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鉤:古代貴族的時尚用品(2)

玉。良渚時期就出現了玉制帶鉤。從西周戰國到宋元明清,玉制帶鉤幾乎與中國玉器是同步發展的。所以說在帶鉤這個群體中,玉帶鉤數量最大,品種最多,流傳時間最長。玉帶鉤用料很雜,有藍田玉、南陽玉、岫岩玉,但主要是以新疆和田白玉、青白玉為主。

除上述材料外,帶鉤用料還有翡翠、瑪瑙、水晶、綠松石、琉璃、瓷器、象牙、骨、碧璽、紫檀木等。帶鉤到了清代已成為觀賞品、把玩件。在清代宮廷里就保存有一大批成品和半成品的琺琅瓷帶鉤。筆者曾見友人收藏有一件乾隆官窯瓷帶鉤。帶鉤白瓷,龍首,鉤身上繪製了一條金龍,鈕上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精緻、素雅、高貴。

帶鉤的造型

帶鉤既是實用物又是高貴的裝飾品,所以造型千姿百態。儘管良渚文化時期、商周時期都有帶鉤出土,但帶鉤大量使用主要是在戰國秦漢。

戰國龍鳳帶鉤

戰國秦漢玉帶鉤主要有四種:一是琵琶形短鉤,背面較平,有一個圓形鈕,鈕上有渦紋,鉤頭細小,呈鳥頭或獸頭型,鉤腹上凸,多飾小雲紋。二是長形扁擔鉤,鉤身較長,截面扁方,微上凸,似扁擔,鉤頭略細,琢作獸頭形,耳、鼻、眼、嘴刻畫細緻。三是方柱形短鉤,鉤較短,鉤身似方柱,呈腹部上凸的弧狀,向鉤頭方向逐漸變細變窄,鉤首為獸頭式。造型簡煉,整體呈方形,鉤身多光素,無紋飾,或頸部有凸起的橫線裝飾。四是寬腹帶鉤,鉤身短而寬,鉤腹整體似方形,局部帶有鏤雕。

明清時期的玉帶鉤,大都是琵琶形、如意形,鉤首有龍有鳳,有鳥有獸,鉤身上常常有圓雕或鏤空各種奇異的怪獸,或鑲嵌各種寶石。由於這一時期帶鉤的實用性已經退化,主要以把玩觀賞為主,所以選料考究,體型厚重,鉤頭精雕細刻,十分繁瑣。鉤身上常常鏤雕螭龍、異獸,十分生動。這一時期,由帶鉤演變出來的帶扣大量出現。帶扣一般鉤身較短且寬,有方有圓,上面圓雕鏤空螭龍或素麵。一半帶鉤,一半帶環,兩面對稱,各帶一鈕,同時利用巧雕,在鉤身巧雕出各種動物的精美造型。

金屬帶鉤主要以銅帶鉤為主,出現在春秋戰國到秦漢。銅帶鉤造型可分為兩大體系:一是以中原為主,形狀基本上以琵琶形、「∽」形為主,鉤首為龍,鉤體鎏金鎏銀,錯金錯銀,構成各種精美圖案,有些還在鉤身雕刻各種圖案,浮雕或鑲嵌寶石、松石、玉,使帶鉤更顯珍貴。另一個系列就是內蒙、河北、遼寧一帶的鄂爾多斯帶鉤,這類帶鉤特別注重造型,內容豐富多彩。鉤身有虎龍獅豹,有牛羊馬犬、飛禽走獸、昆蟲、飛蝶、水禽,也有人物造像,樂器、兵器、工具,雙人舞蹈,二人撫琴,人物摔跤,真是包羅萬象。

翠玉帶鉤

帶鉤既是實用品,又是裝飾物,所以選材、造型、工藝十分考究。有不少高級帶鉤工藝十分精湛,藝術價值很高。製作精美的金屬帶鉤,先要構思設計,然後鑄造成型,按照圖案雕刻,錯金錯銀、鎏金鎏銀、包金包銀,鑲嵌玉、松石、寶石,最多多達幾十道工序,十幾種材料。有些複雜的帶鉤還採用失蠟鑄造。總之,從已出土的帶鉤來看,不乏工藝精湛的上乘之作。

金屬帶鉤工藝複雜,玉帶鉤工藝也十分高超。筆者見過一件戰國玉帶飾,長95厘米,除帶扣外,還有13塊雕有各種動物鏤空圖案的帶板,帶板與帶板之間是由12個活動玉環連接起來,玉環上陰刻精細花紋。帶扣一對、13個帶板、12個玉環,總共27件,完全由一整塊青白玉雕刻而成,真是巧奪天工。另外,筆者還見過一件虎吞蟬漢代銅帶鉤。帶鉤通體鎏金,銅蟬造型生動,兩隻半張半合的翅膀薄薄鎏了一層銀粉,使人感到薄如面紗,質感特強,十分逼真。蟬尾被一隻兇惡的老虎吞在口中,老虎雙爪抓住蟬的雙翅,虎頭特大,虎尾就是帶鉤鉤首,整體造型生動,製作精良,富有動感。

帶鉤的使用

帶鉤的結構為鉤頭、鉤柄、鉤體,基本形制側視為「S」形。鉤體中部或下端有鉤柄,固定於皮帶的一頭,上端的鉤頭,鉤掛皮帶的另一頭。參觀秦始皇兵馬俑時可見,秦俑腰間淺浮雕出腰帶,帶頭和帶尾通過帶鉤而連接。帶一般寬3~5厘米,帶鉤飾於帶頭,帶尾有扣連帶鉤的帶孔,帶孔一般為3個,也有2個或4個的。鉤接的方法是帶頭居右,帶尾居左,帶鉤從左側帶尾孔中鉤出。皮帶用鉤的具體使用方法分為單鉤法、並鉤法、環鉤法三種。根據秦俑所使用帶鉤的實例觀察,秦俑皮帶用鉤使用了「單鉤法」,即將帶鉤鉤柄固定於皮帶的一端,鉤頭在皮帶另一端的幾個孔中選擇鬆緊,然後從孔中穿出。

推薦閱讀:

《怎樣讀一幅古代中國畫》
古代玉器
古代名妓收入有多豐厚?簡直令人瞠目結舌
古代牌坊
民主:古代的,現代的

TAG:時尚 | 古代 | 貴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