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兩大特徵是什麼?老子的道是世界唯一認知本體的真理!
文明的靈魂在文化,文化的核心者哲學。哲學的使命是認知有關宇宙和生命的終極問題,即宇宙本體和生命本體。生命是宇宙萬物的一類,宇宙本體自然也是生命本體。宇宙本體是宇宙萬物包括生命的終極存在和終極依據,懂得了起源,就洞察了本質。這也是亞里士多德把研究宇宙本體的形而上學稱為第一哲學的原因所在。
亞里士多德
從西方自然哲學之父泰利斯開始,到古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再到近代的笛卡爾、康德、黑格爾、羅素和海德格爾,西方哲學家2000多年對宇宙本體的研究是無解的,因此西方哲學把研究的方向從本體論轉向了目的論、認識論和倫理學。宇宙和生命的一切奧秘盡在哲學本體論,西方哲學對宇宙本體的無解,導致西方文化缺乏源頭處智慧,成了無源之水和無根之木!
海德格爾
中國文化或者說中國哲學最重要的兩大特徵和性質如下:
1.認知本體中國哲學最重要的第一個性質就是認知本體,而且是全世界唯一一個認知到宇宙本體的哲學,擁有全人類最高的思想成就!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上古時期,伏羲通過調息導引、靜心凈心,觀看到了天地萬物變化背後宇宙本體元氣的運作規律。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伏羲穿越時空的無窮障礙,突破人類的思維極限,通過太極圖和先天八卦再加上口耳相傳的方式,向下傳承他的氣本體論思想,開啟了華夏族群的原生文明!陸遊詩云:「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
儘管現在考古發現沒有找到伏羲親自製作的太極圖和先天八卦,但現收藏於瑞典遠東博物館、在甘肅臨夏永靖出土的雙耳彩陶壺上有墨韻古雙龍太極圖,經碳-14檢測,距今已有6500年的時間。
6500年前的雙耳彩陶壺
雖然考古沒有發現伏羲刻畫的先天八卦,但1979年江蘇海安青墩遺址發掘,出土骨角棲和鹿角枝上有易卦刻文八個,均為六爻重卦。伏羲八卦為三爻單卦,青墩麋鹿角上為六爻重卦,時間為距今6500年,說明歷經500多年的時間,伏羲八卦已經有所發展和演變。
距今6500年刻畫有六爻重卦的麋鹿角
文明的靈魂在文化,而非物質;文化的核心在哲學,而非藝術;哲學的終極在本體,而非秩序。太極圖和先天八卦是中國人文之根。上古時期的五帝之首黃帝軒轅氏,常與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論道,探討醫學問題,傳承至今的《黃帝內經》就是伏羲氣本體論在生命學領域的發展產物。
進入距今4000-2700年的中古時期,即夏商周三代以後,伏羲氣本體論有階段性的集大成成果——三易:《連山易》即《夏易》、《歸藏易》即《商易》和《周易》。《夏易》和《商易》均是只有圖形、沒有文字,而且已經在東漢宮廷失火時遺失,傳承下來的只有《周易》。《周易》是文王被帝辛囚禁羑里時所創,除圖形外,尚有文王和周公旦加的卦辭和爻辭,還有後來經孔子整理的繫辭等。
文王演易
老子5000言的《道德經》是道本體論的集大成之作,文字簡約而意境深遠。道即本體,道即自然,道即宇宙,道即元氣,道即陰陽。老子獨凌人類的精神絕頂,其道本體揭示了宇宙之奧、人事要害和生命實相,是全世界哲學本體論的巔峰之作,是全人類最高的思想成就!
老子的道即本體
《莊子》是先秦時期最有文採的哲學著作,文風恣肆汪洋,論說奇妙瑰麗,其「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是從自然本體的角度來看宇宙萬物。莊子為何能夠齊生死、等物我、同榮辱?從人的視角來看,樂生惡死、物賤我貴、趨榮避辱,而從自然本體的視角來看,生死、物我、榮辱都是元氣的不同形態而已,所以是齊的!
莊子
《道德經》第16章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老子與伏羲一樣,都是通過調息導引,讓識神至虛極,入靜入定來認知元氣本體的!莊子也一樣,《莊子-人世間》云:「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2.儒顯道隱儒家始祖孔子曾經多次問道於老子,也屬於老子的親傳弟子之一。但孔子的主要訴求在政治,在治國安邦平天下。孔子傳承周公旦的「敬德」、「保民」、「天不可信,我道惟寧王德延」思想。孔子把天,或者講自然,即研究本體的道,當成是玄妙難測、難以相信的存在,寧願相信王者德性的延伸。他提出德本體是一切社會政治倫理的最高原則。
孔子
董仲舒與漢武帝劉徹攜手之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得到了政治的強大助力,成為中國官方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者。儒家一家獨大,通過科舉、修史和做帝王師來主宰中國的意識形態。但中國文化儒顯道隱的特徵非常明顯,東漢王充的《論衡》和北宋張載的《正蒙》都是元氣本體論的傳承、發展和完善之作。
張載與其橫渠四句
南宋朱熹遵奉孔子的德本體,但卻悍然提出「理氣說」來顛覆已經傳承6000多年的氣本體,認為:「理在氣先。理產氣並寓於氣中。」老子的「道生一」本體論,道,理,是陰陽;一,是宇宙第一物元氣。元氣是存在,陰陽、理是元氣存在的形式。氣本為一,分為陰陽。朱熹的理本體使作為中國官方意識形態的儒家哲學嚴重走偏,金元明清4代的道本體處於更加隱的狀態,但醫學界一直在彰顯和發展傳承著道本體。
朱熹提出理本體
王陽明格竹失敗,從格物轉向格心,提出「心本體論」。受孟子「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良知也。」啟發,認為: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人人可以不學而知,不慮而能。結果人人可以有良知良能,人人可以成為聖人。
孟子
王陽明的「不學」、「不慮」的成聖,完全不是莊子「虛室生白」的悟道。虛:使識神空虛;室:指心;白:指道。心無任何雜念,就會悟出「道」來,生出智慧。在入靜入定時清澈明朗的境界才能悟道。
王陽明
孔孟人文思想方面雖然有部分與伏羲-文王-老子開啟、傳承和發展而來的道本體是相通的,但為政治訴求而誕生的德本體,本身受政治功利的制約很大,不在道上的成分很多。朱熹悍然用理本體顛覆道本體,王陽明用心本體來顛覆理本體和道本體,對中國文明最璀璨的瑰寶——道本體傳承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中國哲學 本體 伏羲 老子 莊子 孔子 王陽明
大哉!元氣、陰陽、五行!
美哉!華夏族群原生文明!
深層挖掘,傳播正向能量;
以文明道,再生華夏人文!
推薦閱讀:
※羅素的「中國預言」成真了
※古典中國風:方文山歌詞選
※中國飛行員儲備不到美國十分之一,任重道遠!
※中國的墓葬制度(三)
※白話中國神仙譜(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