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好習慣 成就好人生
我們先看一個故事:亞歷山大圖書館發生火災的時候,館裡所藏圖書被焚燒殆盡,但是有一本很不貴重的書得以倖免。有一個僅能識幾個字的窮人,花了幾個銅板買下了這本書。本書本身不是很有意思,但是書頁裡面藏著一樣非常有趣的東西:一張薄的羊皮紙,上面寫著點鐵成金的密秘。所謂點鐵成金,是一塊小圓石,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屬變成純金。小紙片上寫著:這塊奇石在黑海邊可以找到,但是奇石的外觀跟海邊成千上萬的石頭沒什麼兩樣。謎底是:奇石摸起來是溫的,而普通的石頭摸起來是冰涼的。這個窮人於是變賣了家當,帶著簡單的行囊,露宿於黑海岸邊,開始尋找點鐵成金石。他知道,如果他把撿起來的冰涼的石頭隨手就扔掉的話,那麼他可能會重複地撿到已經摸過的石頭,而無法辨認真正的奇石。為防止這種情形的發生,每當撿起一塊冰涼的石頭,他就往海里扔。一天過去了,他撿的石頭中沒有一塊是書中所說的奇石。一個月,一年,二年,三年……他還是沒找到那塊奇石。但是,他不氣餒,繼續撿石頭,扔石頭……沒完沒了。有一天早上,他撿起一塊石頭,一摸,是溫的!他仍然隨手扔到了海里,因為他已經養成了往海里扔石頭的習慣。這個扔石頭的動作太具有習慣性了。以至於當他夢寐以求、苦苦尋覓的奇石出現時,他仍然習慣性地扔到了海里。英國教育家洛克說:「習慣一旦養成之後,便用不著藉助記憶,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就拿那個窮人來說,他多少年風餐露宿,苦苦尋覓,為的就是那塊點鐵成金石。可是當他找到後,他卻隨手扔到了海里。不是他不想要那塊奇石,而是往海里扔石頭的習慣性動作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遺憾不已的蠢事。他的多年點鐵成金夢,也像肥皂泡一樣頃刻間破滅了。培根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這話就像是對那個窮人說的似的,準確而又深刻!即使對今天的我們來說,也不無警示意義。要成就學業、事業,要擁有美好人生,必須養成一種好的習慣,服務於我們。否則,我們也可能不由自主地把點鐵成金石扔進海里。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都渴望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又似乎感覺優秀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很難達到。其實,優秀離我們並不遙遠,優秀體現在你我的一言一行之中,體現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之中。優秀是一種習慣——這句話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如果說優秀是一種習慣。那麼懶惰也是一種習慣。人出生的時候,除了脾氣會因為天性而有所不同外,其他的東西基本都是後天形成的,是家庭影響和教育的結果。現代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一個人的成才受的影響,非智力因素約佔75%,智力因素約佔25%。良好的習慣是非智力因素的最主要的方面。培養良好的習慣對學生的成人、成才是不可短缺的基礎。然而,有不少人不注意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認為長大了懂事了就會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嗎?有人問過一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學者回答道:「是在幼兒園。」可見,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多麼重要。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學生在學校,不僅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更要注重良好習慣的養成。這也正是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思想的真諦所在。那麼,作為學生怎樣培養自己的好習慣呢?首先需要檢查一下自己,反省一下自身的一些壞習慣。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我們雖然達不到聖人的境界,但我們可以追求這種境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一.養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每個人都渴望成就一翻事業、都渴望被人尊重、被人理解,都希望有所發明和創造,都渴望別人抬起頭來看自己。這些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要有「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是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前提。麻木而順存地接受現狀,是不可能享受到充滿希望和生機的生活。唯有積極思考才能改寫自己的歷史,有了智慧的滋潤,沙漠也會變成綠洲。只要從正面出發,生活即使陷入黑暗,我們也能為它帶來光明。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並不是沒有值得觀察和思考的事物、現象,其實很多,在我們身邊有好多事情值得我們研究和探究,那些使我們迷惑不解的現象,都是我們探討的對象。二.關注細節的習慣.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無論是工作、生活、學習中,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才能最終脫穎而出;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我們不缺少各類管理的規章制度,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不扎不扣的尊遵者;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一絲不苟、注重細節的作風;把大事做細,小事做好!一個偉大的人往往在渺小微細處表現出他的偉大。成功的人士往往極其注重小事和瑣事,並且特別在細節上練功夫。凡是認為小事可以忽略、細節不影響大局的想法都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可能使一個人的事業功虧一簣。一個做事不追求完美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生活和學習中是充滿細節的。正是這些細節使得生活血肉豐滿,栩栩如生,才能使生活豐富多彩、魅力無窮。否則生活就一定是一片空白,或者顯得單調乏味。三. 要有感恩的習慣. 人生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與周圍的環境、事物、人緊密相聯的,一個人的成就離不開外界的干預,人們常把人生比做一面鏡子,生活就在鏡子裡面,我們就在鏡子前做著一切該做做的事情,當你哭泣的時候,鏡子也在哭泣,在你開心的時候,鏡子也在開心,我們自己反襯著生活,生活也反襯著自己。當鏡子破碎的時候,人生也就破碎了。人與人之間也是一面鏡子,你映襯著我,我映襯著你,大家相互映襯著,當你不開心的時候,也許會影響到我的心情,當我不開心的時候,也會影響到你的心情。於是,人與人之間就有了隔膜、逃避、水火不融的感性潛在詞。因此要想讓我們生活和學習中有足夠的陽光,顯得更加燦爛,必須養成感恩的習慣。就是感謝父母親人的哺育之恩,感謝教師前輩的教誨之恩,感謝同學之間的幫助之恩,感謝自然環境的賜予之恩。只有感恩才能得到關愛,只有感恩才能換來應有的回報。作為學生課堂上沒有聽懂老師所講內容,就產生了抱怨心理――「老師講課不生動」,課後作業完不成,就責備「老師布置作業太多」,考試成績不理想,就埋怨「班風太差」等等。那麼作為人生的這面鏡子,就會照般反映出「你太笨了」,「你的基礎太差了」,「你太不適應環境了」等等。如果我們有感恩的習慣,你雖然沒有聽懂課,但你會想:老師如此津津有味地講著,我為什麼沒有聽懂呢?這太對不起老師了,老師布置的作業,為什麼其他同學能完成,而我不能呢?自己必須總結經驗認真學習,考試成績不好,我們班上有能考好的同學,我給班上拉了後腿,以後必須努力改變現狀才對呀!這樣,你會每天進步一點點,時間長了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在面對、曠達地處理。倘若你感恩生活,生活就會賜予你燦爛的陽光和無限能量;倘若你不感恩,只是一味地怨天憂人,最終可能一無所獲。四. 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 所謂「自我反省」,就是反過來省察自己,檢討自己的言行和舉止,看看自己犯了哪些錯誤,有哪些不足,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等等。其實,很多同學學習沒有進步,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自我反省」的習慣。缺乏在學習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充分的反省,如果及時地進行反省,就會不斷地有進步。如:上課聽講是否達到全神貫注,目不轉盯了;完成作業時,是否書寫規範,運算準確;是否有錯必改;是否有適合自己的良好學習方法;是否經常和老師溝通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心理變化情況等等。溝通就是一種進步,交流就是一種反省。一個人的眼睛不要總是盯著別人,重要的是先認識自己,從自知的鏡子中了解自己的真面目,才能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達到反省的目的。當然,反省不僅要有行動,更要有悔改的勇氣。一個人有過錯不要緊,要緊的是不糾正自己的錯誤,那就成了大錯了。我們在工作和學習中,如果能夠消除傲慢的習氣,就會真正產生悔過自新的勇氣。經常反省自的過失,發現自己的錯誤,並能及時改正,痛痛快快地做事,切切實實地反省,穩穩噹噹地進步,最終才能擁有美好未來。最後我們分享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的一句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祝願我們每個人都能養成好習慣,成就好人生。
推薦閱讀:
※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如何養成好習慣?
※每天正在發生的事,吃飯時的11個壞習慣,你中了幾個?
※Be Cool #4 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2款習慣養成產品
※養成好習慣,無痛苦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