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
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深知雄強的必要,有足以稱雄的實力,卻安守著柔和的狀態不露鋒芒,就會招來天下賢能之士的歸附。不偏離永恆的德行,逐漸回復到象嬰兒那樣外表柔軟而潛力無窮的狀態。對萬事萬物都明察秋毫、洞燭千里,卻表現出一無所知的樣子,不以自己的看法、意志強加於人,不過於計較他人的缺失,才能成為天下的表率。不會背棄永恆的德行,慢慢回歸到混沌一體的狀態。可以達到榮華富貴、重權厚利的地位,仍能安守平淡的生活,身處世俗的低下之處,永恆的德行才算圓滿,回歸到純真質樸。這種純真質樸可以主宰萬物,高明的統治者用它來治理天下。所以說最高明的統治是渾然一體的,無法分割。
本章主要說的是如何將「道」用於為人處世的方法。老子用「三知三守」來說明這個過程,提出了「朴」的概念,和治國上的「大制不割」的理論。「三知三守」的「知」都是指了解、明白的意思;「守」是指應該保守、安守的意思。三句話的共同特點其實都是「知其陽,守其陰」。一般人普遍都貴「陽」而賤「陰」,所以喜歡稱「雄」,不甘「雌」伏;喜歡清「白」,不願被抹「黑」;喜歡得「榮」,不願受「辱」。而從「道」的方面來說,這些東西本質上都沒什麼差別。但既然世人都貴「陽」而賤「陰」,那麼有「道」的人就不該去和俗人一樣去爭處「陽」位,而應該學習「水德」,去安守「陰」位,去安守「不爭」和「無為」,反世俗之道而行之。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雄」是主動、陽進、爭先、爭高;「雌」是被動、陰退、守後、趨低。有道的人在明白了爭「雄」是怎麼回事後,心甘情願地去守「雌」。根本的目的是為了「不爭」。「不爭」才能積蓄精、氣、神,避免在無謂的爭奪上消耗;「不爭」能得到比「爭」更多百倍的實際利益;「不爭」才能讓財富、人才、資源歸附;「不爭」才符合「道」,符合「常德」——永恆的德行。這樣不斷按照「不爭」的路線走下去,就會回歸到「嬰兒」的狀態。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白」就是清楚、明白,誰都希望自己是個「明白人」;「黑」就是混沌、糊塗,誰都不希望自己被別人看成「糊塗蛋」。「知其白,守其黑」就是有道的人在把一切都從根源上都看得清清楚楚以後,面子上反而呈現出一付懵懂昏沉的樣子。領導人懂得裝糊塗——「韜晦」,這是極高明的御下手段。你自己顯得糊塗,才有下屬顯才幹的機會,也才能真正看清什麼人是什麼樣。俗話說「不聾不啞,不做家翁」,又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身為一般人就更要懂得裝糊塗——「韜晦」了。不能顯得比別人聰明能幹,特別是不能顯得比領導還精明,那樣是給自己在惹禍啊!最好的策略是啞子吃餛飩、茶壺裡煮餃子——心中有數,但別說出來。無原則的顯擺既顯得你沒層次又給自己招災惹禍;就算是必要的顯露也馬上要把功勞轉移,別讓它集中在自己身上,可以讓領導、同事甚至下屬分享。功和過,福和禍,都是隨時隨地會互相轉化的,這一點不可不知啊!這樣「知白而守黑」,你才能「為天下式」——成為天下的表率。這樣,你的「德行」才會「不忒」——純正起來。「忒」是差錯的意思。這樣不斷地「韜晦」下去,你就能夠回歸到「無極」的狀態。「無極」是比「太極」還要早的狀態,是無陰也無陽的一個狀態,是混沌一體的狀態,是宇宙最原始的狀態,是「道」的基本態。「無極」的狀態沒有一切有形的跡象,但一切有形的東西都可以從中產生出來。它是壽命無限、變化無限、功用無限,一切都不可限量的狀態。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榮」除了有「寵」的意思,還有「興旺發達」的意思;「辱」除了第十三章里的意思,還有平淡、寂寞、挫折的意思。「知其榮,守其辱」就是明白榮辱的世俗規則和道的意義以後,自覺地身處低下——甘於淡泊、甘於寂寞、甘於寧靜、甘於卑微。這樣,他才是「為天下谷」,成為這樣的谷地:周圍人都很「高」,但我不去爭「高」。我堅守著「道」,我君子固窮,我安貧樂道,我物質貧乏而精神富裕。我形不足而神足,物不足而氣足,華不足而精足。這樣自甘淡泊、自居卑下,就能使自己的「德行」光大起來,回歸到「朴」的狀態。「朴」這種狀態是「道」的原始狀態,是大名無名的狀態,是大有無有的狀態,是大音希聲的狀態,是大象無形的狀態,是大器晚成的狀態。它是包羅萬象的,是融會貫通的,是萬法歸一的,是至高無上的。「嬰兒」、「無極」和「朴」都是「道」的「名」,它們從不同的方向來解釋和形容「道」的作用,以利於我們來充分地認識「道」的本質。
「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道」的原則散開以後存在在萬物之中,有道的領導者用了道的法則之後會成為領導者中的領導者,「道」這種大的建制是沒有割裂的痕迹的。聖人可以用抱「朴」的方法來治理天下。抱「朴」就是無為之治。「朴」進一步轉化、分解,就可以成為各種各樣的「器」——有用之才(材)。聖人就可以根據他們的具體特性任命他們為各級的管理者。而具體各級的管理者,由於他們從根本上說都是從「朴」這個根源上來的,因此,他們只有具體分工的不同,而沒有涇渭分明的壁壘。就好比人體的器官儘管千差萬別,有五臟六腑,有筋骨皮肉,有腦髓神經等等,但都是從最早那個受精卵發育而來的,整個人體是個有機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其實最好的國家體制也是這樣的——渾然一體,不可分割。道不遠人,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可以利用「道」的法則。
推薦閱讀:
※「神舟升天、道德同飛」必將取代「神舟升天、道德墜地」
※買東西店家多找給你錢,你會還嗎?
※代孕到底該不該合法化呢?
※一個人偷了一百次,看見路邊的乞丐,給了5塊錢。和一個從來沒有偷過的人,看見路邊的乞丐,踹了一腳。怎樣評判二者?
※24.中國節日文化系列 1-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