。要想有效的地推動合作,領導者必須訂立一個普遍認同的合作規範,採取一種公平的管理原則做事情。 (3)建立長久的互動關係。領導者要創造一些持續的機會讓團隊成員融為一體。比方說一起培訓、一起搞競賽、舉行團隊的會議、激勵的活動等等。 (4)要強調長遠的利益。領導者要使團隊成員擁有共同的未來前景,讓大家相信團隊可以走到這一步,這時人們不會計較眼前的一些得失,會主動合作達成願景。 (5)要信任下屬。信任是贏得合作的一個法則,也是人際關係的中心議題。只有信任下屬的領導才能夠通過授權而高效的工作。 從原則上說,同一單位、同一系統內任何人都是抱團工作的對象,因此,我們要學會跟各式各樣的人合作,學會各種各樣的合作。如家人之間、親戚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的合作;個人企業或其他組織之間的合作;與本地區的合作;跨地區、跨省甚至跨國的合作。合作的範圍越廣,合作的境界越高,生存的空間就越大,獲取的能量就越大。 讓我們找好自己的位置,選好自己發揮作用的角度。 「幹事不壞事,搭台不拆台」。把握合作中利益的樞紐,不斷強化齊心搭台意識,不斷補台,有序固台,牢固樹立「共利」、「共贏」的抱團工作理念,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以誠信待人,適當讓利,增強自己的人格魅力,從消極到積極,從對立到友善,給別人自由呼吸的天空,同時,也是給自己一片一樣美好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