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大學演講錄:創造人生好因緣(1)
蔡禮旭大學演講錄:創造人生好因緣
大家有沒有聽過「不學禮,無以立」?這個我們應該比較有印象。那這句我們都背過了,有沒有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學問要用在生活當中才會受益,才會得到利益。從小父母教導我待人要有禮貌,所以只要有長輩到我們家裡來,我一定都會到他們的跟前去給他們問安、行禮。不管我那時候在忙些什麼,我一定會放下手邊的工作到他們面前說:「叔叔好!阿姨好!伯伯好!」諸位同學,你有這個習慣嗎?這個禮貌重不重要?很重要哦,很可能會幫我們創造很多人生的好因緣。
我們每個動作都在影響我們的人生
記得好多年前,我到澳洲凈宗學院去學習。《弟子規》裡面有一句教誨叫:「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我們面對別人的父母,也要像面對自己父母一樣地禮敬、恭敬;面對他人的兄長、長輩,我們也要像面對自己兄長、長輩一樣地尊敬。當時讀到這一句,我的內心也覺得很感動。其實說實在的,當我接觸到這些仁義道德的時候,我自己也會覺得很舒服、很嚮往。當然學以致用,學了這一句要好好去用。那時候寢室裡面住了很多長輩,我算是年齡比較小的。八九個人住在一起,幾位長輩有姓盧的,還有姓譚、姓陳的。我回去之後,就向這一些長輩們問他們的年齡,其中姓譚的長輩年齡比我爸爸大,我馬上說:「譚伯伯,您好!」一個躬就鞠下去。諸位同學,你看這個躬鞠下去會不會起什麼化學變化?
當我們以禮待人的時候,在團體當中很能立足,會得到很多的助力。所以當我給譚伯伯鞠躬的時候,我自己也很高興。譚伯伯笑著對我說:「飛機飛了幾萬里,還這麼難得,收了一個侄子。」所以這個長輩笑得很歡喜,我們之間就建立了善緣。我接著又詢問另外一位長輩,他的年齡比我爸爸小,我馬上恭敬地給他鞠個躬,說:「陳叔叔好!」然後突然有另外一個長輩過來了,他說:「我也要當叔叔。」我也歡歡喜喜:「盧叔叔好!」你看,我給這幾個長輩鞠躬,對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影響,因為這個盧叔叔他曾經是雅馬哈的總裁。他底下的員工有好幾萬人,他給企業家上課的時候,都要幾萬塊錢,是按鐘點收取費用的。結果我就一個很恭敬的態度,就得到這個長者給我的愛護和栽培。
隔天下午剛好我一個人,盧叔叔就過來足足跟我聊了兩三個小時,把他很多如何提升道德學問、如何成就自己事業的心得,跟我娓娓道來,我那時真的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們很想學,我們不是不願學,但是這些機會很難得。所以當遇到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充滿感激。所以,當盧叔叔把他那些很寶貴的人生經驗告訴我,我真的很珍惜,句句話都全神貫注地聽。而當他講完之後,我內心很感動啊!我要跪下去感謝他!當我跪下去的時候,盧叔叔一下就把我拉起來,他以前學過柔道,功力很好,手腳靈活,他說:「使不得啊。」從這一點我們了解到什麼?有智慧的長者都非常的謙虛。
所以諸位同學,當你們再過幾年畢業之後,假如遇到某個人跟你說:「某某立法委員我認識啦,某一個部長我認識啦。」他跟你第一次見面,就說他有多厲害,你要不要聽他的話?這個人絕對不是有道德學問的人。「滿招損,謙受益」,謙卑的人才有可能有道德學問。大家要冷靜,你看很多年輕人出去找工作都被騙了,一些公司把自己講得天花亂墜的。所以人生確實要有判斷力,而我們通過學習古聖先賢的智慧就能提升判斷力。所以我們這個禮貌要從當下去力行。
諸位同學,我們每做一個動作,我們的人生都會發生變化。那一個動作做下去是起好的變化,還是起不好的變化?我們每一個動作都在影響我們的人生,大家不能小看人生的每一個細節,我們當下也在影響我們自己的人生。假如我們很認真地聽課,可能一兩句都能給我們人生很大的啟示;但是假如這個時候我們實在撐不下去,開始打瞌睡了,就會起不好的變化。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仁慈對人。你們打瞌睡的時候,蔡老師就會覺得很難過,就會傷害我「幼小」的心靈。所以不只是自己可能得不到一些啟發,還會傷害了像蔡老師這麼善良的人。
而且我要告訴大家,打瞌睡會互相傳染。我有一次到山東去講課,坐車坐了七八個小時,很辛苦,開車的人也很辛苦。中途我實在太困了,我就跟他說:「我想先眯一下,就不能陪你了,很抱歉。」我眯了差不多十幾分鐘,醒過來後看到他的表情,精神突然為之一振。他說:「蔡老師你剛剛在睡的時候,我開車都快撐不下去了。」當我醒過來的時候,他馬上覺得精神很好。所以人跟人會互相影響,但是我們要給人好的影響,這樣我們才有道義。我們給人不好的影響,那就對不起朋友了。有緣千里來相會,我們對每一個緣分也要有道義,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同桌坐,是不是?我們在一起上課都是很難得的因緣,這個時候不能打瞌睡,要不然會害得旁邊的人也撐不下去。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認真地聽,就是給所有的人最好的榜樣,就是在利益他人。
《弟子規》句句定成敗
你相不相信《弟子規》每一句話都能斷你的成敗?「父母呼,應勿緩」,這是我們為人子的一個恭敬的態度,我們心中有一份孝心、恭敬心,對父母就不會怠慢、不會傲慢。父母親叫我們了,一定是有事。我們過去,「爸爸有什麼事嗎,媽媽有什麼事嗎?」假如你是老闆,看到員工的媽媽叫他,那個員工說:「幹什麼?我忙得要死,你別吵我!」這個員工你要不要繼續大用?連父母都不恭敬,對你會有真的恭敬?等他頂完嘴之後,你突然走過去,他看到你馬上說:「啊,老闆您好您好!」鞠一個躬,這個鞠躬真的假的?這個鞠躬背後是為了什麼?(答:利益。)
如果我們對父母、長者,對有恩於我們的人,都起不了孝敬之心,那這一輩子鐵定傲慢。只要有傲慢心存在,事業再好也遲早有一天會倒下來,所謂「驕兵必敗」。大家可以冷靜地去觀察一下,一個人事業能成功長久,必然都是誠信、恭謙的人。
對傳統文化,有些人持有置疑。事實上所有認為傳統文化存有問題的人,都沒有真正讀過經典,沒有從頭到尾認真讀過。最重要的,他根本沒有去做過,都是自己想出來的問題。所以現在的人腦子用得多,心地用得少。比方西方強調平等,那什麼叫平等?一個孩子兩歲,爸爸要跟他平等。吃飯時,爸爸要說:「兒子,吃面好不好?」兒子說:「不好。」「兒子啊,吃飯好不好?」「我不要!爸爸,你馬上去給我買麥當勞。」爸爸只好去買,請問爸爸要去買多久?孩子知不知道如何吃才健康?他不知道!從小什麼事情都順著他,會順出小皇帝來,順出小公主來,然後天下大亂。平等要重其本質,只是在表面上的平等已經帶來了全世界共同的問題:青少年犯罪率節節攀升。
我小時候姐姐很疼愛我,我那一聲「姐、二姐」都是從內心恭敬地喊出來。有時候我的同學問:「你姐姐叫什麼名字,你爸爸叫什麼名字?」當我講出父親跟姐姐的名字時,全身起雞皮疙瘩很不舒服,為什麼?那種對父親、姐姐的恭敬已經完全融入自己的內心。對父母、姐姐恭敬,人生多舒服啊!我小時候,很多事干不完了,一聲「姐」便有求必應。那種姐弟之情多麼濃啊!現在直呼名號:「某某某,幫我拿東西。」「你自己干!」很平等。平等到最後怎麼樣?你走你的獨木橋,我走我的陽關道。
一個人若沒有恭敬心,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可以不認爹和娘,四年怎麼樣?不願回家鄉,不願回祖國效力。祖國栽培我們二十多年,出國了就不再回來,這二十多年的恩在哪兒?煙消雲散。所以真正的平等,要了解「人之初,性本善」。了解了,我們就會想著怎麼樣才能把他本善的心開發起來,去成就他,這才叫平等心啊。不去輕視、不去輕慢任何一個人!傲慢的人哪兒來的平等?縱使是罪犯,「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他沒像我們可以讀《弟子規》,沒有人教他,「苟不教,性乃遷」。
胳膊斷了還要比力氣
深圳有一個六歲孩子,沒學傳統文化以前是什麼樣子呢?他有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有兩個叔叔、兩個姑姑、三個阿姨,他還是他們那個家族的第一個男孩,所以他的爺爺說:「看到這個孫子就等於看到我,罵他就是罵我,打他就是打我。」誰敢動他一根汗毛?這樣的孩子會成什麼樣子?人沒有理智的話,說是去愛護別人,其實是害人。諸位男同學,我們現在理智不夠,你交女朋友會害死她。為什麼?你會把她寵壞了,到最後她會無法無天,隨時都可能跟你一哭二鬧三上吊。
我很喜歡研究各個地方的俚語,然後我發現我們的祖宗真的是太特別了,特別厚道,會想到世世代代。你到其他的國家、民族去看,有沒有這樣的祖宗?太少了!正是因為我們的祖宗有這個存心,我們的文化才能承傳四五千年不斷!諸位同學,人生沒有一件事情是偶然的,絕對都有它的原因。
我是閩南人,我們的俚語裡面就有一句:「寵豬舉灶,寵子不孝,寵妻吵鬧,寵夫,半夜爬起來哭,寵女兒,難入人家的家教。」這一句話把人生太多的哲理都含攝在裡面。看現在人與人之間,家庭裡面所有的煩惱,根源就在沒有理智地去愛人、親人,把他害了,「愛之足以害之」。
所以你看,豬都不能寵,寵了以後,它跑到你的廚房,把你的灶台都掀掉。現在的人家養狗,狗跳到沙發上,主人很生氣:「你再不下來,我就揍你。」那個狗理都不理他。為什麼?狗已經把他主人的底限都摸得一清二楚。狗都能摸到了,何況是人。所以畜生都不能寵,何況兒子呢?兒子寵出來,父母晚年必然凄慘。有一家生了六個兒子,父母給他們每人娶了個老婆,買了六棟房子。好,統統給他們了,請問結果是什麼?結果是父母沒有地方住。所以,假如不讓孩子養成孝心、感恩心,你做得再多,也絕對得不到回饋,因為他覺得都是應該的。
再就是關於自由,我們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想法。法國強調自由了,美國強調自由了,請問他們的社會更好了嗎?他們的犯罪率節節攀升,他們的離婚率節節攀升。當一個社會離婚率越來越高的時候,請問人有快樂可言嗎?我們是從事教育的人,好多的孩子為什麼那麼不快樂?身上有那麼多的壞習慣?因為他們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父母離異了,家庭的整個情況不健全。所以男女的結合不是我高興,我要自由,我快樂就好了。男女的結合,是要對家庭、對社會負責任,這個才是正確的觀念。所以真正的自由,是能夠不被自己壞的習性給左右。孔夫子說:「從心所欲,不逾矩。」他那個自由完全是自己的本善流露,對人都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那個叫隨心所欲,不逾做人的規矩。
佛家裡有大雄寶殿,大雄是大英雄。誰是大英雄?能夠調伏、放下自己的壞習性的人才是大英雄。西方人所謂的英雄,就是他可以打勝多少場仗。法國人覺得他們的英雄是拿破崙。諸位同學,拿破崙是不是英雄?他為了自己的戰績打了多少場仗,死了多少人?我們的古人講「一將功成萬骨枯」,那叫英雄?他把他想要的光榮建在無數人的流離失所上,那個不叫英雄。
我在年輕的時候,好像是long time ago(很久以前),很遙遠。那時我認為人就得是肌肉一塊一塊的,所以我的目標就是肌肉一塊一塊的,後來我真的變成肌肉一塊一塊的。高中的時候我們班男生進行腕力比賽,我是全班第一名。我的老師看到我最後一場贏的時候,他嘴巴張得很大,他不相信我這麼苗條的人,力氣那麼大。逞強鬥勝哪!
後來我跟一個同學一起騎摩托車回家,比較著急,又下著雨,一不小心就騎到水溝裡面去了。後面載著同學,掉下去時,他全身的重力加速度就壓著我的胳臂上,所以我的左手就斷了。躺在水溝里,我也忘記了時空的存在,不知過了多久的時間。我的同學跑到大馬路上攔車,攔半天都攔不到。所以社會風氣太重要了,社會風氣不好會讓一個人躺在水溝里很久。好不容易有人過來幫忙,送到了醫院去把手接好了。之後的那一段時間我就變成了大哥,因為衣服不用扣起來,因為有隻胳膊要露出來。
自己斷了一隻手,旁邊的同學看機會來了:「怎麼樣,怎麼樣?」向我挑釁。後來我就忍不住了:「來吧。」你看連手斷了還要跟人家比賽,真是愚昧無知,那個時候也不知道「身有傷,貽親憂」。我真的跟他比了,結果還是我贏了。可是我是怎麼贏的?「啊……」一路哀嚎。後來我發現肌肉跟肌肉是連在一起的,右手用力的時候,左手的肌肉全部傾過來,痛死我了,回家痛了幾天。哎呀,罪過罪過,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很慚愧,但那個時候就誤以為那才叫英雄。所以我連手斷的時候,還在那裡練單手伏地挺身,一邊練一邊念「不經一番寒徹骨……」。
我高中的時候還打羽毛球,也是打得很兇,一直苦練哪。中餐吃完就去打了,難怪現在胃不好。所以諸位同學,老來疾病都是壯年的時候造成的,現在不要太逞強,等你上了年紀,跟我差不多的時候就知道了。「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我們要有這樣的態度去面對我們的人生。
《弟子規》是你的金鐘罩
假如我沒有讀經典,我一輩子可能都沒有自信,甚至於都被自己的壞習慣打敗了。「啊,我這個人就是這樣了,沒定性啦;我這個人就是貪色……那個人我可了解了,他那副德行我怎麼會不知道。」請問,你了解你的朋友嗎?他那副德行是真正的他嗎?那不是他的本來面目,那是他染上的習性。我們真正了解自己跟別人嗎?人不讀經典,世間的真相就看不到。而現在又是知識爆炸時代,你進去書店裡面,如果沒有判斷力,可能拿起來的都是歪理邪說,大家要有判斷力。
諸位同學,先服一定藥劑再進去,保你金鐘罩、鐵布衫,不會受傷害,這定藥劑的名字叫《弟子規》。《弟子規》里做人處世的綱領,你抓到了,邪說沒有辦法障礙你。有一個人墮入邪教很痛苦,後來學了《弟子規》,他上去分享的時候一直掉眼淚:我假如先學《弟子規》,我就不會墮入邪說了,我就不會這麼不孝我的父母,讓他們操心了這麼多年。所以這些經典如《弟子規》,讓我們開了法眼,是非、善惡、邪正甚至利害都看得清楚。
《弟子規》是不是小朋友學的?縱使是小朋友學的,那人家小朋友小學三年級可以學得很有德行,我們大學三年級都沒有他的德行,那也應該跟他學。「昔仲尼,師項橐」,孔夫子這麼高的智慧了,小朋友也有比他懂得多的地方,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所以不是年紀大了,學問有了,就傲慢不好學了,那不行啊!
而且「弟子」二字我們不要誤解,不是指小朋友,而是指遵循聖賢教誨的學生。誰是聖賢的學生?范仲淹是聖賢的學生,韓琦,大思想家,也是聖賢的學生,孟子也是孔夫子的學生。但學生也要遵循聖賢教誨才能成就他一生的學問。
什麼叫「規」?大家看看這個「規」字怎麼寫?一個「夫」,一個「見」,意思是大丈夫之見。什麼樣的人才是大丈夫?大丈夫是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是「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這樣的人叫大丈夫,所以讀書人首先心量要寬廣。《中庸》告訴我們,一個讀書人的氣概是什麼?「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大家要注意!任何的事情不是等以後才來做,當下就可以做。我們在讀這些經書的時候,不要想著這個事以後當官了才做,這個事以後長大了才做,這個事以後當爸爸了才做。你當爸爸都不用先準備一下?當上爸爸的時候再來學德行,來不來得及?鐵定來不及!所以《中庸》告訴我們「凡事預則立」,凡事先做好準備,你的人生才會從容不迫。現在要先打掉這些分別,不然學問契不進去,每一句你都要能夠去力行。不然讀了之後,經典還是經典,我還是我。
經典什麼時候受用?當經典落實到你的生活中去的時候,你就能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大家念這一句的時候,我感覺不到大家的悅。為什麼不高興?沒有真正去做。只有記在本子上,沒有放在心上。所以愛敬存心的人,感來的一定是一切人對你的愛敬,那樣的人生、人際狀況會和諧愉快。很多人都問我:「蔡老師,你怎麼笑得那麼燦爛?」我就告訴他們,只要依照《弟子規》做,就能笑容燦爛。
我有一次到秦皇島去講課,當時我們有一百多個人一起交流,我就問大家:「當你拿到最好吃的東西,你首先想到誰?」坐在第一排正中間的一位男士,年齡差不多三十歲,他連想都沒想,說:「趕快吃下去。」隔了三四排有一個太太,差不多四十來歲,她想了一下說:「給我孩子吃。」最後面的一位老太太,差不多七十幾歲,她說:「給父母吃。」
諸位同學,哪一個人講得有道理啊?事實上有些人縱然沒有看過經典,他也有他的良知,他也能感受得出來一些道理。那些有壞習慣很會打人的人,當他看到別人很恭敬,當他看到孝子,他感不感動?他還是感動啊!碰到習慣很不好的人,你對他很恭敬,他高不高興?他也很高興啊,是吧?你倒茶的時候想到他,給他一杯,他都很高興啊!我們都知道老太太講得有道理。但我們想一想,誰的學歷最高?前面這個男士他大學畢業,後面七十歲的那個老人家,她可能一字不識。事實就擺在我們的眼前,我們有很高的學歷,不代表受了很好的教育。我們現在著重的是知識、技能傳授,並不是道德修養的提升。而真正能利益我們的是我們的道德修養,進而能夠利益家庭、社會。
所以孔夫子在《易經》當中講到一句話叫「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就是每一個人處世待人的表現,而他這個表現足以感化人民向善,這個才是有文化的人哪。那我們每一天接觸那麼多人,我們有沒有讓大眾提起善心?還是當大眾看到我們這些年輕人的時候,都在那裡搖頭:「啊,我看我們的下一代不能靠他們了。」那我們就不是文化人了。反之,當長輩們看到我們尊重老人時,「哎呀,我們的國家、民族很有希望了」。這樣才是所謂的「有文化」。當我們沒有學習如何落實經典,沒有學習如何做人處世,我們就不能算是有文化的人。
三個手指頭
我遇到一位研究生,他覺得《弟子規》還有《論語》中的教誨,我們當下就做得到。像孔夫子在《論語》裡面講的「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這個仁愛的德行很遠嗎?其實假如我肯去力行,它就在眼前,馬上就能做,而且馬上就能得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快樂。你看這個「仁」字怎麼寫啊?這個是會意字,左邊是「人」,右邊是「二」,兩個人,給我們的啟發就是自己跟他人,想到自己也應該要想到別人,這就是「仁」。
這一位同學他每次去上課,因為大樓的門挺重的,所以他每次開門都會有一個習慣,他會往後看一看,他希望剛好有同學來,讓他們先進去。諸位同學,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有哦,這是很好的習慣。那個同學他能時時想到別人,其實他人生的福分、人生的善因緣,都在這個動作當中積累了。福田靠什麼?靠自己的心去耕。所以很多同學都受到他這樣的禮遇、幫忙,但是他覺得那是舉手之勞,也沒有放在心上。有一天他走在校園裡,突然下了大雨,他沒有帶雨傘,所以就趕快跑著去躲雨。結果,突然有一個人拿著一把雨傘走了過來幫他撐傘。他覺得有點兒訝異,看看那個人,好像不認識。對方卻對他說:「我認識你,但是你可能不認識我了。有一次我要去上課,就是你幫我開的門。」你看,那一份為人著想的心就像一顆種子一樣,它種在了土裡面,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所以他那一顆仁愛的心不只滋潤了自己,還滋潤了無數被他幫助的人,那是不是在利益自己?是不是在利益他的學校呢?有沒有在利益這個社會呢?其實我們當下都能為家庭、社會作出貢獻,但是我們可能一直在想:等我以後長大了,我就怎麼樣怎麼樣,是不是?「爸爸,等我以後長大了,我一定買好房子給你住。」我覺得這個話不保險,假如我們當下這一份對父母的關懷跟照顧都提不起來,我們能保證十幾年後提得起來嗎?當我們現在對社會的需要都提不起那一份付出,那我們真的踏入社會了,能時時奉獻社會嗎?所以這個都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要節儉、要勤勞,但是我們現在到大專院校的餐廳去看,你有看到哪個盤子裡面吃得一乾二淨、一顆飯粒都沒有?我們自己有沒有做這樣的示範?當我們吃不完拿去倒的時候,我們是在損自己的福,同時也在影響這個社會,在讓這個社會風氣墮落。我們這麼講有沒有道理?我們都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所有的人都指到了,只有一個人沒指到,那就是我們自己。
其實說實在的,當我們一個手指頭指別人的時候,幾個手指頭指自己啊?三個,所以這個動作就是叫我們要「反求諸己」啊。少要求別人,多要求自己,這個是智慧,「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我在學《弟子規》以前剛好顛倒,「嚴以律人,寬以待己」。自己一犯錯了,馬上想「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那這樣人家一定很不服氣的,你學一大堆道理都去要求別人,人家看到你就氣得牙痒痒。所以那個小孩,他知道糧食來得不容易,而且是父母、長輩辛勞賺錢,我們才有這樣好的生活。他吃以前想到的是:「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老師辛勤教導,感謝同學關心幫助,感謝農夫辛勤勞作及所有付出的人。」你看他那一頓飯好不好吃?他那一頓飯吃下去的都是感恩的心,他的智慧跟福分同時在增加哦。
英語可以先緩一緩
有一位教務主任,他來聽了五天的課,很感慨地跟我們說:「我五天聽下來,人生有兩個體會。第一,我抽煙抽了那麼久,來這裡五天突然發覺,其實有很多的人不抽煙,人家都做得到,我為什麼做不到?」所以他五天把煙戒掉了。但回去之後考驗很多,旁邊的人都說:「別假了啦,來抽一支。」這是不是朋友的道義?如果我們跟同學說:「你還學《弟子規》?別假了,來啦來啦,跟我們一起打打麻將吧。」這是不是朋友的道義?這是無情無義!朋友在提升的時候,我們居然還要把他拉下來,我們夠不夠朋友?我們自己要夠朋友,才能真正得到好朋友,才能真正遇到知己,才能遇到以道相交的好朋友。
還有第二點體會,他說他這五天抄的筆記超過他在師範院校四年的筆記。你看那四年可不可惜啊?但我們能感受到什麼?這一個老師對教育非常有使命感,然後他接受了古聖先賢的教誨,感受到這一些對學生利益很大,他的道義、他的仁義心被點燃,所以他的學習狀態那麼好,五天抄的筆記比四年的還多!但假如他在那四年當中遇到一個學長,告訴他說:「哎呀,考上師範院校,這個人生很有意義。來,同學,你先聽《弟子規》的課。」他那四年,黃金四年!他踏出師範院校的那一刻,他就在培育英才,在為國家奉獻他的心力,在為國家培養棟樑。
諸位同學,你們現在也是人家的學長,你們可能讀大二、大三、大四,請問大一的學弟進來的時候,你們曾經跟他說過什麼?你們有沒有告訴他:「學弟啊,你已經念到大學了,你知道家庭對你付出了多少嗎?你知道國家、社會為了栽培我們,付出了多少的人力、物力、財力嗎?所以學弟啊,我們要好好利用這四年,好好學習,把能力、德行提升,等我踏入社會就能夠利益這個社會。」諸位同學,這個才叫學長的道義呀!或者剛好相反,你很慷慨地把學弟拉去吃冰激凌,然後邊吃冰激凌邊告訴學弟:「學弟啊,我們解脫了,大學讓你玩兒四年哪。」這個是造口業,是給學弟灌輸錯誤的觀念。我為什麼那麼清楚?我就是受害者。我很想學,後來大三的時候,有緣去聽了一些課,哇,那個時候抄的筆記真的是一箱一箱啊。
學了很多正確的觀念、很多做人的態度之後,我就找到一個泡沫紅茶店,然後在那個泡沫紅茶店的地下室擺了一張桌子、一張講桌。我說:「學弟啊,可不可以去聽我演講?學妹啊,可不可以去聽我演講?」他們不敢說不,沒辦法,學長嘛,只好來聽了。所以我從這三五個人開始講,講到他們口吐白沫,然後又醒過來,就是這樣鍛鍊出來的。一場一場,我在大學四年級的時候,就開始把我學到的東西跟他們交流,這樣才無愧於我們當學長的這一份因緣哪。
諸位同學,我們一張口就維繫到整個社會的安定。你錯誤的觀念就會誤導別人,對的觀念就會增進這整個社會的力量。所以這一位教務主任很有愛心,但是他都這麼晚了才遇到這麼好的經典。後來他回去之後從自己做起,又找了三個志同道合的同仁一起來學習,一起去落實,去教導學生。結果後來做沒幾個月,他們教的學生特別有禮貌,校長覺得很奇怪,然後就去了解狀況,一了解:啊,原來他們學了《弟子規》。校長馬上下令,全校學生都要學《弟子規》,英語可以先緩一緩。做人是根本哪,是吧?不然學會幾句English,回去問奶奶:「奶奶,書本怎麼講?」奶奶說:「我怎麼知道。」小朋友說:「奶奶,你怎麼這麼笨。」你看如果沒德行,增長知識就是增長傲慢,要小心哦。
有一個研究生他已經畢業了,過年的時候回到家裡,媽媽給他交代一些事情,冰箱啊什麼的,叫他處理一下。結果他沒有做好,他媽媽說:「哎喲,這麼一點兒小事都沒做好,太笨手笨腳了。」他馬上反駁道:「我都讀到研究所了,你還罵我笨?」諸位同學,請問研究所給了他什麼?他對母親的話都聽不進去,給他這麼好的學習機會,他都不願意接受。母親說我們笨手笨腳,我們趕快學不就會了嗎?所以《弟子規》這句「長浮華,成何人」,對於我們在求學過程當中是很好的提醒。
「我孫子叫我吃飯了。」
我們的老師在一些地方推展傳統文化時,面對一些沒法行動的老人,都是登門拜訪。有一次進到一位老人家裡面,剛好看到一些情境讓他們很觸動。那個八十歲上下的老人,住在一個破屋子裡面,那個屋子應該建於五六十年前,可能已經歷經三代。那個老人在零下五六度的溫度下只蓋了一層被子,那個是絕對受不了的。每天都是冷風颼颼地吹,連玻璃都不完整。但就在這個破房的旁邊蓋了一棟三層樓的洋房。諸位同學,這棟洋房是誰住的?他兒子跟他孫子住的,而且大門深鎖,他們去哪兒了?去賺錢去了,就是不肯讓爺爺、奶奶住進這個屋裡面。我們的老師看到這樣的情境,每個人的眼淚都不自主地掉下來。我們的社會怎麼變成這個樣子,這麼忘恩負義?
我們受過傳統文化教育的讀書人,都知道不要去為結果在那裡打轉,在那裡抱怨,最重要的是如何改善原因。覺悟的人去找原因,迷惑的人才陷於結果。為什麼會這麼不孝呢?因為他們沒有學過倫理道德教育,不懂孝道。所以《禮記·學記》上講「建國君民」什麼最重要?「教學為先」。這些老師們回來以後更積極地學習,說「我一定要好好學,趕快把孝道弘揚開來,我不忍心再看到這些情境」。幾天下來,這些老師們再去發放敬老金時,那個面相就不一樣,那種慈眉善目就出來了。大家有沒有看過以前那些古裝戲,活到八九十歲的人,那個眉毛都怎麼樣?都垂下來,慈眉善目。所以我最近都在拉眉毛,看能不能長一點兒。諸位同學,假的真不了,用拉的只會傷害身體。最重要的是什麼?要從心修起,相由心生。
有一個大學生他來聽課,他們家就是這樣的情境,他的老奶奶就住在一間破房裡面。這一位年輕人非常難得,聽完課回去之後,也沒有說他父母的不是,他默默地把他的房間整理好。諸位同學,你們想想,他是睡在他的床上舒服還是睡在沙發上舒服?自己至親的奶奶睡在那樣不好的環境中,而我們睡著很高級的床,那真的是睡不下去。假如真睡得下去,那說明已經走到另外一個麻木的狀態了,那更慘了。後來,讓奶奶躺到自己舒服的床上的時候,他自己睡在沙發上,很痛快。不到幾天的時間,他的父母就整個轉過來了,很慚愧,對他的奶奶就特別孝順。你看這一位大學生也是非常善巧,他沒有去批評父母,他自己先做到,自然就感動了一家人。所以諸位同學,我們回到家裡能不能拿著《弟子規》去要求別人?到時候你就變成瘟神。從我自己做起,正己化人。
說實在的,現在這個時代都顛倒了。「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整個家道、整個人道怎麼建立起來?先後順序不能顛倒。而現在的顛倒處處可見,你看連吃飯都顛倒。
我五六歲的時候,都是我出去叫:「阿公,吃飯。」你看我們那種對爺爺的恭敬。一聲「爺爺,吃飯」,爺爺聽到怎麼樣?高興啊!對他下棋的朋友們說:「我孫子叫我吃飯了。」然後高高興興跟我回去了。一路上,鄰居看到這一幕,都露出微笑來了。人的這種天倫之樂,每個人看到都歡喜。現在這個時代不一樣了,誰叫誰吃飯啊?爺爺、奶奶、父母去叫孩子吃飯,還要三請四請,請回來了還得陪他跑馬拉松,喂一口跑一百公尺。你看,這個能不亂嗎?
食,吃的方面亂了;衣,衣也亂了。都給孩子買衣服,就沒給父母買衣服。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婦女,她到商場選唐裝選半天,後來跟服務人員說:「我要選一件布料很好的衣服,我要送給我婆婆。」接著她說:「我跟我先生結婚二十二年了,我都沒叫我婆婆一聲『媽』過。」諸位同學,你們聽到這些話有沒有什麼感受?一個媳婦嫁過來已經二十二年了,連稱呼一聲「媽」都沒有過。二十二年來,她家裡沒人得癌症,我都覺得很奇怪。假如是我,我一定撐不下去,早掛了。有緣當一家人要珍惜,不要互相傷害。我在想,當她叫她婆婆:「媽,這件衣服送給你。」她婆婆會怎麼樣?「在做夢嗎?」捏捏大腿。住也是一樣,應該是把好的環境先給老人,這個才叫飲水思源。
所以孔夫子跟我們說的「智、仁、勇」這三大德,對我們一生非常有幫助。我們時時想著,「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而且時時我們都可以去力行。比方現在我的板書寫得很多,我又來不及擦,這個時候你們會怎麼做?可能先幫我擦一下,我待會兒寫就比較方便。這個動作就體現了「智、仁、勇」。「仁」,是能夠體會到對方的需要,我們體會到講課老師的需要,這個就是仁心。「勇」,人家不敢做,我們敢做,「哎呀,上去很丟臉哪。」真的,我們要突破慣性把面子賣掉。諸位同學,現在各大學的面子一斤賣多少錢?你不放下面子,德行不可能提升上去。然後,「智」,能判斷什麼時候該擦,什麼時候不該擦。不然不該擦的時候擦了,這個老師一回來,哇……所以,「智、仁、勇」在生活的點滴中是可以去落實的。
白芳禮老人的最大快樂
有位老人家他叫白芳禮,這位老人家七十三歲的時候,有一天回自己的故鄉,發現故鄉很多的孩子都到讀書的年齡,但是卻沒在學校讀書。他心裡一驚,因為他自己沒讀書,知道沒有文化的痛苦。經了解,這些孩子沒有錢讀書。所以他下了一個決定,把他一生五千塊的積蓄捐掉。諸位同學,那是二十多年前,一九八四年,五千塊多不多?不少了!他把它捐掉了。他的孩子都覺得父親是不是沒想清楚,怎麼做這個決定,那他的晚年怎麼辦?他把五千塊錢捐給學校,校長不敢收,他還去勸校長一定要收他的錢。他那份奉獻的精神讓人感動。
捐完錢之後,他開始踩著三輪車,每天早晨六七點就到火車站載客人,到晚上八九點才回來。每天賺多少錢?有時候是二三十塊,最多是五六十塊。賺這些錢幹什麼?再捐給學校,捐給社會需要的團體。有一次晚上半夜十一點都沒有回家,他的家人著急了,找了一夜沒找著。隔天早上老人家騎車回來了,他們很焦急,說:「您到底去哪裡了?」他說:「昨天我接到一個客人,旅途比較遠,我連夜把他送回家,再回來剛好早上,一夜沒睡。」他的家人說:「您都七十多歲,是不是不要命了?」老人家笑一笑也沒什麼反應。就這樣踩了多久?整整踩了十五年。在這十五年當中,他整整踩了環繞赤道十八周的路程。
接受他救濟的學校不知道有多少!當這些學校表揚老人家的時候,他一走上台去,就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因為他前面的人都是西裝筆挺,而他是七八十歲的長者,底下的學子看到了,太感動了。他常常說到,教育要從娃娃開始抓起,所以他捐錢給很多的小學。他熱愛祖國,時時想著如何讓祖國更興盛。後來,他沒有辦法再踩了,沒有力氣了,他又把他老家的兩棟房子賣了,在火車站旁邊租了一個攤位開始賣水果,繼續資助很多沒有能力上大學的學生。被他資助過的學生就有三百多個,而這些學生畢業以後大都在從事社會公益。所以這個長者時時利益他人的這份精神,承傳給了多少人?幾百個學子。
文天祥先生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位老人照亮了這麼多學子的人生道路,讓這些學子的人生充滿對他的感謝、對社會的感恩,進而把這份感恩不斷地傳遞開來。這份感恩的心不斷產生效應,那將對社會產生多大的良性影響!當老人家九十一歲的時候,因為身體出了狀況,住進了醫院,他的經歷被媒體報道出來,整個天津人民受到了很深的感動,在短短的幾天之內匯來了十幾萬的救助金,要支持老人家治病。
諸位同學,我們的體力會比老者差嗎?我們會比他窮嗎?他沒有我們的體力,也沒有我們的財富,更沒有我們的學識,他只是盡心儘力去成就他人。老人家曾笑著說:「幫助別人就是我的快樂。」我曾把那一篇報道念給我們在廬江學習的老師聽,大家都很感動,都流下了淚水。老人家的風範洗滌著我們自私自利的心,當這份自私自利被清洗乾淨了,我們人生的光明就能夠散發出來。
他為什麼升遷
孟子講「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這句話非常有道理。你愛護人,感覺跟他的關係不是很親,就要反思自己仁愛心是不是不夠;「治人不治」,我當幹部管理這個班級,但是他們都不聽我的,我就要反省我的智慧是不是不夠;「禮人不答」,我們很有禮貌地去恭敬別人、問候別人,結果他都不回應我,還很冷漠,我就要反省我的恭敬心是不是還不夠。
孟夫子接著講:「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你自己做好了,身旁的人都會被你的德行感動,正己自然化人。別人不能感動,就反省自己是不是德行還不夠。這樣的態度,才是理智的態度。
諸位同學,你遇到一個個性很不好、很兇、很無禮的同學,你要可憐他。他在一兩歲的時候那麼天真,為什麼最後變成這樣?很可能他的家庭狀況給了他很多的傷害。沒有得到愛,慢慢他就變得冷漠、自私。所以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要憫人之凶。我們今天有好的家庭,有好的人生際遇,那我們就更要去體恤很多苦難的人。
一個媽媽在校門口看到有很多紙屑,因為她學了傳統文化,勉強蹲下去撿,旁邊的人都看著她,沒人幫她撿。第二天過去了,第三天過去了,她堅持做。到第四天的時候,她的行為把人的善心點燃了,有兩三個家長也蹲下來撿,最後就很多人一起撿。其實當他們在撿紙屑的時候,那是真正給她的孩子最好的教育。不然什麼是教育?課本打開才是教育?當她的孩子在踏出校門的那一刻,看到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學校這樣地愛護,孩子的責任心就被點燃了。
責任心對一個人重不重要?一個人的成就大小跟責任心成正比。他時時想著城鎮的居民,他很有可能成為鎮長;他時時想著整個縣人民的福利,他可能成為好的縣長;他時時想著全國人民,他以後可以當影響全國的重要官員。而當我們連家裡的責任都不扛起來,說以後能當大企業家,把我打死我也不相信。
古代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小孩,家裡面很亂,他一個叔叔來了,說:「這麼亂你怎麼不掃一掃?」這個小朋友還挺傲氣的,對著這個長輩說:「我的手是拿來掃天下的。」他講得有沒有道理?有小孩跟他媽媽說,我以後是做大事的,這點兒小事我不做。媽媽可能還在那邊偷笑,還在那邊高興。
那個長者跟他說:「你一屋都不能掃,你還能掃天下?」是不是?你今天整個房間裡面亂七八糟的,以後能當管理人員?我看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可能一個重要的契約,幾千萬的重要契約,臨近出發的時候,「完了,我放哪兒了?找不到了。」然後讓全部的人在那裡等我們。所以《弟子規》很重要,《弟子規》說:「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所以當我們在盡一份責任和表達一份關懷時,就在影響自己的小孩,影響周圍的人。
所以「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諸位同學,不要小看生活的細節。有兩個朋友同時到一家百貨公司服務,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一個降級,一個升業務主管。同時進去的,資歷都差不多,結果為什麼是這樣?剛好他們之前的一位同事去找他們兩個,後來他們兩個就送這位朋友走,走到公司門口,看到公布欄有一版資料已經快掉下來了,他們的朋友說:「那個東西快掉了。」那個降級的朋友說:「別管它了,不關我們的事。」另外一個升級當業務主管的朋友沒說一句話,過去就把它摘下來,然後走過來對著朋友說:「我先把你送走,回頭再把它貼好。」諸位同學,找到原因沒有?一個人為什麼能升級,為什麼能扛更大的責任?因為他時時把公司放在心上,成就大小絕對跟責任心成正比。所以我們現在內心要為他人著想,為家庭著想,就在培福,甚至為社會著想,做出好榜樣。
我當年去讀師範學院師資班的時候,想著同學好不容易聚在一起,難得的緣分,所以要很珍惜這個緣。我是先到的學校,那個時候同學還都沒到,我看到桌子上統統是灰塵,因為剛過完暑假。我馬上想到,假如一個女同學穿著漂亮的衣服,然後走到桌子跟椅子前面,她一定會露出很痛苦的表情。然後呢?拿出她那張小小的面紙在那裡「哎喲哎喲」地擦。於是我趕快去找一塊抹布,把所有桌子都擦乾淨,所以每個同學進來都很歡喜,都趕緊坐下去。
諸位同學,請問他們有沒有收到我這一份善意?有啊,人的意念發出來,整個宇宙都收得到,這個是真相。所以我所有的同學都跟我處得很好,包括男生都跟我處得很好。男生跟男生,難免有點兒競爭性,可是我都替他們著想,他們也都跟我很友善。我看到垃圾滿了,就去收拾好,拿去丟了。丟了沒多少時間,只要我再過去要整理垃圾,同學就跑過去了:「我們來做一點兒,我們應該做的。」所以說,我們不能影響別人,是我們自己沒有做好。
一個公眾人物做事更要負責任。有一位女校長在學校里推展《弟子規》,但有一位教授批評是糟粕,不能讀。所以校長的先生跟她說:「你要小心哦,人家說不能讀,不然你的烏紗帽會掉下來。」這個女校長對她先生說:「他有他的看法,我有我的責任。我的旁邊就是一所初中,多少孩子寒暑假過後都去墮胎,我不希望我的學生以後走這樣的路。」她有道義!「我要在女孩子小學的時候把她的正氣立起來,使她懂得『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就不會去走那樣的路。」這個就是我們的仁心,我們的道義。後來她做得很好,香港教育團體來廣東巡視的時候,就去參觀該學校,因為他們的孝道推得最好。
埋螞蟻
我畢業之後就想著多學習古代聖賢的教誨,以後可以去服務社會,終於沒過多久,我的機會就來了。當時我在台東池上鄉,當地有一個老師生產,要兩個月的時間,要有代課老師。他們的老師來找我,叫我去當老師。我都沒有心理準備,所以我馬上說:「我沒想過要當老師,你還是去找別人吧。」但後來他找不到,因為大部分的大學生都跑到大都市去了,沒人願意回故鄉服務了。而那一年的法令規定是,大學畢業才可以代課。你看,機會真的來了,你跑都跑不掉。他又來找我,我心裡想:不能拒人於千里之外,人家都已經這麼辛苦地找了,我就答應了。
我教的是一年級的小孩,講話我都得蹲下來跟他們講,他們長得還不到我的腰。有一次我發現有一些螞蟻死掉了,入土為安嘛,對人我們要有這個仁慈心,對動物我們也要有這個仁慈心。說到這裡我就很慚愧,以前小時候很頑皮,爬到樹上抓了一大堆金龜子在那裡玩弄生命,那個都在折福,自己不懂,後來看到那些昆蟲都會祝福它們。當我把螞蟻都埋好了,那些小朋友,一年級的孩子很可愛,過來問:「老師,你在幹什麼?」我說:「我在埋螞蟻、昆蟲,讓它們入土為安。」這些孩子「哦」點點頭。隔天,我就看到兩三個孩子圍在那裡很專註,我過去說:「你們在幹什麼?」他們說:「老師,我們在埋螞蟻。」哇,我那個時候覺得很感動,小孩很天真,你叫他行善,他馬上就去做。小孩是最能受教的。我當時突然感覺到,我人生找到了一個很有價值的方向,我要去當老師。越小的孩子越能夠接受這些善的教誨,因為他們很多壞習慣還沒養成。
我下了決心,後來我就到師資班去參加補習,幾百個人在那裡一起備考。這些同學,他們是敵人還是朋友?我以前會把他們當敵人,現在心態不一樣了,變成朋友了,能幫就幫,盡心儘力。我在補習班的時候,師長教誨說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諸位同學,這八個字跟我們有沒有關係?有人會說:「我又不是老師。」我們學習聖賢的教誨要重實質,不是重外在的表象。「師」的實質是什麼?「師」的實質是表率的意思,是當榜樣的意思。
四歲半的孩子在公交車上看到有老人上來,他馬上叫:「爺爺,您到後面來,我讓您坐。」他是不是師?他是哦。當他的長輩到家裡面來了,他馬上恭恭敬敬:「叔叔好,請穿拖鞋,叔叔請這裡坐。」然後跑去端一杯水,說:「叔叔請喝茶。」他是不是表率?他是哦。諸位同學,你現在會接待客人嗎?當我們連接待客人都不會時,請問我們到公司能成為公司的一個力量嗎?當我們連這些最基本的禮儀都不會時,那我們可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啊。現在很多老闆都在那裡嘆氣:我招這些高材生進來了,我還得給他培訓怎麼做人、怎麼做事,我這都變補習班了。甚至於還有年輕員工的父母跑來跟老闆講:「老闆,你多包涵,我這個孩子從小慣壞了,你多包容包容他,多教導教導他。」這個老闆聽了都不知道怎麼辦,你把我這裡當學校,還來跟我溝通。對老闆而言,假如你不能利益他整個公司,他可能就把你給炒魷魚了。總不能把公司變成職業培訓所吧,所以這些都要會呀。
我有個同學他是跳級生,厲不厲害?考試的時候很厲害,但可能不懂得真正地處世待人。我有一次去找他,臨走時我說:「我回去了。」他「哦」一聲後繼續干他的事,我只好很無奈地自己走。結果走了幾步,他爸爸就罵他了:「同學要回去了,不會送一下。」他說:「哦。」然後才站起來。你看,研究所畢業都還不懂這些最基本的處世態度。《弟子規》有沒有教我們接待朋友的禮儀?有,還有送客的禮儀,「過猶待,百步余」。真的,連這些最基本的都不會,那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在人群當中立足,「不學禮,無以立」。
推薦閱讀:
※心想事成(OLD): 王季慶:賽斯讓你成為命運的創造者(零、緣起)
※寶寶也要動手創造
※《創造商業頭腦的7種框架力》上集
※如何培養創造力
※桃源和風的文件夾【創造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