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變「導演」,學生成「主角」

上課鈴響,老師沒有急著讓學生打開課本,講解知識點,而是點開電腦,將一道道學生「錯題」推到人手一部的平板電腦中。每一道題錯在哪裡?如何糾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熱烈討論、糾錯,並在平板上畫下正確的示意圖,講台上的大屏幕即時呈現……這是羅湖外語學校初中實驗部「習本課堂」的一個場景。

在前不久召開的羅湖區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中,「習本課堂」作為一種教育模式被寫入政府報告,這在教育界頗為少見。「習本課堂」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教育模式?其對傳統課堂、教育帶來怎樣的衝擊?南方日報記者對此進行深入採訪。

「先教後學」變為「先學後教」

讓學生「吃飽」「吃好」「吃准」

在正在推行「習本課堂」的羅湖區外語學校初中實驗部,記者旁聽了一堂物理課,這節課主要講解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

與傳統課堂不同,課前老師就要求學生預習相關內容並畫出電路圖。課堂上,老師並沒有「滿堂灌」,而是把學生們畫錯的電路圖通過平板電腦推送給學生,通過討論、糾錯,學生們對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習本課堂」是怎樣的教育模式?」在傳統課堂,大部分老師只重視教學——知識的傳遞和灌輸,而忽視了實踐練習——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也就是『習』。這也是現階段教育普遍面臨的問題。

據羅湖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林炳雄介紹,「習本課堂」的理念核心在「習」,即將過去「教、學」二元結構發展為「教、學、習」三元結構,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即「習得」,以及學生「習慣」的養成、「習性」的培育。它將傳統的「課堂講解+課後作業」改變為「課前習+課中習」,與此相對應的先教後學的傳統教學流程就變為先習後教。

據了解,在課前習階段,學生根據課前習案在雲平台開展有指導的自主學習,清楚自己與教學要求目標的「落差」,上課時「有備而來」,學習更有目標;在課中習階段,教師針對學生共同性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依照學生存在的差異性問題進行分組,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由於「課前習」已完成傳統課中的活動,這也讓「課中習」深度學習、體驗學習、甚至創造學習成為可能;而在課後習階段,教師通過雲平台把鞏固知識的習題、材料、總結以及下一節課的預習內容放上去,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點的把握情況進行知識管理。

「習本課堂」創始人劉榮青對此有過生動比喻——如果說「教」是廚師做菜,「學」是客人吃菜,那麼「習」就是客人對這道菜的消化,學生能否吸收好相當重要。「習本課堂」要求教師針對學生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對知識真正理解、消化、融通。過去強調「教」,是吃飽的時代;後來重視「學」,是吃好的時代;現在認識「習」的重要性,要進入「吃准」的時代。

「在信息時代,很多課本上的知識,學生已經有所涉及。再繼續『照本宣科』,就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羅湖外語學校初中實驗部負責人張北常表示,「習本課堂」的魅力,就在於其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口味和需求,以及消化與吸收的問題。

有教育觀察人士表示,相對於區域或者校際的教育不均衡,人們較少關注校內乃至一班之內的教育不均衡。目前中小學課堂中,仍面臨「大班額」的限制、應試的壓力,還有以教材為本的「填鴨式」教學等諸多弊端。大一統、機械化、模式化的課堂,加劇了學生差距,造成隱性的「教育不均衡」。而習本教育,以結果為導向,從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出發,真正因材施教。

「課前習」「課中習」「課後習」

學生思維更活躍、差生改變明顯

「習本課堂並不是突然走紅的。從2012年開始就在一些學校探索,陸續取得不少成果。」林炳雄稱,目前僅在羅湖就有6所小學、2所初中自願加入實驗。

據介紹,傳統課堂上,教師就像「演員」,學生聽、老師講,而在習本課堂上,老師則變成一個「導演」,根據學生提前學習情況進行教學任務的設計。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變成了學習設計者、協助者,將主要角色還給了學生。培養他們自主學習、深度思考、創新思維、質疑精神等能力。

記者了解到,在習本課堂中,「課前習」非常重要,它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二次備課」以及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指導的關鍵。

紅桂中學英語教師周穎表示,「通過『課前習』,學生用平板電腦提交的相關學習信息很好地呈現了各個學生對知識點的熟悉程度,讓我在備課時能更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教學思路和方法,並分析不同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難易度,這對老師來說更像是一名心理分析師,實現角色的轉變。」

踐行「習本課堂」的濱河小學數學教師謝淑紅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該校一位年輕教師給一年級學生上《一組玩具練習課》。課堂進行到12分鐘,孩子們已經東倒西歪,還有的講起了悄悄話。

這位老師不解,但謝老師卻發現:「老師還在講解前面幾道題時,孩子已將一頁練習題都做完了,且大部分孩子都做對了。這意味著,這節課的內容對孩子們來說太簡單,他們都掌握了,怎麼可能還會好好聽講?」

常態下的「習本課堂」,是將「學習金字塔」底部的知道、領會、應用階段提前到「課前習」進行,「課中習」已經是分析、評價和創造的過程。

以謝淑紅老師的數學課為例。她會讓學生們通過課本閱讀,以及操作、體驗活動等方式,先讀懂、了解,寫下各自的體悟,並提出問題。比如《圓的認識》一課,學生們在「課前習」階段,已經對課本密密麻麻進行圈點,有發現有疑惑,也有深入的思考,甚至圓環的概念都出來的。課前習案例「車輪為什麼是圓形的?」則讓孩子們興奮了許久,各種觀點百家齊放。

「學生們在課外也會發現一些與課堂上相關的知識點,像學習圓這個內容時,就有家長反映說孩子放學後會在不同的井蓋上去踩踩,看看結不結實,還有的學生會跟我叫板,井蓋不僅有圓形的,還有方形的,方形的井蓋會更加牢固。」謝淑紅說,學生通過這種「課前習」和「課後習」的方式,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

習本課堂效果如何?羅湖區錦田小學四年級數學老師做的一項對比實驗顯示,採用習本理念的B班上課思維活躍、反應速度快,方法靈活,語言表達能力有極大的提高。而實施傳統教學,教師多講、天天做作業的A班則是尖子生反應快,學困生人數較多。

名詞解釋

習本課堂

「習本課堂」的理念核心在「習」,即將過去「教、學」二元結構發展為「教、學、習」三元結構,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即「習得」,以及學生「習慣」的養成、「習性」的培育。它將傳統的「課堂講解+課後作業」改變為「課前習+課中習」,與此相對應的先教後學的傳統教學流程就變為先習後教。在習本課堂中,「課前習」非常重要,它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二次備課」以及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指導的關鍵。

疑問(Q&A)

  • 習本課堂會否給師生帶來負擔?

  • 對習本課堂這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並非所有學校都能第一時間接受並主動改變。

    錦田小學校長薛端斌說,在一次大會上聽到「習本課堂」理念後,他就覺得這是自己想要的課堂。但一開始,他並沒有將此當任務布置下去,而是在師生中發起了大討論。「什麼樣的課堂才是老師、學生們最喜歡的?老師們的思考指向三個維度:教學質量的提升、教育的公平以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生們則希望多聽一些同學的講解,老師少講一點,還希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其他同學。師生們的需求竟與『習本課堂』理念不謀而合。」於是2014年開始,錦田小學主動加入到習本課堂的研究和實踐中。

  • "課前習"會否給學生增加負擔?習本課堂對老師要求更高,老師們如何有積極性推進這項教學實驗?

  • 這是外界對習本課堂教育教學方式的疑慮。

    「老師們設計的那些課前任務都很有趣,對小孩來說就像沖關,他們很願意做。家長也沒有什麼負擔。」家長盧明麗說。在家長陳春霞看來,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是孩子們熱衷的。「他們預習的熱情很高,很多任務都是獨立完成的。孩子的思維打開了,動手能力也強了很多。」

    「習本課堂對教師要求很高,工作量也會增大,剛開始一些老師是觀望的態度,但後來他們慢慢發現原來課可以這樣上。有一個老師上完課後激動地跟我說,我實在沒想到,讓孩子們自主探究、討論分享後,所有原本要教的重、難點都出來了!」謝淑紅老師說,對於老師、學生和家長而言,這是一種「顛覆性的衝擊力量」,既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也實現教師的專業成長。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孫穎(除署名外)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朱洪波

    編輯:小習

    習本課堂


    推薦閱讀:

    給青年教師的建議十:懂學生比愛學生更重要
    教師語言不文明傷了學生自尊
    從心痒痒到徹底失望 留學生代購,看上去很美·每日商報
    學霸和學神哪個厲害 學霸與學神的區別
    乾貨|如何挑選筆記本電腦

    TAG:教師 | 導演 | 學生 | 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