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技巧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教學不僅僅是給學生傳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和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歷史學科的能力就是一般能力在歷史學科中的具體化,它必須體現歷史學科的基本特徵。其最重要的因素是歷史創造性思維。包括思維的深刻性、獨立性、廣闊性、靈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要使教學適應時代的需求,則應注重培養、優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為這是發展智力的關鍵步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下面試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與思考,探討如何「優化課堂提問技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投石激瀾,啟導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抽象的程度和思維活動的深度。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對一些看似「淺顯易懂」的內容不求甚解,輕易放過,其實並未真懂。這種「思維惰性」使一些學生對學習中的疑點、難點淺嘗輒止,從而導致其思維表現出較大的膚淺性。為此。我經常提出恰當的問題,來激起學生思維的波瀾,使其深入思考。如在講授「爭取和平民主的鬥爭和內戰的爆發」一節時,我就組織學生就「全面內戰的爆發」這一內容進行認真閱讀。從學生方面反饋的信息來看,彷彿「無疑」。針對這種情況,我及時提問1、為什麼國民黨軍隊對解放區進攻 一開始是全面進攻?2、全面進攻被粉碎後,國民黨軍隊為什麼要重點進攻陝北和山東兩個解放區?3、人民解放軍為什麼能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問題設置後,學生即處在心理不平衡以至劇烈衝突而又積極渴求解決矛盾之時,也正是孔子所謂的「憤」、「悱」之時。對此,我及時相機誘導,使學生能領略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樂趣。如就「人民解放軍為什麼能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這一問題,我這樣啟發、引導學生思考:a毛澤東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的?它起了什麼作用?b戰爭一開始,人民解放軍正確執行了怎樣的作戰方法和作戰方針?試舉例說明之。C人民解放戰爭為什麼會獲得全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這樣,既使學生疑惑消除,又有助於把他們的思維推向更高層次,使其對問題的認識由表及裡,透過現象探尋事物之本質,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思維的深刻性。

2、巧設障礙,培育思維的獨立性

思維的獨立性是指思維活動的內容、途徑和方法的自主程度。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經常提出似是而非的觀點,給學生的思維設置障礙,意在誘發學生的思辯活動,讓學生自己思考以求見解,培育思維的獨立性。如講授完「羅斯福新政」一目後,我就設問:「為什麼羅斯福新政不能從根本上遏止經濟危機呢?」待學生思維萌動後,又有意作了回答:「因為羅斯福新政『新』在用國家干預經濟的辦法來消除危機,所以不能從根本上來緩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也就不能從根本上來消除經濟危機。」學生經過一番思索後,有的反對,有的同意。我就及時組織學生討論,很快,學生既弄清了我的「錯誤結論」的原因;又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答案:資本主義制度,存在著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由這個矛盾帶來了生產盲目擴大與勞動人民購買力相對縮小的矛盾。因此,生產社會化同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是產生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只有消滅資本主義制度,才能根除經濟危機。這樣,既使學生深化了知識,升華了理論,又培育了他們思維的獨立性。

3、擴充延伸,拓展思維的廣闊性

思維的廣闊性是指思維發揮的廣闊程度。歷史學科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學生思維擁有了一定的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分解、組合,進行前後對比、左右交叉聯繫,變學生的狹隘性思維為廣闊性思維,以擴大教學效果。如講述完「1950年土地改革運動」這一內容後,我這樣提問:「黨在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政策的內容是什麼?這次土地改革在政策上同過去有何不同?』』這樣,不僅做到同類知識的新舊聯繫,而且加深了學生對1950年土地改革的特點的認識。又如講述完「德意志的統一」後,我這樣設問:「在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過程中,英、法、美、俄、日、德等國分別具有哪些特點?你從中可得到哪些啟示?」這樣,不僅保持了學生的思維熱點,而且拓寬了學生對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的建立,必定要經過屈折、複雜的歷史過程理解的空間。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只有通過擴充延伸、綜合分析、開闊學生知識視野的途徑,才能拓展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4、變換角度、訓練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是指善於根據各種情況靈活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或改變原來思維方向的思維過程。為使學生突破舊的思維框架,克服思維定勢的束縛,打開新的思路,教學中我經常對同一問題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切入」,以獲取最佳教學效果。如講授「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不僅這樣提問:「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及其性質是什麼?第二次鴉片戰爭給中國社會造成怎樣的影響?」而且變換角度設問:「為什麼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為什麼說第二次鴉片戰爭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又如,講述「雅各賓派專政」時,我既這樣提問:「雅各賓派專政是怎樣建立的?雅各賓派專政採取了哪些革命措施?」又變中求新再次設問:「為什麼說雅各賓派專政標誌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入高潮階段?」總之,我認為對同一問題採取變換角度的方法提問,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多樣性、變通性的能力;又有利於啟發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問題,也能較好的培養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有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5、誘導爭論,激發思維的批判性

思維的批判性是指善於對自己或他人的思維活動及其結果,進行嚴格的檢查和評定的思維品質。在教學中,對某些特殊的歷史問題,我常通過提問的方式來誘導學生爭論,以期提高學生的辨證能力。如講完「戊戌變法」後,我這樣設問:「有人持這樣的觀點:『如果袁世凱不背信棄義,出賣維新派,那麼,變法是不會失敗的。』同學們,你們認為如何?」這一問題,引起了學生的不同看法,有的學生認為:「假如袁世凱不向榮祿告密,那麼慈禧太后就不可能發動政變,來囚禁光緒帝和逮捕、殺害維新派,即變法不至於會失敗。」而有的學生持這樣意見:「當時頑固派勢力異常兇猛,他們強烈反對變法,而維新派力量薄弱。這才是變法失敗的最主要原因。」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提出如以下觀點:「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是由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決定的,即維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第二,維新派依靠的對象是無任何實權的光緒帝,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在學生爭論的基礎上,我及時點撥、誘導、總結。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爭論中形成統一,並很快獲得正確結論:資產階級的妥協性、軟弱性決定了戊戌政變失敗命運。袁世凱的告密,只是加速了變法失敗的進程而已。而且有效的激發了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6、引人競爭,提高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活動的反映速度。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和素質教育的需要,在具體教學中,我經常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如將學生們喜愛的「幸運52」節目中的形式(快速搶答、判斷真假等)借鑒過來。使全體學生都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中。如授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我設計如下問題,令學生分組快速搶答:1、二戰中,法西斯國家的突然襲擊有哪4次?2、在1940年,被法西斯國家侵佔的國家有哪些?3、二戰中,由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共同參加的國際會議有哪幾次?又如,講述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一節後,我如下設問,意在讓學生辨別真偽:下列敘述,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你判斷的理由是什麼?(題目事先準備在小黑板上,並限定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回答)1、中共在長征途中發表「八一宣言」。2、毛澤東《論反對日本主義的策略》的報告,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3、「一二·九」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4、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它標誌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通過活動,既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他們思維的敏捷性。

綜上所述,優化課堂提問的藝術性,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既是使學生從「知識型」向「智力型」轉化的關鍵之舉,又是學生「深入的階級,長進的橋樑,出發的引信,覺悟的契機。」

(來源:教師閱讀網 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真正優秀的人,特別會提問
如何循循善誘地提問?
小心,別被「不懂就問」欺騙了!

TAG:思維 | 提問技巧 | 創造性思維 | 技巧 | 課堂 | 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