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裡曾是百年前的繁華之路     錢江晚報

一條羊腸小道改造,牽出一座修路功德碑,鄭慶泰、祝裕隆等老商號碑上有名原來,這裡曾是百年前的繁華之路

見習記者 沈超/文 本報記者 俞躍/攝

  在金華芙峰街上,有一座近百年歷史的功德碑,上面記載了修路的往事,那些曾經為修路做出過貢獻的老字號,都被刻在碑上。日晒雨淋,石碑上的字跡越來越模糊,然而石碑後的那段歷史,卻值得珍藏。

  一座93歲的功德碑

  芙峰街是一條南北走向的道路,這幾日正在進行雨污分流改造,路不太好走。下穿過環城北路立交橋,在芙峰街360號附近,記者見到了這塊功德碑。

  碑上「芙峰大路」四個大字格外醒目,下右側刻著立碑緣起:「今為芙峰山下大路修築竣工樂助芳名捐款勒於碑,石永不朽矣……」左邊則刻著「中華民國拾貳年立碑記」字樣。

  仔細算來,這塊石碑立於1923年,距今已有93年歷史。而碑上的名字,都是當時修築「芙峰大路」時,慷慨出資的市民和商鋪。

  如今的芙峰街,南起豐亭東路,北至尖峰山腳,全長約3.5公里。由於已經有八一街這條南北主幹道,芙峰街並不受人關注。很少有人知道,這處「羊腸小道」,曾經還有「芙峰大路」的霸氣,也是進城的必經之路。

  對於旁人來說,石碑也許就是石碑,而對於周邊的居民來說,這是一段不願抹去的記憶。

  「從小我就在這長大,這塊碑上的字,當年很清晰。」67歲老人王守坤住在附近,他曾經數過,碑文一行刻了23個出資人,一共約11行,當時約有200多人出資修路,多的80塊大洋,少的也有5塊大洋。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碑文已模糊。

  像王守坤這樣的老人,可惜之餘,也想著要把石碑保護起來。2011年,芙峰街360號的戶主王先生新建房屋,為了保護石碑,他特地拿舊衣服把石碑蓋起來。

  儘管街坊有意識地保護石碑,但總也擋不住日晒雨淋的腐蝕,石碑下半部分的字幾乎無法看清,甚至還有牛皮癬廣告貼在上面。

  一段商賈出資修路的往事

  對於芙峰街的風光,王守坤記得很清楚。當年的芙峰街,中間鋪著石板,兩旁鋪滿鵝卵石,這算是很考究的布局。

  我們查閱相關資料,嘗試還原那段歷史:

  老街坊介紹,這座功德碑附近,有兩棵百年樹齡的樟樹和一座將軍廟。早年的「芙峰大路」很可能往尖峰山而去,與霞客古道相連。

  這樣一條要道要修造,自然引得城裡眾多商賈慷慨出資。碑文記載:「鄭慶泰助洋捌拾圓、綠野堂助洋肆拾圓、厚載軒助洋肆拾圓、祝裕隆助洋肆拾圓……」

  鄭慶泰和祝裕隆,均是金華西市街上鼎鼎有名的大商號,前者經營紙張,後者主營布業。

  祝裕隆泰記綢布店,開業於清光緒六年,由蘭溪商人祝湘岩開創,經營各色綢緞布匹,職工七八十人。

  布店不是敞開式一排的店面,由石庫門面進入,內設天井式大廳、玻璃天窗,大廳內擺設八張精製的紅木方桌,玻璃檯面內放各式綾羅綢緞。四周櫥窗陳列各式棉布,舊時達官貴人常光顧。

  在那時,這是金華城區最大的綢布商店,而地址就在金華第一百貨舊址。

  街坊們的很多說法已經無法考證,如今能說上這座功德碑甚至芙峰街歷史的人,也屈指可數,然而石碑上這些曾經慷慨出資的商賈,仍被大家惦記。

  專家說法

石碑有歷史價值

最好由文保部門保管研究

  這樣一塊功德碑,就任由它風化毀壞嗎?

  隨後,記者來到功德碑所在的新獅街道五一社區。社區黨支部書記俞友誼介紹,這塊石碑他們已經關注多時,由於沒有被認定為文物,社區能做的只是保護它不再遭受更多破壞。

  俞友誼說,隨著街坊鄰居保護意識增強,社區也希望有專業部門來對石碑進行全面查勘,以便進行進一步保護。

  對此,金華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副所長蔣金治表示,以前功德碑在亭台樓閣橋邊挺常見,但隨著時代變遷,這類刻有歷史烙印的碑越來稀少,因而顯得珍貴,「今年市區二七新村改造,文保部門也曾發現一塊民國時期的墓志銘。」

  類似的功德碑和墓志銘雖然不一定是文物,但對研究當時的地域、歷史、文化有一定價值。比如80塊大洋是什麼概念?雖無法以現在的錢來比對,但可以估算:當時3塊大洋可以買一石大米,這在當時來說相當了不起。

  功德碑最好的歸宿在哪裡?蔣金治表示,應該由文保部門收集、保護、研究。下一步,他們會到現場實地查看,並給出針對性的保護建議。

  這塊功德碑的未來如何,本報還將繼續關注。

  (線索提供:楊德林)

  見習記者沈超/文本報記者俞躍/攝

評分

  • 1
  • 2
  • 3
  • 4
  • 5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 |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版權所有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日企最熱愛在這裡投資:印度第一 中國屈居第三(排名)
    這裡綠水青山,習大大都來過4次|一批民宿免費住約嗎?
    來這裡,賞花海,拍大片,過一個19℃的夏天!
    這裡要建榨菜博物館 可現場教你製作榨菜
    【原創】為你,我在這裡打坐

    TAG:錢江晚報 | 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