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反教育現象說「不」,讓教育回歸本真 | 【來稿選登】

下面這篇文章是一個教師、也是一個初二孩子的母親的來信,講述的是她的切身體會還有對教育變革的期盼

我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個學生的家長,我的孩子念初二就不想讀書了,厭學了,出現了心理障礙,疑似患上了北大心理諮詢中心副主任徐凱文所說的空心病,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要得到什麼樣的東西,時不時感覺到恐懼。我痛心,我焦慮,我在痛苦滴反思中意識到,我遇到的情況有普遍性,當前應試教育已經蔓延到幼兒園。小學、初中,使國家的教育方針無法貫徹,嚴重地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引發了家長們的群體焦慮。由應試教育引發的各種反教育行為已經帶給眾多家庭慘重的災難,危及到一代人的未來,對國家也極為不利,包括朱永新老師在內的一些有社會責任心的學者和很多家長已經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北大心理諮詢中心副主任徐凱文對北大學生罹患空心病的原因探究分析更是觸目驚心,厭學,空心病來自於他們從小學到高中受到長達十多年的反教育行為的殘害。北大的學生尚且如此,更多的被淘汰下來的孩子境況可想而知。

反教育現象的危害不容忽視

顧明遠教授在多個場合提出要和反教育行為作鬥爭,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發展,反教育行為的作用則相反,探究提倡和反教育行為做鬥爭,可以讓我們知道,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對當前克服各種教育異化現象極有好處。對喚醒全社會貫徹教育方針,保障孩子們健康成長不受反教育行為的殘害極有好處。

各種反教育現象已經嚴重地危害了我們的孩子,引起了家長們的群體焦慮,影響到千家萬戶的生活質量,影響到國家的未來。對此問題的嚴重性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教育的功利化是產生反教育行為的土壤,這種功利化的教育思想在我們腦海中可謂根深蒂固,數千年來中國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子女通過教育出人頭地,學而優則仕,光宗耀祖,形成了巨大的社會壓力,左右了中國教育的方向,形成家長,學校,教育管理部門,乃至整個社會,無不希望孩子們考上好大學有個好工作過上好生活,這樣的共識。

非常盛行的一種教育邏輯已經滲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有好分數就能進好的小學,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就能進好的大學,就有好的工作,否則就沒有前途。

分數和排名次成了社會評價學校,評價老師,評價學生評價區域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分分分成了學生的命根根,也成了老師的命根根,學校的命根根。學生的分數和排名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聲譽老師的利益,影響到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績,形成了應試教育的沃土,應試教育已經蔓延到幼兒園小學初中,它用分數把學生老師學校分為三六九等,因而遭遇不同的際遇,引發了顧明遠教授指出的各種反教育行為(見顧明遠:要和反教育行為作鬥爭)。這些反教育行為以傷害孩子們的自尊心自信心、損害其身心健康,危及人格發展為特徵,孩子們的自尊和自信心是他們上進的內動力,內動力被損害了,厭學了,體質下降了,自暴自棄了,大量的差生出現了,反教育行為,學校中存在,在社會、家庭中也屢見不鮮,應該說是我們自己的反教育行為毀掉了我們的孩子,而且家庭,學校、社會形成了合力其危害之大應該引起全社會的警覺。

家長們認為學校對孩子管的越嚴格越好,上課補課的時間越多越好,家庭作業多是老師負責的表現,很多學校取消了課外活動,體育鍛煉也只限於有限的體育課,學校里警察式的管理十分常見,由於家長和社會的支持形成的壓力,這種反教育行為愈演愈烈,對孩子們的傷害愈來愈重,社會危害性愈來愈大,是應該引起全社會警覺的時候了,是應該對此開展綜合治理的時候了,是迫切需要對各種教育異化現象來一次撥亂反正的大清理了。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教育能促進人健康成長,壞教育能阻礙人的健康成長。反教育行為就是一種壞教育,這種行為在應試教育中比比皆是而且已經蔓延到幼兒園和小學初中,這是孩子們成長最為關鍵又是他們最為稚嫩最易受到傷害的階段。

應試教育的弊端

應試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教育它違背了教育規律,欲速則不達,反而不利於孩子成才,大家都受到了違背規律的懲罰,我們必須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

有學者例舉了應試教育的十大弊端第一,應試教育導致道德教育虛化;第二,應試教育導致青少年一代理想視野狹窄;第三,應試教育妨礙孩子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的發展;第四,應試教育打擊了多數孩子的自信心;第五,應試教育磨滅了孩子的多種天賦;第六,應試教育磨滅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第七,應試教育導致了一代人的身體素質下降;第八,應試教育誘發精神疾病,導致心理畸形;第九,應試教育限制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第十,應試教育導致了中小學校的無序競爭和畸形競爭極大的破壞了教育生態。

每一條應試教育弊端之下都造成了很多令人心酸的悲劇,引發了家長們的群體焦慮。難怪教育家朱永新等疾呼救救孩子。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各種社會招聘也是選拔性考試,這是繞不過去的,所以顧明遠教授說不反對應試但要反對應試教育。

讓教育回歸本真

讓教育回歸本真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教育的本真是為了人的發展,完整而健全的教育不應當只是知識教育,而應當是一種包括知識在內的文化教育。換句話說即讓孩子們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只要做到這幾點,孩子們的核心素養就能逐步養成,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從而奠定他們終生髮展的基礎,這就是素質,俗話說素質好不怕考,分數成了他們健康成長的副產品,他們在中考、高考中,在將來的人生競爭中不僅會有分數的優勢,更會有核心素質的優勢。他們不一定能進清華北大但是他們一定能成為最好的自己,這已經在人大附中,北京十一學校等等很多認真回歸教育本真踐行素質教育完整貫徹教育方針的學校得到證明。在他們的教學活動中激活了學生的靈性,也激活了老師的靈性,能夠幫助老師和學生一起跳出折磨師生心靈的應試教育怪圈。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育部已頒發了高考改革方案,中考改革方案,新課改計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等等一系列措施。很多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已經在行動為我們樹立了樣板,趟出了實行本真教育的路徑,劉彭芝,李希貴,魏書生,郭思樂,邱學華,李鎮西他們的探索為我們開路破冰,我們可以在模仿中創新,以他們為標杆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徑。路,就在我們足下,只要我們拋棄急功近利的教育觀念就可走上既能有高升學率又能做到師逸生樂的辦學道路。

但是教育改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影響面大,利益訴求複雜,教育利益的短視現象非常普遍。於是回歸教育本真的素質教育往往就成為了口號,應試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反教育現象比比皆是,家長們的群體焦慮越來越強。

我們都知道,教育的效果往往是滯後的,今天的反教育行為造成的惡果往往在若干年後才能看到,但是那時來糾正已經是亡羊補牢之舉,一代人的受害,將要讓我們付出慘重的代價。

時不我待,我們必須堅決地對反教育現象說不,必須堅決和反教育現象做鬥爭。

瀘州教師 顧莉

關注教育|就是關注中國未來

推薦閱讀:

女教師懷孕,讓家長「代班」或家長交600元錢,否則不讓學生進班,你怎麼看?
學習時間不夠用,到底該不該去補課?
模式學習論——學習讓人進化
緬甸是亞洲受教育程度最高,犯罪率最低國家之一,為什麼經濟沒有較快發展,國力增強?
總說孩子「叛逆」?其實是你的教育有問題!

TAG:教育 | 現象 | 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