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深度「重返」中東有何影響?美俄博弈如何演繹?
▲俄羅斯總統普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和伊朗總統魯哈尼於22日就敘利亞問題在俄南部城市索契舉行會談,並簽署聯合聲明。
◆中東地緣政治正在美俄博弈中發生有利於俄羅斯的變化。中東格局加速重塑,美國媒體甚至哀嘆,「普京將成為中東的新主人」。
◆分析稱,隨著敘利亞問題接近解決、伊敘反恐即將取得最後勝利,中東局勢將更加複雜,甚至可能出現真空
文/唐繼贊
作者為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沙特國王薩勒曼10月初突訪莫斯科,讓國際社會十分關注。這是沙特與俄羅斯(包括其前身蘇聯)建交91年來,西方陣營盟友沙特與東方大國俄羅斯的首次親密接觸。這一堪稱破天荒的歷史性事件,折射出中東地緣政治正在美俄博弈中發生有利於俄羅斯的變化。中東格局加速重塑,美國媒體甚至哀嘆,「普京將成為中東的新主人」。
11月22日,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總統齊聚俄羅斯索契並發表聯合聲明,三方商定要在敘利亞問題上擴大合作。而美國僅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了阿斯塔納系列和會,並缺席了敘利亞危機政治解決的一些重要安排。俄在解決敘利亞問題上的作用再次凸顯。
俄羅斯深度「重返」中東
中東地區歷來是美俄必爭之地。在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就長期在這裡爭奪勢力範圍。隨著冷戰結束,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俄羅斯的實力則明顯式微,但雙方的明爭暗鬥依然是影響中東形勢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2011年中東劇變發生後,美國藉機對中東國家進行「民主化」改造,突尼西亞總統本·阿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葉門總統薩利赫相繼下台,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暴屍街頭,敘利亞巴沙爾政權搖搖欲墜。
作為敘利亞的傳統盟友,俄羅斯對敘局勢惡化沒有置身事外。為保在中東地區的最後陣地不失,俄加強了在敘的塔爾圖斯海軍基地,並在拉塔基亞附近籌建赫梅明空軍基地。但因俄介入力度不夠,巴沙爾政權形勢危急。動亂之初,在美國等西方國家以及沙特、卡達和土耳其等地區大國和富國的支持和資助下,形形色色的敘反對派勢頭兇猛。及至兩年前俄出兵前,敘政府軍人數已從內戰前的30餘萬銳減到不足10萬,大馬士革控制的地盤不到全國面積的20%。
俄羅斯深度「重返」實際上是從2015年9月30日開始的。應巴沙爾政府的邀請,普京下令出動空天部隊,直接介入敘利亞內戰。俄軍在敘軍力最多時,曾經達到1700多人(多為軍事顧問和反恐專家)和數十架先進戰機。隨著敘局勢逐漸好轉,2016年3月15日,普京宣布撤出俄在敘部分軍事力量,但繼續保留塔爾圖斯海軍基地和赫梅明空軍基地。
俄軍直接介入,極大地打擊了敘反對派和極端組織武裝,從根本上扭轉了敘內戰局面,穩住了巴沙爾政權的陣腳。在俄軍空襲的幫助下,敘政府軍奪回了全國90%地區的控制權;大大改善了境內反恐形勢,「伊斯蘭國」和「征服陣線」等極端組織瀕臨覆滅,在敘控制的地區已不足5%。如今,敘利亞絕大多數反對派及其後台,已不再堅持「巴沙爾必須下台」的敘利亞危機政治解決的先決條件,相反,紛紛表示願意參加與政府的和談。敘利亞局勢的根本轉變,是巴沙爾政權的勝利,更是俄羅斯深度「重返」中東的重要標誌。當然,俄羅斯也為此付出不少代價。
「重返」中東影響深遠
隨著俄羅斯的深度「重返」,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新的中東戰略平衡正在形成。與俄羅斯鮮有交往的沙特國王薩勒曼到訪莫斯科,就是這一變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10月4日深夜,薩勒曼國王的專機降落在莫斯科機場,開啟了沙俄關係的新篇章。近年來,利雅得對華盛頓的政策深感失望。有分析認為,沙特認為美國「缺乏遠見和反覆無常」,作為地區強國的沙特,為了自身利益和地區利益,有必要與莫斯科展開協作。在訪問中,薩勒曼國王與普京總統進行了富有成果的會談,雙方在軍工、能源等諸多領域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沙特和俄羅斯似乎一夜之間從「宿敵」變成了「哥們」。
▲10月5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俄羅斯總統普京(右)與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勒曼會談。(新華/路透)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傳統盟友。自1932年建國以來,沙特與西方國家一直保持著良好關係。但近年來,利雅得出現了「向東看」的傾向。
中東劇變以來,薩勒曼國王對奧巴馬推行的「民主化」嘗試造成的中東全面混亂一直不滿,以致出現去年4月奧巴馬訪沙遭到冷遇的尷尬局面。薩勒曼希望美國新總統能改正前任的錯誤。但是,特朗普雖然通過首訪中東表現出對沙特的重視,但其依然沿襲前任規劃的地區路線,令利雅得忐忑不安。沙特認定,必須走多元化的外交路線。薩勒曼破天荒訪俄,顯然就出於這一考慮。
俄羅斯深度「重返」中東,以及美國近年來在中東的戰略收縮,促使美國的一些地區盟友紛紛採取外交多元化舉措。近年來與俄關係日益熱絡的,除了沙特,還有土耳其、卡達、以色列等美國的中東傳統夥伴,它們越來越重視俄羅斯,折射出俄在中東的影響力正日益上升以及中東格局出現變化的大趨勢。
主體部分在亞洲的亞歐國家土耳其一直夢想加入歐盟,對美國也頗有親近感。美國不僅在土耳其有軍事基地,甚至有媒體披露其還在土英吉爾利克軍事基地部署了50件核武器。然而,2016年7月的一場未遂軍事政變,徹底改變了土美關係走向。根據掌握的情報,土耳其政府認定政變有美國背景,而且要求引渡涉嫌發動政變的居倫(長期生活在美國)一直遭拒。這一切,傷透了土總統埃爾多安的心。
與此同時,土耳其與俄羅斯的關係逐漸回暖。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土俄各持支持反對派和巴沙爾政權的對立立場。2015年11月24日,俄戰機在土敘邊界被土方擊落,致土俄關係突然緊張。2016年8月埃爾多安成功訪俄並就「戰機事件」誠懇道歉,致雙方冰釋前嫌。從此土俄關係日益緊密。今年11月13日,埃爾多安應邀再次訪俄。雙方舉行親切會晤後,普京表示俄土關係已接近全面恢復。
以色列也出現了試圖與俄羅斯發展關係的傾向。2016年4月和6月,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兩度訪問莫斯科,同普京總統就雙邊關係、巴以問題、敘利亞局勢、伊核協議等舉行會談。俄羅斯在敘利亞危機和反恐問題上頻頻得手、中東政治格局重塑的態勢下,以俄領導人頻頻聚首,顯示出俄羅斯中東影響力的提升,自然也給美國添了堵。
遭遇「斷交風波」的卡達,外交天平也在向俄羅斯傾斜。卡達是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盟友,卡境內還有美國在中東地區最大的軍事基地和反恐指揮中心。然而,由特朗普訪問沙特後誘發的「斷交風波」及其持續發酵,使卡達意識到必須在中東格局的重塑中尋找新的可靠夥伴,奉行多元化外交。「斷交風波」發生後,多哈首先求助的就是莫斯科。俄羅斯也表示願出面調解卡達與沙特等斷交國的關係。卡俄相互走近,為俄羅斯提升在中東的影響力又添籌碼。
隨著「重返」步步推進,俄羅斯的中東外交更加遊刃有餘。在伊核問題全面協議陷入危機、特朗普加大制裁伊朗力度之際,普京11月1日突訪德黑蘭,同伊朗總統魯哈尼舉行會談並會見伊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力挺伊朗。
俄羅斯深度「重返」,不僅在軍事上沉重打擊了敘利亞反對派和極端組織武裝,也提高了其在敘利亞問題上的話語權。今年1月,俄羅斯同土耳其和伊朗一起,促成了敘利亞問題阿斯塔納和談機制的建立,並取得積極成果。在俄的建議下,經過六輪和談,促成敘四個「衝突降級區」的設立,為鞏固內戰停火併最終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打下了堅實基礎。如今,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日益迫近,俄羅斯的重要影響顯而易見。
美俄中東博弈還會加劇
中東是美俄爭奪的焦點地區,美俄博弈是常態。商人出身的特朗普雖然信奉「利益至上」,但「美國第一」更是他堅守的政治信條。面對俄羅斯深度「重返」中東頻頻得手,忙完大選和上台執政等國內事務後特朗普已開始著手反制俄羅斯。
今年5月,特朗普利用訪問沙特之機打造「中東版」北約,遏制伊朗,就是阻止中東格局繼續朝著有利於俄羅斯變化的一著大棋;
挑起卡達「斷交風波」,孤立與伊朗日益走近的卡達,是製造海灣分裂、從而加劇中東亂局的另一著棋;
11月初沙特突發「反腐風暴」以及黎巴嫩總理哈里里的「異國辭職」事件,又被外界認為與特朗普的棋局有關。
此外有消息披露,為牽制沙特和以色列兩個鐵杆盟友繼續倒向俄羅斯,特朗普正在謀劃打造美國、以色列、沙特三國聯手的「中東軸心」。有媒體披露,特朗普女婿、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最近低調訪沙,密會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王儲,就是在為此事奔走。
特朗普在中東採取的這些動作,旨在打亂俄羅斯深度「重返」步伐的同時,顯然也是在向全世界宣示:中東事務的領導者仍然是美國,而非俄羅斯。不過,輿論普遍認為,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日漸式微。
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重返」中東,正在推動中東地緣政治格局重塑。隨著敘利亞問題接近解決、伊敘反恐即將取得最後勝利,中東局勢將更加複雜,甚至可能出現真空。LW
刊於《瞭望》2017年第48期,原題《俄羅斯深度「重返」中東影響深遠》
推薦閱讀:
※俄羅斯身處危機邊緣,普京將會如何收場
※中國不與俄羅斯結盟的七大理由
※艾波·羅斯是怎樣的一個人?
※【狼評】俄羅斯拋百億軍售大單武裝伊朗意圖何在
※俄羅斯準備給日本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