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英國統治下的香港,越來越多來自印度的回教徒成為香港警察、海軍、監獄警衛、船廠警衛、管理員、銀行文員等。隨著這些回教徒駐軍在香港駐紮,回教的文化也開始傳播,而一些回教組織也開始成立,以代表回教社會中的不同部份。BoardofTrustee便是二十世紀初時香港政府認定的正式回教組織。當英國駐軍中的回教徒在九龍半島駐守時,他們便向上司要求一個足夠幾百人聚集的地方,供他們舉行各項宗教活動,如主麻。柯士甸道和彌敦道交界的Whitifield Army Barracks便成為他們臨時的聚集處。六年後,即1896年,九龍半島的第一所清真寺便建成,這一所摩爾式的清真寺主要是由那些駐軍和他們的上司合資興建的。
清真寺經過風雨的洗禮後不斷出現損毀,雖然有關的回教組織投入大量金錢作修葺,但有部份的建築已不能再使用。所以在1975年,清真寺向建築署申請重新繪圖和重建倒下的部份,但未獲得的批准;1976年,地下鐵路公司開始地下鐵路的工程,建於尖沙咀站旁的清真寺因工程影響損毀程度加劇;1978年,地下鐵路公司在清真寺附近進行的爆破工程更令建築署將清真寺界定為危險建築,需要緊急維修。但是,有關的修葺計劃仍不獲批准。經過幾番波折,規劃處同意修改地契,終於令九龍清真寺在1984年得以重建。重建由香港穆斯林社會規劃籌款,耗資一千五百萬港幣(相當於190萬美元)。現在的清真寺已是一座具有美麗建築的清真寺。
香港清真寺最能體現香港特區國際商港的穆斯林世界性質,每個星期五主麻聚禮日,世界各國穆斯林並肩禮拜,不分彼此。
※漢人是怎麼「自覺自愿」搬走的?※慕尼黑的清真寺:納粹、中情局、穆兄會的爭奪史※伊朗歸來,不看清真寺※宗教建築中國化是宗教中國化的重要標誌
TAG:香港 | 清真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