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願地藏王菩薩

地藏菩薩立像(局部) 十二至十三世紀 鍍金彩繪木雕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地藏菩薩,或稱地藏王菩薩(梵名:??????????,K?itigarbha),音譯為乞叉底聚沙,《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釋云:「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故名地藏。菩薩與大智文殊、大行普賢、大悲觀世音菩薩同為四大菩薩之一。《地藏菩薩本願經》記載,菩薩曾在無量劫中、於無邊佛所發廣大精進的堅固誓願,在釋迦佛圓寂入滅之後、彌勒佛尚未降生前,教化六道(天、人、阿修羅、餓鬼、地獄、畜生)眾生,眾生度盡方成佛,對於救度地獄眾生,甚至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盛唐 莫高窟 化七佛地藏菩薩

承佛付囑,續佛本願;十地度生,超勝凈土

地藏菩薩與閻浮提眾生因緣甚深,曾在忉利天受釋迦牟尼佛付囑,誓願恆於釋尊示滅後、彌勒佛出世前的無佛世界興慈運悲,救拔有情。

地藏菩薩立像 十二至十三世紀 鍍金彩繪木雕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地藏菩薩本願經》記述釋尊在忉利天為母說法時,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付囑:

「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地藏菩薩像

聞佛囑託,地藏菩薩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佛陀再興讚歎,更復付囑:「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日本鎌倉時代 地藏菩薩像大英博物館

《悲華經》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前世誓願度化濁世眾生的五百本願,佛陀自言「以本願故,取凈妙國;亦以願故,取不凈土;成就大悲故,取斯鄙惡不凈土;吾以本願故,處此不凈穢惡世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釋尊之菩薩精神「一切大眾所不能及」,所成就的濁世凈土莊嚴超勝一切凈土世界。這樣一種不舍濁世任一眾生而全盤救度的勇健大悲,正是釋尊於忉利天殷勤付囑於地藏菩薩的本願事業。

十三世紀 地藏菩薩像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地藏菩薩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勇健,發起「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大願時,實際已沒有地獄。初地菩薩就已徹底永斷三惡道,地藏菩薩是示現成十地菩薩的形象來發願,根本不會有三惡道的現象界。

地蔵菩薩來迎圖 鎌倉時代 13世紀 奈良國立博物館

十地菩薩在金剛喻定中時,得到十方諸佛微妙的成佛灌頂,所獲一切諸功德遠遠超過了能言說的境界與非言說的境界。十地菩薩不僅可示現成佛菩薩去度化眾生,還能隨同示現天、人、阿修羅以及眾生所需要的一切身相。不僅能自現無量無邊身相,也能在一念頃使用各種身相度脫眾生,所謂「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里轉大法輪」。

十三世紀彩繪木雕 地藏菩薩立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以此十地菩薩的空性證悟與不可思議功德,地藏菩薩勇猛地肩負起這一大悲事業,乃至深入地獄,入無人敢入、無人願入、無人能入之極苦境地,度盡眾苦逼煎之眾生,直至彌勒菩薩龍華三會下生成佛,令濁世度生的大願佛佛相承,世世相續。

地藏菩薩像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地藏菩薩之願力,是一切眾生願力之母。

《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雲,三德秘藏,蘊在一切眾生身心之內,但為煩惱六賊所覆,意識惡王所害而不能現證。地藏菩薩從發菩提心起及住等覺之後,自行化他,總不離此心秘藏。菩薩以「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一震撼心靈的堅定誓願,為眾生送去尋求解脫的勇氣與希望,更在九華山留下金剛不壞之身,古往今來深受世人的信仰與頂戴。

地藏菩薩像

地藏菩薩常居穢土,於五濁惡世,度化群生。《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記述地藏菩薩過去生為長者子時,在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前發願:「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又以婆羅門女身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前發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過去世為小國王時曾在一切智成就如來前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後為光目女,在清凈蓮華目如來像前發願:「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云:「我今學世尊,發如是大願,當於此穢土,得無上菩提」;《占察善惡業報經疏》卷上云:「是同體大悲,尤憫剛強也,本願力所熏習。」地藏菩薩之偉大精神,越是於濁惡世界越要親自滌垢,越是對惡業深重者越要親身度化:《大方廣十輪經·序品第一》云:「調伏惡魔、夜叉等,諸惡龍、神及與人;猶如金剛斷諸結,悉能安住諸聖道。……有十三億諸夜叉,甚為殘害食血肉;疾舍諸惡到於此,安住最勝無上道。……若有盲冥失正道,此諸眾生令解脫;無量煩惱狂亂者,皆悉安置寂滅道。」釋迦牟尼佛是在穢土圓滿佛道的,地藏菩薩誓願不舍一眾生直至度盡地獄,正是佛陀濁世大願精神的繼承者。

地藏菩薩像 五代 絹本設色

《占察善惡業報經》記載,地藏菩薩在無量劫前已證得一切智智,具足圓滿功德。而菩薩為度盡一切眾生故,隱其真實功德,以本願力和自在神通,在五濁惡世善巧施設法門,拯拔一切眾生。經云:「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海,功德滿足。但依本願自在力故,權巧現化,影應十方。雖復普游一切剎土常起功業,而於五濁惡世化益偏厚,亦依本願力所熏習故,及因眾生應受化業故也。」

十三世紀 彩繪木雕 地藏菩薩立像 奈良國立博物館

《大方廣十輪經·序品第一》中,佛陀廣為讚歎地藏菩薩以大悲堅固難壞之誓願,成就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凡有至心稱名、歸敬、供養地藏菩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獲得暫時的增上生或究竟的決定勝。經云:「為欲成熟利益安樂諸有情故,發起大悲堅固難壞勇猛精進無盡誓願,由此大悲堅固難壞勇猛精進無盡誓願增上勢力,於一日夜或一食頃,能度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數諸有情類,皆令解脫種種憂苦,及令一切如法所求意願滿足,隨所在處若諸有情種種希求憂苦逼切。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離諸憂苦,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敦煌絹畫 地藏菩薩像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五十七中,佛陀亦讚歎地藏菩薩為一切眾生之微妙大葯,能滅一切眾生苦惱,能施一切眾生樂具,令五穀不衰,無毒增長,風雨以時,災害不侵,眾生穢濁斗諍悉皆消滅、堪修善行。經云:「汝身即是微妙大葯。汝於此四天下一切眾生中眾生之葯,能滅一切眾生苦惱,能施一切眾生樂具,成就大悲……令此眾生地味、精氣種子、芽莖枝葉、華果諸味、五穀藥草而不衰損,無毒增長,具足成就眾生食者,令彼眾生穢濁斗諍悉皆消滅堪修善行,此四天下非時風熱寒溫旱潦皆悉消除,日月星宿、晝夜、月半月盡、時節年歲變怪為滅此故。」

《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木版佛像

大願救母,地獄離苦;現出家相,樹清凈幢

《地藏菩薩本願經》佛陀為大眾廣說地藏菩薩久遠劫前,多次發「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之大誓願,而成就不可思議、無可勝數度生因緣。此中,菩薩在因地兩度為人孝女,於母危難之際,皆發大願慈悲救母出地獄之苦。故地藏菩薩之願行,既承佛付囑,又於久遠劫中遙相契應,無有遷變。其本願之無盡深廣,遠超世俗母子情深,而是發起對一切如母有情生死苦難的強烈悲憫,誓願拯拔一切眾生同出苦輪,共等覺岸。

十二世紀 平安時代 木雕彩繪 地藏菩薩半跏像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地藏菩薩在過去無量劫前曾是一婆羅門女,因「其母信邪,常輕三寶」,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婆羅門女知母在地獄受苦,遂變賣家宅,獻錢財供養於佛寺。後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指引,幻游地獄,見鬼王無毒,為母求脫地獄,其母因其廣大之悲心,瞬間解脫地獄之苦。於是婆羅門女便在自在王如來像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見《切利天宮神通品》)

法藏伯希和敦煌絹畫:地藏菩薩立像幡(局部)

又在過去無量劫前,地藏菩薩曾是名為光目的孝女。光目女之母生前喜歡吃魚子,造下極多殺生惡業。為救度墮入惡趣的母親,光目至心供佛,並發願「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光目之母也終得舍離苦報。(見《閻浮眾生業感品》)

十二世紀 鎌倉時代 木雕 地藏菩薩像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地藏菩薩為救母而廣發度盡一切眾生之宏願,至今仍鼓舞著世代佛弟子將這種「以孝達道,以道全孝」的孝親精神付諸於修行實踐。遍覽佛經,佛陀以孝道自行化他的行為十分常見。無論是因中修行,還是果上成佛,佛教皆將孝行目標指向終極的解脫之道。與世俗的孝親觀相比,佛教所提倡的孝道,念及三世父母,普及六道眾生,為令一切眾生遠離諸苦共發菩提心,共證無上道,實為報答一切父母之最徹底究竟的孝道。

地藏菩薩像

地藏菩薩更由大悲誓願力,常示現無量化身方便救度眾生。但為令眾生尊敬三寶、深信因果故,地藏菩薩多「以神通力,現聲聞(出家)像」(《大方廣十輪經·序品第一》),對度化末世眾生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義。《大方廣十輪經·序品第一》中,佛陀曾向凈有帝釋廣說地藏菩薩現沙門像、度化眾生之無量功德:

「是地藏菩薩作沙門像,現神通力之所變化,有如是等大莊嚴事,亦是如來不可思議無量功德;亦名聲聞、辟支佛正法伏藏;亦名解脫智寶之大寶渚;亦名菩薩救世之法;亦名涅槃導師商主。猶若如意寶珠所求滿足;亦如寶渚一切商人所趣;亦如大地能生善根;亦是涅槃大法神器;亦是功德清凈之瓶;亦是日月照明行處;亦是黑闇幽冥大炬。如月清涼除煩惱熱,如無足者得如意乘,如亂心者得甘露味,如羸老者遇其機杖,是大福田之根本也。」

十三世紀彩繪木雕 地藏菩薩立像 奈良國立博物館

五濁惡世眾生福薄慧淺,煩惱熾盛,而出家人則是穢惡世界之清凈寶幢,為濁世煩惱眾生作一對治,猶如無上清涼散,凡有服者無不清涼自在。地藏菩薩隨機設化,滿眾生願,令眾生獲得暫時與究竟的一切安樂,現僧寶像堪為僧團大眾之表率,以方便力成就濁世眾生之大福田。

唐式地藏三尊像

金地藏尊,九華垂跡;槁形苦修,留不壞身

九華山是地藏菩薩道場。地藏菩薩化身新羅王子金喬覺曾駐錫九華,人們皆尊為「金地藏」。

1202年 鎌倉時代初期 快慶作品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神僧傳》載,佛滅度1500年後,地藏菩薩降誕於新羅王家,姓金,號喬覺。祝髮出家後,航海來華,卓錫九華山,「遂證道於斯」。《宋高僧傳·唐池州九華山化城寺地藏傳》亦載,唐開元末,古代新羅宗室公子金喬覺,曾駐錫九華山,居於南台,過著渴飲澗水、飢食白土的生活,常被毒蟲傷螫,亦端坐無念,置之泰然,且在世靈跡不斷。

悲願金剛——藏式地藏菩薩像

據《百丈清規證義》記載,地藏比丘應世時期,九華山之山主姓閔,堅信佛教,素懷慈念,樂善好施。每齋僧百名,必請洞僧地藏比丘,以足其數。閔公聞知諸葛節等紳士要為地藏比丘在九華山建造寺院,樂意捐助山地。閔公對地藏比丘說:「九子山頭的土地,盡為我有,任意所需。」地藏比丘答道:「一袈裟所覆蓋地足矣」,遂將袈裟一展,蓋盡九華。閔公見狀甚喜,於是將整個九華山全部供養給地藏比丘作為道場,並遣其子隨其出家,法名道明。後來閔公亦舍俗離塵。現今所見的地藏三尊像中,地藏菩薩兩旁有一老者及一少年比丘為左右脅侍,即是閔公父子。

地藏菩薩像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寺院建成後,各方來參學者甚眾,新羅國也有不少人來親近供養。九華山高且深,寺僧眾多,僧眾常常食不裹腹,一些人餓得瘦骨嶙峋,被當時稱之為「枯槁眾」。但寺中大眾只是一心修行,完全放棄了物質追求。地藏比丘在九華山的影響甚大,後來新羅國王得悉,即派人送糧食供養。

敦煌 北宋(建隆四年,963年) 絹本著色 地藏菩薩像(局部)

地藏比丘在道場精進苦修,至唐開元廿六年七月三十日入滅,世壽九十九。弟子們遵其所囑,將其遺體裝殮於石棺中,三年後開啟,留下肉身舍利,容顏如生。金地藏尊的肉身舍利至今仍供奉在九華山。應化苦行,駐錫九華,地藏菩薩以釋尊本願為己願,遵佛付囑,以精勤住山的苦行與肉身不壞的成就守護踐行,令本願久住,化度長留。

十三世紀 彩繪木雕 地藏菩薩立像 奈良國立博物館

地藏三經,本願圓成;救度諸苦,方便為導

地藏菩薩的大願與救度事業也以經典的方式凝聚為地藏三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報經》。這三部經分別開顯菩薩本願,宣說無量法門,以大悲方便引導眾生生大信心,離苦得樂。地藏三經正是地藏菩薩於無佛之世贈與眾生的無上法寶。

敦煌千佛洞 唐代 (約九世紀) 地藏菩薩像 大英博物館

《地藏菩薩本願經》,又稱《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為唐朝高僧實叉難陀所譯。

本經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廣述地藏菩薩因地修行的前緣,付囑菩薩於無佛因緣下以「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精神濁世度生的本願。敬重還通過文殊菩薩、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薩、四天王、普賢菩薩、普廣菩薩、大辯長者、閻羅天子、無毒鬼王、主命鬼王、堅牢地神、觀世音菩薩、虛空藏菩薩的依次提問,以及地藏菩薩與釋尊的對話,廣陳地獄諸景,開顯眾生解脫生死、懺悔業障、救拔親人眷屬苦難的種種方便。

地藏菩薩本願經(節選)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讚歎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所謂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歸依光明雲,大讚嘆光明雲。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又出種種微妙之音。所謂檀波羅蜜音,屍波羅蜜音,羼提波羅蜜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禪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雲雷音大雲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悉來集會。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天神,飲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來集會。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諸大鬼王,所謂惡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氣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攝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愛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不?」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之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克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已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於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卧諸天衛護。其母信邪常輕三寶,是時聖女廣說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已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支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穌,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涌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啖。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

「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不?』無毒答曰:『實有地獄。』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涌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屍羅善現母號悅帝利。』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雲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鬼王言畢合掌而退。

「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

十二世紀 地藏菩薩立像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譯於唐永徽二年(651),共有序品、十輪品、無依行品、有依行品、懺悔品、善業道品、福田相品、獲益囑累品,共八品。卷末則附錄新羅·神昉的序文。經中釋尊宣說地藏菩薩的功德,並應地藏菩薩等諸大菩薩祈請,開示成就十種佛輪,以降諸天魔外道邪論,摧滅一切諸有情堅固煩惱。令一切眾生住三乘不退轉位;並開顯了十種無依行法等無量法門。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節選)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大聲聞僧,復有菩薩摩訶薩眾,謂過數量大菩薩僧,說月藏已。爾時南方大香雲來雨大香雨,大花雲來雨大花雨,大妙殊麗寶飾雲來,雨大殊麗妙寶飾雨,大妙鮮潔衣服雲來,雨大鮮潔妙衣服雨。是諸雲雨充遍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從諸香花寶飾衣服,演出種種百千微妙大法音聲。謂歸敬三寶聲,受持學處聲,忍辱柔和聲,精進勇猛聲,降伏四魔聲,趣入智慧聲,廣大名稱遍滿三界聲,勸修殊勝念定總持聲,空無相無願聲,厭離貪慾聲,色如聚沫聲,受如浮泡聲,想如陽焰聲,行如芭蕉聲,識如幻事聲,無常聲苦聲無我聲空聲,慚愧聲,遠離聲,護念聲,慈悲喜舍聲,證得諸法聲,生天涅槃聲,趣向三乘聲,轉大法輪聲,雨大法雨聲,成熟有情聲,度三惡趣聲,修治圓滿六到彼岸聲,善巧方便聲,趣入十地聲,遊戲神通聲,遊戲清凈無上大乘聲,不退轉地聲,無生法忍聲,灌頂受位聲,趣入一切諸佛大海聲。

爾時一切諸來大眾咸見如是種種雲雨,亦聞如是諸法音聲,隨意所樂各見其身種種香花寶飾衣服之所莊嚴,又各自見兩手掌中持如意珠,從是一一如意珠中雨種種寶,復從一一如意珠中放諸光明。因光明故,一一有情皆見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又因光明見諸佛土,一一世尊無量眾會恭敬圍繞。復因光明見諸佛土一切有情若有病者,因此光明之所照觸眾病除愈。諸應被殺及囚系者,光明照故皆得解脫。諸身語意粗重穢濁,因光皆得輕軟清凈。諸饑渴者亦皆飽滿,諸被種種刑罰逼切,光明照故皆離憂苦。諸少衣服寶飾珍財,光明照故隨念皆足。若諸有情樂欲殺生,乃至或有樂欲邪見,由此光明之所照觸,皆悉樂欲遠離殺生,乃至樂欲遠離邪見。若諸有情為於種種求不得苦之所逼切,光明照故隨願皆得。又因光明見諸佛土一切有情所受眾苦無不休息,皆悉歡娛受諸妙樂。又見如是諸佛土中,由此光明之所照觸,遠離一切昏雲塵霧,烈風暴雨不善音聲,及諸臭穢苦辛惡味惡觸恐怖,遠離一切邪業邪語邪意邪歸,不寒不熱安靜坦然地平如掌,諸妙樂具充滿其中。

爾時眾會其身欻然,地界增強堅重難舉,既睹斯瑞咸悉驚疑,何因何緣而現此相。於眾會中有天帝釋名無垢生,去薄伽梵不遠而坐,即從座起頂禮世尊,合掌向佛以頌問曰:

具諦語諦見 諦善住牟尼

普為眾弘宣 諦究竟堅法

令諸有情類 滅苦及苦因

何緣於此中 現諸雲雨等

令舉眾歡悅 咸生凈信心

皆發趣大乘 度疑生實見

天人大眾身 地界增堅重

不能自勝舉 此相有何緣

兩手皆珠現 雨眾寶放光

照十方除罪 息苦獲安樂

導師復何因 令舉眾皆見

種種香鬘等 各各自嚴身

天人普猶豫 不測何因緣

有誰將欲來 現此神通力

為是佛菩薩 為梵魔釋天

唯願大導師 速為眾宣說

爾時世尊,告無垢生天帝釋曰:「汝等當知,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地藏,已於無量無數大劫,五濁惡時無佛世界成熟有情,今與八十百千那庾多頻跋羅菩薩俱為欲來此禮敬親近供養我故,觀大集會生隨喜故,並諸眷屬作聲聞像將來至此,以神通力現是變化。

「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之所莊嚴,一切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此大菩薩,是諸微妙功德伏藏,是諸解脫珍寶出處,是諸菩薩明凈眼目,是趣涅槃商人導首,如如意珠雨眾財寶,隨所希求皆令滿足。譬諸商人所采寶渚,是能生長善根良田,是能盛貯解脫樂器,是出妙寶功德賢瓶。照行善者猶如朗日,照失道者猶如明炬,除煩惱熱如月清涼。如無足者所得車乘,如遠涉者所備資糧,如迷方者所逢示導,如狂亂者所服妙藥,如疾病者所遇良醫,如羸老者所憑几杖,如疲倦者所止床座。度四流者為作橋樑,趣彼岸者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勝果報,是三善本所引等流。

「常行惠施如輪恆轉,持戒堅固如妙高山,精進難壞如金剛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等至嚴麗如妙花鬘,智慧深廣猶如大海,無所染著譬太虛空,妙果近因如眾花葉。伏諸外道如師子王,降諸天魔如大龍象,斬煩惱賊猶如神劍,厭諸諠雜如獨覺乘,洗煩惱垢如清凈水,能除臭穢如疾飄風,斷眾結縛如利刀劍,護諸怖畏如親如友,防諸怨敵如塹如城,救諸危難猶如父母,藏諸怯劣猶若叢林。如夏遠行所投大樹,與熱渴者作清冷水,與飢乏者作諸甘果,為露形者作諸衣服,為熱乏者作大密雲,為貧匱者作如意寶,為恐懼者作所歸依,為諸稼穡作甘澤雨,為諸濁水作月愛珠。令諸有情善根不壞,現妙境界令眾欣悅,勸發有情增上慚愧,求福慧者令具莊嚴。能除煩惱如吐下藥,能攝亂心如等持境,辯才無滯如水激輪,攝事繫心如觀妙色,安忍堅住如妙高山,總持深廣猶如大海,神足無礙譬若虛空。滅除一切惑障習氣,猶如烈日銷釋輕冰。常游靜慮無色正道一切智智妙寶洲渚,能無功用轉大法輪。

「善男子!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具如是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與諸眷屬欲來至此,先現如是神通之相。

……

榆林窟 地藏菩薩像

《占察善惡業報經》為隋朝天竺國三藏法師菩提燈所譯,全文約13000字。佛在靈山會上,堅凈信菩薩請法,佛令轉問地藏菩薩,地藏菩薩開示兩卷內容,上卷主講占察木輪相法及占察懺法,下卷主講依一實境界,修二種觀,證無生忍的無上妙法。該經乃順應末法眾生外喜命理卜算、內患生死無依的心行特點與共業因緣,以「占察」之方便導入佛法,令眾生明了命運苦樂禍福之本質,消除煩惱,解除疑障,免於盲愚,堅固信心。

占察善惡業報經(節選)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廣博嚴凈無礙道場,與無量無邊諸大眾俱,演說甚深根聚法門。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堅凈信,從坐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我今於此眾中,欲有所問,咨請世尊,願垂聽許。」

佛言:「善男子!隨汝所問,便可說之。」

堅凈信菩薩言:「如佛先說:『若我去世,正法滅後,像法向盡,及入末世。如是之時,眾生福薄,多諸衰惱,國土數亂,災害頻起,種種厄難,怖懼逼擾。我諸弟子失其善念,唯長貪、嗔、嫉妒、我慢。設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間利養名稱,以之為主,不能專心修出要法。爾時眾生睹世災亂,心常怯弱,憂畏己身及諸親屬不得衣食充養軀命。以如此等眾多障礙因緣故,於佛法中鈍根少信,得道者極少。乃至漸漸於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復甚鮮。所有修學世間禪定,發諸通業,自知宿命者,次轉無有。如是於後,入末法中經久,得道獲信、禪定、通業等一切全無。』我今為此未來惡世,像法向盡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請問如來。設何方便,開化示導,令生信心,得除衰惱。以彼眾生遭值惡時,多障礙故,退其善心。於世間、出世間因果法中,數起疑惑,不能堅心專求善法。如是眾生可愍可救。世尊大慈,一切種智!願興方便而曉喻之。令離疑網,除諸障礙,信得增長。隨於何乘,速獲不退。」

佛告堅凈信言:「善哉!善哉!快問斯事,深適我意。今此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地藏,汝應以此事而請問之。彼當為汝建立方便,開示演說,成汝所願。」

時堅凈信菩薩復白佛言:「如來世尊,無上大智!何意不說,乃欲令彼地藏菩薩而演說之?」

佛告堅凈信:「汝莫生高下想。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海,功德滿足。但依本願自在力故,權巧現化,影應十方。雖復普游一切剎土常起功業,而於五濁惡世化益偏厚,亦依本願力所熏習故,及因眾生應受化業故也。彼從十一劫來,莊嚴此世界,成熟眾生。是故在斯會中,身相端嚴,威德殊勝,唯除如來,無能過者。又於此世界所有化業,唯除遍吉、觀世音等諸大菩薩,皆不能及。以是菩薩本誓願力,速滿眾生一切所求,能滅眾生一切重罪,除諸障礙,現得安隱。又是菩薩,名為善安慰說者。所謂,巧演深法,能善開導初學發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以如是等因緣,於此世界,眾生渴仰,受化得度。是故我今令彼說之。」

爾時,堅凈信菩薩既解佛意已,尋即勸請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哉,救世真士!善哉,大智開士!如我所問:『惡世眾生,以何方便而化導之,使離諸障,得堅固信?』如來今者,為欲令汝說是方便。宜當知時,哀愍為說。」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語堅凈信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諦聽。當為汝說。若佛滅後,惡世之中,諸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世間、出世間因果法,未得決定信,不能修學無常想、苦想、無我想、不凈想,成就現前;不能勤觀四聖諦法及十二因緣法;亦不勤觀真如、實際、無生無滅等法。以不勤觀如是法故,不能畢竟不作十惡根本過罪。於三寶功德種種境界,不能專信。於三乘中,皆無定向。如是等人,若有種種諸障礙事,增長憂慮,或疑或悔,於一切處心不明了。多求多惱,眾事牽纏,所作不定,思想擾亂,廢修道業。有如是等障難事者,當用木輪相法,占察善惡宿世之業、現在苦樂吉凶等事。緣合故有,緣盡則滅。業集隨心,相現果起。不失不壞,相應不差。如是諦占善惡業報,曉喻自心。於所疑事,以取決了。若佛弟子,但當學習如此相法,至心歸依,所觀之事,無不誠諦。不應棄捨如是之法,而返隨逐世間卜筮、種種占相吉凶等事,貪著樂習。若樂習者,深障聖道。

「善男子!欲學木輪相者,先當刻木如小指許,使長短減於一寸,正中令其四面方平,自余向兩頭斜漸去之。仰手傍擲,令使易轉,因是義故,說名為輪。又依此相,能破壞眾生邪見疑網,轉向正道,到安隱處,是故名輪。其輪相者,有三種差別。何等為三?一者,輪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惡業種差別,其輪有十。二者,輪相能示宿世集業久近,所作強弱、大小差別,其輪有三。三者,輪相能示三世中受報差別,其輪有六。

「若欲觀宿世所作善惡業差別者,當刻木為十輪。依此十輪,書記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輪,於一面記。次以十惡書對十善,令使相當,亦各記在一面。言十善者,則為一切眾善根本,能攝一切諸餘善法。言十惡者,亦為一切眾惡根本,能攝一切諸餘惡法。

「若欲占此輪相者,先當學至心總禮十方一切諸佛。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咨受正法。』次應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受持讀誦,如法修行,及為他說。』次當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賢聖。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發菩提心,志不退轉。』後應學至心禮我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得除滅惡業重罪,離諸障礙。資生眾具,悉皆充足。』如是禮已,隨所有香華等,當修供養。

「修供養者,仰念一切佛法僧寶,體常遍滿,無所不在。願令此香華,等同法性,普熏一切諸佛剎土,施作佛事。又念十方一切供具,無時不有。我今當以十方所有一切種種香華、瓔珞、幢幡、寶蓋、諸珍妙飾、種種音樂、燈明、燭火、飲食、衣服、卧具、湯藥,乃至十方所有一切種種莊嚴供養之具,憶想遙擬,普共眾生奉獻供養。當念一切世界中有修供養者,我今隨喜。若未修供養者,願得開導,令修供養。又願我身,速能遍至一切剎土,於一切佛法僧所,各以一切種莊嚴供養之具,共一切眾生等持奉獻。供養一切諸佛法身、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供養一切所有法藏及說法處,供養一切賢聖僧眾,願共一切眾生,修行如是供養已,漸得成就六波羅蜜、四無量心。深知一切法本來寂靜,無生無滅,一味平等,離念清凈,畢竟圓滿。又應別復繫心供養我地藏菩薩摩訶薩。

「次當稱名,若默誦念。一心告言:『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如是稱名,滿足至千。經千念已,而作是言:『地藏菩薩摩訶薩!大慈大悲!唯願護念我及一切眾生,速除諸障,增長凈信,令今所觀稱實相應。』作此語已,然後手執木輪,於凈物上而傍擲之。如是欲自觀法,若欲觀他,皆亦如是。

「應知占其輪相者,隨所現業,悉應一一諦觀思驗。或純具十善,或純具十惡,或善惡交雜,或純善不具,或純惡不具。如是業因,種類不同,習氣果報,各各別異,如佛世尊余處廣說。應當憶念思惟觀察所現業種,與今世果報所經苦樂吉凶等事,及煩惱業習得相當者,名為相應;若不相當者,謂不至心,名虛謬也。

「若占輪相,其善惡業俱不現者,此人已證無漏智心,專求出離,不復樂受世間果報,諸有漏業展轉微弱,更不增長,是故不現。又純善不具、純惡不具者,此二種人,善惡之業所有不現者,皆是微弱未能牽果,是故不現。若當來世佛諸弟子,已佔善惡果報得相應者,於五欲眾具得稱意時,勿當自縱以起放逸。即應思念:『由我宿世如是善業故,今獲此報。我今乃可轉更進修,不應休止。』若遭眾厄種種衰惱不吉之事擾亂憂怖,不稱意時,應當甘受,無令疑悔,退修善業。即當思念:『但由我宿世造如是惡業故,今獲此報,我今應當悔彼惡業,專修對治及修余善。無得止住懈怠放逸,轉更增集種種苦聚。』是名占察初輪相法。

「善男子!若欲占察過去往昔集業久近,所作強弱、大小差別者,當復刻木為三輪,以身口意各主一輪,書字記之。又於輪正中,一面書一畫,令粗長使徹畔。次第二面書一畫,令細短使不至畔。次第三面作一傍刻如畫,令其粗深。次第四面亦作傍刻,令使細淺。當知善業莊嚴猶如畫飾,惡業衰害猶如損刻。其畫長大者,顯示積善來久,行業猛利,所作增上。其畫細短者,顯示積善來近,始習基鈍,所作微薄。其刻粗深者,顯示習惡來久,所作增上,餘殃亦厚。其刻細淺者,顯示退善來近,始習惡法,所作之業,未至增上。或雖起重惡,已曾改悔,此謂小惡。

「善男子!若占初輪相者,但知宿世所造之業善惡差別,而不能知積習久近、所作之業強弱大小,是故須占第二輪相。若占第二輪相者,當依初輪相中所現之業。若屬身者,擲身輪相;若屬口者,擲口輪相;若屬意者,擲意輪相。不得以此三輪之相一擲通占。應當隨業主念,一一善惡,依所屬輪,別擲占之。

「複次,若占初輪相中,唯得身之善,於此第二輪相中得身惡者,謂無至心,不得相應,名虛謬也。又復不相應者,謂占初輪相中,得不殺業,及得偷盜業,意先主觀不殺業,而於第二輪相中得身惡者,名不相應。

「複次,若觀現在從生以來,不樂殺業,無造殺罪,但意主殺業,而於此第二輪相中得身大惡者,謂名不相應。自余口意中業不相應義,亦如是應知。

「善男子!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欲求度脫生老病死,始學發心修習禪定、無相智慧者,應當先觀宿世所作惡業多少及以輕重。若惡業多厚者,不得即學禪定、智慧,應當先修懺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習噁心猛利故,於今現在必多造惡,毀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懺悔令其清凈,而修禪定、智慧者,則多有障礙,不能克獲。或失心錯亂,或外邪所惱,或納受邪法,增長惡見。是故當先修懺悔法,若戒根清凈,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則離諸障。

「善男子!欲修懺悔法者,當住靜處,隨力所能,莊嚴一室。內置佛事及安經法,懸繒幡蓋,求集香華,以修供養。澡沐身體,及洗衣服,勿令臭穢。於晝日分,在此室內,三時稱名。一心敬禮過去七佛及五十三佛。次隨十方面,一一總歸,擬心遍禮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次復總禮十方三世所有諸佛。又當擬心遍禮十方一切法藏,次當擬心遍禮十方一切賢聖,然後更別稱名禮我地藏菩薩摩訶薩。

「如是禮已,應當說所作罪,一心仰告:

「『唯願十方諸大慈尊,證知護念,我今懺悔,不復更造。願我及一切眾生,速得除滅無量劫來十惡、四重、五逆、顛倒、謗毀三寶,一闡提罪。』

「復應思惟:『如是罪性,但從虛妄顛倒心起,無有定實而可得者,本唯空寂。願我及一切眾生速達心本,永滅罪根。』

「次應複發勸請之願:『願令十方一切菩薩,未成正覺者,願速成正覺。若已成正覺者,願常住在世,轉正法輪,不入涅槃。』

「次當複發隨喜之願:『願我及一切眾生,畢竟永舍嫉妒之心,於三世中一切剎土,所有修學一切功德及成就者,悉皆隨喜。』

「次當複發迴向之願:『願我所修一切功德,資益一切諸眾生等,同趣佛智,至涅槃城。』如是發迴向願已,復往余靜室,端坐一心,若稱誦,若默念我之名號。當減省睡眠,若惛蓋多者,應於道場室中旋繞誦念。

「次至夜分時,若有燈燭光明事者,亦應三時恭敬供養,悔過發願。若不能辦光明事者,應當直在余靜室中,一心誦念。日日如是行懺悔法,勿令懈廢。若人宿世遠有善基,暫時遇惡因緣而造惡法,罪障輕微,其心猛利,意力強者,經七日後,即得清凈,除諸障礙。如是眾生等,業有厚薄,諸根利鈍,差別無量。或經二七日後而得清凈;或經三七日,乃至或經七七日後而得清凈。若過去、現在俱有增上種種重罪者,或經百日而得清凈;或經二百日,乃至或經千日而得清凈。若極鈍根,罪障最重者,但當能發勇猛之心,不顧惜身命想,常勤稱念,晝夜旋繞,減省睡眠,禮懺發願,樂修供養,不懈不廢,乃至失命,要不休退。如是精進,於千日中必獲清凈。

「善男子!若欲知得清凈相者,從始修行過七日後,應當日日於晨朝旦,以第二輪相具安手中,頻三擲之。若身口意皆純善者,名得清凈。如是未來諸眾生等,能修行懺悔者,從先過去久遠以來,於佛法中各曾習善,隨其所修何等功德,業有厚薄種種別異。是故彼等得清凈時,相亦不同。或有眾生得三業純善時,不即更得諸餘好相。或有眾生得三業善相時,於一日一夜中,復見光明遍滿其室。或聞殊特異好香氣,身意快然。或作善夢,夢中見佛色身來為作證,手摩其頭,嘆言:『善哉!汝今清凈,我來證汝。』或夢見菩薩身來為作證,或夢見佛形像放光而為作證。若人未得三業善相,但先見聞如此諸事者,則為虛妄誑惑詐偽,非善相也。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攝心猛利者,我於爾時,隨所應度而為現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隱,離諸疑怖。或示神通種種變化,或復令彼自憶宿命所逕之事、所作善惡。或復隨其所樂,為說種種深要之法。彼人即時於所向乘,得決定信,或漸證獲沙門道果。

……

法藏伯希和敦煌絹畫 地藏菩薩立像幡 法國巴黎吉美藝術博物館

眾生無盡,因空得度;自利利他,水漲船高

地藏菩薩以「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為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願精神感動了無數眾生。這並不只是感天動地的情感與心愿,更不是一些大眾所擔心的「因為眾生無盡故實質永遠不能成佛」的無奈。

榆林窟 地藏菩薩像

事實上,地藏菩薩度化無盡眾生,是在空性當中去進行的,這是證菩提的一個表現。也就是說,地藏菩薩在證悟菩提的時候,其實他的眼前是沒有實有眾生可度的。他所見的是一個空性的境界,而非五濁惡世的濁相世界。他眼裡的眾生,個個都是佛,他的境界已經徹底地轉移,轉向另一個清凈的境界,眾生也隨之被轉移,成為佛菩薩和清凈的佛教伴侶。在這種情況下,眾生就都得度了。在地藏菩薩看來,我們這個五濁惡世是比極樂世界還要莊嚴的凈土。這是大願空性本質與大悲功用一體兩面的共同呈現。

十九世紀 大願地藏王菩薩唐卡 美國魯賓藝術博物館

地藏菩薩度盡眾生的大願,是以徹底的無我利他成就了自身的菩提之道。《中觀論頌》云:「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自證佛果的「自利」,必須在「為利有情故願成佛」的「利他」情況下才能真正產生進步,而度盡一切眾生的「利他」,也需在「自要成佛」的菩提心生起時才能被真正推動。自利與利他這對概念,被「二諦」的智慧系統有序地編織在一起,這對矛盾在根本不需要去找「平衡」的情況下,自行組織成為互相推動而水漲船高的有序行為。

法界地藏王菩薩圖

《大方等大集經·聲聞品第一》中記載,功德天向釋尊請問,菩薩如何滿足禪波羅蜜、六波羅蜜乃至最終成佛?佛陀為其廣作宣說,地藏菩薩以堅固精進大悲,恆時不離度盡眾生之願,故能滿足禪波羅蜜、六波羅蜜,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經云:「此如是名遊戲禪定禪波羅蜜本業。諸菩薩摩訶薩共一切聲聞辟支佛禪本業。若住於此,以下精進或證須陀洹果或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或乃至住阿羅漢果,若菩薩堅固精進大悲心,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墮聲聞決定聚中,顧念一切眾生,無量福德智慧聚為之疲勞。彼菩薩摩訶薩於如是禪本業遊戲三昧方便安住,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墮聲聞決定聚中,不舍禪定本業大鎧。彼菩薩摩訶薩滿足禪波羅蜜,滿足禪波羅蜜已,便能滿足六波羅蜜。……是菩薩常不遠離見佛聞法供侍眾僧,亦不遠離福德智慧無畏方便教化眾生,乃至入於無上涅槃。」

莫高窟 盛唐 地藏菩薩像

有禪偈云:「見物便見心,無物心不現。」眾生與心,見則都見,無則都不現,因空故而觀待。如果對於現象界是空相的世界觀明確無疑,能夠完全無誤地把握,觀察力越強,對於世間出世間,自利利他,世俗勝義的兼顧智慧就越來越廣大。利他可以完全是自利,矛盾被通盤化解了。如果能以無盡之心愿度一切眾生,自身與天下,此有彼有,此空彼空,最後的歸趣,便是「無我」的究竟智慧。

莫高窟 西夏 地藏菩薩像

利益存亡,休戚與共;心境一體,功德共成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利益存亡品》中,地藏菩薩為眾說道,為他人來念誦《地藏經》時,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一分功德亡者能夠獲得。經云:「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從佛教的教義來說,只要是在我們面前的任何一個人,他所面臨的生老病死,都跟我們本身有著深刻的關聯。因為一人有一個世界,每個人面前所見到的這一切,都是每個人世界裡面的一切。

敦煌 阿彌陀佛與八大菩薩像 大英博物館

表面上看,似乎世界上人人有來有去,有榮華富貴之人,也有貧窮痛苦之人,跟我們似乎都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大乘佛法卻反覆強調,當有了利益其他眾生之心時,信仰才能產生,菩提心才能誕生,這是因為每個人面對的這個世界跟其本身有著最為直接的關聯,絕不是無關的。如果認為是無關的,就會墮入原始唯物主義的錯誤思想當中。

敦煌 阿彌陀佛與八大菩薩之地藏菩薩像 大英博物館

大乘佛法中說,「一切唯心所造」,現前的世界都是心所造就的。再深一步來說,一人有一個世界。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你看到的外境也是我看到的外境,似乎都差不多?事實上,外在景觀的相似性,並不能說明所有人都共著一個世界,它們只是極其類似,乃至於可以重疊,但絕不是同一個。例如同樣一杯水,地獄眾生見到的是鐵汁,餓鬼見到的是膿血,人和人之間的所見也不同。一人一個世界,一切事物均是以心為主的,與心共同生起、共同還滅,外境與生命本為一體,休戚與共。

南詔大理國出土文物 地藏菩薩像

「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一分利他」,正是因為誦經者和所迴向的對向原本是一體的,所以這一份功德能被兩方面受用。雖然是兩方面受用,實際上是一個整體的功德,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緊緊地關聯在了一起。個體的生命需要更多地走向大眾生命,並且對於外境全盤接受,絕對負責,這樣才能與本質的生命狀況產生相應,從而恢復其本有的全部生機。

敦煌 地藏菩薩像

福德加持,信仰炳現;直了苦本,得大安樂

《地藏經·利益存亡品》中記載,誦持《地藏經》時,地藏菩薩以福德因緣進行加持,使眾生獲得安樂。又如《地藏經·稱佛名號品》中,念誦者藉助十方諸佛的種種名號使自身獲得殊勝的福田。這些佛的名號多半是一聞其名,即滅無量罪或成就無量功德,這都是由地藏菩薩的慈悲願力所感化。

明代 地藏菩薩像

地藏菩薩還以種種法門方便接引眾生、實施進墮、已墮的救度,如「滅定業真言」、「磨刀大陀羅尼」和「幢杖大陀羅尼門」等。此外,在《占察善惡業報經》中,地藏菩薩為示三種輪相,占察三世善惡業報,兼示懺悔之法,復示一實境界,及唯心識觀、真如實觀二種觀法;又復為善根薄煩惱厚多疑多障者,別示方便,令離障緣,求生凈土;復示三忍四佛以彰圓位,及善巧說法安慰怯弱,離相違過。《明蕅益大師贊禮地藏菩薩懺願儀後自序》說道,末法之人多執大謗小,躬行實難,而能歸依、稱念、禮供地藏菩薩,悟大用小,即小本勝,最為切要。《自序》云:

「大法久湮,人多謬解。執大謗小,舉世皆然。然地獄眾苦已隨其後,喑啞余報復更難窮。故地藏慈尊,大集會中,現聲聞相。世尊廣嘆勝德。且較云:假於彌勒、妙吉祥、觀自在、普賢,殑伽沙等大菩薩所,百劫至心歸依稱念禮供求諸所願,不如一食頃,歸依稱念禮供地藏菩薩,以久修堅固,大願大悲,勇猛精進,過諸菩薩故也。蓋末世駕言大乘甚易,躬行僧行實難。寧知廢小談大,並大亦非。悟大用小,即小本勝。故法華誡弘經者,必依四安樂行。涅槃極談常住佛性,尤扶戒律。大士功德獨盛,得非亦在此乎。」

榆林窟 五代 地藏菩薩像

以上種種功德看似並不與誦持、營福者本身的生死救度直接相關,但地藏菩薩在這裡用福德因緣的方式,將其深入到眾生生活與身心中來,令大眾知道誦持的諸多現實果報。在誦持的過程中,實際上就已經在對於生和死有著更理性、更加充分全面的理解,在這個理解的基礎上面,信仰的精神就會現前。當開始對於生命進行反照時,內在的一股關照生命、希望生命向更加美好的方面轉化的力量就會自然出現,在觀照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時候都具備同樣的熱情,這種力量就是信仰的力量。事實上,只要把生死流轉的無常現實常常在作理解,自然地會有種種福報。

地藏菩薩像

近代大德最為推崇地藏大士的,當以弘一法師為第一人。弘一法師認為,地藏菩薩代表的是完全承擔起對於自己錯誤之修正責任的無比勇氣,也代表了承擔起全體社會風氣中陋習、謬見,以自己永恆堅毅之示範來幫助調整回歸正軌的責任。如大地承載孕育萬物一般,永恆無怨地將自己與群眾命運完全結合,不僅勇於糾正、完成自我之絕對善行,並且將一切眾生完善自我成長直至絕對成熟的責任一肩挑起,將個人人格完成的意義無限擴大,從緣起相生息息相關的宏大宇宙觀中,看到每一個「自我」對其他個體(以及其所彙集之「群體」)的影響而勤於律己、提升自己,同時藉此也就於不知不覺中徹底融化了自己與生俱來堅固難破的「我執」習氣,這佛教中所指出的個人一切苦痛的源頭,於焉自然熄滅。

十四世紀 高麗時期 地藏菩薩像 美國史密森博物館

地藏菩薩也和苦難的地獄眾生聚會一處,和他們站在一起,同過苦日子,卻在其中有著完全不一樣的處理態度,完全不一樣的心情風景。是不忍眾生苦,卻並非感情衝動;是肯定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卻並非無知於眾生貪嗔痴慢疑之劣根性所將會對自己造成的毀謗、攻擊和傷害。是了解之後的積極行動,不是感情用事不堪一擊的濫好人。

日本福岡善導寺 地藏菩薩像

佛教是智慧的教育,覺悟的教育。明白、清楚,腳步穩健地走入地獄,壓力、挫折是菩薩生命的必然,以真誠、忍耐,以及對眾生明天美好生活和善良個性的成功轉化的無限期望,永續關懷、永續陪伴、永續示範、永續指引、永續相隨。還有甚麼比這更深的情感?所以菩薩稱「大」慈悲。在極苦的環境之中修行及度化眾生,是為「苦行」;於此極惡極苦之中修行度化眾生卻不以為苦,坦然前行,安然繼續,漸行漸遠,漸漸步向極樂,所以名為「安樂行」。這正是地藏菩薩本願精神在面對生命苦樂種種時煥發出來的直了苦本的無盡智慧與離苦得樂的無窮力量。

敦煌《十王變經》中的地藏菩薩

釋尊有頌云:

勇猛名地藏,現出家威儀。

七聖財伏藏,無畏佛音聲,

諸菩薩勝幢,眾生之導首。

解脫寶所依,福海具精進,

悲意樂聰敏,救苦諸有情。

與怖者為城,如明月示道,

生善根如地,破惑如金剛。

能施解脫寶,如水漂眾惑,

煩惱熱為蓋,愈疾如良醫。

一日稱地藏,功德大名聞,

勝俱胝劫中,稱余智者德。

能解諸眾生,一切煩惱縛,

至健行定等,諸定之彼岸。

十二緣清凈,諸智如虛空,

破無邊佛土,諸有情暗聚。

隨諸土入定,四靜慮等流,

普令諸有情,入定除惑熱。

眾生宿惡業,刀兵病饑饉,

隨所在惱害,皆能令解脫。

眾生五趣身,諸苦所逼切,

歸敬地藏者,有苦悉皆除。

眾生乘苦輪,展轉相違害,

歸敬地藏者,皆住忍慈心。

十二緣所怖,追求苦所依,

歸敬地藏者,皆安住無畏。

若樂修諸福,正念戒聞慧,

歸敬地藏者,所求皆滿足。

樂一一功德,工巧葯種子,

歸敬地藏者,所求皆滿足。

求諸谷葯田,男女衣僕使,

歸敬地藏者,所求皆滿足。

眾德具相應,能任持大地,

因茲諸谷葯,潤澤而細軟。

諸煩惱所覆,樂行十惡業,

歸敬地藏者,煩惱惡皆除。

現作種種身,為眾生說法,

具足施功德,悲愍諸眾生。

假使百劫中,贊說其功德,

猶尚不能盡,故皆當供養。

十四世紀 日本南北朝時代 地蔵菩薩來迎圖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地藏王菩薩像

莫高窟藏經洞第一批流失的敦煌絹畫之一 地藏菩薩像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莫高窟 盛唐

地藏菩薩來迎圖

十四世紀 鎌倉時代 地藏菩薩來迎圖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地藏菩薩像

十七世紀 絹本地藏菩薩像


推薦閱讀:

天堂與地獄
※想開了就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
對麗艷姊妹天堂地獄見證的質疑(1):針對見證(三)
《地獄遊記》第六十二回 拜會地藏王菩薩,遊記著成開盛會
智慧愚痴心之隔,天堂地獄一念間

TAG:地獄 | 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