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湘西名鎮點綴在沅江上的古老珠寶

湘西名鎮點綴在沅江上的古老珠寶
文/本報記者 封銳 圖/本報記者 劉謙

寧靜邊城

拉拉渡,連起湖南邊城和重慶洪安

洪安劉鄧大軍指揮所內

浦市老店鋪林立

浦市的深宅大院

浦市老宅內的窗花

浦市老巷

浦市的小學就在萬壽宮旁

文/本報記者封銳圖/本報記者劉謙

從洞庭湖出發,行船走沅江水路逆流而上,漸漸兩岸懸崖峭壁,進入神秘的大湘西,人、舟與沅江一起淹沒在綿延的武陵山。沅水之上,在古代,千帆競逐,是一條繁榮的商路,也是旅人由湖南進入四川盆地、雲貴高原的通道。

沅江兩岸,碼頭林立,千百年來,形成了無數個千古名鎮。如果說沅江是條碧光閃閃的項鏈,那這些千古名鎮就是點綴在項鏈上的絢麗寶石。如今,歲月雖然使它們蒙塵,但是擦掉塵埃,我們重新回到那個曾經的繁華世界。

千年浦市繁華落幕的碼頭

浦市,歷史上沿沅江進入湘西苗疆的前哨,水運、驛道的節點,軍事,商業,往來繁忙,盛極一時。有人說它是「大流域文化」的象徵,有人說它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探索地」。

沅江寬闊,千年的古鎮,孤寂的碼頭,繁華與衰敗,都因它。

美麗的沅江,古老的驛道

現在,從長沙到湘西,走長渝高速公路,進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第一站是瀘溪。

古代,從洞庭湖溯沅江而上,進入湘西第一個名鎮是瀘溪縣浦市鎮。

浦市是湘西水陸交通的要衝,是古代通往外界的水路和通向苗疆的山路的最佳結合處,是通達川、黔的重要驛站。很多貨物在這裡登船上岸,上岸後再往前就是通往苗疆的陸路驛道。20餘里的山路上,青石板古驛道一路延伸,直到鳳凰。民國時期,大文豪沈從文回老家,就是由浦市登岸,繼而沿驛道走山路到鳳凰。

如今,水路已經衰落。在瀘溪縣城出高速公路,通往浦市鎮的水泥公路沿江而上20公里,穿梭在峭壁上,下面是寬闊的沅江,看不到古時百舸千帆的熱鬧場面,靜靜的沅江上,成群結隊的鴨子在水中嬉遊,清晨的江面上霧氣氤氳,對岸沙洲、樹林、人家,恬靜怡然。

安靜的民宅,悠長的石板街

到達浦市,沅江邊一座「愛鄉樓」,又是遊客接待中心,裡面有關於浦市的詳細介紹。愛鄉樓旁邊,從一道外面看來不起眼的弄堂巷口——李家巷進去,如同誤闖入一部空寂的古代無聲電影。很安靜,大戶人家的豪宅大院,下河的太平街,長長的正街……石板街道上,飯館,雜貨,茶館,理髮鋪等等,兩旁的店鋪一字排開。徜徉徘徊在那些古舊的巷子里,我在長長的石板路上迷途了。

浦市是一個因軍事而立、因商業而興的古鎮,因地理位置重要,成為歷來兵家水陸要津。漢代,伏波將軍馬援曾在這一帶徵討「南蠻」;南宋,岳飛派譚子興從武陵(今常德)移駐浦口征蠻,並設千戶所;明、清,浦市築城,更成為重要的軍事戰備據點。1861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部途經此地入川,攻佔浦市,在浦市病死一妃。石達開與王妃在浦市住過的房子,歷經兩百多年風雨,依然完好,後來成為張家書院,現在仍有百姓居住在裡面。高牆大院,兩層樓房,屋頂幾米高的「斗拱天窗」,通風透亮。

抗日戰爭時期,淪陷區學校、醫院、軍隊等紛紛搬來,浦市一時被稱為「小南京」。國民黨陸軍監獄也輾轉搬至這裡的吉氏宗祠,更名為國民黨中央聯合軍人監獄,現在破爛著,卻依然孤獨地聳立在一處田間。旁邊的禾苗已然青青,空蕩蕩的監獄,鎖著的是裡面牆面上依然保存的詩詞口號和寂寞塗畫。

逝去的富商,孤寂的大院

「一個包袱一把傘,來到浦市當老闆。」曾經,一個繁華的浦市,承載了來自全國各地紛至沓來者的發財夢,各地的商業會館相繼成立。

明代洪武年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往來浦市貿易,十分繁榮,清代乾隆至咸豐年間,達到鼎盛。1739年,清朝趙治會在《重修浦峰寺佛殿壽殿碑記》中記載:「兩岸之間,煙火萬家,商賈輻轆,舟楫絡繹……上而滇黔,下而常岳……騷人墨客,工農商賈,莫不以時雲集於此。」

浦市造就了許多富商,崛起了一批豪宅。據考證,浦市僅「三井三廳」的宅院就有124座之多,這些建築,都有幾百年以上歷史。最大的李家宅院,佔地20餘畝,有「12井12廳」,當時還建有後花園和游泳池。吉家大院保存較好,進深58米,由磚木築成,四周10多米高的厚厚風火牆,氣派非常,既防火又擋風還防土匪。屋內「三井三堂十二房」,雕樑畫棟,由青石板鋪成的天井既通風透光又消水消雪,樓上則使用滑輪吊裝囤積貨物。浦市古宅大院,最大的特色在於「斗拱式天窗」及「前店後院」的商業特徵。

但到近代,水路的沒落,一座生動的浦市,宛如被時間定格,保留下來3條商貿街道、6座古戲樓、10多里長的城牆和12座城門、13省(地)會館、20多座貨運碼頭、45條巷弄、50多家倖存的風火牆「窨子屋」、72座寺廟道觀、90座坊(土地堂),唯獨不見了原來的主人。10多根高大立柱的「萬壽宮」里,那高唱辰河高腔的戲子已然不在,只有旁邊小學,傳出朗朗的讀書聲。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千年浦市,只留下浮華遺夢。

雨霧邊城遺世獨立的世界

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出發,走長渝高速吉茶段65公里,就到花垣縣邊城鎮。這裡自古就有「一腳踏三省」的美譽,小鎮原名茶峒,後改名為邊城。

因文學大師沈從文,因畫家黃永玉,我們去尋找邊城,去尋找那個美麗單純的翠翠。

翠翠島

風光旖旎中的永恆牽掛

渝湘黔三省邊界,有條清澈明凈的清水江,在清水江的水中央,有一個小島,四周環水,東面是湖南,西北是重慶,西南是貴州,民間俗稱「三不管島」。

與「三不管島」相望的另一個小島,就是「翠翠島」。黃永玉說過,「花垣是湘西的花園,花園的花園就是茶峒,花園的花園的花園就是翠翠島」。小島佔地15畝,遠遠望去形似一隻古老的渡船,靜靜地停泊在江中。

翠翠島上,翠翠美麗的雙眸痴痴地望著遠方,翹首期盼的模樣,像是在尋找大儺和二儺,「也許明天就回來」。

百家書法園

在邊城讀《邊城》

翠翠島東邊的江對岸樹林里,是一座「中國邊城百家書法園」。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親筆題寫園名,並由李鐸等當代中國百位著名書法家,書寫沈從文先生約6萬字的《邊城》全文,再由民間能工巧匠在石塊上精心雕刻。

如果說古鎮邊城的石板街、吊腳樓,讓人感受其歷史久遠和燦爛的民族文化,翠翠島上憂鬱而典雅的翠翠雕像,展示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的藝術風格與大家風範。那麼,中國邊城百家書法園,令人在大自然與文學藝術巧妙結合的優雅奇境之中,解讀沈從文先生《邊城》名著的哲理,領略中國書法藝術之博大精深,感受邊城之韻味。

洪安古鎮

隔河相望的小家碧玉

邊城鎮的對岸,就是洪安古鎮。鎮內古建築群立,四合院縱橫交錯,其工藝、造型獨特,土家苗寨風情別具一格。

洪安古鎮隸屬重慶秀山縣,也屬於沈先生筆下的邊城。

拉拉渡是邊城鎮和洪安鎮間最為便捷的交通工具,只要這邊一聲吆喝,那邊的老船夫就會將船緩緩地拉過來。

洪安不僅是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休閑勝地,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更是成為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

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揮師挺進大西南時,洪安也是入川的第一站。而今,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的紀念碑,聳立在洪安鎮信合賓館前的廣場上。紀念碑高十餘米,造型獨特,為三棱形。三個面分別代表著接壤於此的一市兩省,整座碑體像一把雪亮的刺刀,直指雲霄,令人為之一震。

1949年10月,劉鄧大軍揮師向大西南挺進。11月6日,沿川湘公路入川的解放軍先頭部隊攻佔洪安,與從川北入境的賀龍部隊遙相呼應,拉開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

邊城,當你探訪這座美麗的小城,你的眼裡一定會閃動著美。它在都市的喧囂之外,寧靜,別樣。

嚮導提醒

清早從長沙出發,開車走長(長沙)渝(重慶)高速,中途到達瀘溪縣出高速,約350公里,4小時左右。中午在瀘溪縣城定下房間並吃午飯,駕車前往浦市鎮。下午參觀完浦市古鎮,回到瀘溪縣城。沿江大道晚上有小吃一條街,可吃夜宵賞沅江夜景,江對面是峭壁。

第二天一早起程,繼續走長渝高速,到達花垣縣邊城鎮,約150公里,2小時左右。上午遊覽邊城鎮,坐拉拉渡到一河之隔的重慶市洪安鎮。中午在觀河樓吃午飯,晚上可住邊城客棧,第三天早上返回長沙。

達人評分

景點魅力指數:☆☆

因河而生,古鎮的美,需要靜下心來品味。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內心的浮躁,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精神世界。

交通便捷指數:

從長沙到瀘溪縣,再到花垣縣邊城鎮,一路走長渝高速,方便快捷。瀘溪縣城到浦市鎮的公路也非常好走。

住宿舒適指數:☆

瀘溪縣城的辛女大酒店(0743-4260088)住宿條件不錯,風景也美,旁邊就是沅江,晚上還有夜市小吃一條街。邊城鎮的三不管島度假酒店是四星級,設施好;景區內的客棧推薦橋峰金緣、白門客棧、酉水人家、周泉泰客棧,融入邊城美景之中,價格便宜。

就餐美味指數:☆☆

不管是浦市還是邊城的美食,都是漢、苗、土家各民族和各地區的雜燴與融合。浦市古鎮上有各種小吃;邊城鎮的觀河樓味道不錯,可邊吃邊賞美景。

購物特色指數:☆☆☆

浦市古鎮的街巷上,有各種店鋪。邊城鎮的沿河街,有來自湘西、重慶、貴州的山貨、水產以及民族特產。

娛樂趣味指數:☆☆☆

浦市古鎮和邊城鎮的遊玩項目和設施不多,是一種原生態的繁華與落寞、歷史與現實所形成的鮮明對比。穿尋在每一個巷口角落,處處都有故事。

三湘美食

自古以來,浦市商人,來自全國各地,浦市吃飯講究「八菜八碟」、「七個盤子八個碗」。浦市鐵骨豬,骨質緊密,經測定骨強度為全省地方豬之最,被列入《國家級遺傳資源保護名錄》。浦市甜橙,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1997年在全國柑橘良種評比會上,列為全國十大柑橘優良品種。

「一鍋吃三省」火鍋,是邊城鎮的特有菜肴。這裡位於三省交界,雖在湖南境內,但飯菜口味更偏向重慶,兼具貴州菜風。來自湖南、重慶、貴州的豆腐、腌菜、鮮活河魚等放在一個火鍋里燉,味道鮮美特別。

推薦閱讀:

湘西土家族原生態婚禮
壺公評論 題湘西
湘西行跡,煙雨鳳凰(上)
翠色湘西:有座山城叫吉首·小潘篇
湘西古城

TAG:珠寶 | 湘西 |