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豆豉
作者 圓運動的古中醫人
微博上的文章和評論都是會推移的,導致後來的媽媽們對豆豉很多疑惑,反覆多次解答仍然不能滿足更新需要。今天在這裡淺談豆豉,希望對大家有幫助,特別是對後來的媽媽們。
豆豉分為藥店里的黑豆豉,和菜場里的黃豆豉兩種。藥店黑豆豉質地較干硬,口感不好,味道已不重。菜場黃豆豉較軟,口感稍好,味道還較濃。
首先說明:豆豉不論黃豆豉還是黑豆豉,都具有健脾胃運化水濕的作用,說的形象一點,豆豉好比鐵鍬翻土的作用,種莊稼的土地要乾濕相宜,才能很好的種出莊稼來,當土地上積有水濕,又沒有太陽,久久不幹,這時候用鐵鍬翻翻土,讓水滲下去,地面上就幹了。
人體的脾胃相當於土地,飲食入於胃,經過脾胃的磨化轉輸,水谷變成氣血津液,供給全身養分。當人體的脾胃功能受到影響,運化水谷失司,會導致水谷不能化為氣血津液,反而流注成為痰濕,這時候舌面上就可以看見舌苔增厚或白或黃,白為痰濕,黃為痰濕郁而化熱,一旦脾胃運化不好,痰濕內生,會導致人體上面的氣降不下去,下面的氣升不上來,肺膽胃不降,肝脾腎不升,五行逆亂,出現頭昏腦脹、噁心嘔吐、咳嗽咯痰、發燒等上逆,腹痛腹瀉、肢軟乏力、腰酸背痛等下陷癥狀,就這點而言,脾胃的中焦運化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微博中為什麼那麼多的博友求助,那麼多的病症都是用到豆豉,其實就是治病求本的一個證明,只要脾胃運化了,氣血充足了,五臟運動起來,人體內清氣自升濁氣自降,自然病症都消失的道理。
其次分而說明:黑豆入脾腎,黃豆單入脾。黃豆豉健脾化濕、理中宣滯,只要見舌面起苔,黃白皆宜。黑豆豉同樣調中理滯,但性情陰柔,為溫燥病妙品,即是舌苔轉黃又干,提示痰濕傷及陰分,黑豆豉最妙。在小兒病中,黑豆甘平補脾腎之陰,行水祛風解諸毒,小兒不宜多食。而黃豆甘平補中,小兒病多用。當然南北有異,北方不容易買到黃豆豉,只有藥店的黑豆豉,小兒病需要時,也可以代替黃豆豉,功用相當,只不要多吃。
最後補充:豆豉既然是翻土的作用,所以同樣不能多吃,不能長時間吃,所以一般吃1-3天,或者按照舌面上的苔間斷服用。因為過度翻土會導致莊稼一樣長不好。過度吃豆豉會導致脾胃氣弱,反而運化不好。
健脾化痰用豆豉干吃,唯有傷食發燒,以及寒感冒的時候,豆豉才採用煮水的方法。
具體服法:月齡孩子可以按月齡給,6個月以內3-6顆;三歲以內孩子,10-15顆,三歲以上到六歲,15-20顆,六歲以上,隨意一小把。少數孩子真的絕不肯吃,家長也不要勉強。還有,干吃豆豉不超過三天。
推薦閱讀:
※【詳圖細解】豆豉蒸排骨的做法
※何爹教您做蒸菜——豆豉蒸五花肉
※豉汁鳳爪(8道巧用豆豉來調味的菜)
※教你自製老乾媽豆豉,味道很贊哦,做法其實非常簡單
※浙江+迎接馬年的金牌菜之豆豉鳳爪排骨煲
TAG:豆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