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據史料記載,寧鄉方言原來是正宗古代「普通話」!

????

提示:點標題下"寧鄉故事"↑免費訂閱本刊!

您把身邊的新鮮事、突發事、奇葩事拍照或編輯文字發給"故事哥"的個人微信18942578627(長按複製)

如果被收錄進寧鄉故事平台推送,您就能獲得紅包一個!

寧鄉話與現代普通話比起來顯得「土」,但與任何一種方言相比都「不土」,它的發音有時抑揚,有時圓潤,最善於表達細膩的情感,而且這種正宗的寧鄉話還大有來頭。為什麼說「寧鄉話還大有來頭」呢?

答曰:源於中原。寧鄉黃材出土的以四羊方尊為代表的青銅器。中原貴族流亡時攜青銅祭器來到寧鄉黃材,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語言——並演變融合為今天的寧鄉方言。寧鄉話至今還保存著許多正宗的古代官話,也就是古代「普通話」。

由此,本期寧鄉故事收集了一些關於寧鄉老方言,下面就和大家來一起學習學習我們那些老祖宗說過的「普通話」吧...

在處——處處,到處,隨處。比較閉塞的地方(如流沙河、道林)常用,下寧鄉則大部分不稱「在處」而叫「到處」了。估計此詞在不久的時間之內就會消失。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多出現。如華僑出版社精裝本278頁:「每一念及,覺在在處處有鬼神。」 樣範——模樣,姿態,樣式。

如: 1.這件衣的樣範很好看。(樣式)2.她這個樣範有蠻嚇人勒。(姿態) 恆概——總是,老是。

如: 1.你恆概是這樣的,已經不止這一次了。2.漢揚雄《方言》:「荊揚之間言廣大者謂之恆概。」吾鄉方言作「總是,老是」解,可能源於此。 喬——微微彎曲。

如:1.這塊木板原先很直,晾乾以後變喬了。2.此用法紹興也有。如周作人散文《秋蟲的鳴聲》:「……鄉下關於蟬鳴的歌云:知了喳喳叫,石板兩頭蹺,懶惰女客睏旰覺。這裡說的是三伏天氣,石板都曬得『喬』(微彎)了……」 轉筋——蔣禮鴻先生在《義府續貂》中關於「轉筋」有如下考證:

轉筋者,今雲吊筋抽筋是也。《三希堂法帖》第十五冊米芾書《戲作呈司諫》詩云:「我曾坐石浸足眠,時項抵水洗背肩。客時效我病欲死,一夜轉筋著艾燃。」……知轉筋之語宋時猶有。 其實,吾鄉方言里今天依然把抽筋說成轉筋,遠不止「宋時猶有」。 嗯——第二人稱單數,你。

嗯哪嘎——第二人稱敬詞,你老人家,您。 示禮——講客氣。

如: 嗯哪嘎不要示禮,多夾菜呷。 橫直——反正、最終。

如:「嗯要一噶搞,就一噶搞。橫直嗯是要做我的堂客。」

篩酒——寧鄉方言把倒酒、斟酒說成篩酒。這說法古已有之。 古代的酒一般都是沒有蒸餾的,叫「醪」或「醴」,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甜酒或「壺子酒」。客人來了,要喝酒,主人便拿碗從發酵的缸里把醪舀上來,用紗布把渣滓濾 掉,再溫好,從陶淵明的詩里和傳記里可以得到證實。有古人的筆記說陶淵明曾就地取材用自己頭上的葛巾(用學名叫「葛」、吾鄉叫「倔麻藤」的植物的表皮纖維 織成的頭巾)濾酒給人喝,被傳為洒脫不拘小節的佳話。 現在陶淵明的故鄉江西依然有釀造這種酒的習俗,叫「糯米酒」。我姑父一家在江西,我時有耳聞。小時候我也常吃父親釀的不蒸餾的甜酒,每次都確是「篩」,與《水滸傳》里的好漢們遙相呼應,皆極風雅。 「無」的古音——「w」這一聲母古代應讀「m」。例證: 第一:廣州話「w」似乎都讀「m」,如「蚊」讀「men」陰平,「霧」讀「mou」上聲。 第二:寧鄉話也有「w」讀「m」的。如「蚊」也讀「men」陰平。 全國各地方言大都用「冇」表示「沒有」,寧鄉話如此,粵語也如此。「冇」很可能即「無」的古音。 跽——吾鄉讀「ji」上聲,意為半站未起,與現代漢語音近義同。 吾鄉把人由躺卧的姿勢站起叫「起身」或「起來」,由蹲或坐的姿勢站起叫「跽起」。後者必經過一個腳跟離地、臀部離腳跟的半站過程。「跽」即表示這個介於二者 之間的動作。《史記·項羽本紀》里記敘在鴻門宴上,樊噲為救劉邦而沖入宴帳,項王受驚,「按劍而跽」,即用此義。 吾鄉「跽起」一詞的結構為動補式,後來詞義擴大,「跽」也可以表示已完成的動作而等同於「跽起」或「站」,如「他跽在那裡」,即言「他站在那裡」。 溝——現代漢語讀「gou」陰平,吾鄉讀如「交」(jio陰平),這應該是古音。 語言學家常對照小孩發音研究古音。子川童稚時候,每次將「高」念如「jio」,如此看來,「高」「溝」古代很可能同音,像吾鄉一樣,都念為「jio」。 又由此得出,「交通」「溝通」古代很可能同音同義。 淘——倒湯水入飯菜。 紹興方言亦同。周作人《喝茶》:「日本用茶淘飯,名曰『茶漬』……」

咾咾——豬。村婦呼豬吃潲,亦叫「lao lao」,用以稱豬,當是以聲代形。 紹興方言近似。周作人《談酒》: 但我終於不知道酒是怎麼做法,只覺得所用的大約是糯米,因為兒歌里說,「老酒糯米做,吃得變 lao lao 」——末一字是本地叫豬的俗語。 盪——用水洗滌器具內壁,音tang,近上聲。 紹興方言亦同。周作人《談酒》: 唯酒保好於量酒之前先「盪」(置水於器內,搖蕩而洗滌之謂)串筒,盪後往往將清水之一留在筒內,客嫌酒淡,常起爭執…… 我里 他里——我們,他們。「里」亦寫作「哩」,輕聲。 哈——傻,愚蠢。 悅——歪,彎,不正,不直。如: 嗯咯路禾插悅哩。(你的這排禾插得不直) 普通話中有「轉悅點」一詞,存此義。 蟆公——青蛙。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露綃雲幄任鋪陳,隔巷蟆更聽未真。」 注者將「蟆更」釋為「更點聲」,存疑。 教 覺 ——吾鄉都讀「gao(告)」。

如:早點回去困告! 杜甫《游龍門奉先寺》:「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楊倫《杜詩鏡銓》:「覺,古效切。」 我疑心這是兩詞的古音。 摸估——糊塗,不清楚。 也叫「摸估論」,像盲人摸象,瞎摸瞎估。「摸」讀去聲。 黑墨櫈——愚昧,不聰明,肚子里沒貨。猶言「肚子里儘是煤炭」。

隱——疑心即「忍」的古音。

吾鄉方言里,現代漢語聲母「r」有兩種讀法。

讀為[n],如「人」讀「nin」陽平,「染」讀「nin」近似上聲,「日」讀「ni」入聲,「肉」讀「niu」入聲。這種讀法在現代漢語里依然留有痕 跡。如同樣是「堯」做聲旁的字,有的讀「rao」,如「饒」「繞」「嬈」等;有的讀「nao」,如「撓」「鐃」「猱」等。 讀為「y」,如寧鄉東南部的道林、大屯營地區,「人」讀「yin」陽平,整個寧鄉「絨」「容」都讀「yin」等。 現代漢語的「隱」「忍」,在古代絕對是同音同義詞。

膝頭骨——膝蓋。

廣州話同。 松泛——寬鬆,輕鬆,時間或金錢或體力有餘裕。如: 他哩屋裡噠就松泛呢。(他家裡還是挺富裕的) 做咯戛路噠就松泛得要死咀。(做這件事倒是非常非常輕鬆) 放式——使勁地,大膽地,不要有束縛地。副詞。如: 咯多路,我要放式做才做得完。(這麼多事,我要加緊做才做得完) 咯多菜,你儘管放式呷。(這麼多菜,你儘管盡量吃) 寒涼時節 早先,很久以前。 彈棉花認定這幾個字應該這樣寫,我想了好久,認為他是對的。

那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年代,不是很久很久以前嗎?先民沒有文字,對往事記憶最深刻的,也應該就是寒涼兩種經驗吧。那麼,將這兩種經驗作為對「過去」的稱呼,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使我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篇論文,那個文字學家說從「昔」字可以證實遠古大洪水的傳說。理由是,「昔」字的象形字,是四個兩兩並排的「∧」下或橫著寫的「水 」字下加一個「日」,兩兩並排的「∧」和橫「水」都是表示大洪水,太陽淹到了水下,這不正是「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 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的如實寫照嗎?我覺得他分析得很有道理。

「昔」,「寒涼時節」,就是以前;以前就是大洪水,就是饑寒交迫。 幾個副詞——鮮 紅的,靛 綠的(指物,亦指人),捅 綠的(指人),金 黃的,瘮 白的,墨 黑的,照 清的,飛 青的,滾 壯的,刮 瘦的,巴 老的,刮 嫩的(指人),霍 嫩的(指物),蠟 軟的,梆 硬的,稀 泄的,泠 光的(乾淨無物,不名一文),溜 光的(光滑),砬 粗的,冰 叫的 吾鄉的副詞極富表現力,簡明,入骨,音節鏗鏘。 公——名詞詞尾。

如: 蟆公,蝦公,叫雞公,腳豬公,狗雞公,貓爪公,茄把公,花蒂公,門框公,門斗公,帳鉤公,筷筒公,梭筒公,爐鍋起公,鍋子底公...

地方有實力,方言就有影響力

粵語也是方言,「嘔啞嘲哳難為聽」,卻大受全國各地的人尤其是青年人追捧,以能講粵語唱粵語歌為榮,為什麼卻以講鏗鏘圓潤的寧鄉話為"土"呢?

答曰:關鍵就在於地方實力。經濟發達的港澳人講粵語,經濟騰飛的深圳珠海人講粵語,粵語附隨著其實力就擴張了影響力。

湘潭出了個毛澤東,他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講湘潭方言,於是湘潭方言就有了影響力。

以前,寧鄉人在長沙講寧鄉話,長沙人皺眉搖頭直喊「土」;如今,我們到長沙還是講寧鄉話,長沙人卻說「寧鄉話蠻有韻味噠」。「有韻味」就是因為寧鄉有了地位,寧鄉的經濟文化、物產自然日益影響著長沙人,有了實力就有了話語權,講寧鄉方言就不再被奚落。

我相信,隨著寧鄉實力的發展,寧鄉方言、寧鄉俗語將傳遍四面八方,外地人甚至外國人也會以講幾句寧鄉話為時髦的。

▍綜合編輯:湖南故事網·寧鄉故事

免責聲明:本平台如有文章侵犯到原作者合法權益,可及時向本平台聯繫;平台將在二十四小時內刪除並採取措施;轉載本平台原創文章請註明來源及作者!微信號:寧鄉故事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THE END-

這就是我在的地方,寧鄉故事風雨無阻的等你!

商家推廣、軟文編輯、▍推廣合作:18942578627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推薦閱讀:

關於普通話和方言
震驚!普通話居然是這個地方的方言來的……
因簡化而在普通話出現的多音字
談談服飾 普通話 - 天姿女人 - 就醫網論壇 就醫網
[轉]普通話訓練需巧記

TAG:通話 | 古代 | 方言 | 史料 | 普通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