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安斌:用「睿實力」回應西方炮製的「銳實力」
近日,歐美智庫、媒體和學界以「銳實力」(sharp power)概念為基本框架,發動新一輪輿論戰,對中俄等國近年來為提升國家形象和國際影響力所做的各種努力妄加指責。按照他們的界定,所謂「銳實力」是「威權勢力」採用「收買、審查、操縱、脅迫」等「非常規手段」對目標國家或群體施加影響,它不同於「軟實力」,後者主要使用公共外交、媒體傳播、文化交流等方式贏得對象國的「民心公意」。
與以往渲染中國對西方大國和主流社會所產生的各種「威脅」不同,此次「銳實力」之爭聚焦於澳大利亞、紐西蘭等中小國家,拉美、中東歐等地區的「不完全民主政體」和海外華人群體,並從「軟實力」和「銳實力」的概念和話語體系層面進行切割與甄別。這顯然是西方媒體和學界試圖調整話語策略,改用「邊緣替中心代言」的方式來爭取國際輿論的同情,根本目的仍是進一步凸顯「我們」與「他們」之間不可逾越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鴻溝」,從而抗拒接受中國所倡導的,以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為核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銳實力」概念是在世界進入中國引領的「新全球化時代」的背景下提出的,體現的是西方知識界和精英階層面對全球變局的「影響焦慮」。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銳實力」之爭也有助於我們反思當前對外傳播和公共外交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短板。按照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當前社會基本矛盾所做的新判斷,筆者認為,當前我國外宣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國內外民眾對大力提升中國國家形象和全球文化領導力的美好期盼,與當前我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在傳播內容、方式和手段上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現狀之間的矛盾。2009年以來推進的加強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工程,有效地緩解了這一基本矛盾,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中國的國際形象相較於之前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觀。
但也應看到,當前全球新聞輿論場「美英壟斷,西強東弱」的基本格局依然沒有變,國際主流媒體對於中國根深蒂固的誤解和偏見依然沒有變,正確認識和把握這兩個「沒有變」以及前述我國外宣工作基本矛盾的變化,是未來中國更好實施對外傳播的戰略目標和開展相關理論研究的根本前提。
在一些西方媒體和學者企圖用「銳實力」對中國近年來提升國家形象和國際影響力的努力進行「污名化」的挑戰面前,我們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主動出擊、積極應對。首先是要繼續加強自身的理論和話語體系建設,打造自己的「睿實力」理念。
過去我們將西方學者提出的「軟實力」概念納入國家戰略,體現了中華文化兼容並蓄的傳統。但是,一些抱著「冷戰思維」不放的西方學者一方面感到「驚訝和不安」,堅稱「軟實力」是「自由民主國家的專利」;另一方面急於拋出「銳實力」的概念欲與我們「劃清界限」。對此,我們要用兼具中華文化智慧和道義感召力的「睿實力」——即將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理念的內容,與合乎輿論傳播規律和受眾需求的手段有機結合的思維模式,作為在「新全球化時代」改進對外傳播和公共外交工作、提升其有效性的行動指南。
其次是要更為積極主動地向國際社會說明中國為倡導建立更為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所做出的貢獻與努力。此次「銳實力」之爭的焦點之一,是我國在世界各地開展的各種工程建設和文化項目等。我們應當建立定期的白皮書、新聞發布會、體驗式採訪等傳播機制,加強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大型工程或孔子學院等文化交流項目的新聞發布和輿論引導,加大信息公開、決策透明的力度,及時回擊部分西方媒體和學者的猜疑和指責。
第三是提升駐外人員和海外華人的全球勝任力(global competence)。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推進,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和機構在世界各地駐站布點。此外,近年來海外華人社群的影響力持續增長,希望發揮自身優勢,為提升祖國形象和國際影響力做些實事。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雖然懷有赤子之心,但對西方主流社會的傳播規則和受眾習慣缺乏了解,所以一些做法容易被冠以簡單、粗放的「銳實力」之名。這亟須主管部門與駐外機構和華人社群加強聯繫與溝通,通過諮詢、培訓等方式提升他們的全球勝任力——包括媒體素養、跨文化溝通能力、危機傳播策略和公共外交技巧,等等。
總之,面對新一輪以「銳實力」為主題的輿論戰,我們應當大膽破除以往外宣工作中的一些思維定式,跳脫西方媒體和思想界的「議題設置」,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以「突破遏制、回應挑戰、補齊短板」的「睿實力」迎難而上,積極開展意識形態領域內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謀劃新思路,施展新作為,呈現新氣象。(作者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推薦閱讀:
※終於,特朗普完成了搞亂西方的任務!
※性濫交的危害有多嚴重(來自西方人的看法)
※陰陽五行學說比西方的系統科學高明多了!
※劉軍:俄羅斯與西方——三十年來俄羅斯外交的路徑選擇
※西方音樂發展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