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秘徐顯秀墓壁畫修復工程(組圖)
A千年壁畫,年齡大疾病多 徐顯秀墓位於迎澤區郝庄鄉王家峰村東,屬於北齊時期墓葬,距今約1500年。2000年開展大規模考古發掘,出土了陶俑、瓷器、金銀器等共計530餘件,墓室內保存有330平方米的彩繪壁畫,是我國同時期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壁畫,極為珍貴。2002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徐顯秀墓發掘後,外部自然環境對古墓破壞巨大,墓室牆壁、地面斷裂變形,北側壁畫自然開裂,壁畫局部出現了風化、空鼓、脫落現象。歷經千年的壁畫猶如垂暮的老人,「皮膚」暗淡,「骨骼」疏鬆,身體狀況每況愈下。2003年,專家在墓室上方搭建起了考古防護棚,鋼結構,覆蓋塑料布,以保持墓內穩定的空氣溫度、濕度,並在墓口、墓道、墓室等不同位置擺放空氣溫、濕度計,檢測環境變化。與此同時,市文物局採取措施,對入墓人員進行嚴格限制。 今年9月底,徐顯秀墓啟動加固修復工程。負責本次修復工作的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中心,是我國惟一一家擁有國寶級古代壁畫保護修復資質的科研單位,十餘位經驗豐富的專家陸續抵達太原,對徐顯秀墓壁畫進行修復。10月13日,在市文物局的支持和幫助下,記者獲准進入徐顯秀墓。進入古墓之前,工作人員拿出一份《入墓人員登記表》,記者填寫了所屬單位、入墓時間、身份證號碼、來訪原因等信息。登記完成後,記者戴上口罩,鞋子套上塑料防塵套後,跟隨徐顯秀墓文物保管所所長武光文走進墓室,「進入墓室後,不要大聲喧嘩,不能觸摸壁畫。」武光文所長叮囑道。 B墓道風化,膠結液顯神通 徐顯秀墓葬分為墓道、天井、過洞、甬道、墓室等5個部分。墓道口朝南,向北延伸,長15.2米,上部寬闊,下部狹窄,墓道兩側的壁畫上各繪有4個威風凜凜的官員,身高約兩米,他們身穿華麗寬大的官服,執旗佩劍,闊步向前。 墓道是連接外界與墓室的通道,距離地面最近,受外部環境影響最大,由於空氣溫度、濕度變化,墓道壁畫出現了風化現象,人物面部、四肢的顏料脫落,形成了數條風化紋,遠遠看去,4位官員渾身布滿傷痕。 孫工程師今年35歲,是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曾參加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等文物單位的壁畫修復。他介紹,風化是古代壁畫較為常見的現象,常規做法是增加表面硬度,延緩壁畫風化。 孫工程師拿起一個盛滿膠結液的小噴壺,膠結液是一種由明膠、牛骨膠等混合成的半透明狀液體。孫工程師用軟毛刷清掃掉壁畫上的灰塵後,右手拎著噴壺,左手捏著一塊棉花。微微地勾動右手食指,「哧哧」,霧狀的膠結液不斷噴洒,每次噴洒面積約4平方厘米,膠結液迅速滲入壁畫內部。孫工程師用棉花輕輕拍打著壁畫,將壁畫表面殘留的膠結液吸收,以免膠結液沾染灰塵。 「15天後,滲入的膠結液將蒸發,壁畫表面會變得十分堅硬,未來10年不會遭受風化損害。」孫工程師揚著眉毛,一臉自豪。用膠結液保護壁畫避免風化損害的方法,曾在拉薩大昭寺壁畫修復中使用,效果極好。 C空鼓嚴重,「打針」效果最好 繼續向前走,穿過天井、過洞、甬道後,記者進入墓室,墓室為穹窿頂單室結構,四壁上的330平方米彩繪壁畫展現在眼前。徐顯秀墓由磚石砌成,墓室內壁塗有一層厚約4厘米的白灰層,壁畫繪於白灰層上。 墓室東側壁畫描繪的是徐顯秀夫人搭乘牛車出門遠行的場面。一輛裝飾豪華富麗的牛車整裝待發,牛車前方,侍者緊握韁繩,車後站立6位貼身侍女,捧著包袱、梳妝盒和披風等,頻頻回首張望,等待夫人上車。 畫中的公牛毛色金黃,體型剽悍,神態歡快。武光文所長介紹,對比現有資料,《牛車出行圖》畫功精湛,不僅在六朝時期首屈一指,而且與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唐代韓滉名作《五牛圖》相比,不分伯仲,美學價值極高。 在《牛車出行圖》北側,白灰層與磚石分離,壁畫向外凸出,形成了一條寬約20厘米、長40厘米的空鼓帶。付工程師介紹,空鼓是由於牆壁變形,或白灰層熱脹冷縮引起的,如不及時維修,壁畫隨時可能脫落。「治好這樣的『大病』,打針是最好的方法。」付工程師從工具箱中拿出一個注射器,自信地說。 注射器經過了改裝,用來推動的活塞更換成一個軟軟的膠皮囊,只需輕輕一壓,就能噴出液體。注射器內裝有20毫升乳白色液體,這是專家們為徐顯秀墓壁畫特別配製的黏合劑,混合有白灰水、聚乙烯醇縮丁醛等,十分黏稠。在空鼓中注入少量黏合劑,就能將白灰層和外壁黏合為一。 付工程師裝上最細的1號不鏽鋼針頭,挑選了空鼓中央的畫面留白處,將針頭垂直插入牆壁,拇指輕壓膠皮囊,注入了黏合劑約5毫升,快速拔出針頭,用棉棒輕壓住針眼,吸掉溢出的黏合劑。「打針必然會留下針孔,選擇畫面的留白處注入黏合劑,是為了將修復時對壁畫的損壞降低到最小,保證畫面關鍵部位不被破壞。」付工程師解釋。3分鐘後,付工程師移開棉棒,壁畫上留下一個肉眼難以察覺的針孔。這種注入黏合劑的方法叫做「點狀注射法」,是目前修複壁畫空鼓最有效的方法,2004年,莫高窟第85窟壁畫採用「點狀注射法」成功修復。 D壁畫脫落,實施「接骨」手術 墓室北壁繪有《宴飲圖》,徐顯秀夫婦坐在色彩斑斕的榻墊上,兩人面前的几案上擺放著豐盛的菜肴。兩個頭梳雙髻的侍女,恭恭敬敬地站在徐顯秀夫婦兩側,手中捧著杯盤。不遠處是一支8人樂隊正在表演,右邊4名男樂師,奏響銅鈸、五弦、二胡、笛子;左邊4位女樂師,分別手持響板、箜篌、笙、琵琶。北齊高級官員的奢華生活一覽無餘。 受地質變化影響,墓室北側牆壁輕度變形,向墓室內部凸出,「宴飲圖」底部約1平方米的壁畫脫落。這是徐顯秀墓壁畫損壞最嚴重的部分,在整個過程中修復難度最大。 孫工程師將所有掉落在地面的壁畫碎片編上號碼,然後一一拍照,將照片上傳到電腦後,利用專用軟體將碎片拼接成完整的畫面,並記錄下碎片的相對位置。「使用電腦復原壁畫,可以減少移動碎片的次數,從而減少人為損壞的幾率。」孫工程師介紹。 孫工程師手持一支大號的毛筆將碎片表面和斷裂邊緣的灰塵清理乾淨,用小鏟子在墓室內壁上抹了一層約5毫米厚的白灰膏。這種白灰膏是由專家特別配製的,與墓室內壁白灰層的化學成分完全相同。 孫工程師戴上膠皮手套,將脫落的壁畫碎片平放於右手掌心,對齊邊緣後,將碎片輕輕壓在牆壁白灰膏上。這塊碎片長約5厘米、寬約3厘米。孫工拿起一塊比碎片略大的木板,小心翼翼地壓在碎片外部下方,一點點向上按壓,保證無縫隙,之後在地面斜放一個鋼製三角架,頂點恰好頂住木板。 「木板可以防止壁畫碎片脫落,作用與醫院接骨手術中的夾板類似。」孫工程師一邊擦著額頭的汗水,一邊解釋。 徐顯秀墓壁畫需要修復加固面積約為110平方米,約佔壁畫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明年春,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將對壁畫殺菌除霉,噴塗隔離液,同時聘請清華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科研單位,對徐顯秀墓周圍土壤進行檢測,計算出土壤的滲水性和穩定性數據,制訂徐顯秀墓防水防潮方案,並按照方案進行作業。 整個壁畫修復工作預計於2013年春完成,屆時,我市將新建徐顯秀壁畫館,壁畫館投資2000餘萬元,佔地30畝,設有序言廳、綜合展示廳、考古挖掘展示、放映廳等。參觀者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壁畫,還能通過多媒體設備、投影儀等,了解徐顯秀墓壁畫知識以及考古挖掘紀實內容。 一個北齊時代的大將軍,穿越千年時光,將與太原市民越走越近。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墓室壁畫之——漢魏時期
※根桑措姆:青海塔爾寺丁科扎倉壁畫賞析堅贊華藏
※忻州墓葬壁畫「颳起」獵獵朔風
※遼代壁畫
※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畫(七)—《中亞古寺出土壁畫》19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