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方音樂史看當代中國音樂教育新趨勢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完備的音樂教育體系。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專業的音樂學院大量出現,對音樂教育師資力量的培養力度也不斷加大,當代中國音樂教育規模日趨龐大。

但是,中國音樂教育也存在諸多的弊端。例如,部分學校只注重專業技能教育卻不注重文化教育,音樂教育人才素質參差不齊,中小學對音樂教育不夠重視,造成學生對音樂失去興趣,從而直接影響到未來音樂人才的質量與數量。而在專業音樂人才的培育上,千百年來的「心傳口授」現象依舊存在,一些教師不懂得如何科學地應用教材與教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學效率低、學生掌握知識慢等現象。

面對這種現狀,一些有識之士開始重新審視西方音樂史特別是近現代音樂史,從中尋找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音樂思想,以改變我國音樂教育中長期以來的「心傳口授」的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培養音樂人才。具體來說,引入中國的音樂思想有「美育」「多元文化觀」「人本主義」「弘揚民族文化」等思想及其相關教學法。西方音樂史中的先進概念對當代中國音樂教育的影響(一)美育思想對當代中國音樂教育的影響近50年以來,西方尤其是美國的音樂教育主要受美國音樂教育家貝內特·雷默的「作為美育的音樂教育」思想等對音樂教育哲學的研究成果影響。雷默認為,非音樂的元素可以被帶入到音樂元素之中,並以音樂的形式表達。此外,音樂還能夠表達人類的情感。在教育方面,雷默則認為,音樂教育能夠培養人對於音樂這種藝術形式進行感知與反應的能力,並由此而產生審美體驗。

雷默提出的「美育」這一觀點在引入中國後,得到了許多學者的認同。1985年,多位學者建議加強學校音樂教育,加強美育,注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1999年,國務院正式頒布文件,提出要加強「美育」教育。在國家的支持和學界的努力下,當代中國音樂教育開始更加註重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注重審美教育。(二)多元文化觀對當代中國音樂教育的影響如今,各國均逐步放棄了對於本國音樂文化固步自封的態度,轉而開始主動學習研究其他國家的音樂文化。如美國就在《藝術教育國家標準》等文件中明確指出,要進行對世界各類音樂的理解,在教材方面也有一些編者開始以文化角度而不是傳統方式對音樂進行分類。在澳大利亞的音樂教育中,也以多母音樂文化教育取代了傳統的以英國音樂文化教育為主的模式。各國的音樂教育學者與實踐者,也都在大力推進多母音樂文化的教育。

這一概念在我國的音樂教育中也有所體現。《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通過系統地學習母語音樂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並在課程與教材編寫中明確了要對世界各民族、各國家、各地區的音樂都要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以體會多母音樂文化。(三)「人本主義」與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中國化西方音樂藝術在現當代更加強調對人性的關注,強調人性的解放與回歸等概念。在這一概念的指導下,以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為首的音樂教育思想開始湧現出來。在奧爾夫的教育體系下,每一個受教育者都是演奏者,注重即興,在遊戲中帶領學生學習音樂、感受音樂,並引導他們找到樂趣。這一教育體系尊重學生的創造性,以學生為中心,引導他們在樂趣中學習音樂。

這一概念在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在奧爾夫與引入奧爾夫教學體系的先驅者廖乃雄教授的共同努力下,整個80年代,我國與國外奧爾夫教育體系實踐者的來往異常頻繁,大量研究成果被引入中國。同時,我國也開始了對這一教育體系的研究,並不斷促進其與中國教育的特殊現狀相結合。在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標準中,也有奧爾夫教育體系的體現,如提倡注重個性發展、注重實踐等。(四)弘揚民族文化與柯達伊教學法20世紀,民族主義運動風起雲湧,民族音樂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弘揚民族文化、注重民族音樂教育,已經成為了各個民族特別是受帝國主義殖民者壓迫民族人們的共識。而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的音樂教學思想就是在這一環境下形成的。柯達伊重視音樂的作用,特別注重與強調民族音樂的作用,同時注重早期教育,注重對科學性教材的編寫與高素質教師的選擇。

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些學者就將介紹柯達伊教學法的書籍文獻傳入中國;到了80年代,中國成立了柯達伊專業委員會,開始研究柯達伊教學法的中國化。如今,柯達伊教學法中以歌唱訓練為主的方法及重視本民族音樂的思想,已經植根於我國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之中。(五)「音樂語言」的鈴木教學法二戰後,隨著音樂與教育科學的進步,音樂風格開始向注重個性轉變、注重人性、注重人的自然成長。而音樂教育也開始出現了新的變化,如注重對受教育者的潛力的發掘等。鈴木教學法就是其中之一。日本小提琴家鈴木鎮一認為,要把音樂當做語言進行教育,用大量的重複讓受教育者感受到音樂,培養對音樂的感受與記憶。鈴木教學法在我國應用較少,但其中一些優秀的音樂思想仍然在我國的音樂教育中有所體現,如反覆不斷的練習、不斷的演示以及注重家庭教育等,都是鈴木教學法在我國音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六)現代音樂與美國的「綜合音樂感」隨著二戰後科技的迅速發展,新的音樂種類和樂器種類也開始出現,重視表達個性的現代音樂也開始出現。現代音樂要求人們重視創新、重視情感的表達、重視個性,而不再拘泥於古板的音樂規程的限制。

美國音樂教育中提倡的「綜合音樂感」就是在這種音樂思想下應運而生的。這種教學思想提倡對學生的啟發,鼓勵學生主動去創造音樂,無論是樂曲、風格甚至是樂器的使用方法,都可以進行重新創造。這一教學法由於對器材設備要求較高,在我國尚未進行大規模的學習與研究,但是鼓勵創造的思想已經在各音樂專科學校中傳播開來。新趨勢產生的新問題我國音樂教育學界十分熱衷於對西方音樂史中出現的思想進行學習借鑒,並進行本土化的嘗試。但是,這種學習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一)本土化程度不夠有些學校和教師只是接觸了一些西方音樂教學思想的皮毛,或是對本地的情況沒有一個完整的把握,就盲目的將西方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照搬過來。中國有中國的國情,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極大,並導致了很多教學方法並不完全適合中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充分了解西方先進思想的精髓,再結合本地實際進行思想的本土化。(二)改革流於形式。一些學校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習西方音樂思想的重要性,將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實踐當做「裝點門面」的工程,只在一些公開活動上將這些思想與方法「表演」出來給家長、教師、視察領導「觀賞」。有的學校甚至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採購貫徹西方音樂思想的設備,卻從不真正投入使用。這種方法,不僅浪費人力物力,對於思想的實踐也毫無意義。

(三)教師的思想觀念轉變不充分長久以來,我國一直是「口傳心授」的教育方式,這與以科學、人文思想為基礎的西方音樂思想可以說是格格不入。可有些教育者雖然花費大量時間去學習西方的思想和方法,腦中的觀念卻仍是傳統的觀念。這就很容易導致對西方先進思想認識膚淺,使改革流於形式。(四)基礎條件薄弱。我國教育資源不均衡,東部地區發達省份可能還有精力去進行西方先進思想的試驗,購置相應的設備。但對於中西部省份來說,購置基礎的設備都成了一種奢望,更不用說貫徹西方先進思想了。比如鋼琴或是奧爾夫教學法所需要的各類樂器,在國內比較稀少,對於財政緊張的中西部學校來說,他們根本無力購置這些樂器。這就導致了西方先進音樂思想的「貴族化」。結 語隨著我國對西方音樂史的學習與研究,音樂教育也從中汲取了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應用於我國音樂教育之上。這些思想與包含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導我國的音樂教育向著更科學的方向前進。但也要同時注意這些思想的本土化,避免「照搬」等問題,促進西方音樂史中的思想與我國音樂教育現狀真正融合起來。
推薦閱讀:

「看小新 談教育」裝出的美德使不得
關於中傳2016年的藝考,請師哥師姐們指點一番?
如何對一門課,一個領域,進行自學?如何記憶一本書的框架,掌握一本書的要領?
怎麼看待川農本部在雅安,而眾多王牌專業轉移到溫江校區?
「我今年36歲了,除了收費啥也不會!」

TAG:教育 | 中國 | 音樂 | 趨勢 | 音樂史 | 西方 | 當代中國 | 西方音樂史 | 音樂教育 | 中國音樂 | 西方音樂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