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的失敗與成功(組圖)

2

鄭芝龍的銅印章和「鄭氏」鈐印,說明鄭氏與平戶藩主的關係非同一般。(上圖) 平戶海邊的「鄭成功兒誕石」。(下圖)

1

「鄭芝龍故居遺址」前立的鄭成功母子雕像。  梁二平  王直在杭州被處死後的第三年,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直浙總督胡宗憲聘請鄭若曾編撰的《籌海圖編》正式刊印,此書卷二「倭好」記載了當時中日海上貿易情況,這裡簡錄一段:  絲:所以為織絹紵之用也。蓋彼國自有成式花樣,朝會宴享,必自織而後用之。中國絹紵,但充里而已。若番舶不通,則無絲可織。每百斤值銀五十兩,取去者其價十倍……紅線:編之以綉盔甲,以束腰腹,以為刀帶、書帶、畫帶之用。常因匱乏,每百斤價銀七十兩。水銀:鍍銅器之用,其價十倍中國。常因匱乏,每百斤價銀三百兩。針:女工之用,若不通番舶而止通貢進,每一針價銀七分。鐵鍋:彼國雖自有而不大,大者至為難得,每一鍋價銀一兩……古文錢:倭不自鑄,但用中國古錢而已。每一千文價銀四兩,若福建私新錢,每千文價銀一兩二錢。藥材:諸味俱有,惟無川芎,常價一百斤價銀六十七兩。其次則甘草,每百斤二十金(銀二十兩)以為常。  由此可以看出,海上有巨大的市場和巨大的利潤空間,豈是殺一個王直就能擺平,那麼簡單?王直被殺後,「倭患」反而從江蘇、浙江蔓延到福建、廣東。大明隆慶年間,雖然有戚繼光、俞大猷抗倭英雄,貌似蕩平倭寇。轉眼間,「洋倭」又來到了家門口,葡萄牙人佔了澳門,荷蘭人、西班牙人在台灣落腳,明廷水師拿這些「洋倭」沒有辦法,若不是又一個「海盜」的出現,東南沿海的歷史格局,或許會是另一個樣子。  這就說到了也是在日本平戶起家的大明海商鄭芝龍。  鄭芝龍的義父李旦登陸平戶  今天的平戶寂靜得近乎冷清,「市中心」的那個小港口上,稀疏的行人間穿插著少量遊客,倒是顯現出小鎮原本的含義:平靜的門戶。沿著老碼頭的坡道向上走即是以平戶藩主老宅建立的「松浦史料館」,館內大玻璃展櫃里,我看到一幅約兩米正方的《平戶城下圖》,此圖繪於1645年,可以看出小城當年的港口、政廳、武家屋的繁榮景象。  徽商王直死後,平戶來了一夥泉州海商,領頭的叫李旦。1613年英國「丁香號」商船來日本時,50來歲的李旦已是平戶海商的老大,他一方面做日本貿易,一方面還充當外國與中國沿海官員的牽線人。平戶英國商館館長理查德·考克斯非常依賴李旦,借給了他不少錢買通中國官員,但到1623年平戶英國商館因虧損12萬兩白銀倒閉時,李旦也沒為英國人辦成與中國「貿易」這件事,在英國人賬上還留了6000兩白銀的「借款」。  1624年初,李旦為了擺平與台灣的荷蘭人關係,派來平戶學習劍術的義子鄭芝龍,專赴澎湖擔任荷蘭人的翻譯及通事。在「松浦史料館」里,我還見到了鄭芝龍的銅印章和「鄭氏」鈐印。這個印章出自鄭芝龍故居,它不是名章,而是一個海上貿易用的「線印」。當時日本從中國進口生線時,以一斤為單位,加蓋的印章。此印章上的「鄭氏」二字說明,它鄭氏在平戶做貿易時加蓋的「公司」印章,直接印定了當時鄭氏海商集團以平戶為基地,掌控中日海上貿易的這一史實。  鄭芝龍詭異「接班」  鄭芝龍的出生似乎註定了要與大航海的驍將荷蘭打交道。  1602年,也就是鄭芝龍出生的前兩年,獨立不久的荷蘭共和國緊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後,成立了東印度公司(VOC)。1604年,也就是鄭芝龍出生的那年,荷蘭首次登陸台灣,這對幾乎是同時「出生」的對手,一個出生在中國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鄉,一個從泰西之海的荷蘭而來,天遠地遠,卻註定要相逢於大明海的波濤之上。  鄭芝龍,原名鄭一官,號飛黃。1621年,他18歲時就與舅父黃程處學習經商,並於澳門接受天主教洗禮,教名Nicolas,因此也被西洋人稱作Nicholas Iquan(尼古拉·一官)。1624年,也就是鄭芝龍得子(鄭成功)那一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隊佔領台灣,並以此為基地,擴展對中國與日本的貿易。  鄭芝龍與荷蘭人混熟之後,發生了非常詭異的事。1625年的一年之內,海商李旦和顏思齊相繼死去,一個是鄭芝龍認的義父,一個是鄭芝龍認的大哥,他順理成章地繼承了李旦的船隊,又整合了顏思齊的力量,以多個船隊組成號稱「十八芝」的武裝海商隊伍,並由此改名為「芝龍」。隨後,他將貿易重心由日本九州島的平戶遷到了台灣。鄭芝龍不僅建立了一支實力強大的私人海軍,而且開始大量組織福建人移民台灣,還效仿明朝在台灣設官建置,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割據政權。  「一官」的海上地盤  此時的明廷水師根本無力剿滅鄭芝龍的隊伍,崇禎元年(1628年),明廷只好招降鄭芝龍,委以海防游擊,都督同知,成為管理閩海的軍方首腦。當然,鄭芝龍這個海防游擊,不是浪得虛名,他真刀真槍地在泉州金門島的料羅灣海戰中成功擊敗西方海上勢力。同時,他也借著官軍的名號與實力,攏斷了日本及南洋的海上貿易。在鄭和船隊退出南海200年後,重奪了中國海上主導權,算得上大航海時代東亞海域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在荷蘭人繪製的《著名海盜一官與國姓爺在中國沿岸島嶼的據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鄭芝龍的乳名「一官」,和他兒子鄭成功的尊號「國姓爺」。圖中的金門與廈門兩個大島上,分別繪有兩個紅色建築,它們代表著鄭氏海商及海盜集團的據點。此圖是阿姆斯特丹1727年出版,但從內容上看,它表現的完全是鄭氏海商及海盜集團興盛時期,其底圖應是17世紀中期所繪的地圖,地圖上還能看到福建海邊寫著「一官」。可見鄭芝龍當時是海上西方列強不得不承認的強大對手。  如果「劇情」這樣一路發展下去,鄭芝龍會比他的前輩王直過上更好的生活,有更好的結局。但滿人入關,大清建立,明廷成了流亡政府。南明小朝廷也沒有多大影響力,鄭芝龍最終又走上了王直的老路,招安,被殺。  在明清兩朝的歷史敘述中,鄭芝龍成了不清不白的人。  鄭成功收復台灣  鄭芝龍平戶老宅的位置不如王直的地段好,王直住在「市中心」,鄭芝龍住「市郊」的內川海邊,離城有10公里遠。我坐了半小時的公交車,才來到郊外小鎮。日本旅遊圖做得仔細,很容易找到「鄭芝龍故居遺址」,但原址上復建的新房已是「鄭成功紀念館」了。這裡沒鄭芝龍的雕像,門前立著他的日本妻婦田川拉著幾歲大的鄭成功的漢白玉雕像。  紀念館裡沒有什麼文物,只是複製了一些生活場景和鄭成功的「生平事迹」。其實,鄭成功只在日本生活到7歲,所謂「生平事迹」都發生在後來他生活的福建和台灣。1644年大明王朝被滅,這一年鄭成功20歲。此時,鄭芝龍已成為台灣海峽最大的官商通吃的海上霸主,統領幾萬鄭家軍。清軍攻入江南後,1646年以浙閩粵「三省王爵」為條件,誘使先前降明的鄭芝龍,北上福州,轉身降了大清。  同月,清兵進劫福建安平,戰亂之中,鄭芝龍的日本妻子田川氏自盡身亡,血氣方剛的鄭成功則率領父親舊部在東南沿海抗清,南明隆武皇帝因此賞賜其「國姓」,並改名「成功」。1659年鄭成功率軍隊攻打南京失敗,退回福建。隨著清軍大舉南進,鄭家軍地盤也越來越小,眼見大陸上已無生存空間,鄭成功決定帶部隊前往台灣,收復寶島。1661年4月30日,鄭成功率25000將士,戰船數百艘,從金門出發,經澎湖,突進台灣西南部的台江內海,攻打大員(今台南)。幾百荷蘭兵退到城堡之中,經過10個月的圍攻與談判,1662年2月9日,荷蘭人向鄭成功投降,從而結束了在台灣38年的統治。鄭成功由此建立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置「承天府」於赤嵌城,史稱「明鄭時期」。  但打下台灣的鄭成功,並不十分快樂,一年前,父親在京城被清廷處死。一年後,鄭成功病死在赤嵌城。鄭經繼位後,堅持不削髮、不入貢的反清政策。1681年鄭經病卒,11歲的次子鄭克塽繼承延平王位。兩年後,清水師提督施琅督師攻克澎湖,鄭克塽交印降清。  有意思的是當年與荷蘭人關係甚好的日本人,卻在平戶為抗擊荷蘭的鄭成功建廟立碑。從小山頂上的鄭成功廟向海邊走,那裡有一片堆成半月形的黑色玄武岩,保護著一塊石碑,上刻「鄭成功兒誕石」。據鄭成功紀念館的人講,鄭成功母親在海灘撿海菜時,突然感覺要臨盆,便以這堆岩石遮蔽,產下小名福松的鄭成功。  可以說,鄭氏父子先是改寫了自己的姓名史,而後又改寫了中國史。鄭芝龍成為海商集團的首腦時,聚合多伙海商海盜,號稱「十八芝」,改名「鄭芝龍」,成為海上大佬。鄭成功因反清復明,被流亡南明皇帝賜國姓,成了氣候,改名「鄭成功」。說起來,這父子倆也算是很「成功」了。同時,他們改寫了國家歷史。一是鄭氏海商集團的崛起,中國人第一次有了武裝對抗並戰勝西方殖民者的龐大的海商集團;二是鄭成功歷史性地改變了中國的海上格局,否則台灣島是什麼樣子,還真的難說。特別要說明的是,此時的荷蘭、英國、西班牙都是海商、海盜、海軍三位一體的進行海上擴張。但鄭氏父子在海上展示中國鋒芒和中國式大航海的機會,最終被馬背上的大清王朝給斷送了。  作者:梁二平
推薦閱讀: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洪秀全被剁成肉醬,但為啥還被大炮送上天?
張柏芝婚姻失敗帶給女人的五點警示
為何明治維新成功戊戌變法失敗?
寫字較上勁兒,你就已經失敗了──「鄉」中藏筆法
為什麼完美主婦會婚姻失敗

TAG:成功 | 失敗 | 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