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飛:中國化芻議 | 我們 · 隨筆

中國化芻議李雲飛

自2015年以來,「宗教中國化」成為中國宗教領域的熱門話題。中國的宗教,必然要「中國化」,但究竟要化為什麼,卻是個需要認真探討的問題。在後911時代,伊斯蘭威脅論盛行,「中國化」成為伊斯蘭威脅論者用來探討伊斯蘭問題的新的方法論。近年來,民族主義在全球抬頭,中國社會的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中國化」則被這些民族主義者解讀為「漢化」。依照這種論調,「伊斯蘭中國化」就是消除伊斯蘭的宗教特徵和文化特徵。鑒於此,很有必要來討論一下,何為「中國化」。

「中國化」一詞,定義不明確,難免會產生歧義。「中國化」中的「中國」,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文化,一是國家。

就文化而言,「中國化」是指非中國文化,進入中國後,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被同化於中國文化中。這是個自然渾化的過程,或言文化間的一種「優勝劣汰」。在人類八千年文明史上,這種文化相競現象無時無刻不在上演。但在當下的使用中,「中國化」則有著民族主義和中國中心論的色彩,是指任何「外來文化」都必須被同化為中國文化,有著用外力強制同化的含義。

這裡的「中國文化」,缺乏精確定義。究竟誰能代表中國文化?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文化上,兼收並蓄,多元共存,和而不同。中國文化中不僅包括漢族文化,也包括回族文化、藏族文化、滿族文化等眾多文化元素;不僅有儒家,也有道教、佛教和伊斯蘭教。這些文化和宗教,共同構成了現代意義上作為民族國家的中國。將「中國化」在文化上簡單理解為漢化或儒化,顯然是不正確的。即使是漢族文化,也錯綜複雜,極難定義。

西周以降,中華文明的古傳統中斷,引發諸子百家爭鳴,歷經五百年文化論戰,形成我們今天所知的一切歷史流派。始皇帝搞了中國第一場「文化革命」,倚重法家,焚書坑儒。到了西漢,董仲舒將一切文化歸宗儒本,發展出新儒學。漢武帝為統一思想,罷百家獨尊儒術,形成以儒家意識形態為核心的封建王朝。那被罷黜的九十九家,雖不是主流,也是中國文化。

漢唐時期,佛教、伊斯蘭教入華,歷經一千多年的存在,相繼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西安化覺巷清真大寺,雄渾壯美的寺院,是中國古典建築的傑出作品,誰能否認這不是中國文化?元代蒙古人統治中國,形成多元文化並存格局。到了滿清,政府搞文化專制,旗袍馬褂滿文流行一時。這一切都沉澱為中國文化,雖已不流行,也是歷史事實。

鴉片戰爭,大清被西方列強打得屁滾尿流,被迫搞起洋務運動,所謂「中體西用」,開辦新式學堂,派青少年赴歐美日本留學,開始走技術西方化的道路。但甲午戰爭的失敗卻宣告,僅技術是遠遠不夠的。一批受過新式教育的人,有魯迅這樣的左翼文人,有胡適這樣的自由主義者,也有陳獨秀這樣的馬克思主義者,發起一場反傳統、反儒教、反專制、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即所謂「新文化運動」。這批中國知識分子,開始在文化上進行自我清算,把儒家拉下神壇,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立志要把所有「舊思想」洗刷乾淨,填充上西方的內容。這是中國又一場「文化革命」。

中國文化成了「千古罪人」,背負了中國所有的落後、野蠻、失敗的罪責。與此同時,整個社會醉心歐化,人人媚外,舉國如狂。這就是蔡元培所言之:「吾國以病夫聞於世也久矣,振而起之,其必由日新又新之思想普及於人人」。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高調繼承了「新文化運動」的道統,發動文化大革命,以無產階級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新習慣」,破除中國文化中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文革結束後,中國文化已是一片廢墟,處處冒著青煙。現如今,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又開始珍視中國文化傳統。

綜上,若論中國文化,並不存在一個一成不變、偉大正確的「中國文化」,也沒有任何一種文化形式、宗教和歷史流派能完全代表中國文化,古代儒家、佛教不能,當代從西方舶來的各類意識形態更不能。因此,宗教「中國化」,從文化上就面臨一個化為什麼的難題。但所有這些歷史文化形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全部存在於漢語語境之下。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宗教「中國化」,從文化而論,就是用漢語表述。

伊斯蘭早在唐代就開始用漢語表述,到了明代,穆斯林族裔基本上都以漢語為第一語言,阿拉伯語、波斯語為第二語言。萬曆年間,胡登洲創設經堂教育,所有阿拉伯語、波斯語典籍全部用漢語講授,這應當是穆斯林一種自我「中國化」。明清之際,漢語伊斯蘭學術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並與儒家對話。劉智在《天方性理》中集中探討了宇宙起源、天人關係和性理等哲學命題,禮部尚書王澤弘讀罷曰:「天方無書,自劉子而有書,吾儒絕學,有劉子而可與共學也已!」

當今時代,中國與穆斯林世界交往增多,文明間的邊界在現代社會愈加模糊,但穆斯林基本上都是以漢語來進行宗教思維和交流的。從漢語表述的意義上而言,中國的伊斯蘭教就是中國文化。漢語之下,不僅有漢族文化,也有回族等眾多民族文化;不僅有儒家,也有佛教、伊斯蘭教等宗教。無論作何解釋,任何人都不能否認中國是一個由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同構成的國家。這樣的國家,用費孝通先生的話來說,應當「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或借用《論語》之言,「和而不同」。

宗教「中國化」中的「中國」的第二層含義是國家,這也是「中國化」中最重要的一層含義,就是任何「外來文化」和族群,進入中國後,都必須認同中國。這個中國,就是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意義上的現代民族國家。這「三民主義」中「民族主義」之「民族」,就是世人皆知的「國族」之義,就是滿、漢、蒙、回、藏五族融成的中華民族。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穆斯林族裔早已「中國化」,更何況,這裡是穆斯林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穆斯林愛這片土地勝過一切。

李雲飛

2017年3月30日

感悟信仰關注正義虔誠舉意真實表達宗旨我們雜誌微信平台:womenzazhi2010
推薦閱讀:

我們為何尊孔子為聖人?誰又是連聖人孔子都搞不定的熊學生?
鈦晶造假界「人才輩出」,但我們有「火眼金睛」護身?
當幸福近在咫尺的時候,我們總看不清它是什麼
「感情耗盡,可我們依然還是夫妻」
汪曾祺: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TAG:中國 | 隨筆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